一、中心主旨
封建监狱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镇压人民、维护封建专制政权血腥统治的工具。它的真实面貌,历来为封建统治阶级以“仁政”的外衣和虚伪的道德说教所掩盖着。本文通过对清代刑部狱中骇人听闻事件的记述和阴森可怖景象的描写,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封建时代的监狱是个惨无人道、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封建官吏及其爪牙是杀人恶棍的保护者,是敲诈百姓骨髓吮吸人民膏血的吸血鬼,是草菅人命的刽子手,封建法律是封建官吏敲诈勒索贪赃行贿的遮羞布,封建监狱是封建官吏营私舞弊的场所,从而有助于人们认清封建专制政治的黑暗和封建法律的伪善,激起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憎恶。
二、写作特色
1.朴实、严肃的笔法。
作者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几乎送命。所以他对狱中骇人听闻的罪恶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作者的貌似客观冷静的叙述,实质上是经历过大痛苦、大愤怒之后的冷峻,正如痛哭之后的无泪,悲痛之后的木然。这种客观的冷静,给读者的又一印象是作者对这样的罪恶的所见所闻甚多,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就更易引起读者的震撼。
2.准确精练的用词。
例如,写刽子手向判死刑的囚徒勒索时的三种情况时,刽子手对受极刑者和受绞缢者说的话冷酷无人性,但又仅是貌似轻描淡写的寥寥数语,却把他们冷酷成性,以囚犯是否安然就死作为牟利手段相要挟的令人发指的行径刻画出来;对斩首者“无可要”,仍“质其首”,把受刑者的头颅据为己有来牟利,可见其贪婪已到了敲骨吸髓,毫无人性的地步。 三、文白对照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 ,余 在刑部 狱 , 见 死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被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 而由窦 出 者, 日 四三人。康熙:清圣祖玄烨的
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年号。刑部狱:清政府
刑部所设的监狱。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 有
狱讼。窦dòu:孔穴。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狱中有个原
洪洞令杜君 者,作而 言曰:“此 疫 作 也。今天
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神情激动地说道:“这是瘟疫发作了啊。现在时顺正 ,死者 尚稀 ,往岁 多至 日十数人。”气候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每天十多人。”洪洞tónɡ令:洪洞县令。洪洞,今山西洪洞。作:余叩
神情激动。疫作:瘟疫流行。天时顺正:气候正常。我问造成 所以。叩所以:询杜君曰:“是 疾 易传
这种情况的原因。问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
染,遘 者 虽 戚属 不敢同 卧起 。而狱
染,传染上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而狱中为老监者四, 监 五 室 ,禁卒 居 中央 ,
中有老监四座,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当中一间里,
1
牗其前以 通明,屋极 有 窗 以达 气。
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
旁 四 室 则无之 ,而 系 囚 常 二百
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 余 。每薄暮下 管 键, 矢溺 皆 闭其中 ,与
多人。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屎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 同 饮食之气相薄 ,遘ɡòu:遭、遭受。牗yǒu其前:在
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前方开一个窗户。屋极:屋顶。薄暮:
傍晚。管键:锁钥。矢溺:大小便。矢,同“屎”。又隆溺,同“尿”。相薄bó:相混杂,相侵袭。 冬,
再加上严冬时节 贫者 席地而卧 , 春 气动 ,鲜 不疫矣 。
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很少有不生病的。 狱中成 法 ,质明 启钥,方 夜 中 ,生人与
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活人跟 死者并踵顶而 卧 ,无可 旋避 ,此所以 染 者
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传染上的人 众也 。多的原因。质明:天正明的时候。启钥:开锁。并踵顶而卧:并
排睡一起。踵,脚后跟。顶,头顶。旋避:回避。
又可 怪者 , 大 盗 积 贼,杀 人 重
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和犯案多次的贼,杀过人,案情重 囚 , 气杰 旺 ,染 此 者十 不一二,
大的囚犯,精力特别旺盛,染上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 或 随 有 瘳 。其 骈死 ,皆
个,有的即使染上了,随即也就好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
轻 系 及 牵连 佐证法 所不及者 。”为罪轻被押以及被牵连的,被当做人证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
积贼:惯贼。气杰旺:精力特别旺盛。或随有瘳chōu:有的人染上病也随即就痊愈了。瘳,病愈。骈死:并列而死。轻系:
轻罪被囚的。佐证:证人。余曰:“京师 有京兆 狱,有五城
我说:“京城里有顺天府的监狱,有五城兵马
御史司坊 ,何故 刑部 系 囚之 多 至
御史衙门的监狱,为什么刑部衙门监狱里关押的犯人竟多到这
此?”杜君曰:“迩年 狱讼 , 情稍 重,
种程度呢?”杜君说:“近年来的诉讼案件,只要案情稍微重一
京兆、 五城 即不敢专 决;又
点,顺天府、五城兵马御史衙门就不敢专擅判决;再加上掌管京
九门提督所 访 缉 纠 诘 ,
城九门守卫工作的步兵统领访查、缉捕、检举、盘查出来的犯人,
皆 归刑部 ;而十四司 正 副 郎
统统归刑部监狱关押;而十四司的郎中、员外郎当中的那些喜 好事者 及 书 吏、 狱官、禁卒 ,皆利系
欢多事的,以及官署内管文书的小吏、典狱官、看守们,都以关 者 之 多 ,少 有 连 , 必多 方 钩
押的人越多越有利可图,稍微有点牵连的,就一定用尽方法捉 致。来。京兆狱:京城监狱,即当时顺天府监狱。五城御史司坊:
京城分东、南、西、北、中五区,称五城,设五城兵马司,并设
2
巡城御史,负责治安方面的事情。司坊,管理街坊间的刑事案件。 坊,当时京城分为十坊,每司负责二坊。司、坊协司,访缉各地来京 官员钻营贿赂等事。迩年:近年。九门提督:掌管京城九门督查职务 的武官。九门,指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 阳、阜成诸门。所访缉纠诘:所访查缉捕来受审讯的人。十四司正副 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
郎,总称为郎官。好事者:多事的人。书苟入 吏:掌管文牍的小吏。钩致:钩取,即逮捕。
狱,不问
如果进了监狱,不管
罪之有无,必 械 手 足 ,置 老监 ,俾 困苦
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老监里,使他们痛苦得
不可忍 ,然后 导以 取保 , 出 居于 外,
无法忍受,然后就劝导他们去找保人,放他们住在老监的外 量其 家之所有以为 剂 ,而
边,估计他们家里拥有的财产作为勒索的标准,而得来的钱就 官与 吏剖分焉。械手足:手脚戴上刑具。俾:使。导以取
由官和小吏瓜分了。保:诱导犯人花钱保释。“量其家”句:衡
量他们家中财产多少作为敲中家以上 ,皆竭 资
诈的依据。剂:契券,字据。
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竭尽自己的资
取保 ;其次, 求脱械 居 监外
财来找保人;家产少一点的,要求去掉脚镣手铐住到老监外面 板屋 ,费 亦 数十 金 ;惟极 贫 无
的板屋里,费用也要好几十两银子;只有那些非常贫穷无依 依 ,则械系 不稍宽,为标准 以
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一点也不宽容,还把他们作为标 警 其余 。或 同系 , 情罪 重者,反
本警告其余的犯人。有的同案被囚的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反 出 在外 ,而轻者、 无罪者 罹 其毒 。而出来住在外面,而罪轻的、无罪的却遭受那披枷戴锁的痛苦。中家:中产之家。“为标准”句:做样子 积 忧
警告其他人。罹lí其毒:遭受其毒害。
他们心里积聚着忧 愤 ,寝 食 违 节 ,及 病,又无 医 药 ,
愁愤恨,睡眠饭食又违背常规,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 故 往往至 死 。”寝食违节:睡眠、余伏见圣上好 所以常常造成死亡。”生
饮食都不正常。我见皇上有爱惜生灵
之 德,同于往 圣 。每质狱 词,必于
的品德,和以往那些好皇帝一样。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 死 中 求 其 生 ,而 无辜者乃
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而如今无辜者竟然 至 此 。到了这个样子。伏见:即看到。伏,表示谦卑。圣上:臣民对
皇帝的尊称。这里指康熙。质:询问,评判。
傥 仁人君子为 上昌言:除死刑 及发 塞外
假使仁人君子向皇上直言:除死刑犯以及发配到边远地充军的 重犯 ,其 轻系及 牵连 未 结 正 者,
重刑犯外,那些罪行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结案定罪的犯人,
3
别 置 一所以羁之, 手足 毋械。可以另外关在一座监狱里,不给他们上手铐和脚镣。上:皇帝。
昌言:直说。
所 全 活 可数 计哉?或 曰: 狱 旧有室
这样,所保全而活下来的人能数得清吗?或者说:“监狱原有的
五 , 名曰现 监 ,讼而未结正
五个牢房,定名为临时拘留所,让那些正在打官司而没有结案 者居之。傥 举 旧 典, 可 小补也。
定罪的人住。这样即使实行过去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稍有补益。”
杜君曰:“ 上推恩,凡职 官 居板屋。 今贫 者转系老
杜君说:“皇上开恩,凡犯罪官员住板屋。如今贫困犯人转到老 监 ,而大盗 有居板屋 者。此中 可 细 诘
监关押,而大盗中却有住板屋的人。这里面是可以仔细查究的
哉!不若别置 一所 ,为 拔 本 塞 源 之道也。”啊!不如安置在另一所监狱里,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正:定罪。羁:关押。旧典:过去的制度。推恩:施恩。细
诘:深究。拔本塞源:拔除弊端的根本,堵塞弊端的源头。
余同系 朱翁 、 余 生及 在狱 同官
和我同案被关押的朱老先生、姓余的书生和及早在狱中的同官 僧某 , 遘 疫死 , 皆 不应 重罚 。
县的某僧人,先后传染上瘟疫死去,他们都是不应该受到重罚的。
朱翁:不详。余生:名湛,字石民,戴名世的学生。同官:在同一部门做官的人。一说为县名,今陕西铜川市。又某 氏又有个姓 以 不孝 讼 其 子, 左右 邻械
什么的用不孝的罪名控告他的儿子,他左右的邻居受牵连被
系 入老监, 号呼 达旦。余 感
戴上刑具关进老监,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我对这些事有感 焉,以 杜君 言泛 讯之 ,众 言 同, 于是
触,就拿杜君的话普遍询问狱中的人,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便 乎书 。写了下来。泛讯:广泛
讯问。
凡 死刑狱 上 ,行刑者 先俟于 门外,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上奏以后,刽子手就先等在牢房外
使其 党 入 索 财物, 名曰“斯罗”。死刑狱上:
面,支使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这叫做“斯罗”。判处死刑
的案件上报呈批。斯罗:也作“撕 富者 罗”“撕掳”,排解、打理的意思。
就其
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 戚属 , 贫 则 面语之 。 其 极
他的亲属谈,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对其中受凌迟
刑 , 曰:“ 顺 我,即先刺心 ;否则,四肢解尽 ,心
碎剐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
犹不 死。”极刑:凌迟处死的刑罚。行刑 其 绞缢,
还不会死。”时先断其肢体,最后断其气。对其中受绞刑
曰:“ 顺我 , 始 缢即 气绝;否则, 三缢
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开始一绞就能断气;不然绞三次还要
加 别 械 ,然后 得死 。”绞缢:绞刑。加别加别的刑具,然后才能死去。”惟 大
械:加别的刑具。只有对那
4
辟 无 可要 , 然 犹质其首。
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 大辟:斩首。要:要挟。质其用此, 富者 赂
首:用人头做抵押来勒索。因此,有钱的贿赂往往要花 数十 百 金 ,贫 亦 罄 衣 装 ;绝
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没有钱的也要把自己的衣服卖光;一 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 。罄:用尽。治之
点财物没有的,就按照说过的那样来惩处他。如所言:按照他
们说的那样主缚者处理犯人。 亦然 。负责捆绑犯人的也是这样。主缚者:专管捆
绑犯人的吏卒。
不如 所 欲 ,缚 时即先折 筋骨。每岁
犯人不能顺从他的心愿,捆绑时就先折断他的筋骨。每年秋
大决 ,勾 者 十
天集中处决犯人时,勾着姓名立即执行的占判死罪囚犯的十分 四三,留 者 十 六七,皆 缚 至 西
之三四,留着暂不执行的占十分之六七,都被捆绑到行刑的西 市 待 命 。市去等待命令。大决:即秋决。封建时代规定秋天处决犯人。
勾者:每年八月,由刑部会同九卿审判死刑犯
人,呈交皇帝御决。皇帝用朱笔勾上的,立即处死;未勾上的为留者,暂缓执行。西市:清代京城行刑的地方,在今北京市宣武
区菜其 伤于 缚 者,即 幸 留 , 病
市口。
那些在捆绑时受了伤的,即使侥幸保留了性命,也要病 数 月乃 瘳,或 竟 成 痼疾。上好几个月才能痊愈,有的竟然成为残废。痼ɡù疾:积久不易
治的疾病,残废。
余尝就 老 胥而 问焉 :“彼于
我曾经找一个老年管文书的小官询问过这件事:“他们跟那些 刑者、缚 者 ,非 相 仇也, 期有得
被处决、被捆绑的人,不是有什么仇恨,只不过希望得到一点财
耳 ;果 无有,终 亦稍宽之 , 非 仁
物而已;果真没有,最后也就宽容宽容他们,这难道不是一种善 术乎?”老胥:多年的老役吏。 曰:“ 是 立 法行吗?” 以
胥,掌管文案的小吏。回答说:“这是为了立下规矩以
警 其余 , 且 惩 后也 ;不如此,则 人
警告其余的犯人,而且也用来惩戒后来的人;不这样,那就人人 有 幸 心 。”幸心:侥主 梏扑者
都会有侥幸的心理。”幸心理。专管给犯人戴手铐、打板子
亦然 。主梏扑者:专管上 余同 逮以木的人也是这样。
刑具和拷打人的人。跟我同案被捕用木制刑
讯 者 三 人:一 人予 三十 金 , 骨
具拷打审问的有三个人:一个人给了三十两银子,结果骨头
微伤,病 间月;一 人 倍之,
受了点轻伤,病了一个多月;一个人给的比他多了一倍的银
伤 肤,兼 旬 愈 ;一 人 六
子,只打伤了皮肤,二十天就伤愈了;一个人给的是他六倍
5
倍 ,即 夕 行步 如 平常 。木讯:用木制刑具
的银子,当天晚上走起路来就跟平时一样。如板子、夹棍等拷
打审讯。间月:一个多月。
或 叩之 曰:“ 罪 人有无
间,隔。兼旬:两旬,二十天。
有人问他们道:“犯罪的人贫富
不均 ,既 各 有得 , 何必更以
不一样,你们已经从各个犯人身上都得了钱财,又何必还要按 多寡为差 ?”出钱多少来分别对待呢?”有无不均:即 曰:“无
贫富不一。他们回答说:“没
差 ,谁 为多与者 ?”孟子 曰:“术 不可 不慎 。”有差别,哪个肯多出钱呢?”孟子说过:“选择职业不可以不慎重。”术不可不慎:语出《孟子·公孙丑 信夫 !
上》,意谓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
这句话真对啊!
部中 老胥,家 藏 伪 章,文书下行 直
刑部中的老吏,家里藏有假印章,公文下发到直属中央的 省,多 潜 易之,增 减 要语 ,奉行
各省,都被他们暗中更改,增加或删去公文中的重要词句,执行 者 莫辨也 。直省:直属中其 上 闻
的人难辨真假。央的省份。只有那些给皇帝的奏章以 及移 关诸 部 , 犹未敢然 。上闻:上
及发给平行各部的公文,他们还不敢这样做。奏。移关
诸部:移送文书,通告朝廷功令 :大盗未 杀人
各部。移关,指移文、关文。
法令规定:大盗没有杀人,以
及 他犯同谋多人者 ,止 主 谋一二人立决;余 经秋
及和他同伙的几个罪犯,仅立刻处死主谋一、二人;其余的经秋 审 皆 减 等 发配 。功令:朝廷狱词 上,
季审讯,都可以罪减一等,发配充军。所定法令。判决书上奏
中有立 决者 ,行刑人 先俟于门外。后,其中有立即处死的,刽子手已先等在门外。狱词上:审判
书已上报。
命 下,遂缚以出, 不羁 晷刻。命令一下,就绑出来,片刻也不停留。不羁晷ɡuǐ刻:不停留片
刻。晷刻,指很短的时间。
有某姓兄弟 以 把持公仓,法 应 立 决。狱具
有某姓兄弟俩因为把持公仓,法律规定应当立即处决。案件已
矣 ,胥某 谓 曰:“予我 千 金 ,吾 生若。”叩其
经判决,某狱吏对他说:“给我一千两银子,我让你活命。”问他
术 , 曰:“是 无难, 别 具 本章,狱词无
有什么办法,则说:“这个并不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判决书
易 , 取 案 末 独身无
不需要改动,取列名在判决书后面的从犯中没有亲属的两个单 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 封 奏时潜 易之而
身汉换你俩的名字,等判决书加封上奏时暗中调换一下姓名就 已。”别具本章:另备一份奏章。俟封奏时潜易其同事者
是了。”之:等加封向皇帝奏请时偷偷地换过。他的同伙
曰:“是 可 欺 死者 , 不能欺 主谳者,倘
说:“这样可以欺骗被处死的人,却不能欺骗主审官,假如主审
6
复 请之,吾辈 无 生理矣。”官再上奏请示,我们就没有活路了。”主谳yàn者:负责审判
的官员。谳,审判定案。
倘复请之:如果胥某 笑 曰:“复 请之,吾辈无 生理,
重新上奏请示。
某狱吏笑着说:“再上奏请示,我们没有活路,
而主谳者亦各 罢去 。彼不 能以 二人之 命 易
但主审官也会因此被撤职。他不可能为了这两人的生命而放
其 官 ,则 吾辈终 无 死 道也。” 竟
弃自己的官位,所以,我们终究没有死的道理。”后来真的这样 行之,案 末 二人 立 决 。主者 口 呿
做了,列名末位的两个从犯立刻被处死。主审官发觉后惊讶得 舌 挢, 终不敢诘 。口呿qū舌挢jiǎo:张口伸
张口结舌,但始终不敢追究。舌。呿,张口。舌挢,翘起舌
头。形容惊余在 狱,犹 见 某姓 , 讶的样子。
狱中人群
我在监狱,还亲眼看到这兄弟俩,监狱中的人都
指 曰:“ 是以某某 易其 首 者。”
指着他们说:“这就是用某某人换下他们的脑袋的。”后来这个
胥某 一夕 暴卒 ,众 皆以为 冥 谪云。冥谪:受到阴曹
狱吏在一夜间突然死去,人们都以为是阴曹地府给他的责罚。地府的惩罚。
凡杀 人 ,狱词 无 谋 故者 ,经
凡杀了人的,状词上没有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话的,经 秋审 入矜疑 ,即 免死。无谋故者:不是预谋或故意
秋审归入矜疑类,就可以免死。杀人的。矜疑:指其情可悯,
其事可疑的案件。矜,怜悯、惋惜。刑部秋审时,把各种死刑案
件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后两类可减等处理或宽免。
吏因 以巧法 。狱吏便乘机利用法令舞弊。巧法:取巧枉法,玩弄法令。有 郭四
有一个叫郭四 者 ,凡 四 杀人,复以矜疑 减 等,随 遇 赦。将
的犯人,已经四次杀人,又以矜疑罪减一等,随后又遇大赦。将 出,日与其 徒 置酒酣歌 达曙。或 叩 以往
要出狱时,整天与他的同伙饮酒狂歌通宵达旦。有人问他过去
事, 一一详 述之,意色扬扬,若 自 矜诩 。的事,他一一详细叙述,扬扬得意,就像在自我炫耀似的。矜诩xǔ:
炫耀。
噫! 渫 恶 吏忍 于鬻狱 ,
唉!行为污浊、作恶多端的狱吏忍心于贪赃枉法,
无 责也 ; 而道之不明 ,良 吏亦多 以
那不必去责备了;然而不明白治狱之道,好的官吏也往往把帮 脱人于死为功 ,而不求 其 情, 其
别人解脱死罪作为功德,而不研究具体的案情,他们使百姓蒙 枉民也 亦甚矣哉 !受冤枉,也太过分了!渫xiè:污浊。鬻狱:出卖狱讼。道之
不明:世道是非不明。情:指真实情况。
枉民:使百姓蒙受冤屈。
7
奸民久于 狱 , 与胥卒表里 ,颇有奇羡 。
奸诈之徒入狱久了,就与狱吏内外勾结,颇能赚大钱。
奇jī羡:赢余。这里山阴 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山阴县有个姓李的,因杀人下狱,每年 指勒索所得的财物。
致 数百 金 。康熙四十八年,以 赦出 。 居
可以弄到数百两银子。康熙四十八年,因大赦出狱。在外住了
数 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人者,因 代 承之 。
几个月,寂寞无聊。他有个同乡杀了人,于是就替此人承担了罪名。代承:代盖 以 律 非 故 杀 ,必 久 系 ,因为根据法律规定不是故意杀人者,一定要长期蹲狱, 为承担。
终无 死法也。 五十一年,复 援赦减等谪戍,
但最终不会被处死的。康熙五十一年,又遇大赦援例减罪充军,援赦减等:根据大赦条例 叹 曰:“吾 不得复入此
减刑。谪戍:发配充军。李某叹息说:“我再也不能进这监
矣!”故 例, 谪戍者 移 顺天府 羁 候,
狱了!”按旧规定,被充军的犯人要转到顺天府监狱关押起来等 时方冬 停遣,李 具 状 求 在
候遣送,当时正值冬季,遣送暂停,李某写了状子要求留在刑部 狱 候 春 发遣,至再三, 不得 所请,怅然 而
监狱,等候到春天遣送,他再三请求没有得到批准,只好失望出 。故例:旧例。具状求在狱:
地离开这里。呈文请求留在狱中。
陶庵梦忆序 一、中心主旨
本文是作者为其《陶庵梦忆》一书所作的序言。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一场人生大梦。如此看来,写作本文,追忆往昔更像是一种无奈的梦呓。
二、写作特色
1.应用文与散文的有机融合。
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故作者要简括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张岱尽管在落墨时情绪跌宕起伏,但对于以上这些要点仍给予了冷静的关照,他以抒情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与议论,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静深而又灵敏,实用而又好看。一般认为,张岱的文章凝练得有如“唐人绝句”,其间点染依稀,给人以神思荡漾的奇趣。此篇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仍然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人读罢免不了要心驰神往,再三吟哦。
2.对比手法。
本文在对比方面最具特色。尤其第二段中,用排比句,作十四种对比,生活的巨大转变,历历如在眼前。末段以幻想真事成梦的脚夫与惟恐真事乃梦的寒士的故事作比,指出自己与他们一样,俱为“痴人”。这些对比,正是建立在作者个人生活的前后对比之上,“梦”的命名,意味深长。而作者早年的豪华生活均在明代,这忆旧便不免有对朱明王朝的缅怀和留
8
恋,遗民情结暗蕴其中。
三、文白对照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 , 披发入山,为
陶庵国破家亡,没有地方去,就散发入山,成为令人惊异的 野人。故旧 见之,如 毒药猛兽,愕窒不 敢与接 。
野人。老熟人看见他,如同看见毒药猛兽,不敢喘气,害怕接近。
作 自 挽诗,每欲 引决,因 《石匮书》未 成,尚视息人世。
陶庵自作挽诗,屡次想自杀,因为《石匮书》未完成,还活在人间。
然瓶粟 屡 罄 ,不能举火, 始 知 首阳二老,
但是瓮里的粮屡屡吃尽,不能开灶,才知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 直头饿死,不 食周粟 ,还是 后人妆点语也。
老,竟自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那是后人美化他们的话。
饥饿之余,好弄 笔 墨。因思昔 日 生 长 王
饥饿之余,喜欢写点文章。于是想到以前生长在像王导、 谢, 颇事豪华 , 今日罹此 果报:
谢安那样的大家族里,生活很是豪华,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 以笠报颅 ,以蒉报踵,仇 簪履也 。
应:今天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这是报应过去的插簪穿履。身
以衲 报 裘, 以苎报, 仇轻暖也 。以藿报肉 ,
穿打补丁的粗布衣服,这是报应过去穿鲜厚衣服。吃野菜、粗米,
以粝报,仇 甘旨也 。以荐 报床 ,以石报枕,仇
这是报应过去吃美食美味。睡草褥子枕石头,这是报应过去睡 温柔 也。 以绳报枢, 以 瓮报牖,仇
在温暖柔软的床上。用绳拴门板,用瓦瓮的口作窗户,这是报应 爽 垲 也 。以烟报 目,以粪报鼻 ,
以前住在明亮干燥的房子里。用烟熏眼睛,用粪臭鼻子,这是 仇 香艳也 。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仇 舆
报应以前闻香睹艳。用脚走路,用肩扛囊,这是报应以前拥众 从也。 种种罪案 ,从 种种 果报 中 见之。
坐车。过去的种种罪恶,从现在的种种因果报应中可以看到。
鸡 鸣 枕上 ,夜 气 方 回 ,因 想 余
在枕上听见鸡叫,黎明前的清新空气涌来,因此想起我的 生平,繁 华 靡 丽, 过眼皆空,五十年来 ,总成一
生平,繁华糜烂的生活,如过眼烟云,五十年来的生活,成为一 梦。今当黍熟 黄粱 , 车旅 蚁穴,
梦。现在自己刚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蚁穴中
当作如何消受 。遥思往事, 忆 即书 之,
回来,应当怎样度过寂寥的时光。遥想往事,回忆起来就写下, 持向佛 前,一一忏悔。不次 岁月,异年 谱也;不分门类,
拿到佛像前,一一忏悔。不排列年月,也不列年谱;不分门类, 别志林也 。偶拈 一则,如游 旧径,如见 故人 ,
有别于《志林》。偶尔拿起一则,如同走旧路,如同见到老熟人,
城 郭 人 民 ,翻 用 自 喜 ,真
如同见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真像人家 所谓 痴人前 不得说梦矣。
所说的,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
昔有西陵 脚夫为人 担酒 ,失足 破其 瓮,念
从前有个西陵的脚夫给人家挑酒时,失足打破了酒瓮,想
9
无以 偿 ,痴坐 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 寒
到没有东西赔偿,坐着痴痴地想:“如果是梦就好了!”一个寒门
士 乡试中 式,方赴鹿鸣宴,恍然 犹意 非真 ,自
学子在乡试中中举,正赴鹿鸣宴,恍恍然,还以为不是真的,自 啮其 臂曰:“莫是梦否 ?” 一梦耳,惟恐其非 梦,
己咬自己的胳膊说:“莫不是梦吧?”同是一个梦,惟恐它不是梦,
又惟恐其是梦,其 为 痴人则一 也。
又惟恐它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
余今大梦将寤 ,犹事雕虫 , 又是一番梦呓。因
我现在一生将尽,还在这里写作,这又是一番梦话。于是 叹 慧 业文 人,名心 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
叹息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功名之心难去,犹如黄粱梦醒,夜 尽钟鸣,卢生 遗 表,犹思 摹 榻 二 王 ,以流
尽天明,卢生将殁时上疏,还想着像王羲之、王献之一样,流传 传后世,则其名根 一点 ,坚固如 佛家 舍利,
后世,那么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坚固得就像佛家的舍利, 劫 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焚化身体的火越猛,越是烧不掉。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