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蝉 (唐)虞世南①
垂緌②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
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 、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3. 谈谈“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所蕴涵的哲理。(2分)
2.蜀道后期 张说①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到西蜀。 (1)第一句中的“争”字实在太妙了,它究竟妙在何处?
(2)赏析“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3.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4.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画面.
5.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②但:只。③返景:夕阳反照的光。景,通“影” 1、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1.诗歌前两句描写出一幅什么景象?“各占春”具体指什么?
2. 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
2、有人评价本诗中“恐”字用得非常精巧,请你说出自己的看法。
3、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三)小松 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 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 1.诗的首句是抓住小松的哪两个特点来写的?
2.从“自小刺头深草里”一句中的“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3. 本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古诗鉴赏之送别诗】1.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 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 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丹阳送韦参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的一、二两句,是从哪两方面写送别的?
2.仔细体会第三句诗中“望”字的妙处。
3.诗的末句“寒鸦飞尽水悠悠”中包含了哪些感情?
3.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有人说第一句中“连”字用得好,请你试分析一下。
3. 请你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展开想象,描绘“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3.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4分)
5.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试分析一下这两种场景的表达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