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间的联动机制——以实践教学环节为视角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27卷第2期 V01.27 No.2 钦州学院学报 2012年4月 Apr.,2012 JOURNAL OF QINZHOU UNIVERSITY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互间的联动机制 以实践教学环节为视角 贺金林,蒋纯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间在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脱节的问题。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 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联动机制,就是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制定出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特色的实 践教学方案。这不仅需要从整体层面制订规划,而且还应通过序列与经费上的合理安排,合理利用相关实践教 学的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14(2012)02—0065—04 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在倡导实用主义教 育哲学的基础上,并在强化教育职业化的历史背 景下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起初大多是 在专业课程中加以推行,后来其他一些课程也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文中均简称“思政 课”)是一个有机体系,其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理 论教学的深化与延伸,在整个思政课课程教学体 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高校思 政课教学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而漠视实践教学。 纷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教学 理论的深刻认识,而且为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相 即便是有些高校已经开始推行实践教学,但也存 在着各门思政课程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这不仅 浪费了实践教学资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应理论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课程教学体系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之外,同样也 应包含检验所学理论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是提高 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效果。为搞好思政课教学,应 从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建立高校思政课相互间良好 的联动机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资源 整合存在的问题 的有效途径,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思政课教学体系 中,实践教学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尽管 实践教学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广泛兴 [收稿日期]2012—02—02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联动机制研究 (2010GJA024)。 [作者简介]贺金林(1972一),男,湖南石门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蒋纯红(1976-),女, 湖南双牌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①本文所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阶段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四门课程。 钦州学院学报 第27卷 许多高校在制定思政课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时, 将之分割为课堂理论讲授和社会实践教学两个部 分,但总体而言是前者运行状况正常,后者则还处 于探索与起步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教 学环节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是因为在整个思想 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中是重中之重,有着多年 理论教学经验积累所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教学模 式;而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一些高校基本上还停留 在教学计划安排层面,没有真正落实和实施。即 便是一些高校已经在着手推行实践教学环节,但 也普遍存在推行力度不够,学生未能全面参与到 实践教学过程中去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从 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还没有 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之对实践教学环节 究竟应该如何有效地推行,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 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 普遍开展,还面临着经费与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等 实际困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环 节普遍推行的力度。 针对以往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未能引起足够 重视的问题,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 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特别指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 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 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_l J。从《意见》中我们可以 看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已经引起了中央高 层与教育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并将之提高到形 成长效机制的高度。为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普遍 推行,《意见》要求各地紧紧围绕思政课的教学目 标,制定出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合理的实践 教学学时,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教学经费。《意见》 还提出,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争 取把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 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走出校 门,积极了解社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 动,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 析社会现象能力目的。 自新的课程设置方案推行以来,思政课实践 教学环节在各高校推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它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据有关高校的调查统计,在已经参加了思想政治 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大学生中,对当前实践教 学效果不满意与很不满意的占到了调查对象的 40.4%。“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课存在的最大 不足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不能很好地与理论教学、 现实生活、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_2 J。当前存在的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仍然普通存在重视理论教 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另外 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各高校在推行实践教学过程中 普遍存在诸如经费与人力等多方面的实际困难, 致使实践教学环节无法正常开展。二是即便一些 高校在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时蜻蜓 点水、浅尝辄止,从而也就使得其教学效果大打折 扣。由于缺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 节的整体规划,存在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战的局 面。这不仅造成了实践教学内容上的重复与教学 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必然造成大学生对思政课实 践教学环节不佳的印象,从而最终影响到整个思 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之间实践教学内容的联动 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做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实 践教学资源整合。目前,高校实施思政课的普遍 存在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与已有实践教学资源利 用程度却不高的情况,一些可供利用的思想政治 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或者 是存在使用不当、重复利用等不合理现象。一些 论者指出:“实践教学资源不会自发地对课程实 施起作用,而是需要通过有意识地去优化组合、合 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j。 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实现资源的整合,首先 要在课程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这就需要 根据思政课各门课程不同的侧重点来制定出相应 的实践教学方案,从而安排出各门课程具有各自 特色但又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年3月颁 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四门课程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侧重点。 “原理”课程侧重于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观与方法论,使其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概论”课程则着重讲授的是如何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充分反 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纲要”课程侧 重于讲授的是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民如何 第2期 贺金林,蒋纯红: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间的联动机制 67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与实 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 情,深刻领会三个“必然选择”。“基础”课程主要 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法制教 育,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 思想道德素质,并在此过程中解决他们成长成才 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与问题。 从以上《实施方案》中可以得知,各门课程的 实践教学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在实践 教学环节就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据此安 排不同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原理”课程的实 践教学环节主要侧重于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 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中的螺旋型上升趋势。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 求大学生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科学理性地看待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并要求大学生通过深入认识与了解社会,运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各种社会现象。这不仅对 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 也是培育他们更为开阔的世界眼光的重要手段。 相对而言,“基础”课程则侧重于解决大学生成长 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与实际问题,要求学生 科学理性地看待人生,并在逐渐成为一个社会人 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因此该门课程在实 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则更多的是通过相应的活动 来深人体验与感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对大学 生在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人生观的培 育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以上两门课程不同的是,“概论”与“纲要” 实践教学环节更多的是加深对近代以来先进的中 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与 选择中国共产党,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 中的三大理论成果的认识。在这两门课程中,一 个偏重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与对历 史现象的透视,因之更多侧重于的是对三个“必 然选择”历史发展进程的探讨;一个侧重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认知,特别是对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深入 理解。根据“纲要”课程的特性,该门课程的实践 教学环节可以选择一些相关历史现象、历史人物 与历史事件展开调查,特别是让大学生结合本地 区历史人物与事件,从而理性认识对近代以来中 国人民的发展道路选择问题。“概论”课程的实 践教学环节则更多的是设置一些对当前社会现象 的认知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存在的一些问题的 考察,让学生走出校园,深人工厂、农村与社区等,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有机结合起来,并最终与“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 环节形成首尾呼应之势。 根据以上四门课程各自不同的实践教学侧重 点,我们在安排各门课程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时, 在增进认识与培养能力上也应各有侧重,做到二 者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环节首先是为检验课堂 教学所学理论提供舞台,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分 析判断能力与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的重要途 径。在“原理”与“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加深理论认识的重要性。前者侧重于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加深对“三观”的认识,而 后者则以加深对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在“纲要”与“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应 该强调能力的培养。前者更加注重从历史层面分 析判断“三个必然选择”,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现 实层面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 发展,从而理性分析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成就 与不足 三、课程之间实践教学环节 联动机制的保障 尽管思政课四门课程处在不同的层面上,承 担着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但是四门课程在实践 教学的教育对象与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培 养大学生系统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 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法律意识。因此要做好 四门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这需要在以 下几个方面做好规划与保障。 首先,在制订各门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之前,要 从思政课的整体层面对实践教学做出相应的方 案,这是实现课程之间资源整合的基础。思政课 的四门课程构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思想政 治理论课程体系,其中“基础”与“原理”是基础, “纲要”是主线,“概论”是重点。从目前的情况来 看,一些高校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之所以各 自为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对实践教学环节 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只有在对所有思想政治理论 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才 能为此后合理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形成各门 课程之间的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对实践教学序列上的合理安排是节约 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四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 68 钦州学院学报 第27卷 节序列上,我们要求首先是完成“原理”与“基础” 课程的实践教学,从而完成对大学生人生观与世 讨)。就校外资源而言,随着各地对青少年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免费的公 共资源为我们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 便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时, 应该充分考虑到各门课程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案, 界观认知的基础上,再充分认知近代以来中国社 会发展的主线,最后重点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终提升他们对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实践教学环节从校园到 社会,从历史到现实的时空序列安排,是保障实践 教学环节有效实施的保障。在时问序列上,根据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的安排序列,大 学一年级阶段基本完成“基础”与“原理”的实践 教学环节,而在二年级阶段完成“纲要”与“概论” 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而言,大学生在人校 之后,首先进行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塑造,并在此基 础上通过对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三个选择” 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完成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深刻认知。 合理安排利用这些免费的公共资源设施,使其为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 学,不仅为大学生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一 个大的舞台,同时也是他们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增进认识与培养能力同时并重,而 各门课程之间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形成联动机制则 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根据四门课 程各自不同的实践教学侧重点,在制定出各自不 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方案的基础上,通过 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并在实践教 最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何落到实处,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资源与做好经费上的保障是关 键。当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一个巨大 学的外部环节形成良好的联动保障。这不仅能够 避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人力与财力浪费,让实践 教学环节更为顺利推行,而且还能够激发大学生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现实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 (1949-2006)[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6. [2]薛志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研分析[J].学校 难题,便是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与 普遍推行实践教学所需经费仍然存在较大的差 距。为了全面推行实践教学方案,我们必须对实 践教学经费做出合理的安排。特别是如何充分利 用各种资源为实践教学环节服务,是合理安排资 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校内资源而言,我 们应与高校学工系统展开合作,将有些课程的实 践教学环节与学工系统在寒暑假开展的大学生社 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将是思政课实践教 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36. [3]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10,(2):72. 学环节合理安排的一个重要方面(此点将另文探 On the Linkage Mechanism amo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f_r0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Teaching HE Jin—lin.JIANG Chun—hong (College of Public Affairs,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e teaching among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not be well connected.How to form a linkage mechanism for the practice teaching among the courses requires different emphases from these course,and set up a prac— tice teaching plan that is interrelated and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This not only requires an overall planning but also a reasona- ble arrangement of sequence and fees.Reach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resul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by rationally utilizing relevant practice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e teaching;linkage mechanism [责任编辑黄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