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虽严峻啤酒产业仍朝阳全球金融危机下看中国啤酒业发展
挑战,经济层面或许更加严峻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9月份以来,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股市轮番大幅下跌,11月4日以来,虽然美国新总统的选出曾一度拉动美国股票上升,但整体大盘走势还是陷入寻底过程。
国内方面,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暂免征收利息税、国家投资、扩大内需等政策利好对包括啤酒业在内的行业虽然形成一定的支撑,短期内拉动空间看暖,但由于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未来啤酒业非利好信息和行业反弹行情也可能会出现。
另外,今年以来,啤酒酿造成本不断上涨、产品价格攀升乏力等因素,使得业绩增速明显回落。青啤、雪花、英搏等啤酒龙头企业,利润、产销量等重要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和反弹。金融危机对整个行业的震荡说明,笼罩在啤酒业“阴云”仍未散去。
啤酒业无法隔岸观火。危巢之下,安有完卵?中国啤酒业作为中国和世界现代经济体系的一分子,在此环境中,啤酒业不得不去思考一个关系到我们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那就是随着金融风暴的不断蔓延和深入,中国啤酒业要努力做到独善其身。
未来环境或许更加严峻。从行业内部而言,一是啤酒原料价格的起伏不定也为啤酒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在产大于销的环境中,产品价格上涨乏力,三是所有环节成本的宽幅暴升,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从国内外层面来讲,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新劳动法的颁布、人工成本压力的剧增、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等因素,使中国啤酒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机遇和挑战,亏损、洗牌、销量下降等字眼不停地冲击着人们的眼球。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中国啤酒业将何去何从?企业规模化在何方?如何消化涨价成本?资本魔方如何运筹帷幄?到底谁能在这场洗牌大战中拔得头筹?谁又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笑到最后……可以说,2009年是中国啤酒业的拐点。
目前,虽然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受美国次贷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第三季度,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迹象,这将对我国包括啤酒出口在内的外贸出口以及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明年我国啤酒业发展的环境或许将更加严峻。
利好,不必谈危色变
客观讲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根基并没象美国、欧洲那样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伤筋动骨”,未来,随着我国拉动内需、货币看暖、减免税负、国家投资、居民增收等政策的逐步转暖,危机对我国乃至啤酒业的影响并不是谈危色变,主要原因是:
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面影响有限。在美国次贷危机风暴中虽然我国未能幸免,但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有限,我国整体经济平稳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特别是我国银行的融资结构以企业和个人存款为主体,这不仅为银行的稳健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作为以银行贷款为发展的啤酒业,即使个别银行出现问题,风险范围也是有限的,既不会扩散到其他金融机构,更不会影响到整个啤酒业。从我国今年1—9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5976亿元、同比增长40.6%来看,这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的微观基础良好,金融业整体实力、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加上我国通过实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等政策,使银行体系市场流动性整体宽裕。
另外,央行将进一步加强审慎监管和风险防范,对中国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具有充分
的信心,这为啤酒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货币政策转向资金面变暖。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作相应调整。央行同时还宣布了我国银行存款准备金率9年来首度下调的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外,我国从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自1999年开始实施的存款利息税将被暂时终止。这一系列举措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市场信心意义重大。
央行近7年来首次下调贷款利率,近9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金率,从紧货币政策的转向,缓解了企业资本成本压力。此次货币政策传递出的信号,正是生产企业等待的信息,所以,啤酒业大可不必慌乱,可大胆地配置自己未来宏观的生产经营战略。
市场低迷远未到谷底。虽然金融风暴波及国内,啤酒业在成本攀升和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下,遇到的挑战、压力、冲击可谓是前所未有,但主要是增速和产量的影响。
从国内啤市看,一、二、三类市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但这些市场区分也很大,每类市场都有不同的消费特点,都有各自基本面的调整。从今年第四季度看啤酒消费总体指数,虽然出口受到影响,但啤酒消费价格趋势依然是稳定上升。另外,啤酒业的盘子很大,每个企业都占一定的额度,在整个盘子缩水的时候,风险也相对减少。特别是作为大众快速消费品,我国人均消费量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放量空间,因此,啤酒市场的低迷远未而且也不会到达到谷底。
希望,朝阳产业而非短期题材
危机蔓延朝阳产业寄望内需纾困。由于目前我国诸多啤酒企业经营管理、经济实力、战略规划、品牌影响力等表现不一,因而,企业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在笔者采访的多数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受影响最大。这类企业都表示,由于资金压力大、生产成本攀升、出口萧条而首当其冲。
但从目前及今后我国整体环境来分析,虽然对中小企业领域来说“冬天”的确来了,但“冬天”的影响有滞后性,短期内影响不明显,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啤市今后的增长有强劲的放量。尤其是随着近期国家诸多宏观政策的出台,更多企业将受惠于拉动内需政策的扶持而提升销量,因而,寄望内需纾困将是啤酒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为世界啤酒市场增长最快、产销量最大和中国大众消费品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且是第二产业中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产业之一的中国啤酒业,消费量持续增长将是未来发展的长期趋势。
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念和降息利好是长期机会而非短期题材。虽然啤酒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不能独善其身,但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新土改”政策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而12月10日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保增长、保内需作为我国2009年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前期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暂免征收利息税及拉动内需层面的货币看暖、减免税负、居民增收等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央文章来源:cnwinenews.com一惯审慎的风格,将稳步推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在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和保增长、保内需及金融税负、增收多方面扩大啤酒业的发展机遇。
乘着着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会议的东风和降息利好的消息如影随形,这一系列举措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升市场信心意义重大。特别是10月8日的“双”调整更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政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加强企业的经营能力,以避免实体经济受到损伤,从而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其中,利率下调意在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则意在解决企业的流动资金可得性问题。降息对于酒类企业融资是一个机会,就啤酒产业来说,由于资金问题,很多表现良好品牌优势的地方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降息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融资的勇气和积极性。
而国家降息的目的主要是刺激消费,这对啤酒销售来说更是一个契机。由此看来,金融危机、降息以及看似与啤酒业发展不相关的政府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啤酒业的发展,作为啤酒业,应审时度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危机恢复会比想象中快。11月15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与会领导人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遏制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同时,各国领导人也讨论了世界经济学家就危机提出的UVL判断。目前国际经济是呈U形,缓慢地回升,还是触地立刻反弹,还是L形下降以后长期的衰落,与会领导人认为,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复苏会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快。
理论上讲,U底下那一横不会太长,因为,目前国际社会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协调行动无论是货币政策全世界各国央行同时减息,还是在财政开支方面营救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各国都是同行的,这样非常有利于经济的稳定。以中国为例,股票市场这次从高位下跌下来,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2001年从高位下到最低位用了三年半近四年的时间,经过过去几年的金融改革,我国的经济也变得比以前更有弹性,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基于这些原因,这次危机以后的恢复要比想象得快。
机遇,啤酒业有机可乘
啤酒业收购将行。我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以来,与其他行业一样,啤酒业收购似乎到了可以抄底的机会,近期,多年来难得一见的收购大战不仅在国内两大巨头之间产生,而且,更是在啤酒竞争最激烈的前沿市场扎堆发生。
11月9日上午,青啤与日本朝日和烟台啤酒在烟台签署合作协议,组建烟台啤酒青岛朝日有限公司。根据协议规定,朝日控股51%,青啤控股39%。
协议签署后,青啤公司总裁孙明波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中国啤酒业的增长速度下降了一半多,青啤之所以要在这时候入股烟啤,就是不想‘勒紧裤腰带过冬’,继续开拓品牌,打造山东核心基地市场。”
多年来,出于现实、地理的考虑及全国大战略的需要,青啤、雪花两大集团一直虎视眈眈烟台市场,而且争夺越来越激烈。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北角,是联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咽喉,也是华东、华北与东北联系的桥梁。青啤总部在青岛,距离烟台只有200多公里,雪花的基地在沈阳与大连,与烟台隔海相望。一方面,烟台是雪花进入山东市场逼近青啤的桥头堡,另一方面,烟台又是青啤北上及抑制雪花南下的前沿阵地。烟台啤酒市场硝烟弥漫,表面是青啤、雪花与当地烟啤的短兵相接,实质则是青岛与雪花的战略与地位之争。
烟台啤酒是具有88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其目前开发的黑啤酒不仅成为啤酒业黑啤酒的标杆而独树一帜,其多年来对烟台市场的保卫战寸土未失的经历,也成为啤酒业的经典故事。青啤收购烟啤,不仅完成了其在整个山东地区的战略布局,从战术上讲,也在胶
东半岛完成了对雪花通过烟台进入山东市场逼近青啤的前沿阻击。
就在青啤完成对烟啤收购之际,一直与烟啤洽谈收购事宜而被青啤捷足先登的雪花啤酒,不仅把山东分公司总部设在了烟台,而且在烟台福山区建设30万千升的生产工厂与青啤相搏。同时,雪花在2006年兼并了聊城啤酒公司后,近日又以2.8亿元迅速收购了具备30万千升生产规模的山东琥珀啤酒公司。在金融危机影响到中国啤酒业和啤酒巨头利用这一契机对行业进行整合的今天,啤酒巨头之间的战略布局大战或利用经济危机对中小企业抄底将行的收购大战似乎已经拉开帷幕,雪花继燕京进入山东后,此次深入山东腹地连续收购山东啤酒企业,再次表明了与青啤的对决。
危机“倒逼”啤酒业创新。截至9月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16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出口1.0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中国轻工等产品对美出口已呈现负增长。
而从行业内来看,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啤酒生产企业的营销费用逐年增加,啤酒行业盈利空间大大压缩,中国啤酒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啤酒业作为轻工业的主要产业,面对金融危机,在创新中用前瞻性思维,开拓新的产品领域,提升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不二战略。
山东某啤酒集团负责人告诉笔者,面对危机,我们正做战略性的做“加减”法。“减法”,剥离低附加值产品,降低消耗、生产和销售成本;“加法”,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用创新提升企业发展速度,避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
成本压力缓解带来投资机会。“如果年初你有1000美元,你买了拉美航空股票,你
现在剩49美元,如果你买AIG的股票,现在剩12美元,如果你买了房地美的股票,现在剩0.5美元,而你买了啤酒,把啤酒罐卖掉的话,现在还剩214美元,所以现在最好的投资是花钱买啤酒然后卖啤酒罐。”自危机以来,这条在民间传播的信息,形象地展示了未来投资啤酒业面临的商机。
另外,受入冬气温降低以及经济减速等影响,虽然啤酒业同比增长低于2007年增速,但产品价格却得到提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在逐步提升。
同时,今年国产新麦价已经下跌,进口大麦价也在下降,而且,我国进口大麦主产国澳洲农业局也发布明年大麦销售价格将回落至2006/2007年度水平,啤酒大麦价格的逐渐回落,明年各大啤酒企业随着毛利率的上升资金面将逐渐回暖,成本压力也顺势减轻。对啤酒业来说,成本压力缓解带来的投资机会就是最好的防守型投资。
一位啤酒业内人士乐观地告诉笔者:“其实,‘寒冬’就如一年四季季节的变换,总会不断出现的。企业要‘应节’就该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这个时候的‘寒冬’里的同业竞争会比平时惨烈,要么抓住抄底机遇进行并购,壮大企业规模,要么追求合理利润,提升企业生存质量,这就是未来和危机下啤酒企业的发展之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