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年级下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上海科技版)

来源:爱够旅游网
安全教育防骗小达人活动一 揭穿骗术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常生活中诈骗、拐骗未成年人的常见形式。

过程与方法:能够辨别不法分子的诈骗、拐骗活动,保证个人人身、财产安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遭遇诈骗、拐骗的一般应对策略。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辨别不法分子的诈骗、拐骗活动,保证个人人身、财产安全。 难点:学会遭遇诈骗、拐骗的一般应对策略。

活动准备:收集未成年人遭遇诈骗、拐骗的典型案例,归纳诈骗、拐骗的一般手法。 活动过程:

一、教学引入

1.阅读“案例聚焦”中小婷被骗的案例。

2.小组讨论:小婷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3.说说身边发生的类似情况。 二、了解诈骗、拐骗的常见形式。

1.观看媒体信息,分析行骗利用的工具、发生的场合、常用的手法等。 2.思考除了书上的给出的行骗方式,还有哪些常见的诈骗或拐骗形式。 3.总结诈骗、拐骗的主要手法。 三、识别生活中常见的骗术。

1.阅读“火眼金睛”环节内容,小组讨论哪些是骗人的。 2.在班级范围讨论各种情况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讨论得出容易受骗的原因。

四、“我们在行动”活动1:制作《揭秘魔术》小报。 1.为制作小报制订计划、包括步骤、进度、分工等内容。 2.收集有关诈骗或拐骗的资料,并予以分类、整理。 3.展示小报。

五、“我们在行动”活动2:本校学生被骗小调查。 1.确定调查目的和具体的调查计划。 2.实施调查。

3.整理调查结果,得出本校同学被骗的方式、原因及财产损失。 4.根据调查结果为本校同学提出防骗建议。 六、板书设计:

安全教育防骗小达人活动一 揭穿骗术

1

安全教育防骗小达人活动二 防骗有妙招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各种常见骗术的基础上学习一些防骗常识。 过程与方法:学习财物被骗或拐骗后的应对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各种常见骗术的基础上学习一些防骗常识。 难点:学习财物被骗或拐骗后的应对措施。

活动准备:收集针对各种诈骗、拐骗的应对方法以及常见的错误做法,并配合相应

的案例。

活动过程:

一、教学引入。

1.阅读“案例聚焦”中的案例。

2.思考并讨论:案例中芊芊的做法有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各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讨论结果。

二、了解防骗常识,学习受骗后的应对方法。、 1.观看视频,回答老师问题。

2.根据课前收集的有关诈骗或拐骗儿童的案例,思考:防骗有哪些注意事项?财物被骗或被拐骗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3.对照课文内容,看看哪些内容是之前没想到的? 三、情景演习。

1.小组讨论“火眼金睛”下几个情境的正确应对方式。 2.各组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四、“我们在行动”活动1:创编防骗情景剧。 1.根据手头掌握的材料确定主题。 2.编写剧本。

五、“我们在行动”活动2:自救方法大盘点。 1.收集拐骗儿童的真实案例。

2.归纳受害人脱险的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 六、板书设计:

安全教育防骗小达人活动二 防骗有妙招

2

安全教育触电的预防与应对活动一 远离高压线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高压触电的原理和各种案例。 过程与方法:掌握避免高压触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避免高压触电的方法。 难点: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高压触电案例、实验的图片和相应资料。 活动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观看高压触电的视频和图片。 2.阅读“案例聚焦”中的案例。

3.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高压触电的新闻及案例,讨论导致触电的原因。 二、了解高压线的安全距离和避免高压触电的方法。 1.学习课文有关内容。

2.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高压触电的危险行为。 三、探讨哪些行为可能导致高压触电。

1.了解“火眼金睛”中的各种行为存在的触电隐患。

2.展开讨论,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可能导致触电的错误做法。

四、总结避免高压触电的方法。根据案例,各组展开讨论,总结避免高压触电的方法。

五、“我们在行动”活动1:开展防高压触电行动。

根据“我们在行动”中的内容,班内学生分小组进行防治高压触电的漫画创作。 六、“我们在行动”活动2:开展“远离高压电”安全意识调查。班级同学组成调查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子啊进行高压电安全意识调查活动。

七、板书设计:

安全教育触电的预防与应对活动一 远离高压线

3

安全教育触电的预防与应对活动二 慎防家电变杀手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用电器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掌握安全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安全使用电器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安全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 难点:增强安全使用电器的意识。

活动准备:收集家用电器事故的现场图片,家用电器漏电或起火的视频(或图片),

收集部分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标注出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观看家用电器事故现场图片,反映家电安全事故的危害。 2.阅读“案例聚焦”中的案例。

3.交流收集到的家用电器事故发生原因的相关资料。 二、学习安全使用电器的注意事项。

1.观看家用电器事故的视频(或图片)找出其中的问题。 2.学习“智慧加油站”的相关内容。

3.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安全使用电器的注意事项,是否还有遗漏。 三、寻找、总结生活中使用电器的不当之处。 1.分析“火眼金睛”中安全隐患。

2.思考生活中自己或家人有没有存在电器使用的安全隐患。 四、“我们在行动”活动1:制作家电安全使用小贴士。 1.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家电的常见误区。 2.明确家电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家庭安全便笺,提醒家人注意电器的使用安全。 五、“我们在行动”活动2:创编安全用电歌。 1.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2.将这些注意事项以简练的文字进行概括。 3.小组合作,创编安全用电歌。

4.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本组创编的安全用电歌,其他小组可提出改进建议。 5.全班讨论,评选出“最佳创编小组”。 六、板书设计:

安全教育触电的预防与应对活动二 慎防家电变杀手

4

安全教育触电的预防与应对活动三 触电事故巧应对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触电对人体伤害的机理。 过程与方法:掌握触电自救和触电急救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救助技巧,提高防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触电自救和触电急救方法。 难点:学习救助技巧,提高防护意识。

活动准备:收集触电自救和急救的演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观看触电急救演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2.阅读“案例聚焦”中的案例。 3.交流收集到的触电急救方法。 二、了解触电预防和急救方法。 1.学习“智慧加油站”中相关内容。 2.讨论触电预防和急救方法。

三、回顾触电处理过程,总结触电急救法则。

1.阅读“火眼金睛”,找出案例中强强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不当之处。 2.讨论、总结触电急救的方法。

四、“我们在行动”活动1:调查身边的触电事故。

1.调查生活中出现的触电事故,并了解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方式。2.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五、“我们在行动”活动2:触电急救演习

1.模拟触电场景,根据不同的触电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方法。 2.根据模拟情况改进操作方法,增进实际操作技能。 六、板书设计:

安全教育触电的预防与应对活动三 触电事故巧应对

5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实验的方式来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难点:学会用实验的方式来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2、风量要大。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三、板书设计: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6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难点: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7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难点: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四、板书设计: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8

第二单元 活动一:向英雄致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知道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怀有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向英雄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难点: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对英雄们的热爱与怀念。

教学过程:

一、出示通知:队员们做准备 二、表演节目

1、表演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2、全班齐唱《英雄赞歌》

三、幻灯出示有关英雄纪念碑的图片

1、观察、讨论:“你们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意思吗?” 2、交流

四、采访计划

1、我想知道英雄的读书经历。

2、我想知道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五、想一想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问能达到采访的目的吗?

3、将自己和英雄作比较后,我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分别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活动一:向英雄致敬

9

活动二:采访身边的英雄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采访英雄了解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采访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采访英雄了解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难点:学会采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选择采访对象

注意:要采访的英雄在我们这个地区吗? 和他联系方便吗?

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确定要采访的英雄是谁?

二、采访计划: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后,列出一个详细的采访计划。 1、采访目的 2、采访地点 3、采访时间 4、记录工具 5、采访内容

要知道:1、英雄的读书经历

2、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想一想(幻灯出示)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这些问题能达到采访目的吗? 三、归来话英雄:对采访记录进行整理。 四、板书设计:

活动二:采访身边的英雄

1 0

活动三: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过程与方法:学会设计问卷和发放回收问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调查问卷

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确立调查内容 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有: 1、小学生和初中生心目中 的英雄是否一样?

2、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样? 二、设计问卷

1、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共人。其中,小学生有人,初中生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2、根据调查内容,设计问卷。

三、想一想:怎么发放和回收问卷?

问题是否简单清楚?你和同伴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回答这些问题? 四、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1、我们一共回收了份问卷。

2、我们根据问卷回答情况制作了“英雄人物榜”。 3.还把男生和女生对英雄的看法分别作了整理。 五、板书设计:

活动三: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11

第四单元

活动一:家乡河流生态探察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的生态环境。

过程与方法:对保护家乡的河流提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河流的生态环境。 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确定探察方案 1、导课引出课题。 2、幻灯出示探察方案。

3、了解探察目的、时间、内容。 准备不同的记录卡。 二、探察大行动

在探察活动中一定要几个人一起行动互相帮助,注意安全! 拍摄小河环境照片,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三、总结发现

对探察记录和照片资料进行总结。 小河的水 小河里的植物 小河里的动物

四、保护小河的建议:

我们从长辈那里得知:十多年前,这条小河的环境情况是: 我们认为,可能是人们的这些行为破坏了小河里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呼吁: 。 五、板书设计:

活动一:家乡河流生态探察

1 2

活动二:科学施肥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村农田施肥的现状,了解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比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确长期滥施化肥会对环境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施肥,既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不破坏土壤的肥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了解滥施肥的危害。

难点:使学生明确长期滥施化肥会对环境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二、师生交流,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

1、观看幻灯(课件出示:乡村农田的施肥现状) 2、师生交流课前所查找的图书资料。

3、师生共同总结出科学、合理施肥的要点。 三、了解滥施肥的危害

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自由论谈。 四、调查农田用肥现状 1、开展实际走访活动。

2、师生交流,小结我国农田的用肥现状 3、了解农户的一些困难和希望。 五、编写广播稿

根据对科学施肥的学习收获和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确定广播稿中要写的内容。 六、思考:农户对目前农田用肥的收效是否满意?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对农业生态环境是否有不利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活动二:科学施肥

13

活动三:我是环保特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开展“我是环保特使”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村里生活垃圾堆放的现状,拟定并提出改变现状,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最后能详细列出利用基金改善环境的大致预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我是环保特使”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村里生活垃圾堆放的现状,拟定并提出改变现状,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最后能详细列出利用基金改善环境的大致预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来。 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针对村民随意丢垃圾的现状,分析并制定出现实的解决措施。 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来。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象,了解垃圾堆放、处理的现状 发现垃圾的地点垃圾的主要成分

1、通过看录象,记录村里生活垃圾的堆放情况: 2、了解村民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

(1)剩饭菜用来喂猪,有的直接丢到路边; (2)烧掉麦秆和稻壳。

二、针对目前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想法

要改变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的现状,可以采取这些措施: 1、每户设一个大的垃圾桶;

2、把已有的垃圾集中填埋,让地面变干净。 三、走访村委会 分析措施:

1、不现实的措施:

建立垃圾填埋场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在村里建造不大可能,可考虑改建垃圾中转站。

2、可以进一步考虑的措施:

为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鼓励村民定点投放垃圾。 四、做预算

将可行的措施综合起来,做一个预算。

垃圾桶:单价元,本村农户总数:户,总费用:元。 清运垃圾山:人工费:元,运输费元。 建造垃圾中转站:元 宣传费用:元 总计:元

五、填写申请书(略)

教师指导写申请书:把村里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你的改善措施、预算都写进申请

1 4

书!

六、课后思考:

1、如何使基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做更多的事?有没有节约的余地? 2、哪些措施相对更重要、更迫切?

七、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条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取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七、板书设计:

活动三:我是环保特使

15

第五单元 活动一:认识塑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塑料,了解什么是塑料、塑料从哪里来、塑料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种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来认识塑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塑料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找找家里的塑料) 二、说说的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1、将塑料和木头、金属、玻璃等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不容易碎;更轻便;色彩丰富、造型多样、方便携带; 2、有什么缺点?

有的塑料有毒;塑料的应用范围不广;不够结实。 三、进一步认识塑料 1、塑料的定义: 2、塑料的种类:

3、针对塑料的缺点,科学工作者正在尝试作一些改进: 四、展示交流

1、观看幻灯,展示生活中的塑料 2、宣传和交流:

(1)把有关塑料的知识作成网页,供大家浏览; (2)出一期以塑料为主题的板报,供大家观看。 五、全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活动一:认识塑料

1 6

活动二:自制泡沫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 二、绘制盆景草图 学生讨论、交流

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 2、用哪种颜料上色?

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 三、绘制盆景

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 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 3、主要制作步骤:

(1)用美工刀刻出大小不等的几座山,并削平山的底部; (2)制作房屋;

(3)划分山水、陆地、岛屿的比例; (4)确定摆放位置

(5)固定并用颜料上色。 四、美化盆景

五、展示、欣赏成果 六、全课小结,思考:

1、不同景物的大小比例安排的是否合适? 2、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效果比较好? 七、板书设计:

活动二:自制泡沫盆

7

1活动三:“限塑令”有效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帮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到环境保护中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定措施,使顾客愿意购买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活动。 难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活动要求 二、开展活动

1、向顾客调查,了解顾客对这项环保措施反应冷淡的原因。 2、针对原因,列出解决措施:

(1)不了解可降解塑料袋的措施:把本月定为超市的科普节;在超市里广播有关知识;购物送知识宣传图册。

(2)不知道超市在卖这种塑料袋的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3、整体策划:

经过谈论交流,确定措施。 4、填写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形式: 详细说明: 经费预算:

四、活动小结(略) 五、板书设计:

活动三:“限塑令”有效吗?

1 8

第六单元

活动一:我的南极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极,教学中设计的“我的探险之旅假想”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探险途中的困难,开展“我的探险之旅假想”活动。 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师:南极是如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界的土地,早在1986年,我国上海的一名中学生和北京的一名小学生就登上了南极洲,在这块神秘而又美丽的白色大陆上留下了足迹,心动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次模拟的南极之旅吧!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了解南极

幻灯出示世界地图

1、让学生找一找南极洲的位置。 2、了解南极的环境 地貌: 天气: 居民: 交通: 动物:

3、提供相关网站:中少网 四、追随探险家的足迹

师:探险家在征服南极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 1、播放录象 2、总结资料:

(1)探险队的一般组成。

(2)探险家的准备:特制的保暖服

(3)探险家们要面对的考验:冷的天气 五、开展“我的探险之旅假想”活动 我的探险经过假想:登上南极

出发时间: 我看到了: 前往方式: 我选择的同伴: 我的感想: 我们的形成:

19

遇到的重重困难: 六、活动小结:填写学习单 七、课后思考:

师:根据对南极环境的了解,这些探险假想合情合理吗? 八、板书设计:

活动一:我的南极探险之旅

2 0

活动二:企鹅娃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企鹅的特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设计、制作玩具——企鹅娃娃这一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保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布绒娃娃 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保护动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作为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完成绒布娃娃的制作,让小朋友和你们的企鹅玩具交朋友,你想做怎样的企鹅娃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企鹅。

二、探究新知 1、了解企鹅

教师出示一些企鹅图片,通过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 师生共同交流企鹅的特点。 2、确定自己想做的企鹅种类 3、设计、构思 (1)构图

(2)确定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3)探讨基本制作方法 4、制作绒布企鹅

按照一定顺序制作企鹅身体的各部分 5、让企鹅更完美

对比,看看我的企鹅还有什么缺点? 三、活动小结 四、课后思考 五、板书设计:

活动二:企鹅娃娃

21

活动三:人类应不应该捕捞南极磷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磷虾,明确捕捞磷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树立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磷虾,明确捕捞磷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难点:树立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人类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南大洋的生物资源更是非常诱人,南极磷虾的蛋白质含量高大60%以上,人类应不应该捕捞磷虾?今天我们班就围绕这个话题组织一次辩论赛,我们将以正方参赛,快做准备吧

二、为开展辩论活动做准备 1、收集材料,准备辩词

收集整理出可以作为我方论据的内容 2、进行整理,完成辩词

3、推敲反方可能会拿出的论据 4、商讨、拟定对应的反驳依据 三、开展模拟辩论 四、辩论赛场 五、总结活动 六、板书设计:

活动三:人类应不应该捕捞南极磷虾

2 2

第七单元

活动一:农民的好帮手——农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开展调查、采访、交流介绍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掌握当地的农具种类及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难点:培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你们见过农民是如何翻田地、播种子、收谷物、晒谷物的吗?他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农具帮忙完成这些工作,也许你们对农具还比较陌生,现在就分组到村里开展采访活动,认识各种农具,然后在班上作一次介绍交流。

二、确定要采访的问题 三、走访农户 采访记录单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内容: 四、补充收集信息

整理获得的信息,补充收集信息。 五、汇总与交流 经验介绍交流会 六、活动小结 七、板书设计:

活动一:农民的好帮手——农具

23

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季节、天气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搜集了解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搜集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作用分类、归总。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二、认识二十四节气

1、请教科学老师,对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含义、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完成表格:

阴历月份节气阳历日期节气含义 三、搜集农事谚语

用哪些办法可以搜集到谚语呢? 1、可以上网查。

2、可以问一问有经验的老农。

3、还可以从节气、植物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等掌握农谚。 四、整理归类

介绍交流各自找到的农事谚语及其具体的含义,然后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总。

1、预告天气类的: 2、预告农事类的: 五、“实战”体验

现在恰巧处于()节气,我们决定到田地里去看看如谚语所说的饿农民们辛勤忙碌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

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

2 4

活动三:野外观蛙记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认识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制定观蛙计划;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为拯救可爱的绿色的小青蛙开展一些宣传保护活动,向社会发出倡议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树立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订出观蛙计划,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发出保护青蛙的倡议。 难点:通过活动树立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课

青蛙有“庄稼卫士”的美名,你也许书上、电视里看到过不少有关青蛙的介绍,可是却未必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过青蛙吧?不如趁着青蛙活动比较活跃的时节,开展一次野外观蛙活动,走进小青蛙的生活世界吧!

二、想一想

1、在哪里容易找到青蛙?什么时候观察青蛙比较合适?进行野外观察要注意什么?

2、观看录象

3、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三、制定观察计划

1、要全面认识青蛙,应该观察青蛙的哪些方面? 2、制定观蛙计划: 观察目的: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方法及装备: 观察内容: 组员分工: 安全准则: 四、观蛙去

进行野外观蛙活动,并填写观察记录 地点:

日期和时间:天气情况: 参加人员:

观察到的情况: 五、观蛙归来

回顾、整理好野外观察的情况后,在小组交流后,谈收获和感受。 六、思考

1、从可行性、方便性等角度,选择观察哪些内容比较合适? 2、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分工和需要做的准备吗? 七、板书设计:

活动三:野外观蛙记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