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实验室文化创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爱够旅游网
高校实验室文化创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黎林;钦明皖;舒坚;张磊;胡勇

【摘 要】在分析实验室文化的基础上,解释说明了实验室文化的内涵.阐述了实验室文化创新建设的重要性,以安徽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例,剖析了实验室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探索出实验文化创新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并付诸于实践,为高校实验室文化创新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实验室科学》 【年(卷),期】2013(016)002 【总页数】4页(P144-147)

【关键词】实验室文化;创新与实践;实验室建设 【作 者】黎林;钦明皖;舒坚;张磊;胡勇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大学计算机教学部,安徽合肥 2306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2.0

高校的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文化建设已然成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实验室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速教学改革的进度,在学生素质教育和建设高校品牌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当前各个高校在实验室文化建设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但是大多注重实验室硬件与设施的改善,缺乏从整个实验室文化方面考虑构

建实验室文化。现通过分析实验室文化的内涵、意义,提出实验室文化创新建设的思路,并且把创新思想与实验室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指导实验室文化创新实践。 1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

实验室文化是以实验室管理运行为中心,由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塑造所形成的以追求理想、敬业精神、群体意识、团结协作和和谐融洽为主题的文化氛围,是使实验室生存发展、长兴不衰的根本所在,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3]。学生的学风、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等是实验室文化在表层上的反映。而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是深层内涵的反映。因此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文化是反映实验室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也可称为环境文化,是物质形态在实验室文化中的体现[4]。主要包含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实验室的布局、实验室环境等。它不但能标志着实验室综合实力而且还是实验室文化的物质基础。 (2)行为文化是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文化行为中积淀下形成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表现出来[5]。如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礼貌用语、实验教师高雅得体的谈吐、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和学生在实验室活动时养成的良好个人习惯等。

(3)制度文化是对实验室理念文化体系的具体描述,也是实验室进行文化活动的准则[6],主要包含各项校纪校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等。 (4)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核心,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7]。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道德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 2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意义

实验室文化是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文化建设应体现在学术文化氛围和教学理念文化氛围的建设方面,其意义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建设大学文化需要大力发挥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功效。因为高校实验室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建设实验室文化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2)高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需要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都需要良好的实验室文化。 (3)提升高校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水平,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创新与探索,这些都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容。所以良好的实验室文化不但能提升实验室的档次,还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面旗帜,能体现出实验室的特色。

(4)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学术氛围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8]。学校需要有一个稳定团结的教师与实验教师的队伍,教师需要良好的学术氛围,学生需要积极向上和谐的学习氛围。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实验室文化。 3 实验室文化建设与实践 3.1 实验室物质文化创新

实验室硬件环境建设,要体现物质文化,科学规范的安装与摆放实验设施和设备,优化实验室布局,包括实验桌椅的尺寸、排列的距离,强电与弱电线路的铺设等,凸显实验室规模效应。实验室环境文化建设应是全面性的,建设中既要有统一风格又需要有自己的特色,目的是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优美、轻松、和谐的实验环境[9]。安徽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实验教学改革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生素质的变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购进新的实验室硬件设备和安装实用的教学软件,维护和淘汰老旧的设备,为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设备环境。中心还把实验室的墙壁、大厅、走廊等空间作为宣传实验室自身的特色一个平台。在实验室物质文化创新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1)按照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了计算机硬件组装实验室,实验室承担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内有多台

计算机供学生进行拆卸和组装操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故障快速诊断的方法,掌握多种操作系统及各类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技能,同时还可以完成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常用外设的维护维修实验。 (2)实验室文化建设与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中心专门开辟计算机硬件展示室,一方面实验教师精心制作了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名人事迹、计算机五大部件等内容的展板;另一方面,在学校设备处的支持下,实验人员搜集各个年代各类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整理和分类,布置展柜,供学生参观学习。计算机硬件展览室的建设,弥补计算机基础课理论教学的不足,推进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建立了基于校园卡的机房管理系统,学生可以直接使用校园卡刷卡上机。系统与机房监控录像结合,能对从刷卡到上机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实现机房的自动化管理。

(4)中心在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不断探索,自行研发了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辅助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特别是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不断补充,有利于实施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更加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平台投入使用后,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实验室行为文化创新

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在实验室的行为[10]。安徽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在每学期学生上首次实验课时由实验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培训,实验前要刷校园卡,实验过程中尽量不要影响他人,爱惜实验设备,保证实验室整洁等。实验室工作人员与实验教师带头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为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实验室创新理念行为规范和守则的制定,可对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起到重要的行为引导作用。

3.3 实验室制度文化创新

制度文化创新使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实验室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制定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相配套的制度,不断创新,改革不合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注重管理制度的落实,力求管理促效益,管理促发展[11]。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在执行学校统一制定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实验室制度文化创新中主要做了以下实践:

(1)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晚间和周末实行实验机房免费开放。结合这项工作实际情况,我们将实验室制度文化创新融入到了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中心制定了晚间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管理制度,使用基于校园卡的机房管理系统要求学生刷卡上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派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和机房视频监控系统协助与监督。

(2)计算机组装实验室的管理和普通实验室不同,实验室内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机器内部的配件进行分解和组装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操作。针对计算机组装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了一套以“拆坏无过,修好有功,创新有奖”为主旨思想的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去实践,去创新。

(3)结合基于校园卡的机房管理系统,建立了一套实验室上机刷卡制度。

这些制度的制定都结合了中心实验教学工作的需求,在使用中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优良的管理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寻,实验室管理人员有章可依,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能提升实验设备的完好率,保证实验教学创新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做实验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实验环境。 3.4 实验室精神文化创新

实验室精神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创建良好的实验室学术文化氛围,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培育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正确处理协作与合力、严格与宽容、自主与沟通的关系[12]。秉承安徽大学“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践行“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做了如下实践:

(1)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定期组织召开由学生和部分教师参加的交流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与建议。座谈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教师沟通的平台,学生反馈的建议也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教学、上课情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为因材施教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为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教师,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岗位的新要求,建设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13]。中心所在的大学计算机教学部在每年都会组织教师与实验教师进行基本功竞赛,教学基本功竞赛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心得、锻炼自己、互相学习、展示风采的平台,同时促进了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3)中心组织承办每年一次的校内大学计算机课程作品大赛,推荐校内大赛的优秀作品和团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通过大赛可以推动计算机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激励在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潜能,不但培养了创新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还造就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以及探索、创新的精神。

(4)在实验室开辟师德教育专栏,宣传我校兢兢业业、严谨治学、鞠躬尽瘁的李世雄教授,以此激励年轻教师向老一辈教育者学习,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5)中心承办全省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研讨会,大大激活实验室学术文化氛围,不但有利于对外传播与交流实验室文化,还体现了实验室精神文化创新建设的成绩,使得实验室文化育人的水平和效果得以提升。

4 实践效果

近年来,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结合省级示范中心建设,在实验室文化创新工作方面,激发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主要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果。 (1)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从2009年第二届到2012年第五届,共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的好成绩,如表1所示。

(2)组织中心教师结合实验教学改革要求,编写出版《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等高校计算机教材等,用于本校课程改革,效果良好。 表1 历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奖情况表

(3)充分运用自行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无纸化考试手段,进一步推进“课堂+网络+实践”多元实验教学、考核模式,为本科生提供自主学习机时,利用课余时间实验中心机房免费向学生开放,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以网络平台为支撑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5 结语

实验室文化创新建设能提高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实验室的发展的动力,保证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验室文化创新建设的不断探索中,要以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高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把创新精神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庐.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内涵[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138-139.

[2]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3):137-139.

[3]石瑛,吴其光.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其构建[J].教育探索,2010,

9(11):128-129.

[4]周守喜,胡毅,石东平.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8):56-59.

[5]周建刚.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浅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6,13(4):12-13.

[6]杨安,洪家慧,魏勇刚.论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555-557.

[7]刘国瑜.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41-243.

[8]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45-147.

[9]陈忠林,徐苏男,王杰,等.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2,15(2):122-125.

[10]马传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3(9):38-40.

[11]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271-273.

[12]冯英忠,卢泽楷.高校实验室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71-173.

[13]徐建东,王海燕,胡总.高校开放实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22-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