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图表标题及其内容外,其余字号均小半号)
论文题名(居中、小二、黑体)
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有关原则,有助于选择关键词。
第一作者1 ,通讯作者1※,其他作者2(居中、四号、
仿宋)
(1.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 邮编; 2.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 邮
编)(居中、小五、宋体)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
号“()”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摘 要(小五、黑体):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GB6447-86规定,篇幅为200~300字。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小五、宋体)关键词(小五、黑体):农业;工程;编辑;科技;论文(小五、楷体)
一般选3~8个关键词。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以作为关键词标出。词间用分号“;”分隔。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小五、黑体)
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第4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在“中图分类号:”后空两格,填写本文的“文
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共设以下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 中文标题[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小五、黑体)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et al. 英文标题[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in Chinese withEnglish abstract) (小五、Time News Roman)
0 引 言(11、黑体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摘要,或成为摘要的注释。引言中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基本理论、试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除非是学位论文,为了反映著者的学业等等,允许有较详尽的文献综述段落。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10号,宋体,下同)
1 一级标题(11,黑体、段前段后各空0.6镑或0.5行,下同)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应按GB 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而定。
写该部分时要注意:首先是选取数据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其次是描述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图表设计要精心,使其一目了然;最后是分析问题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
撰写理论或解析文章,应注意以下内容:
1)解析方法。包括前提条件、提出的假设、解析的现象、适用的理论和计算的程序;
2)解析的结果。可用图表、公式进行整理。3)分析讨论。对结果的可信度、误差的评价。
正文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10号,宋体,下同)
1.1 二级标题(10号、黑体)
1
1.1.1 三级标题(10号、楷体)1.1.2 三级标题1.2 二级标题…………2 一级标题
……………………
3(序号根据文章结构确定) 结 论
结论是以结果和讨论为前提,评价分析结果的误差,也是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同时,提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展望。结论要有条理,应准确、简明、完整。结论(或讨论)是整篇论文的最后总结而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 ① 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② 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③ 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④ 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⑤ 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1) 对试验中得到的结果和信息的全面深层次揭示应考虑到本刊的读者对象是作者的大同行,而不仅仅限于小同行交流。所以,这里的结论不应同于摘要中很短的一句话,亦不同于讨论中提到的一两句结论性意见,因为毕竟不全面。在这里单独列出即是较全面的肯定性的结论。总数约200~300字,要有条理性,分出1,2,3或更多;
2) 对研究结果或方法的创新结论的概括尤其要简洁而明确;
3) 研究结果对读者的启示以及其他。
补充: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1)图表处理
本刊规定一般每篇文章图表总数不超过6幅/个,均应编排序号。图表题名应简短确切,中英文对照。图包括曲线图、柱状直方图、构造图、示意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等。坐标图用直角坐标图,应标明坐标名及其国际单位。图表中变量名与单位之间用“/”分隔,复合单位采用指数积形式。计算机绘图应选取合适比例,图中字母变量均用斜体、字号用“六宋”,以便直接使用;手工描图须用绘图纸清绘。所有图均需提供两套,其中一套为不标任何字母、符号的空白图,以便扫描植字。主要线条均用细实线(不小于
0.6mm)、粗细均匀,多条图线之间用阿拉伯数字标识、清晰可辨,曲线过度圆滑。图、表均应具有自明性,即图、图题、图注(例)清楚明了。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重复列表。表格采用国际通用的三线表。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表中的缩略词和量的符号必须与正文中的一致。
1.割台 2.升降架 3.一级输送器 4..升降轨道 5..二级输送器6.前传动装置 7..动力分配器 8.液压操纵 9.粮仓底架10.秸秆粉碎还田机 11.粮仓 12.锁架 13..油缸 14.拉丝15.拉板一 16.拉板二17.油缸 18.传动轴(图中字体均为六宋)
图1 4YW-2型玉米收获机结构简图(居中、小五、楷体)
Fig.1 Sketch map of 4YW-2 harvester for corn(居中、小五、Times New
Roman)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放在表的上方。
表1 模拟月壤地面力学参数(居中、小五、黑体)
Table1 Average parameters of simulant lunar soil(居中、小五、Times
New Roman)
含水率/%1.90.9
γs/kgm-31.47
K/kN·mn+2
1056
n1.3
C/Pa1790
Ø/(o)32.75o
K/cm1.2
(表内均为六号宋体,采用国际通用的三线表,行距12磅)
2)数学式、反应式及数字、字母
文章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占一行,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顶格排。一行表达一完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涉及的各符号要紧靠,最好用一些比较关键的符号断开。各类式子应遵守有关规定,并注意应严格区别容易混淆的各种字母、符号。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请参照 GB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世纪、年代、日期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日期和时刻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03年3月8日写成2003-03-08或20030308;时刻如16时15分30秒写成16:15:30.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阿拉伯数不能拆开换行。百分数范围如20%~30%不能写成20~30%,(85±2)%不能成85±2%;偏差范围如(25±1)℃不能写成25±1℃.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标的表示,注意手稿中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直接用电脑写作时应注意字符的全角半角之分。数字、字母、符号后面句号用圆点“.”代替。
3)量和单位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 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变量使用斜体,常量和单位使用正体。
[参 考 文 献] (居中、小五、黑体)
1)参考文献数量:一般研究论文约20篇参考文献,综述论文不少于30篇参考文献
2)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主要责任者在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过3名时,后面加“等.”字样。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
3)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
N
期刊文章
J
学位论文
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建议采用单字母“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建议采用单字母“Z”。4)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张鹤飞.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计算机模拟[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73-113.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王应宽.拖拉机液力机械式无级变速器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1998.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5]应义斌,饶秀勤,赵 匀,等.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产品品质自动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4-8.c.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6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第五届会议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9]姜锡洲.一种热外敷用药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10]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9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h.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
[ 1张兴义,隋跃宇.土壤压实对农作物影响概述[J].农业机械学] 报,2005,36(10):161-164.
[ 2李洪文,高焕文,陈君达.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J].农] 业工程学报,2000,16(4):73-77.
[ 3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业工] 程学报,2003,19(3):1-4.[ 4张 进.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J].山西农机,2002,] (16):22-24.
[ 5李汝莘,史 岩,迟淑筠.机器轮胎引起的土壤压实及其耕作能] 量消耗[J].农业机械学报,1993,30(2):12-16.
[ 6Monroe G E, Taylor J H. Traffic lanes for controlled traffic] cropping system[J]. Agr Eng Res,1989,44(1):23-31.
[ 7Taylor J H. Soil compaction research in the eighties:an international] overview[J]. ASAE Paper,1990,12
[ 8Tullberg J N.Wheel Traffic Effects On Tillage Draught [J].Agr] Eng Res,2000,75(4):375-382.
[ 9杜兵,周兴祥.节约能耗的固定道耕作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 报,1999,4(2):63-66.
[刘立晶,高焕文,李洪文.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10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3):70-73.]
[高焕文.保护性耕作概念机理与关键技术[J].四川农机,2005,
11(4):22-23.]
[李汝莘,高焕文,苏元升.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对耕作阻力的影响12[J].农业工程学报,1998,14(1),81-85.]
[李小昱,王 为.农业土壤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农机与食品13机械,1999,(1):12-13.]
[李汝莘,高焕文,苏元升.小四轮拖拉机播前压地对土壤物理特14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2):65-] 68.(宋体、小五)
英文参考文献作者姓前名后,名缩写,若是中国人发表的英文论文,则作者名同样是姓前名后,但不缩写。参考文献中所有缩写字符均不添加缩写符号“.”。
English title(居中、三号、Times New Roman)
文献标识码为A、B、C的文章应有相对应的英文题名,英文题名一般不
宜超过10个实词。
The first author1 ,Corresponding author1※,The other
author2(居中,5号,Tahoma)
(1. the author’s unit, City Code number, country;2. the author’s unit, City
Code number, country)
(居中,斜体,小五,Times New Roman,邮编非斜体)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首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名均不能缩写。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例:王志刚1,陈向东2,诸葛英3(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100084;2 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陕西 西安710049; 3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上海 200030)WangZhigang1, Chen Xiangdong2, Zhuge Ying(1 Department ofTherm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710049, China; 3 Department of Power & Energy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中、英文摘要应具有相同的内容。中文摘要前加“摘要:”标识;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标识。英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Key Words: 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中文前冠以“关键词:”,英文前冠以“Key words:”。(此部分内容为五号,Times New Roman)
其他格式
页边距
上2.3下1.7左1.5右1.5版式:
奇偶页不同,首页不同页眉距边界1.5页脚距边界1.75
关于参考文献著录及关键词选择的规定
1 为提高国际显示度,按Ei收录论文的要求,本刊参考文献格式有所调整,除遵照原有参考文献格式外,自2009年第1期起所刊论文的中文参考文献采用中英对照方式。即:对于可以直接检索到英文标题的中文参考文献用中英文双语著录,包括作者名、标题及期刊名均需中英文对应,检索不到的文献(即原文献无英文)无须刻意翻译,格式与中文参考文献格式相同,最后加(in Chinese withEnglish abstract),见示例。
2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一般要求15篇以上(10篇以上为近3~5年期刊类文献,建议多阅读参考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刊载的相关高水平论文,教科书及较陈旧的图书则无需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综述论文不少于30篇参考文献。
3 关键词选用建议参考《The Ei Thesaurus》(第5版),突出体现论文的工程性。
附示例:
[1] 孙振钧.中国生物质产业及发展取向[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1-5.
Sun Zhenjun.Biomass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al trendsin China [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4,20(5):1-5.(in Chinesewith English abstract)
[2] 潘秀娟,屠 康.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对苹果采后质地变化的检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3):166-170.
Pan Xiujuan, Tu Kang.Comparison of texture properties ofpost-harvested apples using 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Engineering,2005,21(3):166-170.(in Chinese withEnglish abstract)
[3] 邹小波,赵杰文.支持向量机在电子鼻区分不同品种苹果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146-149.
Zou Xiaobo, Zhao Jiewen.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cultivarapples by electronic nose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Engineering,2007,23(1):146-149.(in Chinese withEnglish abstract)
[4] 袁寿其,朱兴业,李 红,等.全射流喷头重要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113-116.
Yuan Shouqi, Zhu Xingye, Li Hong, et al.Effects ofcomplete fluidic sprinkler on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basedon some important geometrical parameters [J].Transactions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6,22(10):113-11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5] 王文娥,王福军.片状迷宫滴头中悬浮颗粒浓度分布规律数值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3):1-6.
Wang Wen’e, Wang Fujun.Effects of complete fluidic sprinkleron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some important geometricalparameters [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7,23(3):1-6.(in Chinese withEnglish abstract)
本刊特别声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要求论文反映的信息及学术成果须为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稿件一经被本刊录用,将随本刊在相关网络媒体传播,并在纸质期刊发表时一次性支付稿酬,不同意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向编辑部声明。
描述
[←1]
收稿日期:2006-10-01 修订日期:2007-05-01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六号、宋体)格式同“作者简介”农业工程学会会员: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分号“;”分隔。项目后给出编号,编号用()括起。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文章作者可按下列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也可刊登通讯作者的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E-mail)。在简介前加“第一作者:”作为标识。本刊要刊登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例:第一作者:王 欢(1971—),男(壮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9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修,主要从事太阳能利用研究。Email:wanghuan@sohu.com农业工程学会会员:姓名(会员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