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 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初探 刘 明.杨茵茵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城市旅游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旅游资源 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发展城市旅游的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本文从区位条件、 资源条件、城市形象、旅游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了武汉市发展城市旅游的历史 沿革、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武汉城市旅游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提出了加快 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城市旅游;发展条件;定位;武汉 中图分类号:F59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1X(2010)05—0093—04 停留的时间很短,旅游收入十分有限。 、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科 推进、武汉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环境的不断改 教等中心,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的综合 善,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逐步显现,城市旅游发展步入 载体,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城市旅游是城市 快车道。尤其是自2000年武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 文明发展的产物,城市旅游的发展态势反映了城市政 市以来,城市旅游发展更加迅速,进入了快速扩张、持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续增长的产业化发展阶段。 世界上许多大型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旅游的发展,城 这里以1986—2008年武汉市入境旅游统计数据来 市旅游的重要性也已经被大众所认可【11。城市旅游已逐 说明武汉城市旅游的发展历程。如图2—1所示,23年 步成为振兴城市经济、拓展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知名 来,武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以及提高城市综 收入等各项指标除个别年份受突发事件影响有所下降 合实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21。 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总体发展势头 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历史悠久、 良好。 人文荟萃、商贸发达,拥有发展城市旅游的良好条件和 巨大潜力。2008年9月,《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 三、武汉发展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 (一)优势 务院批复,为武汉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区位优势 二、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历程 武汉地处长江之中、南北之中,是中国人口和经济 的地理中心,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武汉城市旅游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从改革开放 位。以武汉为圆心,半径lO00km范围内集中了我国以 一直到80年代末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萌芽阶段。在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为代表的大部分重点城市。华中 这一阶段,武汉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更多的是扮演旅游 地区城镇密集,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客源地的角色,城市旅游功能远在居住、交通、商贸等 武汉周边城市居民具有较高的出行能力,具有广阔的 基本功能之后,游客大多只把武汉当作中转站,在武汉 潜在客源市场。 收稿日期:2010-10--08 作者简介:刘明(198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杨 茵茵(1986一),女,汉族,湖北荆州人,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二0—0年第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0—0年旅游发展 Tourism Development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86—2008 图2—1 1 986—2008年武汉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及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变化图 2.交通优势 众多。 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已经基本构建 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以山水景观为主,江汉交汇, 了四通八达、便捷舒适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体系。 湖泊众多,青山遍布。武汉水资源丰富,历来被誉为“百 航空运输方面。2000年以来,武汉天河机场的旅客 湖之市”。武汉三镇因江而生,有着“江城”的美誉,长江 吞吐量以每年17%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2008年第二 与汉水交汇处形成的“中国角”景观世界罕见,两江交 航站楼投入使用,年旅客吞吐能力大幅提高,成为中部 汇处的龙王庙区域、汉江沿岸区域和已经建成的汉口 地区最大机场。天河机场第三航站楼和第二跑道的建 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共同构成了武汉独特的沿江 设已获批复,设计年旅客吞吐量达3500—4000万人 城市景观,是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全市有多 次,可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媲美,成为全国综合性门 处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现存的几处湿地资 户枢纽机场之一,国内第四大枢纽机场、内陆最大的国 源也属于国内少见的自然景观保护类型。 际门户机场[3]。 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武汉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 铁路交通方面。京广、武九、汉丹、武广客源专线以 丰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楚文化源远流长、多 及京九联络线在此交汇,构筑了四通八达的放射状 元传承,以楚文化为底蕴的多种文化相互交融。从楚文 “十”字形铁路通道,并形成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三 化、知音文化到首义文化、近代汉派文化和码头文化, 个客运节点,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全国少有的拥有 都给武汉烙上了深刻的文化印记,留下了众多的历史 三个一级大型火车站的城市。在建的武合高速铁路、武 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重 咸城际铁路等一大批重点交通工程将使距离武汉 要载体,形成武汉旅游的深刻文化底蕴。 lO00km范围内的客源地居民往来武汉的时间缩短至4 4.大都会优势 小时以内,彻底改变武汉在国内旅游空间格局的地位。 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经 公路交通方面。京珠高速、沪蓉高速和106、107、 济发展十分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正逐步迈向一个 316、318等国道共同形成十字形对外公路网系统。2006 开放性的国际化大都市。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 年以来陆续修建的汉孝、青郑、汉蔡、汉洪、汉英、汉麻、 之地,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多样,可有效满足旅游者和旅 汉鄂等7条高速出口公路,分别通往武汉城市圈的8 游业对各类专业化产品和服务的需要;科教资源丰富, 个城市,极大改善了武汉市的进出城交通条件。这些快 高校密集,人才集聚,可有效满足旅游业对各类人才的 速出口公路与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一起共 需要;大都会集中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有利于发展 同构建了武汉市便捷高效的网络化公路体系。 商务会展旅游。 水路交通方面。武汉位于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与 (二)劣势 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交汇处,水上运输条件优越。近年 1.城市整体吸引力下降 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大长江与汉江航道建设力度,充分 历史上的武汉曾经非常辉煌,甚至一度“驾呼津 挖掘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的巨大运输能力,已沿长江和 门,直追沪上”。但由于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发生改 汉江航道形成“人”字形主航道系统,包括万吨级轮船 变,以及城市自身受发展思路的限制主观努力不够等 在内的各种类型轮船畅行无阻,水上运输通江达海,已 多方面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武汉逐渐远 成为内陆最重要的水路运输枢纽之一。 离关注的热点IlJ。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被很多沿 3.城市旅游资源优势 海城市所超越,城市整体吸引力呈下降趋势,不利于城 武汉市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全市共有近300个旅 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游资源单体,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类型齐全, 2.城市个性不突出 数量众多,传统旅游吸引物相对集中,现代旅游吸引物 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凸显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武 旅游发展 Tourism Development 汉地处华中腹地,长期以来,南北方文化在此相会,东 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并与武汉本地的楚文化、知音文 政府出台了包括促进旅游业发展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 施。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 的现代服务业的政策驱动下,国内旅游已成为我国旅 游业发展的基础市场。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领 域之一,城市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新的热点和亮点,必 将获得较快的发展。 化、汉派文化等融合在一起,在造就武汉深厚的文化底 蕴的同时,也使得武汉这座城市缺乏鲜明的城市个性, 使武汉旅游缺乏鲜明的形象,难以形成城市品牌效应。 3.城市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 城市旅游缺乏主打的拳头产品,现有的城市旅游 产品特色不足、品位不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缺 乏具有标志性和唯一性的城市旅游精品和极品。对于 (四)威胁 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城市旅游产品易出现 “屏蔽效应”,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旅游者看来 现有的很多有特色的、具有良好的产品化和市场化发 都具有同质性问。武汉发展城市旅游的主要威胁来自国 展前景的优质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产品化不 足,旅游资源没有很好的转化为有吸引力的优质旅游 产品。 4.城市旅游营销力度不够 城市旅游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手,是 城市提升品位和打造品牌效应的强心剂【圳。旅游市场营 销是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将已开发出来 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打造产品品牌、实现和提升产品 价值的重要手段。目前,由于全社会发展大旅游的环境 氛围尚未形成,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对外宣传 推介没有形成合力,城市形象推广和旅游产品促销经费 投入有限,每年只能零散地开展小规模的促销活动,立 体营销、整合营销的局面远未形成。 (三)机遇 1.“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中部地区工业 化和城镇化进程。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出台沿海开放、 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之后,又于 近年提出“中部崛起”这一新的战略决策【5J。武汉市作为 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这一政策实施几年来,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分迅速,城市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为武汉城 市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 2008年,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武汉城市圈的 刘明,杨茵茵:武汉城龙头城市,武汉市在城市圈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包括城市旅游在内的武汉 旅游产业将在旅游综合改革、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多业态旅游业发展机制、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等 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商务会展旅游发展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武汉市的商业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经济的 快速发展促使商务会展需求日益旺盛,优越的区位条 件、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和现代化交通设施及商务会 展设施,必将吸引大量的商务和会展旅游者。商务和会 展旅游者以需求价格弹性低、人均消费较高而成为对 旅游地经济贡献最大的中坚力量之一,对区域旅游发 展能够起到类似催化剂的快速推动作用。武汉发展商 务会展旅游的优越条件和商务会展旅游的良好发展势 头及广阔发展前景,必将大力推动武汉城市旅游的发 展,提升武汉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4.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政策的驱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为应对金融危机, 内其他城市的竞争,这种竞争广泛而复杂,同规模、同 等级、同类型城市之间最具有竞争性,武汉发展城市旅 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其他的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中心 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时,与杭州、桂林、青 岛、昆明、珠海等在旅游资源上独具一格的特色旅游城 市竞争也很激烈。另外,近年来,郑州、合肥、南昌、长沙 等武汉周边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已经威 胁到武汉市华中地区首位城市的地位,武汉城市旅游 与这些城市处于短兵相接的直接竞争状态,受到的威 胁越来越大。 四、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和武汉市相关实际情况,武汉城市 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应为:武汉旅游业发展的主题产 业,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的形象产业,武汉城市现代服务 业的动力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指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要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实现旅游和城市的全 面融合,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城 市中心区和远城区的旅游业互为促进、共同发展,最终 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 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中部地区 旅游集散中心、组织中心与接待中心,中国旅游网络构 建的中部战略支点。 五、加快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对策 旅游发展初探 (一)打造良好的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城市竞 争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打造良好的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发 展城市旅游的基础和前提。城市的旅游吸引,并非仅仅 是城市的几个旅游点,而是城市整体,城市旅游吸引物 也不仅仅局限于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城市本身的属性 及相关功能越来越成为城市旅游吸引物的重要内容脚。 提升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营 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文化底 蕴,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是塑造武汉良好 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武汉要依靠“中部 崛起”战略的政策支持,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 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坚实的工业基础、繁荣的商业文 化、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加 快发展城市经济,提高武汉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城市旅游驱动模式 创新城市旅游发展理念,重新审视城市旅游发展 的驱动因子,树立全新的城市整体旅游资源观和大旅 二0—0年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0一O年旅游发展 Tourism Development 游产业观,将城市旅游发展由景区驱动模式转向景区 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市场竞争也日趋激 驱动、城市设施驱动以及环境驱动相结合,大力发展无 烈。旅游营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将旅游产品 景点旅游,将城市的多元文化、休闲、商务、会务、购物 推向市场、提升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直接手段。 等现代化设施、城市生活方式和各具特色的社会空间 现阶段武汉城市旅游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旅游营销资 等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来开发,将旅游业发展全方 金不足,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旅游主管部 位融人整个城市,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旅游功 门要加大城市旅游营销投入,加强城市旅游宣传、加大 能,把城市作为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 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力度。突出楚文化、知音文化、首义 经营,实现武汉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转变。 文化和大都会文化与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的结合,丰 (三)整合资源,打造城市旅游三大核心板块 富城市旅游宣传促销类型,全方位展示武汉城市魅力。 武汉市城市旅游资源数量较多,但分布较为分散, 资源品位不高,缺乏精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武汉市 六、结论与讨论 应对现有旅游资源按类别、分区域进行整合开发,塑造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武汉城市旅游发展 城市旅游精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 起步较晚,现阶段发展水平不高,与很多旅游发达城市 社会参与”的资源整合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总体的发展势头良好,在区位、 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实施精 交通、资源等方面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在面临“中 品战略,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 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这两大契机的 进”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根据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打造 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补短,提升城市整体 城市旅游三大核心板块:两江四岸旅游区、大东湖旅游 竞争力,武汉城市旅游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区、泛金银湖旅游区。两江四岸地区是武汉市自然、历 受资料和篇幅等方面的限制,本文仅对武汉城市 史、文化等景观最富集的区域,应打造精品,建设成城 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未对武汉城市旅 市旅游形象地标区;大东湖地区要以东湖为核心,以正 游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如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 在实施的六湖联通生态水网工程为契机,开发都市湖 动力机制、城市RBD、城市游憩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还 泊旅游产品,融楚文化和汉派民俗文化于一体,打造国 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际梦幻文化水城、华中城市休闲港湾;泛金银湖地区要 以东方马城为核心,以泛金银湖区域综合开发为契机, 参考文献: 整合开发都市娱乐产品,打造武汉国际欢乐马都,发展 [1]保继刚.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马会经济,打造“欢乐马都,娱乐天堂”品牌,形成中国 20o5. 内陆地区第一个以马彩为特色的城市娱乐度假品牌。 [2]陈兆忠.“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思 (四)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考[J].企业家天地,2009,(2):5-6. 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应充分利用其作为中部地区最 [3]湖北机场集团公司 EB/OL].:http://www.whairport.corn/ 大的政治、经济、贸易、交通、文化、科教中心的巨大优 news read.jsp?nld=377. 势,加强同周边地区特别是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合作。以 [4]金为华.海口市城市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地 武汉城市圈为基础,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破行政界线 方经济,2009,(2):100—101. 限制,清除束缚旅游业发展的各种行政性、体制性障 [5]符太浩.长沙市发展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J].科 碍。沿着长江旅游轴、汉江旅游轴、京广旅游轴三条轴 技和产业,2007,(10):29—32. 线,将华中地区及武汉市周边地区统一整合起来,打造 [6]支巧利.沈阳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国土 华中无障碍旅游区,编组区域旅游合作产业链171,建设 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2):73—74. 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大武汉都市旅游圈,统一宣 [7]庄小丽,康传德.城市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一以武汉市为 传,联合促销,互利共赢,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 例[J].理论月刊,2009,(3):83—86. (五)加大城市旅游营销力度 【责任编辑:石芬芳】 Initial Exploration on Developing Urban Tourism in Wuhan LIU Ming,YANG Yin—yi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bei 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 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urban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As a central city in the central China,Wuhan beasts of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good condiitons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alyses the history,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Wuhan urban tourism from location conditions resource conditions,city image and tourism environment.It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Wuhan urban tourism.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Wuhan urban tourism. Key words:Urban tourism;development conditions;positioning;Wu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