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

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

来源:爱够旅游网


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

序号 — 检查项目 站址选择、总平面布置 检查依据 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 制氢站应单独布置,并应远离散发 火花的地点或位于明火、散发火花 地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火力发电厂劳动 安全和1 工业卫生设 计规程》3。 2. 风侧, 宜布置在厂区边缘。泄压面不应面对人员集中的地方和主要交通道路。 2 氢气站、供氢站、氬气罐与建筑物、 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3。 0. 2的规定。 《氢气站设计规 范》3. 2 氢气站、供氢站、氢气罐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0.3 的规定. 0。 2、3。 0。 3、 6. 0。氢气站工艺装置内的设备、建筑物 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6. 0. 2的规定. 2 3 制氢站储氢罐周围(距10m处)应设 有围墙。 4 氢气站、供氢站、氢气罐区,宜设 置不燃烧体的实体围墙,其高度不 应小于2。 5m; 5 氢气站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并宜为单层建筑《氢气站设计规 范》7. 0. 1。 《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程》7. 2. 22 《氢气站设计规 范》3. 0. 1 《氢气站设计规 范》7。 0. 1 《氢气站设计规 范》7。 0. 3 6 氢气站内有爆炸危险房间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 规定,设置泄压设施。 氢气站、供氢站有爆炸危险房间的 泄压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泄压设施宜釆用非燃烧体轻质屋 盖作为泄压面积,易于泄压的门、 窗、轻质墙体也可作为泄压囱枳; 《氢气站设计规 范》7。0。7 2泄压面积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的要求; 4 3泄压设施的设置应避开人员密集 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 爆炸危险的部位; 4氢气压缩机间宜釆用半敞开或敞 开式的建筑物。

8 有爆炸危险房间的安全出入口,不 应少于2个,其中1个应肓通室外. 但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氢气站设计规 范》7.0。可只 设1个直通室外出入口。 5 有爆炸危险房间与无爆炸危险房间 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 的不燃烧体防爆防护墙隔《氢气站设计规 范》7。0.6 开。有爆炸危险房间与无爆炸危险房间 之间,当必须穿过管线时,应采用 不燃烧体材料填塞空隙。 《氢气站设计规 范》7。 0. 7 《氢气站设计规 范》7。0.10 9 10 有爆炸危险房间的门窗均应向外 开启,并宜釆用撞击时不产生火花 的材料制作. 11 有爆炸危险房间的上部空间,应通 风良好。顶棚内表面应平整,避免 死角。 12 制氢间、氢气压缩机间、氢气纯化 间、氢气灌瓶间等的厂房跨度大于 9。0m时,宜设天窗.天窗、《氢气站设计规 范》7。0。排气 孔应设在最高处。 11 《氢气站设计规 范》7。0。11 《氢气站设计规 范》11。0.1 《火力发电厂设计 技术规 程》16。 8。 3 13 制氢间的屋架下弦的高度,应满足 设备安装和排热的要求,并不得低 于 5. 0mo 14 氢气站、供氢站严禁使用明火取暖. 当设集中采暖时,应采用易于消除 灰尘的散热器。 15 16 供氢站电解间的门和窗应采用不发 火花的材料制作. 供氢站应设赛灭火器,宜设置推车 式灭火器。 17 《火力发电厂与变 电站设 计防火规 范》7.10. 1 氢气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设 套管。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 管道和套管之间应用非燃材料《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填 塞; 程》7. 2。 14 氢气管道不得穿过生活间、办公室、 配电室、控制室、仪表室楼梯间和 其他不使用氢气的房间。

18 19 20 三 21 制氢站(供氢站)应通风良好,保证 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建 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气窗(楼) 或排气孔(通风口),排气孔应面向 安全地带;采用自然通风时,排气 孔应设在屋顶最程》7.2.24、 7. 2. 25 高部位。 制氢室(供氢站)应采用防爆型电气 装置,并采用木制门窗,门应向夕卜 开。电线应穿密封金属套《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 管,并经气密试验检查合格。仪表等低压设 备应有靠绝缘,电话电铃应安装在室外。 程》7。 2. 29 氢气设备生产系统各部位。必须使 用铜质或铍铜合金工具。 防雷及接地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 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1 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防雷减灾管理办 法》气雷装 置应当每半年检测1次。 象局令第8 号第十九条 氢气站、供氢站的防雷分类不应低 于第二类防雷建筑。其防雷设施应 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氢气站设计规 范》9。 0。 雷电波 侵入。防直击雷的防雷接闪器,应 使被保护的氢气站建筑物、构筑物、 通风风帽、氢气放2 空管等突出屋面 的物体均处于保护范围内。 氢气站、供氢站内按用途分有电气 设备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接地、 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氢气站设计规 范》9。 0。 地。不同 用途接地共用一个总的接地装置 时,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 3 氢气站、供氢站内的设备、管道、 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和突 出屋面的放空管、风管等应《氢气站设计规 范》9。 接到防 雷电感应接地装置上.管道法兰、 阀门等连接处,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0.4 室外架空敷设氢气管道应与防雷电 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建筑100m 内管道,每隔25m左右接地《氢气站设计规 范》9. 0。 一次, 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Q。埋 地氢气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 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5 装置相连。 有爆炸危险环境内可能产生静电危 险的物体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在进 出氢气站和供氢站处、不同《氢气站设计规 范》9。 0. 爆炸危 险环境边界、管道分岔处及长距离 无分支管道每隔50〜80m处均应设 防静电接地,其接地6 电阻不应大于 10Q。 《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程》7。 2。 30 22 23 24 25 26

27 28 四 29 氢气罐等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 闭容器,当其壁厚大于4mm时可不 装设接闪器,但应有可靠接地,《氢气站设计规 范》9。 0. 接 地点不应小于2处; 7 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30m,冲击接 地电阻不应大于10Q。氢气放散管 的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要求。 氢气生产系统的厂房和贮氢罐等应 有可靠的防雷设施。避雷针与自然 通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少于《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 1。 5m. 与强迫通风口的距离不应少于3m; 与放空管口的距离不应少于5m。避 雷针的保护范围应程》7. 2. 28 高出管口 lm以 上. 制氢单元 水电解制氢系统每台水电解槽均应 配置直流电源。 《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 求》5。1。 3. 4 《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求》5。1。 3。 5 30 31 32 33 34 35 水电解用原料水的水质应符合下列 规定; 电阻率彡1.0X105cm • Q ; 铁离子含量<1。 Omg/L; 氯离子含量〈2. Omg/L; 密封垫片的选择应确保水电解槽在 工作状态不渗漏,并能承受槽体开、 停车时的工作状态变化 《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 求》5. 2. 2。 5 铸件外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气泡、 裂纹及厚度显著不均的缺陷. 主要焊接结构的焊缝不得有气孔、 夹渣和裂纹等缺陷。 镀件的镀层表面不得鼓泡、起皮、 局部无镀层和划伤等严重缺陷。 水电解制氢系统的氢气排空口前, 应装设阻火器。 《水电解制氢设 备》5。 2。 2。 7 《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 求》5。 2. 2。 8 《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 求》 5. 2. 2. 9。 1 《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 求》 5. 2. 2。 9。 1

36 37 氢气阻火器宜安装在靠近氢气排空 口处。阻火器后的氢气管道应采用 不锈钢管材。 《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 求》5。 2. 9。 3 每台水电解槽的直流电源一般单独 地采用晶闸管整流器或硅整流器。 整流器应设有调压功能,并具《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 备自 动稳流功能。 求》5. 4.1。1 每套水电解制氢装置的氢出气管与 氢气总管之间、氧出气管与氧气总 管之间,应设放空管、切断阀《氢气站设计规 范》4。 0. 和取 样分析阀。 2 《火力发电厂化学 设计 技术规程》 13.2.2 氢气站、供氢站的氢气罐安全设施 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氢气站设计规 范》4。 1. 应设有安全泄压装置,如安全阀 等; 0.10 2. 氢气罐顶部最高点,应设氢气放 空管; 3. 应设压力测量仪表; 氢气放空管阻火器应设在管口处。 放空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氢气站设计规 范》5. 应引至室外,放空管管口应高出屋 脊lm; 12.0。9 6. 应有防雨雪侵入和杂物堵塞的措 施; 7. 压力大于0。1 MPa时,阻火器后的 制氢站的电解间及贮气间,应设置 事故排风装置。 《火力发电厂设计 技术规有爆炸危险房间内,应设氢气检漏 报警装置,并应与相应的事故排风 机联锁。当空气中氢气浓度达程》4. 0. 23 《氢气站设 到 0.4% (体积比)时,事故排风机应能 自动开启。 计规 范》8。 0. 6 有爆炸危险房间的自然通风换气次 数,每小时不得少于3次;事故排 风装置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氢气站设计规 范》11。 于12 次,并与氧气检漏装置联锁. 0.5 有爆炸危险房间,事故排风机的选 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 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氢气站设计规 范》 范》 GB 50058的规定,并不应低于氢气爆炸混合物的级别、组别(IICT1)。 11.0。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放空管出口应在远离明火作业的安 全地区.若室内放空管出口近屋顶, 应高出屋顶2m以上,在墙《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外的放空 管应超出地面4m以上,周围并设置 遮栏及标示牌;室外设备的放空管 应高于附近有人操程》7。 2.13 作的最高设备2m 以上,排放时周围应禁止一切明火 作业; 放空管出口应有防止雨雪侵入和外 来异物堵塞放空管和排污管的措 施。 制氢设备中的氢气纯度和含氧量必 须符合《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4962—2008)。 《防止电力生产重 大事故氢冷系统中氢气纯度需不低于 96%,含氧量不应超过2%;制氢设 备中,气体含氢量不应低于99。5的二十五项 重点要求》1。 %, 含氧量不应超过0.5%。 5。 2 供电及公用工程 电厂氢气站、供氢站的供电宜为三 级负荷. 氢气站的冷却水排水,应设水流观 察装置或排水漏斗。 氢气站排出的废液,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78 的规定. 制氢间属1区爆炸危险区.上述场 所所有电气设备防爆结构的选型应 符合下列规定: 8. 同步电动机应为正压型或隔爆 型; 9. 刀开关、断路器应为隔爆型; 10. 不应设置移动式灯具,固定式灯 具应为隔爆型; 氢气站、供氢站内的冷却水系统应 装设断水保护装置。 《氢气站设计规 范》8。 0.1 《氢气站设计规 范》 10.0.3 《氢气站设计规 范》10.0.4 五 46 47 48 49 50 51 52 《氢气站设计规 范》附录A。 0.2 《爆炸和火灾危险 环境电力装置设计 规范》2。 5. 3 《氢气站设计规 范》 11.0.2 贮氢罐不应设在厂房内。在寒冷地 区,湿式氢气罐和固定含湿氧气罐 底部,应采取防冻措施。 《火力发电厂化学 设计技 术规程》 13。 3。 5 立式贮氢罐之间净距不应小于相邻 较大罐的直径。卧式贮氢罐之间的 净距,不应小于相#校大罐《火力发电厂化学 设计技 直径的 2/3。 术规程》 13。3。6、13.3。8

53 下列可燃气体释放源,应设检测器: 《石油化工企业可 燃气体1. 甲类气体压缩机; 和有毒气体 检测报警设计 2. 在不正常运行时可能泄漏甲类气 体的液体排液(水)口; 规 范》4.1。1 3. 在不正常运行时可能泄漏甲类气 体的设备或管法兰、阀门组。 第4.1. 1条规定的可燃气体释放源 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内,每隔15 m可设一台检测器,且检测《石油化工企业可 燃气体器距任一 释放源不宜大于7。 5m。 和有毒气体 检测报警设计 规 范》4.1。 3 第4。 1.1条规定的比空气轻的可燃 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 内,应在释放源上方设置《石油化工企业可 燃气体检测器, 还应在厂房内最高点易于积聚可燃 气体处设置检测器。 和有毒气体 检测报警设计 规 范》4。1. 5 对于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应 于在线分析仪表间内最髙点易于积 聚可燃气体处设置检测器。 《石油化工企业可 燃气体和有毒气体 %测报警设计 规 范》4。 3。 3 有爆炸危险房间的照明应采用防爆 灯具。 氢气管道架空敷设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2. 厂区、氢气站及车间架空氢管与 其他架空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 合附录J的规定; 13. 厂区架空氢气管道与建筑物、构 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宜按附录K规 定; 14. 氢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 时,氢气管道应布置在外侧并在上 层。 安全管理 《氢气站设计规 范》8。 0.4 《火力发电厂化学 设计技术规程》 13。 3.10 55 56 57 58 六 59 60 制氢设备要动火检修或进行能产生 火花的作业时,应尽可能将需要修 理的部件移到厂房外安全地《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点进 行。如必须在现场动火作业应按各 单位“动火工作票”制度执行. 程》7. 2。 31 制氢站和其他装有氢气的设备附近 均严禁烟火,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 品,并应设“严禁烟火\"的标《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示牌。 程》7。 2. 22

61 制氢站和其他装有氢气的设备附近 均严禁烟火,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 品,并应设“严禁烟火”的《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标示牌 程》7. 2。 22 表1-2制氢站周边距离表

方位 东面 西面 南面 北面 有无电力线 有无铁路线 实际距离(m) 规范要求距离(m) 评价结果 备注(周边建筑 物耐火等级) 表11—3制氢储罐距离表 页目 实际距离(m) 规范要求距离(m) 评价结果 备注(周边建筑 物耐火等级) 方位 东面 西面 南面 北面 有无铁路线 有无电力线 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