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横洞+盖挖”法在新汪家山隧道

“横洞+盖挖”法在新汪家山隧道

来源:爱够旅游网


“横洞+盖挖”法在新汪家山隧道

摘要:新汪家山隧道进口dk9+028-105段原设计为明洞,因征地拆迁及厂房搬迁阻力未能按时完成,同时该隧道紧邻营业线隧道,且既有隧道病害较多,为今早实现进入暗洞施工,同时为减少对既有隧道的扰动,避免高边坡的开挖,在dk9+070-105段采用了“横洞+盖挖”法进洞模式,顺利实现隧道进洞施工,实现了工期和安全的双赢。

关键词:横洞 盖挖法紧邻营业线 避免扰动 高边坡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横洞法”进洞可有效增加工作面,提前实现暗洞施工;“盖挖法”可以避免明挖施工大挖方、高凌空面的出现,同时也可有效克服浅埋段暗洞施工的风险;横洞法与盖挖法的结合,则综合了两者优点,在紧邻营业线地段的明洞、偏压段的隧道施工,均可采用该方法。 也可推广与一切易坍塌段山体(如堆积体)的隧道进洞施工。

2、工程概况 2.1 基本情况

新汪家山隧道位于湖南省常德石门县境内,全长1322米,是石长铁路增建二线最长的双线隧道,起讫里程dk9+028-dk10+350, 新汪家山隧道进口段dk9+028~dk9+105段设计为77m深挖路堑式明洞,dk9+105为明暗交界里程。主要岩土成分为粉质粘土夹块石土,

最大边坡达30多米,属于高边坡,开挖后,边坡有多处小股渗水,在南方雨季施工中极易发生边坡坍塌事故,岩土体侧压力大。且离既有隧道较近,最小中心间距为42米。既有汪家山隧道修建于90年代,其衬砌存在一定的病害,且常年进行监控和病害整治,存在运行安全风险,所以新汪家山隧道工期较紧,需尽早通车后,将老汪家山隧道废弃。 2.2 地质条件

隧道洞口为不良地质的堆积体,山体岩石强度变化比较大,软硬相间,结构面比较陡,堆积体厚度达到15米以上,主要有不同厚度的块石土、碎石土与粉质黏土等组成,其中块石在坡面散落呈孤石状,易受雨水冲刷滚落。该堆积体对隧道的主要影响有:由于堆积体厚度大,进洞开挖的顶面处于堆积体或堆积体与岩石交界面上,堆积体比较松散,隧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塌顶、突水突泥等危害。隧道进口左侧上坡较陡,自然坡度达到30~40°,堆积体较厚,下部岩石破碎,之间存在岩石极破碎的软弱层,开挖过程中上坡存在沿土石界面或岩石软弱层滑动的可能,隧道开挖时要求对地表进行监测。

2.3 周边环境条件

隧道洞口里程dk9+028附近需要拆迁两栋房屋和一处铁路电力贯通线,由于铁路工程的征拆工作推进和施工是同时启动的,洞口的拆迁工作时间实际用了4个多月。考虑到该隧道的工期要求比较紧,如何实现早进洞是关键,经现场查勘沿隧道方向在距洞口60

米有一开阔场地,离隧道中线25米,为隧道增加横洞施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横洞加盖挖法的可行性分析 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采用“横洞+盖挖法”的位置位于一山凹冲沟处,埋深较浅,隧道拱顶开挖和钢架盖顶较容易实现;横洞开挖量和横洞净空都较小,和隧道主洞接口容易实现,技术上可行。 3.2安全和工期保障综合分析

采用横洞进洞,可以避开隧道洞口拆迁造成的工期影响,隧道掘进和征地拆迁可同步进行,同时横洞较短,短期内即可完成;隧道采用顶部盖挖,洞身采用暗洞施工,避免了明洞开挖造成的高边坡临空面的出现,克服了既有线隧道偏压,降低了对既有线隧道的扰动。

3.3 经济可行性分析

隧道顶部采用弧顶开挖,洞身采用暗洞钢架支护施工,减少了明洞开挖土石方量,节约了边坡开挖面骨架防护和边坡抗滑桩,施工成本较原设计有较大降低,经济上可行。 3.4 方案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采用横洞加盖挖法比明挖法可节省造价约70万元,降低造价约30%,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又因为明挖法形成的大量土石方,需增加红线和弃碴场临时用地,并要对弃碴场进行防护处理,实际费用可能还要高很多,并且安全和工期没有保障。

因此,本工程进洞采用横洞加盖挖法。 4、施工方案

4.1 横洞加盖挖法施工的特点 4.2 横洞段施工

横洞同主洞正交,对应主洞中心里程为dk9+086,横洞在与主洞交接处砼面高程平齐主洞仰拱面,设置向外纵坡2%,两侧修建排水沟50cm*50cm,以利排水。

横洞设置长度10m,净空横向宽度8m,高度7m,两侧施作c25砼基础,高度1.5m,厚度0.8m,基础底标高低于路面1.0m,基础顶面预留10mm厚的钢板,注意钢板焊接钢筋,便于同基础预埋牢固。

在基础上方焊接安装18工字钢,工字钢呈城门型布置,径向间距1.5m,采用φ22连接筋间距1m,铺设φ6钢筋25cm*25cm网片,注意在横洞与主洞交接处,做好工字钢的顺接,对应主洞工字钢位置设置工字钢横梁与主洞工字钢连接牢固。

在工字钢外侧覆盖石棉瓦后,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厚0.25m,待混凝土强度满足80%后将石棉瓦清除,再采用土回填2米厚。如图1所示。

图1 横洞与主洞相对关系图

4.3 主洞dk9+081~dk9+105段盖挖法施工

按1:0.75坡比刷边仰坡,开挖至设计套拱顶标高104.68m,边

挖及时施做边仰坡支护,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4m、间距1.5m*1.5m,呈梅花形布置,φ6钢筋网片,间距0.25m*0.25m,喷射砼厚度10cm。 套拱里程定于dk9+104-dk9+105,采用φ50双排超前小导管进洞,套拱尺寸为0.6m*1m。小导管间距0.3m、长6m、外插角为3°,呈梅花形布置,小导管布置在工字钢中部及外侧,并与工字钢焊接牢固。

套拱及纵梁施工工序为:

土模—纵梁开挖—工字钢安装—纵梁施工—小导管施工—套拱施工—小导管注浆

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将套拱土模成型,然后开挖两侧纵梁,纵梁尺寸为:宽0.8m*高0.8m,纵梁顶与套拱脚标高一致,并保证纵梁落于边墙基岩上,将套拱工字钢脚外露20cm。右侧与中导工字钢按暗挖段设计要求顺接,左侧与横洞段工字钢顺接。拱部支护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厚0.3m,内部安装18工字钢间距1.5m,φ22连接筋。在横洞和主洞交接处将工字钢连接牢固, 施工过程参照如图2~5所示。

dk9+081~dk9+105段纵梁以下部位,按照隧道暗洞设计参数进行施工。安装工字钢钢架、钻孔安装边墙锚杆,挂工字钢网片及喷射砼。

图2主洞钢架示意图

图3弧顶钢架示意图

图4 横洞与主洞纵梁示意图

图5 横洞成型示意图 5、加强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隧道进洞过程中洞口段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进洞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施工过程中要每天进行监控量测,主要对洞外观察、地表下沉、周边收敛位移、隧道拱顶下沉等量测项目进行监控量测。按照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要求对量测断面、间距和测点进行布置,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反馈,以量测分析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初期支护设计参数,并为二次衬砌施做时间提供依据。 6、结论

1) 通过对新汪家山隧道dk9+081-105段采用“横洞+盖挖”法,在洞口段征地没能完成的情况下顺利实现隧道进入暗洞段施工,工期至少提前3个月以上。同时该段隧道主洞施工全部在洞内,雨季施工无影响。

2)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减少了土石方开挖量,避免了高凌空面的出现,降低了对既有隧道的扰动,并且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了验证。

3) 实践证明,“横洞+盖挖”法在紧邻营业线地段的明洞施工、

偏压段的隧道施工、易坍塌段山体(如堆积体)的隧道施工,均可采用该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2005年4月25日实施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2]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发布,2008年10月20日实施《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编制的《新汪家山隧道施工图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