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 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以下是收集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一、森林资源培育现状 (一)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 1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 1732 米,最低海拔 218 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 4-6 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 、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县的森林资源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资源分布不均,以山区为
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森林培育工作,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
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 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
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
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后续储备增加
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资源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总体概况
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我县的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主要表现如下特
点:
1 、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
县林业局 1982~xx 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
坡、万宝山等 12 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 1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 222368hm2的 8.5%,活立木蓄积 230327m3,占全县活立木蓄积 3636240m3的 10.3%。另外,我县有乡(村)级林场及大户林场 1234 个林场,经营林地面积 138hm2,我县多个林场广泛开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经营等培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有力带动了我县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2 、建基地,突出地方特色
xx 年以来,我县建立了两大特色基地,一是成功引种日本落叶
松,全县已累计营造日本落叶松 15 万亩,成为省最大的落叶松基地,目前长势良好,改写了南方千米以上为“难利用地”的历史,唐苗生副等领导多次现场考察、指导,得到了省林业厅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二是大力推广生物能源林—光皮树, 全县已累计营造光皮树
8.86 万亩,为我省最大的光皮树基地, 光皮树种子能加工生物柴油, 具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同时,加工的油可食油,营养丰
富,前景广阔。 特色基地的建立对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培植县域支柱
产业、增强林业发展后劲,意义十分深远。
3
xx
、大力发展珍稀树种,提升森林价值
年以来,我县培育了大量珍稀树种苗木,树种涉及南方红豆
杉、鄂西红豆、红榉、红稠、红椿、银杏、珙桐等,累计育苗株数达
210 万株,珍稀树种累计营造林达 8200 亩,因珍稀树种推广工作出 色, xx 年我县大黄沟示范场被省林业厅授予“省百个珍稀树种培育
示范基地”。珍贵树种的推广,提升了森林价值,以闽楠为例,其木
材价格为同规格马尾松的 10-20 倍。
4 、造、改、抚、封结合,提升培育效果
我县森林培育工作中实行造、改、抚、封结合,
2000 年以来,
完成人工造林 92.1 万亩,改培 0.1 万亩,封山育林 9.5 万亩,抚育
3.8 万亩,森林经营 10.6 万亩,无节良材培育 5.5 万亩,因地制宜 选择培育方式,提升了培育效果。
5 、整合资金,为森林培育奠定基础
2000 年以来,我县采用多渠道筹资,国家、地方财政累计投入
森林培育资金达 105131.8 万元(含退耕还林补偿),同时馥生开发
公司、现代中药材开发公司等企业投入资金
1200 万元,用于油茶、
药材基地建设,为我县森林培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我县在建林业重点工程概况
1 、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项目:我县于 xx 年秋季实施国家退耕还林二期项目,
到 xx 年冬季止,共实施退耕还林 70.8 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15.4%。其中退耕地造林 37.4 万亩(经济林 1.23 万亩),配套荒山造林 33.4
万亩,退耕地按生态林补偿
16 年(前 8 年 230 元/ 亩. 年,后 8 年 115
元 / 亩. 年)、经济林补偿 10 年(前 5 年 230 元/ 亩. 年,后 5 年 115 元 / 亩. 年)、配套荒山造林补助 50 元/ 亩苗木费,累计国家投资达
92361.5 万元。
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项目: 我县于 xx 年秋季实施国家退耕还林荒
山造林项目,到 xx 年春季止,共实施退耕还林 2.1 万亩,其中人工
造林 0.7 万亩,封山育林 1.4 万亩,按人工造林 300 元/ 亩、封山育
林 70 元/ 亩计,累计投入国家专项资金达
308 万元。
巩退项目:我县于 xx 年秋季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到 xx 年春季止,共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 5.2 万亩,国家累计投资 2703.7 万元,其中速丰林 0.1 万亩,投资 32.5 万元;光皮树造林
2.4 万亩,投资 716.0 万元;毛竹造林 1.3 万亩,投资 1209.2 万元;
油茶低改 300 亩,投资 16.0 万元;油茶新造林 1.4 万亩,投资 730.0 万元。
2 、长防林工程
我县于 1990 年开始实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其中
2000 年
至 xx 年春共实施长防林工程 9.6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4.4 万亩,封山育林 5.2 万亩,按人工造林 300 元/ 亩、封山育林 70 元/ 亩计,累计投
入国家专项资金达 1695.8 万元。 3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工程
我县于 xx 年开始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至
xx 年春止,共
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1.6 万亩,累计投入国家专项资金达 1020.8
万元。其中人工造林 1.0 万亩,投资 870.1 万元;封山育林(含补植
型封育) 0.6 万亩,投资 150.7 万元。
4 、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工程
我县于 xx 年开始实施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工程,至
xx 年春
止,共实施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工程
3.8 万亩,累计投入国家专项
资金达 380 万元。其中幼龄林抚育 2.3 万亩,投资 230 万元;中龄林 抚育 1.5 万亩,投资 150 万元。
5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工程
我县于 xx 年开始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工程, 共实施国家木材
战略储备工程 2700 亩(其中新造 1500 亩,改培 1200 亩),累计投
入国家专项资金达 135 万元。
6 、德援项目
我县于 xx 年开始实施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 共实施中德财政合作造林工程 21.0 万亩,累计投入资金达 2834.6 万元,其中:人工造林 8.0 万亩,投资 1813.2 万元;封山护林 2.4 万亩,投资 6.8 万元;森林经营 10.6 万亩,投资 1014.6 万元。
(四)绿色工程实施概况
根据州委、州实施“绿色”的要求,县委、县人民政
府高度重视,全力以赴, xx-xx 年累计完成 24670.8 亩(xx 年度 1590 亩, xx 年度 6060.6 亩, xx 年度 6904.2 亩, xx 年度 4366.0 亩, xx 年度 3250 亩, xx 年度 2500 亩),涉及里耶、召市、水田等 28 个乡镇。绿化涵盖公路(里耶 - 八面山公路、“ 209”国道、省道 S305线等)、库区(石牌镇卧龙水库)、城镇(民安、里耶等)街道及可视
山体、河流(洗车河、果利河)等,同时打造了惹巴拉、入城口等景
点。共计用苗 297.1 万株,米径 1.5cm 以上的大苗栽植占
32%,树种
涉及樟木、深山含笑、木莲、杜英、拐枣、醉仙含笑、连香树、七叶
树、兰果、毛竹、华榛、杨梅等
30 余种。绿化采用乔、灌、草相结
合,实施整体绿化,并配有花台、水池、奇石、亭榭等,形成了一道 道亮丽的风景。我县 xx-xx 年“绿色”行动累计投入资金
30 万元,
其中 xx 年度投入资金 130 万元;xx 年度投入资金 507 万元;xx 年度 投入资金 1343 万元, xx 年度投资 1100 万元, xx 年度投资 959.3 万
元,xx 年度投资 85.4 万元。xx 年我县创造岩板、苞谷等林业生态村
16 个,完成四旁树造林 82.9 亩,公路绿化 1.2 公里(折合面积 15.6
),古 保
29 株,封禁保 11579 ,造林 种 桂花、南方
豆杉、紫薇、深山含笑等,打造了特色生 村。
(五)在建种苗工程概况
林木种苗是林 展的基 , 确保造林成效,我 化种苗
量管理, 范种苗生 ,截止
xx 年 8 月,全 理种苗生
可 12 ,苗木种 涉及造林用苗、 化大苗、 林苗等,
种有毛竹、 尾松、 香等 34 个,近年来特 加 了 楠、 大叶 、
亮叶水青 等珍稀 土 种的培育,年 珍稀 土 种苗木达
50 万株。全 良种使用率达 85%以上,一 苗使用率达 90%以上,
我 森林 源培育奠定了 的种苗基 。
(六)国有林 森林培育概况
我 有国有林 两个(国有砂子坡林 、国有曾家界林 ),
面 38000 , 2000 年以来,国有林 开展了多 森林 源
培育活 ,完成人工造林 5200 ,改培 1200 ,封山育林 1450 ,
森林 育 250 ,森林 210 ,无 良材培育 350 ⋯,国
有林 高 准、高 量开展森林培育工作, 了全 森林培育工作,
了以点 面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 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 、 一的 划,以工程 位,各自 。 地 腹地,交通不便,信息 塞。每年林 工程 目 划
, 粗糙,省里的任 下达到 里后, 里通 一段 , 行
目整合,再由 里下达到各部 或建 位一般都要到年底, 各部
或建设单位为了完成任务,未做到科学规划,只顾眼前,各项目单位
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各自为阵。缺乏整体的、长远的规划。
(二)投入严重不足。
1 、工程项目立项不全
县地处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难以与时俱进,建立合理、科学、全面的项目储备库,争资上项缺乏
竞争力。
2 、单位面积投资成本严重偏低,标准不一
缺乏国家林业专项定额标准,各林业项目单位面积投入差异显
著,以长防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长防工程投入直接费
300 元/ 亩,而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近 800 元/ 亩。长防
林实施过程中苗木费约需 65 元/ 亩,造林工资、抚育费、管护等约需
590 元/ 亩,资金缺口大,且长防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等无间接费, 工作开展有难度。
3 、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县属老、少、边、穷地区,财政资金困难,而国家下达的各行
各业项目基本需要地方配套,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国家财政补贴、需
地方配套的项目难以顺利实施, 建议取消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州、
县两
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4 、难以整合社会资金 林业周期性长,用材林一般
20 年左右方可受益,经济林一般
5-8 年才能受益,加之自然灾害频繁, 如 xx 年冰灾、xx 年特大干旱,
同时面临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林农、企事业单位的投资积极性,社会资金对林业投入少。
(三)森林资源培育手段不科学。
1 、重造轻管
造林要取得成效必须是“三分造,七分管”,可在有些乡镇是
“七分造,三分管,甚至没有管”,片面追求造林数量增加,忽视造林质量提高,在造林抚育培管上以点代面,忽视抚育质量,经营不合理,造林与力推的其他产业存在理解上的冲突,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打击力度不大,致使造林成效难以巩固。
2 、重造轻改
县自 2000 年以来通过退耕还林、长防、德援、巩退、石漠化治理
等工程造林面积达 92.1 万亩,再用来造林的土地空间不多了,林业的重点要转入到中幼林的培育和低质低效残次林的改造。 近几年局属林场通过德援、森林抚育等项目进行森林经营、中幼林抚育仅达
14.6 万亩。面上中幼林培育、 低质低效残次林的改造基本没有涉及,仅油茶低质低效残次林面积可达 10 万亩。
3 、重利用轻培育
多年来县里的商品材指标集中在林场发放,面上基本上没有发
放,导致面上木材黑市经营猖獗,各乡镇疲于林政管理,疏于森林培
育。
4 、应对自然灾害的机制不健全
面临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应对机制和机构不健全。
(四)特色资源培育严重滞后。
1 、珍贵用材树种培育严重滞后
珍贵用材树种是指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特殊生物学地位、特殊生态
功能的树种,多数分布在天然林中,少数为人工栽培。这些树种对扩大资源,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保存优良基因、增加生物多样性、维系生态平衡,均有重要意义。近 2 年来县林业局通过多方努力,珍贵用材树种造林占了很大的比例, 特别是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 巩退营造林项目,市场引导农户在认识上发生转变。
2 、无节良材培育刚起步
无节良材是树干无节、通直、、匀称的优质木材,能大幅度
提高林木经济效益, 社会需求巨大。 县林业局把无节良材培育作为健康森林科学经营,森林资源提质增效重要抓手。与大径材培育、木材战略储备、森林抚育、森林经营相结合,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为中心、人工整形修枝为技术手段、获得优质木材为导向、促进高效林业发展为目标, 采用高标准新造林与现有培管提质相结合方式,无节良材培育,在局属林场实施,效果好,面上林农开始接受,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3 、珍贵花卉苗木培育不够
花卉在几千年的栽培与应用中,各地各时期都积淀了丰厚的花
卉文化,在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解决农民就业,保持生态环境,
发挥综合效益, 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县花卉市场主
要依靠进口花卉, 很少有长治的特色花卉和苗木。 二是大多数经营者
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不能对购买者在养护管理方面做出专业的指导。
三是一些经营者从南方运来的花木没有经过缓苗期和适应期, 直接卖
给消费者,大多以地栽苗充当盆栽苗,花木很难正常生长,消费者利
益受到损害。花店所销花卉,除干花外,都以外来花为主,极少有地
产花。
4 、名、特、优、新经济林培育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经营管
理粗放,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供应时效受限,储藏保鲜手段落后,深加工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流通渠道不畅通。
(五)部分林业工程多头管理,行政干预大。
林业本属弱势行业,单位面积投入少,加之林业周期长,受旱灾、冰冻、火灾的机率高,再者贫困山区从事专业造林的公司、企事业单位少,因此要对有资质的造林单位进行招标,难上难,况且若有单位中标,也不可能用机械在山区作业, 最后完成造林施工的是当地农民工。因此我县在实施该项目时, 利用过来有造林经验的当地农民工,自愿组成专业队,每队 10-20 人,承包造林 200-300 亩,各队采用抽签确定施工地点, 效果很好。故建议该项目若为当地农民工施工,可免予招标。巩退、石漠化等项目资金在县里基本上要进行一次整合,项目资金进行调整,项目的规模、整体效果均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县委县成立县林业项目领导小组,分管副任组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审计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责任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督查、协调、监督相关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林业局。县财政、县林业为项目责任人。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林业局与实施单位签订实施责任状,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
坚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积极推行科技兴林战略,建立具有良种繁育、用材林培育技术、森林经营技术、水土流失治理、现代林业工程管理等一整的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项目科技支撑组织体系, 组建和充实省级、 县级科技专家团队和技术咨询小组,组织、管理和协调项目的科技支撑工作;二是积极引进和培育用材林新品种、 推广最新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 三是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支撑活动, 开展规范化的管理与技术培训; 四是把科技支撑作为基地建设集约化、 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制定现代林业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标准; 五是建立通过国家项目的龙头带动和基地样板示范,提高我县珍稀树种和珍贵大径材基地建设水平。
(二)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加强示范项目资金管理, 保证项目有序实施,一是要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用。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挪用、截留和滞留。二是根据相关办法,严格程序,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三是抓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是
项目建设使用资金的先决条件, 是实施好项目的重要保证。 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
(三)加强引导,突出特色。
近 2 年来县林业局通过多方努力,珍贵用材树种在新造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巩退营造林项目。无节良材培育,在局属林场实施,效果好,刚刚起步。油茶产业通过巩退、石漠化等项目营造 1.4 万亩,但由于农户的认识不足、 项目投入太低、造后培育管理不到位,目前效果差。特色花卉苗木培育较少,农户小打小闹,没有规模,没有市场。大部分花卉苗木都是从外面买来又直接卖给消费者。三木药材主要集中在水田片区,农户有种植习惯。不成规模,林下
种植全县均有,不成规模。基本上没有得到国家项目资金扶持。
基于这种现状,一是各级及各职能部门搞好宣传,加强引导。使农户从根本上认识,各级及各职能部门有专门机构。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项目科技支撑体系, 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品种, 推广最新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和技术培训。 三是积极
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搞好样板示范带动,突出特色。
(四)理顺关系,争取项目。
县委县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争取、省、州项目,争取民族,争取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优势条件; 争取工程项目和投资及相应的优惠条件, 县成立了林业相应项目领导小组, 分管林业的副任组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审计局、林业局等相关
单位责任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督查、协调、监督相关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林业局。县财政、县林业为项目责任人。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林业局与实施单位签订实施责任状,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理顺关系,利于项目的争取和顺利实施。
(五)造封结合,培改并举。
造林是资源培育的基础, 县自 2000 年以来通过退耕还林、 长防、德援、巩退、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造林面积已达 92.1 万亩,再用来造林的土地空间不多了, 林业的重点要转入到中幼林的培育和低质低效残次林的改造。抚育、施肥、修枝、间伐、管护是资源培育的保证。 2000 年以来县实行造、 改、抚、封结合,,完成人工造林 92.1 万亩,改培 0.1 万亩,封山育林 9.5 万亩,抚育 3.8 万亩,森林经营 10.6 万亩,无节良材培育 5.5 万亩,因地制宜选择培育方式,提升了培育效果。低效林改造是森林培育、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