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大纲 》》》 码:020201/020209 专业名称:金融学/数量经济学 考试科目代码:802
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二
一、一一一、考核目标 、、
经济学(二)的考试涵盖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 学考试中专业课考试内容,要求考生:
1.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原理和规 律。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运用有关理论辨析、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
3.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和方针,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运用 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二二、考试主要范围 、、 政治经济学75 分)分分分)))
(一)导论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二)商品与货币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 矛盾;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 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绝对剩余价 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 源泉;
工资的本质,当代劳资关系的特点。 (四)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的关系、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原因,资本 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对过剩人口与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 (五)资本循环与周转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生产资本两种 划分的区别;
固定资本磨损及其成因,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六)社会总资本在生产与经济危机
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 含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条件。 (七)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平均利润的决定因素; 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获得途径; 股份资本和股票价格;
虚拟资本及其与实际资本的关系、虚拟资本的作用;
地租的本质,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土地价格及其 变动趋势。
(八)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垄断的形成、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条件下竞争存在的原因,垄断价格; 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二重性。
(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困境及其解决。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和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和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及 其特征;
市场规则,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
(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明确的产权界定;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农户经营的利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户经营的关系。 (十二)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进行再分配的原因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含义 和要求;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分配制度改革和分配关系的调整,当前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 重点和取向;
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优化开放结构;新形势下我国的外贸战略转移。 (十四)宏观经济运行与
通货膨胀及其影响;通货紧缩及其影响; 转型经济中的就业问题; 宏观的目标及其关系;
宏观及其运用(财政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的手段及其运用)。 (十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机制,“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和重点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特征。 《微观经济学 《《《 》部分 》》》 (一)消费者行为
1、掌握效用最大化的模型,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原则,推导收入提供曲线和价格 提供曲线,推导需求函数和曲线。
2、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能计算和画出正常品、一般低档品和吉芬商品希克斯分 解。
3、应用:能解释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能理解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二)生产者行为
1、长期和短期的生产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 2、长期和短期的成本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 3、理解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和条件。
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和原则,长期和短期的供给曲线,能理解完全 竞争厂商的效率特性。
(三)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福利
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部均衡,掌握均衡价格、产量的概念和计算、能理解均衡的 变动,能掌握弹性的概念和计算。
2、理解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的概念,能计算各种剩余和进行相应的分析。 3、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的概念,掌握帕累托最优的基本含义,掌握基本的埃奇 沃思图的分析方法,理解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关系。
4、能运用上述概念和方法分析税收、补贴、关税等实际经济现象对消费者、生产者和 市场的影响。
(四)不完全竞争
1、掌握垄断厂商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自然垄断的特点;垄断厂商的均衡原则和图 形;垄断厂商的效率评价和福利损失;自然垄断厂商的管制;价格歧视行为。 2、垄断竞争厂商的特点,长期和短期的均衡、效率评价。
3、寡头厂商的含义和特点;掌握卡特尔模型、古诺模型、伯特兰模型的经济学含义和 计算。
4、理解博弈论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掌握占优策略和占优策略均衡,掌握纳什均衡,理 解囚徒困境等经典博弈模型。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1、掌握外部性的含义和表现,理解外部性的效率,掌握外部性的治理方法、理解科斯 定理。
2、理解排他性(非排他性)、竞争性(非竞争性)的含义,掌握物品的分类,并能举出 实际例子。
3、理解公共物品的概念及产生的问题,理解共有资源概念及产生的问题 (六)不对称信息
1、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不对称,举出不同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
2、掌握逆向选择的基本概念、问题和表现;理解什么是信号发送和信号甄别。 3、掌握道德的基本概念、问题和表现;理解解决道德风险的基本方法。 (七)要素市场
1、掌握要素需求的概念、特点,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
2、掌握要素需求的概念、特点,要素供给曲线的形成。3、掌握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理解垄断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宏观经济学 《《《 》部分 》》》 (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国内生产总值 GDP:GDP 指标的定义; GDP 指标的各种相关指标定义;GDP 的三
种核算方法。
2、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CPI 指标的定义;PPI、GDP 求实指数与 CPI 的关系;CPI、实际
GDP、名义 GDP、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二)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式
1、简单模型的理论基础: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
2、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凯恩斯主义的消费需求函数;投资需求函数。
3、两部门经济体系的宏观均衡和乘数原理:两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 乘数原理。
4、三部门经济体系和宏观均衡和平衡预算原理:三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条件;平衡预算原理。 (三)扩大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1、IS 曲线的推导: IS 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IS 曲线的经济含义。 2、LM 曲线的推导:LM 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LM 曲线的经济含义。
3、IS-LM 模型:IS-LM 模型的经济含义;运用 IS-LM 模型解释财政变动效果;运用 IS-LM 模型解释货币变动效果。
(四)一般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推导的数学条件;总需求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总需求曲 线的经济含义。
2、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推导的数学条件;总供给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总供给曲 线的经济含义。
3、一般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AD-AS 模型的经济含义;运用 AD-AS 模型解释总 需求变动效果;运用 AD-AS 模型解释总供给变动效果。 (五)财政
1、财政的作用机制:收支变动原理的含义;斟酌使用的财政。
2、财政工具:公债原理;公债募集资金的基本过程。
3、财政的效力分析:时滞;利益集团的阻挠;预期因素的影响;挤占效应。 (六)货币
1、货币的作用机制:货币的传导机制;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
2、货币工具:法定准备率的含义和功能;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和功能;再贴现率 的含义和功能。
3、货币的效力分析:利率对货币供给变动的弹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弹性;投资 乘数;萧条时期的货币效力分析。 (七)短期宏观经济问题
1、失业:失业的含义;失业的类型;“奥肯定律”。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效应。
3、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治理: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菲利普斯曲 线;安全区域;反失业和反通货膨胀的措施。 (八)长期宏观经济问题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较;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和索罗模型增长模型。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乘数-加速数模型。
三、三三三、其他相关内容 、、
1.本试卷全卷总分 150 分,其中政治经济学部分共 75 分;
2.政治经济学部分的主要题型有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三种类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