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手段研究
胡承林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安庆 246052)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给我国各个行业领域注入了活力。为保证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需要思政课教师可以对新媒体的具体特质进行把握的同时,对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找创新教育手段的具体策略,以期保证教学成效稳步提升的过程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的蓬勃发展。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教育手段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3-0111-002
学习活动的开展,引导其可以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在课前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收集,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可以帮助其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学生也可以将学习反馈及时上传至思政课教师的云盘中,方便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想法进行分析,从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从而保证思政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迅速的提升。
最后,学生想要对所学的思政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首要条件就是能够对知识概念进行扎实的掌握与记忆,才能学以致用的应用与现实生活中。但不少思政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仅注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忽略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点的复习,使学生虽然在参与课堂知识学习时,能够对知识点进行快速的记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课后复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始终停滞不前,影响其学习热情。因此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或慕课等多媒体手段,既方便学生随时对知识点进行加深记忆,又能通过对知识的定期回顾,保证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构建个性课堂,科学应用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思政课教师逐渐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活动,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从而完成个性化课堂的构建。所以思政课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需要尊重学生专业特点的差异性,使其在学习思政知识时,既可以对自身的思政学科素养进行有效升华,又能够在思政课教师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从而获得综合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来举办一场辩论赛,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辩论才能与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激发参与思政课堂学
·11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高校生即将步入社会,既是国家精心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是推动国家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需要通过思政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对高校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进行规范,从而能够坚定的对未来发展道路进行规划,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对自身的困扰,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良好的道德素养推动自身未来的发展。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已经成为需要其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新媒体的具体特质
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模式,新媒体主要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并将数字化服务作为主要的服务方式,因此相较于传统的信息传播不仅更为迅速,而且信息资源更为丰富,受到各个行业领域的广泛青睐。
首先,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能够在有效提升信息传递的实效,同时又不受传播途径的桎梏,只要人们有需求,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资源的获取。所以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技术单方向传输数据的模式,使数据的接收者与传递者在快速完成数据传输活动的同时,保证二者地位的平等性,打破传统数据接收者仅能依靠传递者数据资源的传递,而单方面接收数据的情况,使二者可以及时的在网络平台中进行互动与对话,从而在体现新媒体交互性的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其次,新媒体同时具备隐私性与共享性。由于传统媒体在进行数据资源传递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限速与渠道选择的限制,所以并不能保护数据传递者的隐私性,而且首先的传递渠道也影响数据资源的共享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能够实时完成数据传输的新媒体技术,可以方便传递者与接受者快速完成对数据的获取,在有信息需求时能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的使用,快速完成对数
据的传递活动,而且可以方便其随时将数据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中,既体现新媒体的共享性,数据实时传递的过程中又受到严密的传输保护,所以用户隐私性也在不断提升。
最后,新媒体更加注重对数据用户使用体验的重视,因此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新媒体的出现能够使人们打破时空的束缚,随时满足自身对数据资源进行获取的需求,因此更加注重对数据用户使用体验的重视,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
二、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政教学手段的具体途径
(一)拓展授课内容,激发学习热情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所以思政课教师一般以教材大纲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既没有对学生的思维意识与视野进行拓展,也不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导致高校思政教学成效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可以打破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对授课内容的拓展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可以更有积极性的参与思政知识的学习。
首先,为保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课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并通过授课内容的丰富来保证课程设计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能够将授课内容与新媒体技术结合,通过对互联网与文献资料库的使用,再结合大学生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案内容进行丰富,并完善对思政课程的设计,从而建立新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例如为拓展学生的视野,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百度云盘、微博等App,将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料以链接的形式对其进行分享,才能引导学生随时对思政知识进行积累,并及时将学习情况反馈思政课教师,帮助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与拓展。
其次,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应该局限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而是需要思政课教师能够合理利用课下时间,帮助学生通过自主
智谋方略 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对的理解。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将VR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可以在交互体验中激发学习积极性,保证学习效率的高效提高。而且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课堂教学,能够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引导其可以在更加活泼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对思政知识的学习。
(三)构建网络课堂,提升教学空间新媒体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极大改变的同时,慕课、微课等网络课堂形式的出现,也在极大程度上帮助思政课教师完成对教学空间的提升。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仅需要思政课教师利用一支粉笔与一块黑板,就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所以沉闷的学习环境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网络课堂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时空上的束缚,并不受学习地点与时间的约束,随时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思政课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教学模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传授给
(上接第106页)
(一)充实组织机构,发挥学院心理育人功能
在院校合作模式中,除校级心理健康中心,学院可以配套成立心理健康工作站、心理健康工作室等,与心理健康中心及时对接,完成院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的工作。一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普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心理状态,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二是承担院级学生的初步咨询服务工作。由校级心理讲师团成员、院级心理辅导员等教师,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处理学生遇到的一般心理问题。三是承担院级心理复测工作。由院级心理辅导员承担学院部分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复测工作,提升学校心理普测的时效性,并减轻心理健康中心工作压力。四是承担院级心理委员的初级培训。使学生学会如何查找自我以及其他同学心理亚健康现象,辅助做好心理排查工作。
(二)培养专业教师,扩充心理工作人才队伍
在院校合作模式中,建立一支人员稳定、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学院通过选拔,推荐优秀辅导员或者教师参与学校院级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培训,考核达到一定标准时,方可承接学院心理工作站相关工作。首先,在培养专业教师中,·112·
智库时代 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在丰富的视频观看下,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学习活动,并对自身学习效率进行切实提高。而且网络课堂的应用,可以使思政课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实际需求,更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课件进行筛选与完善,并利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使授课内容可以获得极大的丰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自身知识储备进行有效提升,从而促进自身的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媒体环境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想要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可以在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参与思政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能够对新媒体环境有更加明确的认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革新,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在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其次,强化校内培训。聘请校内外专家,定期开展培训,并为通过相应学时培训、通过相应考核的辅导员颁发校内聘书,纳入院级心理辅导员队伍。最后,可以编制相关工作指导手册。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指导,结合学生咨询最多的心理问题,如情绪、情感、人际关系等,将其编制成为指导手册,为辅导员们开展院级心理咨询提供有效指南。
(三)搭建育人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合理搭建育人平台,夯实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是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抓手。一是不间断的宣传工作。利用学院新媒体网络等有效平台,加强日常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续性。二是定期的追踪工作。建立院级重点学生动态心理档案,按照学生心理情况分等级记录,并经常性的了解学生心理情况,遇到特殊问题及时做好转接工作。三是持续的家庭联系工作。学生家庭在其思想和心理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建立学院与家长的有效联系平台,及时将存在心理异常学生的在校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更有利于获得家庭支持。四是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好重要时间节点和特殊时期,组织学院学生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提
【作者简介】胡承林(1985-),男,本科,思政课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刘爱梅.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31-32.
[2]陈萌.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9(10):55-56.
[3]赵洁.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新西部,2019(12):148-149.
[4]陈秋玮.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智库时代,2019(3):166-167.
[5]赵晓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现途径探析[J].才智,2018(35):58.
[6]杨新莹,李军松,闫文.“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解构与重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0):32-35.
升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化心理问题于萌芽状态,能够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中,合理构建院校合作模式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两者的有效互动,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理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体系,有效协调各方资源配置,不断完善高校心理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不断促进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杨子江(1991-),女,硕士研究生,助教,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韩艳玲,刘琴.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载体——学生成长辅导室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56.
[2]孙婷婷.建设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9):214-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