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1期 V0l_33 No.1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4年2月 Feb.2014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张 颖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新闻摄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 析了新闻摄影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的三大趋势,针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从强化新闻意识、结合 地方特色、提高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摄影;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14)01—0199—02 新媒体通常用于指代那些产生于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类型,包括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交互网络 电视(IPTV)等。随着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的普及与进步,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传统节目的灌输性方 法已很难被大众接受,普通观众不再满足于欣赏节目,而是更喜欢参与其中,目击、感受、享受整个现场的气 氛,来体现自我存在性的热情。至此,摄影艺术走出象牙塔,开启了平民化摄影时代。数码时代的推进和发 展,使得新的传播方式得以推广,并间接推动闻摄影产业。 1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 1.1新闻摄影报道信源多元化 数字技术的普及和进步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使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使得人和人的关系 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发生改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年底我国网民数 量超过5.6亿,互联网的覆盖率超过40%。手机网民的数量达到4.2亿,超过了仅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同 时,人人网、BLOG等成为网民了解、关注新闻的新途径,渐渐发展成为具有潜力的媒体传播途径。新媒体背 景下,针对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图片,人们不再仅仅是接受引导,而是独立获得讯息,并对事物做出判断。 1.2新闻摄影报道内容深度化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报道开始追求深度。新闻性是新闻摄影的本质属性,一张图片只要具备了基本 的新闻要素,那么就算是一张合格的新闻图片,而且题材越重大新闻价值就越高。普通公民在突发事件发生 时拍摄到的图片,尽管画面表现力不如经验丰富的新闻摄影记者,但却在时效性和现场感上快其一步。所以 各大媒体的新闻摄影不应再专注于突发事件的现场记录。唯有拍摄具有深刻思想的新闻摄影报道,才能维护 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只有对报道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并拍摄,才能使新闻照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持久的关注。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已注意到读者的兴趣转向,纷纷加大投入支持新闻摄影深度报道。例如《中国青年报》、 《东方早报》等报纸的图片专版都展现出了一定的高水准,地方都市报也开始增加相应的专版,例如《盐城晚 报》的“画说新闻”。各大新闻网站也都在其图片频道下设立相关深度报道的子栏目,例如腾讯网图片频道下 设的“图片品牌专栏”等。 1.3新闻摄影图片造假扩大化 尊重客观事实是新闻摄影最大的生命力,绝对不允许一丝一毫的弄虚作假。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的日 益进步为新闻摄影从业者开拓了无穷的想象空间,Photoshop软件为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操作平台,使我们处 理照片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不改变新闻图片本身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对新闻图片进行剪裁或略微调整 [收稿日期]2013—11—02 [作者简介】张颖(1991一),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新闻学研究。 ・l99・ 色调,这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新闻摄影从业者却利用Photoshop软件随意修改新闻图片内容,制作假照片,这 就让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了严峻挑战。新闻摄影造假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新闻图片内容的拼接上, 俗称“移花接木”,将其他图片的要素转移到新闻图片中,或将原图中的内容进行重新拼接、复制等,其主要目 的是增强新闻图片的视觉效果。数字技术出现后,图片后期制作变得更加容易,非专业人士只需通过简单的 学习,便可掌握其中的基本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制造”出想要拍摄却拍摄不到的图片,而且图片造假的成本 极低。 2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2.1强化新闻意识,讲究图片“看点” 当有突发事件时,新闻摄影记者要保证及时到达突发现场,并根据需要拍好相关事件的照片。这些照片 极有可能成为某个新闻的关键价值。在新媒体背景下,全民皆“拍”,大家都是记者,想要拥有独家新闻已经 不太容易了,突发事件通常在发生后的数分钟内就会出现在互联网上。新闻摄影记者拍摄重大、突发事件时, 要考虑到让图片有“看点”,报道突发事件是记者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需要记者有良好的摄影基础,以便 在应付突发事件时能够临危不乱,根据具体情形选择角度及报道事件的切入点,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结合地方特色,做好图片新闻 地方媒体记者拍摄新闻图片不仅要注意拍摄角度,还应该和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凸显地方的历史、文化等 特色。新闻摄影记者要抓住时机,及时报道当地的城市发展、工农业经济建设,挖掘当地新闻并选准报道的切 人点,这样的图片刊发的概率比较大。例如:盐城位于江苏中部,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历史悠久,因盐得名, 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盐城每年都举办海盐文化节,宣传地方海盐文 化,并围绕海盐文化节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这些活动中被拍摄的图片,极易被国家、省级等媒体和机构选中 并采用。通过这些活动图片的公布与见刊,使人们了解盐城这座城市以及海盐文化,促进了盐城的旅游业发 展。 2.3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职业素养 在当今社会,虚假的新闻摄影图片可谓层出不穷,不仅让人们怀疑其真实性,也使得媒体机构的信誉和权 威性受到质疑。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技术是一个矛盾体,运用合理可以促进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运用不合 理则会使人们怀疑摄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国内众多专家建议完善相应制度和图片的使用规则,以免新闻摄 影业遭受重大的损失。新闻摄影记者利用摄像机拍摄的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摄影记者要保证现场 的真实性,不能用任何方式改变或干扰现场,这是新闻工作的原则和底线。这就需要各媒体加强内部的专业 培训,让新闻摄影记者知道自己对于社会负有重大责任,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3结论 新媒体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人们感觉“世界虽大,尽在眼底”。新媒体环境对新闻摄影来 说,挑战和机遇并存,是一对矛盾体。新闻摄影记者应明确自己职业的本质和底线,正确运用数字技术,处理 好真实性和数字技术的关系。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新闻摄影从业者需要正确地定位自身价值,充分维护新 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林.科学界定“读图时代”[J].传媒观察,2006(6):32—33. [2]王建勇.谈新闻摄影创新中遇到的阻力及解决方法[J].群文天地,2011(5):122—123 [3]b新章.现代新闻摄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79. [4]李西莉.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J].编辑之友,2012(11):55—56. [6]任悦.新闻摄影的未来[J].新闻与写作,2007(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