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成教《护理伦理学》测验题3
班级: 2013级成教护本五(2)班 学号: 姓名:
一、 名词解释(50分)
1.行善原则:行善原则也叫有利原则,是不伤害原则在内容上的进一步延伸,也是最能体现“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医学目的的原则,因为医学不可能以不伤害为目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决定了医学当以行善为目的。
2.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是指医生对病人(包括家属等)的尊重。广义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此处的尊重是尊重人的特殊性,尊重人的自主性。所以尊重原则也可称为尊重自主原则,或者简称自主原则。
3.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一直被视为医学首要的伦理原则,也是底线要求。最早提出“不伤害原则”的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我国的《黄帝内经》中也有精彩的阐释。不伤害原则是指所有的医疗行为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伤。
4.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hospitalpice)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
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临终关怀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就世界范围而言,它的出现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5.权利:护士执业,又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力。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权力;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力。护士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与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权力;有参加专业培训、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参加行业协会和专业学术团体的权力。护士获得疾病诊疗、护理相关信的权利和其他与履行护理职责相关的权力,可以对医疗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案例分析题(50分):
1.一位女性胆囊炎病人,在手术前一天晚上灌肠时,护士拿着灌肠筒来到病人床边,叫病人翻过身去,病人虽然翻了过去,却仍抬起头想看看究竟要做什么,护士不但不解释,反而责怪地说:“你看啥,怕什么?”病人只好忍气吞声,但一直处于恐惧、疑虑、屈辱的心理状态下,一夜没有入睡,次日晨精神很差,体温上升,不能如期接受手术。
请你分析该案例。
2. 一对农村夫妇抱着白喉病的患儿来院求治,患儿因呼吸困难,医生决定马上做气管切开,但患儿父母坚持不同意。这时患儿呼吸困难,面部紫绀,生命垂危。医务人员反复解释劝导,患儿父母拒绝手术签字,不同意气管切开。急诊医生看到患儿病情危急,毅然将患儿抱到手术室,患儿父母不顾一切追到手术室。在这关键时刻,急诊医务人员以特有的权威劝服了患儿父母,并实施手术。患儿得救,患儿父母给医务人员下跪致谢。
请你对此案例进行伦理分析。
此案例涉及如何对待监护人选择权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要尊重病人(或监护人)的权利,并让其自觉履行承诺手续。这不仅是伦理要求,也是法律要求。通常医生的愿望与病人(或监护人)选择是一致的,但本案例中监护人的选择给医生带来棘手的伦理难题。对此,医生的态度可能有四种:
1.以监护人的态度为转移,一切听从监护人的意见,免得引来麻烦;
2.向监护人做必要的解释,摆明利害关系,最后听其自然;
3.医生从患儿生命利益出发,果断地替监护人作主,尽职尽责;
4.医生对患儿生命负责,既尊重监护人选择权,又敢于在关键时刻以患儿利益为重而
采取行动。
以上四种态度各有其理由,然而从医德原则出发,第四种态度体现医德基本原则“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又体现了有利、不伤害、尊重等具体原则,属于最佳选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