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歌思想情感-初中语文知识讲解

来源:爱够旅游网


诗歌思想情感

1.诗歌思想情感

【考点解读】

一、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

(2)抓意象、意境;

(3)抓诗眼、关键词;

(4)懂典故;

(5)懂手法。

二、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1 / 7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 / 7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3 / 7

三、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

4 / 7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 7

【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一、常考题型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三、答题格式

本诗通过( )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

杜甫

6 / 7

)的感情。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案:(步骤一)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叙述,(步骤二)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