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 表2 五种配方栽培料配方组成 1.3.2 平菇栽培瓶的接种、培养 把栽培瓶培养基、接种铲、镊子、记号笔、酒 精灯等放入超净工作台,开臭氧30 min,然后用 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内部后,开紫外灯灭菌 30 min。点燃酒精灯,以酒精擦拭双手,在靠近火 源处取江都7 1号平菇斜面菌块。接菌时注意切 下的菌块应保持大小一致,方便日后观察比较。 贴好标签后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待 菌丝长满瓶后转移至4 Cc冰箱保藏。 1.3.3数据调查 将上述发菌完全的栽培瓶装筐后统一转移 至出菇室,每天定时定量向菇室地面喷水,全天 24 h开启加湿器和日光灯,室内放置温度湿度 计,定期用照度计测定室内光照强度。待现蕾后 打开瓶盖,子实体成熟后采摘。观察、记录、比较 5种不同配方栽培瓶中平菇的发菌天数、菌丝浓 密度、菌丝生长速度,分析、计算出菇时间、子实 体发育情况、生长周期、生物学转化率、品质。 2结果与分析 2.1 瓶栽过程中的染菌情况 在发菌过程中,仅配方1污染一瓶,其他均 无污染,可见污染属于偶然现象,不影响数据的 分析,具体见表4。 表4五种配方平菇栽培瓶的污染率比较 配方编号 接种瓶数(瓶)污染瓶数(瓶)污染率(%) 7.14 0 0 0 0 张大鹏等:添加不同比例菌糠的平菇栽培试验 五种配方栽培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比较见 表5。由表5可见,五种配方菌株菌丝长满栽培 瓶的天数在19 d到22 d,其中配方1菌丝生长 速度最快,配方5菌丝生长速度较熳。完全新料 配方5菌丝长满栽培瓶天数与其他配方有显著 性差异,比其他配方慢2天,而其他4种配方菌 丝长满栽培瓶天数几乎没有差异,其原因是废菌 糠中还有大量菌丝蛋白,可以促进菌丝加速生 长,而配方5中菌丝分解利用新料速度较慢。菌 丝密度从配方1至配方5呈递增趋势,配方5的 菌丝最为浓密。 表5五种配方栽培平菇的菌缝生长情况比较 舫编号 菌丝浓黻 菌丝生长速 度(errdd) 18.8 O 58 19.2 0.56 19.O O.57 l9-3 0.56 21.8 0.532 注:“+++”为浓白或密集,“++”为较浓白或较密集,“+”为较稀疏 2.3现营情况比较 将五种配方栽培瓶移入出菇室后,出菇情况 见表6。五种配方均在5 d内现蕾,菇蕾颜色呈灰 白,各配方菇蕾颜色差异不大;菌盖薄厚程度上, 配方5的菌肉较肥厚,配方1、2的菌盖较薄,说 明菌盖薄厚和栽培料营养供给有关,完全新料的 配方5营养较旺盛,子实体长势相对较好;菇蕾 的疏密程度有明显差异,配方2、3、4菇蕾较密, 配方1、5菇蕾较稀疏;配方1、2、3的菌盖手感较 软,配方4、5较硬,见表8。 表6五种配方栽培平菇的子实体情况比较 配方 菇蕾颜色 菌盖薄厚 菇蕾个数 子实体菌盖 2.4 产量方面比较 五种配方栽培平菇的生长周期和生物学转 化率情况见表7:五种配方的生长周期差异不 大,产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配方3>配方2> 配方4>配方5>配方1;配方3的生物学转化率 最高达到了82.5%,而配方1的仅为48.8%,相 差较大。 白白~~色色薄薄少搬_、一软软《天津农林科技)2014年6月第3期(总第239期) 11 以五种配方出菇的单瓶产量为试验因素,每个配 方随机抽取4个样本,测定结果列于表8,比较 各配方单产的差异显著性(k=5,n=4)。 表8五种配方栽培平菇的单产重量比较(单位:g) 进行F检验,得出F=3.4531,查F值表,在 dft=4,dfe=15下,得F0.05=3.06。F0.01=4.89,可见 的配方长势较好。生物转化率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为添加50%废菌糠>75%废菌糠>25%废菌糠> 完全新料>100%废菌糠,出菇周期相差不大。从 发菌期长短、出菇时间、子实体质地和产量高低 等诸多指标来看,添加50%废菌糠的配方最优, 可作为优良配方的首选。 F>FO.05,P<0.0l,说明五种配方获得的单产差异 显著。 将上面结果进行 亨差分析,计算LSD0. 05=9.19,LSD0.01=33.31,将平均数差值与其比 较,若差数>LSD0.01说明差异极显著,标以不同 大写字母;若差数>LSD0.05说明差异显著,标以 不同小写字母。多重比较结果见表9,结果表明, 食用菌菌糠的营养价值与食用菌种类、栽培 原料的种类及降解程度有一定关系,未经过处理 和发酵的菌糠的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也存在差 异。因此,对菌糠的利用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达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用的目的,为更有效地提 五种配方获得的单产间没有达到极显著差异;配 方3与其他配方单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表9五种配方栽培平菇的单产差异显著性(LSD检验) 高菌糠的利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洪坚平,来航线.应用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5. 【2】刘遂飞,王小妮,何煦等.平菇栽培后期不同基质覆土 增产效果研究[J].北方园艺,2014,(1):143-145. [3]侯立娟,代祖艳,韩丹丹等.菌糠的营养价值及在栽培 3结论与展望 在温度25 27℃、湿度50~70%、光照强度 120 Lux下,添加50%废菌糠和添加75%废菌糠 上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8,(7):91—93. [4]闵冬青,唐昌林,周利民.菌糠栽培鸡腿磨配方比较 试验『J1.食用菌,2007,(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