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学与传统文化试题,DOC

来源:爱够旅游网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化学与传统文化试题

1.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 “碱剂”来精炼丝绸,该 “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在《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种 “碱剂”可能是 () A.食盐B.火碱C.草木灰D.胆矾 2.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A.金B.硫 C.铜 D.铁 3.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A.CaO B.NaHCO3 C.SiO2 D.CaCO3 4.《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

A.KOH B.KAl(SO4)2 C.KHCO3D.K2CO3 5.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又发明了“湿法炼铜”,在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万毕术》一书中有一段文字记载:“曾青得铁则化铜”。“曾青”(铜的化合物)是指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A.CuCl2 B.CuSO4 C.Cu(OH)2 D.CuCO3

6.西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记有“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即得“矾油”。“矾油”是指

A.硝酸 B.氨水C.硫酸 D.盐酸

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本草经集注》中写到“…如握雪不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乃真硝石也”。“硝石”指的是() A.Na2SO4B.KNO3 C.Ca(NO3)2 D.KIO3 8.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9.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10.《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A.氯化物B.合金C.硫化物D.氧化物

1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CuSO4·5H2O B FeSO4·7H2O C KAl(SO4)2·12H2O D Fe2(SO4)3·9H2O

12.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下列关于臭粉的成份组合正确的是() A.NH4HCO3 B.Na2CO3 C.(NH4)2CO3D.Na2CO3 13.《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 A.油脂 B.油漆 C.石油 D.甘油 14.古代炼丹家将丹鼎类比为自然界,整个丹炉在炼丹家看来就是一个缩小的“宇宙”。用来炼制丹药的仪器,即我们今天所讲的反应器,按加热方式和温度高低不同、操作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种类,鼎是其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初唐至盛唐的《灵砂七返论》有以下描述:“鼎者有五:一曰金鼎、二曰银鼎、三曰铜鼎、四曰铁鼎、五曰土鼎”,以下物质可作为“土鼎”的主要成分的是

A.碱金属硝酸盐 B.碱金属碳酸盐C.碱土金属硅酸盐 D.铵盐 15.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A.Fe3O4 B.CuO C.HgS D.CuS

16.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 A.FeSO4 溶液 B.CuSO4 溶液 C.氨水 D.NaCl溶液 17.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 A.生石灰 B.草木灰 C.明矾 D.漂白粉 18.《本草衍义》中有如下叙述:“嘉州峨眉山有燕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白明澈。”这里“燕萨石”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A.SiO2 B. CaO C. NaCl D.C(石墨) 19.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M气体”是指 A.甲烷 B. 一氧化碳 C.乙烯 D.氢气 20.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B.渗析C.蒸馏D.干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