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来源:爱够旅游网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矸石场变更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编制单位: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0一八年十二月

谢谢观赏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项目的背景及特点 1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3

1.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4 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7

谢谢观赏1.5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8

第二章 总则 9

2.1编制依据 9

2.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11

2.3评价标准 12

2.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5

2.5环境功能区划 17 2.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8 第三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9

3.1建设项目概况 19 3.2 工程分析

20 3.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29 3.4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30

3.5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矿井介绍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4.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41 4.2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

4.3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52 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4

4.5区域污染源调查 54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5 5.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5 5.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9 第六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68

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68 6.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71

37

谢谢观赏

6.3环保投资估算 76 第七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8 7.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8 7.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80 第八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

8.1环境管理 81 8.2环境监测 84

8.3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物排放 84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86 9.2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7 9.3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88

9.4环境影响分析 89 9.5公众参与 89 9.6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90 9.7环境损益分析 90 9.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90

9.9总结论 90

86 78

附件:

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附件2:《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文件;

附件3:矸石场占地协议; 附件4: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5:煤矸石成分分析报告、淋溶分析报告; 附件6:“报告书”技术审查意见。

附表: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一章 概述

1.1项目的背景及特点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设计生产规模90万t/a,采用斜井开拓方式,批采2~9号煤层,目前开采2#、3#、8#煤层,开采深度1810m至929.99m,批准井田面积21.1726km2(先期开采地段8.01km2)。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委托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取得山西省环保厅下发的环评批复,目前正在进行环保竣工验收前期准备工作。

依据《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环评批复内容:

1)本矿开采的2#、3#原煤含硫量较低,无需进行洗选;8#原煤含硫较高(1.82%),依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联合下发的晋环发[2006]445号文件《关于加强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第5条“含硫大于1.5%煤炭开采项目,原煤不得直接外销,须经洗选后外销”,故本矿8#原煤全部送山西亚太焦化冶镁有限公司洗煤厂进行洗选,矿方与山西亚太焦化冶镁有限公司签订了原煤洗选协议。山西亚太焦化冶镁有限公司洗煤厂位于交城县王明寨村西北300米处,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内,采用重介洗选工艺,年入洗原煤200万吨,山西省环境保护局于2008年对该洗煤厂进行了批复。

2)本矿无配套选煤厂。煤矸石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为井下掘进矸石,实际产生量为3.0万吨/年;另外一部分为手选矸石,产生量约0.7万吨/年,煤矸石合计产生量为3.7万吨/年。煤矸石全部作为制砖原料外售,综合利用途径受阻情况下送矸石沟暂存。

3)《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选定的矸石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约800m的一条荒沟内,距离最近的山怀村720m。该沟总体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长约260m,宽约30-80m,深约20-40m,占地面积约5.3ha,矸石场沟底部植被以灌木为主。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经现场踏勘了解,原先选定矸石场一直未投入使用,目前无矸石堆放。 由于原环评批复的矸石场地质条件不理想,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资金大,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决定对临时矸石堆场另行选址。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行政区划隶属交城县岭底乡管辖。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拟选荒沟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东南低,矸石场最低点位于沟口处标高约1709m,最高点沟头处标高1767m,沟长约208m,沟道平均宽度约100m,占地面积约1.43hm2,核算最大库容约6.2万m3,最大可堆存矸石量为10.54万t(煤矸石密度取1.7t/m3),矸石场最长服务年限为2.85a。矸石场平均沟底比降约0.01,整个沟道汇水面积0.644km2(其中矸石场周边汇水0.63km2,矸石场自身汇水0.014km2)。经现场踏勘了解,拟选矸石场地貌现状主要为黄土覆盖,植被类型以灌草地为主,无林地、耕地分布。结合锦辉煤矿井田地形地质图件,拟选矸石场地质条件较好,暂未发现滑坡、断裂、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基岩出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15日委托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首先,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山西滩恋潭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相关设计工作,并提交了《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矸石场变更项目设计说明书》。本次评价工程内容、相应技术参数均依据“设计”进行。

拟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挡矸墙、沟底防渗、导排管、截排水沟、消力池等设施,以及后期封场的边坡覆土绿化。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针对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本次环评工作进行中,首先在做好工程分析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部分结合项目工程和运营特点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及论述,并就影响分析结果提出切实可行及具体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图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图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1.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3.1 评价类型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据此,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15日正式委托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属“1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中采用填埋方式处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3.2 管理政策分析

根据国发[2016]31号《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七、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各省(区、市)要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规划报环境保护部备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完成。”及“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所在地和接收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工程施工期间,责任单位要设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要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根据《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煤矸石产生单位应对既有的煤矸石堆场(库)的安全和环保负责,应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整改期限,采取有效综合利用措施消纳煤矸石、消除矸石山;对确难以综合利用的,须采取安全环保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置,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等要求进行煤矸石堆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治煤矸石自燃对大气及周边环境的污染,鼓励对煤矸石山进行植被绿化。”

本项目主要用于处置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在综合利用途径受阻情况下的矸石,统一填埋处置并覆土绿化,矸石场服务年限小于3年(2.85a)。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违背《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1.3.3 “三线一单”分析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落实“三线一单”根本目的在于协调好发展与底线关系,确保发展不超载、底线不突破,具体分析如下:

1)生态保护红线:通过空间管控,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自然保护区等法定禁止开发区域,其他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区域,以及环境质量严重超标和跨区域、跨流域影响突出的空间单元,严重影响人口重点集聚区人居安全的区域一并纳入生态空间。

交城县目前尚未发布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划定结果。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行政区划隶属交城县岭底乡管辖,厂址周边无上述敏感区域分布,不涉及生态红线区域,符合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收集到的交城县2017年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数据,结合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各项环境因子均能满足相应标准,且占标率较低,说明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尚有较大剩余。

本项目建成后运营期正常工况下无废水外排,不会恶化区域水环境。 3)资源利用上限

①原辅料消耗:本项目为矸石综合治理项目,原料为煤矸石、黄土,来源广泛; ②能源消耗:主要为作业设备用电,消耗量较小。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本项目属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周边无生态红线区域分布,不在国家、山西省划定的禁止、限制建设项目名录内,符合相应的产业政策要求;项目运营期无废水外排、不产生对周边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综上,本项目的建设不违背“三线一单”的控制要求。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1.3.4 选址可行性分析

根据《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第十条“煤矸石临时性堆放场(库)选址、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应当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矸石场污染控制标准》、《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等相关要求。”

根据收集到的煤矸石化学成分分析资料及煤矸石淋溶检测结果,本项目拟填充矸石不属于危险废物,属于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对其的储存、处置按照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求进行。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矸石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6号),本项目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经现场踏勘,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行政区划隶属交城县

管辖,不在交城县城市规划范围内,不位于煤矿采空区内。根据收集到的水文地质资料,拟选矸石场不在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不发育,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涸无水,仅雨季才有洪水沿沟排泄,向西南经青沿沟、鲁沿沟流入西冶川河,西冶川河向南至文水县西社镇汇入文峪河,文峪河总体向南西经文水县北张村、汾阳县北庄村至孝义市东董屯村东注入汾河,且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因此,本项目选址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矸石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6号)要求。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持证参评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对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物理(质)环境、自然生物(态)环境等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了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针对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环评工作进行中首先在做好工程分析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在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声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等部分结合项目工程和运营特点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及论述,并就影响分析结果提出切实可行及具体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同时,为满足报告书编制的技术要求,准确把握工程环境影响情况,我公司组织参评人员对拟建厂区及周边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农业生产和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以村庄内居民点为主)进行了调查,积极收集了本区已有的环境现状等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及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矸石场变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本)。

吕梁市环境保护局于2018 年11 月22 日在吕梁市离石区主持召开了《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矸石场变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交城县环境保护局、建设单位-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及应邀到会的技术审查人员。会议期间建设单位介绍了工程概况,与会人员听取了评价单位对“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经过认真讨论与评审,并形成了技术审查意见。

会后,我公司组织持证参评人员依据“审查意见”对报告书内容进行了逐条细致修改,并编制完成了《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矸石场变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

现提交建设单位,报送吕梁市环保局申请审批。

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本项目属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重点为项目施工和建成后使区域的利用格局及土地使用现状的改变,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本项目建设期相对较短,而运营期项目对周围环境会造成长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次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影响为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施工噪声、生态影响以及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噪声影响及生态影响。

1、通过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搞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环境质量现状。

2、本次评价将从项目环境影响、敏感目标保护、周边制约因素、城市规划等全方位分析,明确建设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3、根据项目特点及污染特征,除了水、气、声等传统环境问题外,评价要更加关注矸石矸石场建设产生的生态问题,分析煤矸石淋溶对地下水产生的环境影响,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制定避免污染、防治污染的针对性对策、措施,以求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4、通过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等的影响分析,从环保角度明确本项目环境可行性,明确本项目封场后产生的环境正效应,为管理部门审批、项目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综合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环境空气、水体、声学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分析及预测,从环保角度明确本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和矸石场选址可行性,为决策部门、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5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修订版)中的鼓励类: “三十八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15 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本项目属鼓励类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山西省产业政策的要求,不违背交城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及城市环境规划的要求,在采取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并,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的建设能得到大部分公众的支持,选址可行,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矸石场变更项目是可行的。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二章 总则

2.1编制依据

2.1.1任务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18.7.15; 2.1.2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9月1日;

8、《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 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 10、《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2010年11月26日; 11、《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2016年12月8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5年3月1日;

13、《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014年第18 号令,2015年3月1日;

1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18]52号);

15、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水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18]55号);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16、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18]30号);

17、《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办法》,晋环发[2015]25号;

18、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3]86号《关于进一步简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程序及内容的通知》;

19、《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晋环发[2010]136号); 20、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吕梁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21、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吕梁市水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2.1.3技术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

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 9、《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HJ651-2013)。 2.1.4参考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开发建设环境管理(侯正伟,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矸石场变更项目设计说明书》; 4、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2.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2.2.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拟建工程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将会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是在不同的时段影响程度和性质不尽相同。根据不同时段环境影响分析结果,结合工程分析,给出本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矩阵,见表2-1。

表2-1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

影响分析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地下水环境 自然物理环境 声环境 土壤环境 地质环境 矿产资源 自然生物环农作物 施工期 挡矸墙、护坡施工系统 -2S↑ -1S↑ -2S↓ 运输 -1S↑ -1S↓ -1S↑ -1S↓ 矸石填埋 -2L↓ -1L↑ -1L↓ -2L↓ -1L↓ -2L↓ 运营期 运输 -1L↑ -1L↓ -1L↑ -1L↓ 复垦造地 +1L↑ +1L↓ +2L↑ +3L↑ +3L↑ 境 植物 -3S↓ -1S↑ -1L↓ -1L↑ 注:+ —正效应;- —负效应;L—长期影响;S—短期影响;↑—可逆影响; ↓—不可逆影响;3、2、1—影响程度由大到小。

2.2.2评价因子的筛选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及本项目排污特点,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 2.2.2.1筛选方法

本项目运行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矸石填埋期间废气、噪声和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的主要环境要素是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

2.2.2.2筛选结果 1)环境空气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为TSP、SO2、PM10、NO2、PM2.5,预测因子为TSP。 2)地下水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铁、锰、汞、铅、氟、镉、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六价铬等共21项。预测因子选取为为Zn。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3)噪声评价因子

监测项目四周及声环境敏感点环境噪声本底值,并分析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声环境影响。

4)固体废物评价因子

固体废物评价因子为煤矸石,分析其综合利用途径及处置方案,并分析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和运行期排污影响植被、水土流失、环境空气等。项目占用土地,影响植被、水土流失等。生态修复完成后对环境空气、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等产生的环境正效应。

2.3评价标准

2.3.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表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污染物名称 SO2 取值时间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1小时平均 TSP PM10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年平均 NO2 24小时平均 1小时平均 PM2.5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60 150 500 200 300 70 150 40 80 200 35 75 μg/m3 浓度单位 2、水环境

1)地表水:区域地表河流不发育,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涸无水,仅雨季才有洪水沿沟排泄,向西南经青沿沟、鲁沿沟流入西冶川河,西冶川河向南至文水县西社镇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汇入文峪河,文峪河总体向南西经文水县北张村、汾阳县北庄村至孝义市东董屯村东注入汾河。拟选场址所在区域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根据 《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评价区地表水属于黄河水系汾河上中游区文峪河苏家湾--文峪河水库河段,水环境功能为保留区水源保护,水质要求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

表2-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 单位:mg/L

项目 标准 pH 6-9 氨氮 1.0 COD 20 BOD5 4 总磷 0.2 铜 1.0 锌 汞 铅 镉 硫化物 0.2 1.0 0.0001 0.05 0.005 2)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地下水,执行III类标准。

表2-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III类 单位:mg/L

序号 污染物 标准值 序号 污染物 标准值 一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 1 3 5 7 9 pH值 溶解性总固体 氯化物(mg/L) 锰 6.5-8.5 ≤1000 ≤250 ≤0.1 2 4 6 8 10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硫酸盐(mg/L) 铁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 氨氮(以N计)(mg/L) ≤450 ≤250 ≤0.30 ≤0.002 ≤0.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 ≤3.0 二 微生物指标 11 总大肠菌群 (MPN/100mL或CFU/100mL) ≤3.0 12 菌落总数(CFU/mL) ≤100 三 毒理学指标 13 亚硝酸盐(以N计)(mg/L) ≤1.00 15 17 19 21 氰化物 汞 镉(mg/L) 铅(mg/L) ≤0.05 ≤0.001 ≤0.005 ≤0.01 14 16 18 20 硝酸盐(以N计)(mg/L) 氟化物(mg/L) 砷(mg/L) 六价铬(mg/L) ≤20.0 ≤1.0 ≤0.01 ≤0.05 3、声环境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1类标准。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表2-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dB(A)

类别 1类 昼间dB(A) 55 夜间dB(A) 45 备注 区域声环境 2.3.2污染物排放标准

1、环境空气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矸石场产生的无组织粉尘,排放执行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5 中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

表2-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 项目 颗粒物 SO2 煤矸石堆置场无组织排放限值 1.0mg/m 0.4 mg/m 332、声环境

1)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表2-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昼间 70 夜间 55 2)运营期

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厂界执行2类标准。

表2-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类 别 2 昼 间 60 夜 间 50 说 明 场界四周 3、固体废物

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矸石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6号)。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2.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2.4.1评价等级的确定

2.4.1.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

①判定方法:根据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状况,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规定的方法核算,计算公式及评价工作级别判断表如下:

PiCi100%C0i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②评价等级确定

评价等级的判定依据见下表2-9、判定结果见表2-10

表2-9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据

评价工作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Pmax≥80%,且D10%≥5km 其他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表2-10 评价等级判定结果表

判据指标 排放源 所有污染源 下风向最大落地3浓度μg/m 71.59 最大浓度处距源中心距离m 396 Pmax(%) 7.95 D10%(m) // 推荐评价等级 三级 2.4.1.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区域地表河流不发育,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涸无水,仅雨季才有洪水沿沟排泄,向西南经青沿沟、鲁沿沟流入西冶川河,西冶川河向南至文水县西社镇汇入文峪河,文峪河总体向南西经文水县北张村、汾阳县北庄村至孝义市东董屯村东注入汾河。拟选场址所在区域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根据 《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评价区地表水属于黄河水系汾河上中游区文峪河苏家湾--文峪河水库河段,水环境功能为保留区水源保护,水质要求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GB3838-2002)中III类。项目运营期无生产生活废水产生和排放,因此,本次评价仅进行地表水影响分析。

2.4.1.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按“煤矸石转运场”考虑,属II类项目。

拟选场址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及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内;场址周边有分散式饮用水井分布。项目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和排放,正常情况下无渗滤液产生;雨季时沟谷内会形成的短时水流,且场区会产生淋溶水;短时水流由截洪沟、排水沟排出场区;施工期设置排水涵洞、挡土墙、截水沟、马道排水沟、消力池、底部防渗等措施。地下水环境敏感性判定为较敏感。综上所述,本次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见表2-11、表2-12。

表2-11 分级判定指标表

划分依据 项目类别 地下水敏感程度 项目情况 本项目为报告书,项目类别属“矸石转运场” 场址周边有分散式浅层饮用水井分布 表2-12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依据表

工程类型 煤矸石转运场 项目类型 II类项目 环境敏感程度 较敏感 评级等级 二级 分级情况 II类项目 较敏感 2.4.1.4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所在功能区为1类区,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增高量小于3dB,项目运行期间受影响的人口较少,因此确定本次评价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二级评价。

2.4.1.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本项目占地面积约1.43hm2,占地以灌草地为主,项目不在特殊或重要生态敏感区,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三级评价。

表2-12 生态评价等级

项目 指标 工程占地范围(km2) 1.43hm2,小于2km2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一般区域 评价等级 三级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2.4.2 评价范围

2.4.2.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评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2008,大气评价范围的内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本项目各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均小于相应二级小时标准值的10%,故本项目的评价范围确定为以场址为中心,边长5km的正方形区域。

2.4.2.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评价等级、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和径流方向以及工程特点,结合区域含水层分布,地下水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以拟建场地下游为主兼顾两侧、兼顾浅层饮用水水井分布,确定地下水评价范围约8.1km2。

具体范围见图2-1。 2.4.2.3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场界外及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 2.4.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固体废物评价范围为场界内。 2.4.2.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综合考虑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影响,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场界外扩500m范围内。

2.5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有关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类规定:“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结合本区域的具体情况,本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应划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区域地表河流不发育,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涸无水,仅雨季才有洪水沿沟排泄,向西南经青沿沟、鲁沿沟流入西冶川河,西冶川河向南至文水县西社镇汇入文峪河,文峪河总体向南西经文水县北张村、汾阳县北庄村至孝义市东董屯村东注入汾河。拟选场址所在区域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根据 《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评价区地表水属于黄河水系汾河上中游区文峪河苏家湾--文峪河水库河段,水环境功能为保留区水源保护,水质要求为《地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

3)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中地下水的分类要求:“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业用水”,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执行III类标准。

4)声环境: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声环境功能区分类,本项目位于农村地区,区域声环境按1类声环境功能区考虑。

2.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内基本为广大农村地区,无文物保护、旅游资源等特殊环境敏感因素,结合工程特点,确定本评价主要保护目标为该地区的环境空气、声环境、村庄居民、泉域及区域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13及图2-1,四邻关系见图2-2。

表2-13 评价区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相对于场区最近边界)

类别 环境 空气 地表水 泉域 保护对象 山怀村 上庄头 圪 垛 西冶川河 // 山怀村水井 地下水 (评价范围内) 浅层 含水层 上庄头水井 圪垛水井 峁底水井 石家岭水井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噪声 生态 环境 SE SE SW SE SW // 区域声环境及敏感点 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 生态评价范围内 1.35 2.50 1.90 2.70 3.30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 封场覆土、边坡绿化 采取相应水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加重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III类 方位 SE SE SW SW 距离(km) 1.35 2.50 1.90 7.2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保护级别及要求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三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建设项目概况

3.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矸石场变更项目; 2、建设单位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 3.1.2建设性质

新建 3.1.3建设地点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行政区划隶属交城县岭底乡管辖。 3.1.4建设规模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拟选荒沟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东南低,矸石场最低点位于沟口处标高约1709m,最高点沟头处标高1767m,沟长约208m,沟道平均宽度约100m,占地面积约1.43hm2,核算最大库容约6.2万m3,最大可堆存矸石量为10.54万t(煤矸石密度取1.7t/m3),矸石场最长服务年限为2.85a。矸石场平均沟底比降约0.01,整个沟道汇水面积0.644km2(其中矸石场周边汇水0.63km2,矸石场自身汇水0.014km2)。经现场踏勘了解,拟选矸石场地貌现状主要为黄土覆盖,植被类型以灌草地为主,无林地、耕地分布。结合锦辉煤矿井田地形地质图件,拟选矸石场地质条件较好,暂未发现滑坡、断裂、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基岩出露。 3.1.5 服务年限

根据《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修订版)第十条规定,新建(改扩建)煤矿及选煤厂应节约土地、防止环境污染,禁止建设永久性煤矸石堆放场(库)。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确需建设临时性堆放场(库)的,其占地规模应当与煤炭生产和洗选加工能力相匹配,原则上占地规模按不超过3年储矸量设计,且必须有后续综合利用方案。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矸石产生量为3.7万t/a,全部作为制砖原料综合利用,利用不畅时送备用矸石场处理。依据“设计”计算结果,拟选矸石场堆矸最大库容6.2万m3,最多可堆存矸石量为10.54万t(煤矸石密度取1.7t/m3)。据此计算,拟选矸石场服务年限约为2.85a。

综上,本次矸石场变更项目不违背《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3修订版)的相关要求。 3.1.6工程投资及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4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3.1.7职工定员及工作制度

矸石场紧邻工业场地,不设常驻工作人员及相应生活办公设施。 运营期年运行时间330d,每天工作时间8h。 3.1.8 建设周期

本项目施工期初步预计约为6个月。

3.2 工程分析

3.2.1工程总体布置

拟选矸石场位于冲沟内,若排矸工艺不当,拦护措施标准过低,都将导致矸石流失,并危及矸石场周围环境。因此在沟口修建挡矸墙,进行边坡防护,顶部治理,并在矸石场布设完整有效的排水系统,将有效的减轻环境污染、控制水土流失、防治滑坡。

煤矸石通过汽车运输,沿工业场地内现有出厂道路运至矸石场,在矸石场下游的冲沟出口设置拦矸墙拦挡矸石,上游洪水汇入排矸场周边布设的排水边沟,防止洪水冲入矸石场,马道布设横纵向水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边坡采用植物措施护坡;排矸场填满后最终对矸石山进行覆土绿化封场处置,以彻底改善矸石山的生态环境。

矸石场平面图、剖面图见下图3-1、3-2。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3.2.2 工程建设内容

拟建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前期填埋和后期生态修复两部分,详述如下: 1、矸石填埋前需配套建设必要的水土保持、防洪、导排水措施,主要包括: 1)挡矸墙; 2)排水管; 3)截排水沟; 4)马道排水沟; 5)消力池。

2、后期生态修复(覆土绿化、恢复植被):

按照“设计”确定参数,进行后期生态修复,并进行必要的边坡防护。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下表3-1。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3-1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根据实际地形及建设单位意见,本方案设计在矸石场下游的冲沟出口处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矸墙进行拦挡,挡墙总长49m。挡矸墙墙高5m,墙底高程为1709m,墙顶高程为1715m。墙顶宽6m,内外坡比均为1:2。在挡矸墙上设置坝肩和坝角排水沟,坝肩排水沟断面为底宽0.5m、深0.5m,侧墙和底板厚均为0.3m的浆砌石矩形排水沟。坝角排水沟断面为底宽0.5m、深0.8m,侧墙和底板厚均为0.3m的浆砌石矩形排水沟。 矸石场内设渗滤液导排管,导排管由花管和实管组成,280mDN300mmHDPE花管、354.14mDN250mmHDPE花管、36.9mDN300mmHDPE实管组成。 在各阶平台上设置马道横向和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断面为底宽0.5m、深0.7m,侧墙和底板厚均为0.3m的浆砌石矩形排水沟。马道横向排水沟,断面为底宽0.5m、深0.7m,侧墙和底板厚均为0.3m的浆砌石矩形排水沟。 3挡矸墙外侧设置一座消力池,雨季时排水经排水边沟进入消力池,消力池容积500m。池顶部设置栏杆,并且设置警告标志,禁止其他人员靠近。 本项目填埋矸石属一般固废(I类),沟底防渗采用黄土压实即可。沟底黄土经夯实作为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相当-7-5于渗透系数1×10m/s),矸石分层压实(压实标准以水的渗透速率作为标准,即K渗≤1×10m/s)。 主要为矸石场四周坡面防护,设计护坡坡角为1:3,坡面采用绿化措施进行防护,覆土1.0m。 矸石场前期场底碾压覆土采用场内平整土,中后期用土取自矸石沟北部山坡。 运输车辆全部搭盖篷布,堆矸作业过程中定期洒水,设车辆轮胎冲洗平台、道路洒水,场界四周采取绿化等措施。 坡面防护恢复为灌草地,草种均选用三叶草、披碱草、紫花苜蓿等,种植方式为撒播,种植密度50kg/hm2。 每堆放0.3m厚的矸石层用推土机进行一次压实;矸石每堆放3m厚的矸石覆盖一层50cm厚的黄土,隔绝空气,并喷洒石灰乳,预防由于矸石内部热量积聚,引起矸石自燃。 封场完成后,拆除附属设备;取土场、各类临时占地进行生态修复。 目前有现有道路通往矸石场入口,路面为水泥路面。 填矸前期沟内需新修进场道路230m,煤矸石路面。 挡矸墙(坝) 1 主体 工程 排水工程 导排管 排水沟 沉淀池 防渗工程 边坡防护 2 辅助 工程 取土场 废气 3 环保 工程 边坡防护 防自燃工程 生态恢复 4 依托 工程 运矸道路 备注:拟选矸石场目前为荒沟,上述工程均尚未开工建设。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3.2.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2。

表3-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1 2 3 4 项目 矸石场占地面积 库容 矸石填埋量 服务年限 高度 5 挡矸墙(坝) 地面以上 基础埋深 长度 顶宽 单位 hm2 万m3 万t/a a m m m m m 6 排水管 长度 m m 长度 断面形式 马道7 排水沟 纵向 底宽 高度 8 9 10 11 12 13 14 消力池 进场道路 平整沟底 层间覆土 马道、坡面及顶面覆土 生态绿化 栽植紫穗槐 撒播三叶草 总投资 m m 座 m hm2 万m3 万m3 hm2 hm2 万元 0.7 0.5 1 230 1.43 1.88 1.43 1.43 1.43 400 500m3 煤矸石路面 企业自筹 长度 断面形式 m — 510 矩形 横向 底宽 高度 m m 0.7 0.5 m — 指标数量 1.43 6.20 3.70 2.85 3.0 2.0 49.0 6.0 150 200 60 430 矩形 备注 最大库容 按全部不综合利用 墙面垂直 DN300mmHDPE花管 DN250mmHDPE花管 DN300mmHDPE实管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3.2.4 煤矸石来源及主要成分 3.2.4.1 煤矸石来源

本项目拟填埋的煤矸石全部来自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开采2#、3#、8#)。为分析矿井煤矸石对环境的影响,锦辉矿于2014年4月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对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煤矿2#、3#、8#煤矸石成分做了检测。

3.2.4.2 煤矸石成分及淋溶水水质

1)矸石成分 略

由上表可见,矸石浸出液检出项目浓度值均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类别》(GB5085.3-2007)中的浓度值,表明矸石是无浸出毒性的固体废物,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根据《一般工业固废堆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矸石浸出液检出项目浓度值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二级标准标准值,且pH值在6-9之间,说明该矿矸石属于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在矸石淋溶浸泡的试验中,矸石淋溶浸泡液的水质情况是矸石自然淋溶的极限状态,而从交城县的气象资料来看,本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蒸发量为1870mm,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4倍,则矸石的自然淋溶量是很小的,加之评价规定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由此可确定矸石淋溶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由上表可以看出,矸石淋溶水各项污染物浓度极小,即使下渗,在下渗过程还要经过暴气带的吸附、降解,因此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3.2.5 工艺流程 3.2.5.1 矸石填埋

首先进行沟底平整,表土单独堆放,用作后期覆土使用,堆矸前首先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后按照“设计”内容进行矸石堆放。堆放工艺如下:

由汽车直接将矸石运至沟内,在工作人员指挥下按堆置作业程序进行倾倒、推铺、压实,由里向外,由下往上分段分层堆。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根据设计单位现场勘察和实测,结合沟道的地势走向,堆矸工艺设计为堆矸至挡矸墙墙顶高程以后留一条6m宽马道平台(标高为1715m),然后按照1:4的边坡进行分层堆渣,堆矸过程中要分层进行碾压,每堆高1米进行推平、碾压,每堆高3米覆土0.3m、碾压,确保渣体坡面及堆矸的稳定,矸体坡面坡度保持在1:4左右,当堆矸高度每升高10m时要预留一条马道平台(标高分别为1725m、1735m、1745),直至堆至最高平台(标高为1750m)。

图3-4 矸石填埋工艺流程图

沟底平整、修建入场道路 建设排水管、档矸墙、沉淀池等 矸石 噪声 道路运输 噪声 场内运输 噪声 卸料 噪声 推铺 逐层压实 扬尘 扬扬尘 返 回 车 空 扬尘 生态修复工程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1、矸石填埋作业方式

矸石填埋应分段进行,在预先砌筑的排水管上方分层推平压实后,表层覆盖黄土,矸石填埋可分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沟底平整、入场道路修建、修排水管、做黄土垫层、筑档矸墙:沿沟口设绿化林带,起到初期对矸石堆遮挡、屏蔽的作用。沿沟底、沟边修排水管,用于排放填充期沟内洪水,以防洪水将矸石冲走及对矸石造成浸泡淋溶污染水体。由于沟底覆盖有黄土,将沟底的土平整,将挖出的土运到沟内,摊平覆土,并夯实做为防渗层,沟口筑挡矸墙,防止洪水将矸石冲走。本步骤三项工序同步进行,才能为后续工序创造有利环保的工作场所。

第二步,按阶段进行矸石分层填充:矸石从锦辉矿工业场地通过汽车拉入沟内,从沟最底部开始堆置,用推土机将矸石推平,并通过推土机往返对矸石进行压实。矸石应逐层进行堆放压实并喷石灰乳防自燃,再用黄土层隔绝,每层厚度以3m为宜。

第三步,外边坡整形、绿化。每个阶段矸石填充完成后,即开始对边坡进行整形,然后进行生态修复。矸石自然堆置坡度为27°,外边坡修筑大坝整形时可按45°考虑。外边坡整形包括对分层外部统一进行整形和修筑矸石公路以及排水沟。矸石场公路外侧高于内侧,坡度为2%,使降雨汇集到排水渠,可避免雨水沿坡面流淌过程中对复土的冲刷,有利于水土保持。排水管应为混凝土砌筑,起到防渗作用。边坡绿化物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灌草,栽种季节宜选择在春季,草种选择耐旱、繁植力强的品种。 2、矸石填埋污染防治措施

为有效降低矸石填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安全性措施:矸石场修建排水管、挡矸墙、边坡护坡。矸石场在堆存前要委托有关工程部门进行规划和地勘,以作到合理、安全使用。

2)防尘措施:为减小扬尘污染影响,在沟两侧坡顶及沟口设置绿化林隔离带,树种应选择当地适宜生长的植物,并应注意高、矮间错。矸石堆满后要进行生态修复(覆土、绿化)。

3)防渗措施:本工程堆置的矸石属于I类一般性固体废物,场地没有防渗要求,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只需对沟底推平、黄土压实即可。

4)防洪措施:为了防止雨水在场内汇集,需沿沟边建设截水沟,沿沟底建设排水管,防止雨水沿坡面流淌过程中对复土的冲刷,有利于水土保持。

5)防自燃措施:矸石从锦辉矿工业场地通过汽车拉入矸石场,用推土机将矸石推平,并通过推土机往返对矸石进行压实。矸石应逐层进行堆放压实,喷洒石灰乳,并经黄土层的隔绝,矸石层厚度以3m为宜,黄土层厚度0.5m。

6)管理措施:

①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拟选场区所在范围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并出具地质勘查报告,防止由于地质疏松或其他地质原因造成滑坡、沉陷等地质灾害;

②建设前期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工程设计单位针对填充顺序、排水管施工、土地平整、矸石填埋等工作进行专门设计,按照经相关部门批准后的设计进行施工,设计未批准前不得施工;

③建设全过程委托专门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④企业需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运营等有关事宜,发现隐患及时通报解决; ⑤为防止企业生产过程中作业的随意性,当地环境管理部门应进行定期检查,对有关不符合要求的状况要及时指出,并要求整改。 3.2.5.2 生态修复(封场覆土、绿化)

1、覆土

对于采取植物措施的马道、坡面及矸石场顶面需要进行覆盖黄土,覆土厚度为1.0m,排矸碾压过程中每升高3.0m覆土0.3m进行碾压,达到最终高程后采取绿化措施。其中,层间覆土需1.88万m3,马道、坡面及矸石场顶面总面积为1.43hm2,需覆土1.43万m3。

顶部覆土前应先对矸石整平、碾压(或机械夯实),然后覆20cm厚粘性土,土料的含水量要求在16~20%范围,若含水量不够时应在土料场洒水拌匀,覆土后应进行碾压(或机械夯实),要求干容重不低于1.55t/m3,之后再覆土至设计厚度,土料尽量选轻壤土、中壤土或沙质粘土,用推土机推平,不得含有大的物体块、植物根及其他杂物等。堆矸坡面覆土要求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0.9。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2、封场绿化

矸石场服务期满后,对堆矸坡面、马道及渣顶覆1.0m厚的黄土,覆土结束后,对堆矸坡面、马道、渣顶均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护。草种均选用三叶草,种植方式为撒播,种植密度50kg/hm2,草种规格要求:草籽粒饱满,发芽率在90%以上,无病虫害。灌木树种选用紫穗槐,采用穴状整地的方法,整为圆形坑穴,规格为直径40cm,深40cm;苗木规格要求:采用植苗造林,苗木要求三年生一级苗木,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种植密度:采用行距1.5m,株距1.5m。 3.2.6 工程产排污环节分析 3.2.6.1施工期产排污环节分析

根据项目特点,施工期主要是前期排水管、边坡、消力池的建设,施工期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影响、施工扬尘影响、施工废水影响及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2.6.2运行期产排污环节分析

1、废气

1)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 2)作业区产生的无组织扬尘; 2、废水

项目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和排放,正常情况下矸石场无渗滤液产生;雨季时沟谷内会形成的短时水流,且矸石场会产生淋溶水。

3、固体废物

本项目为固废处置项目,运营期间无生产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 4、噪声

①填埋作业设备(推土机等)运行产生的噪声; ②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3.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3.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主要大气环境影响为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扬尘主要为施工扬尘和道路运输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于土方开挖、施工现场物料装卸、堆放以及渣土临时堆放等过程;道路运输扬尘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往来过程。扬尘排放方式为间歇不定量排放,其影响范围为施工现场附近和运输道路沿途。 3.3.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设备冲洗水。

施工期设备冲洗水只含有少量泥沙,不含其它杂质,排放量较小。施工工地设置1座5m3集水沉淀池,设备冲洗水经集水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 3.3.3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很小,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设挡矸墙施工开挖产生的弃土,可用于矸石场场地的平整。

本项目施工期将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平均每天每人0.5kg左右,建设单位要将此部分生活垃圾收集后倾倒于环卫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回收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3.3.4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和物资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各施工阶段、运输车辆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见表3-5。

表3-5 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 (单位:dB(A)) 施工阶段 基础开挖、构筑物建设阶段 交通运输 声源 挖掘机 振捣器 电锯 大型载重车 声级 78-96 100-105 100-110 90 声源 手工钻 混凝土搅拌机 压路机 声级) 100-105 100-110 80-85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由于施工场地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这些机械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A)以上,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设备交互作业,这些设备在场地内的位置、同时使用率有较大变化,按经验计算各施工阶段昼、夜声级见表3-6。

表3-6 各施工阶段昼、夜声级估算值 (单位:dB(A)) 施工阶段 基础开挖阶段 构筑物建设阶段 昼间场界噪声 75-85 70-85 标准值 70 夜间场界噪声 75-85 65-80 标准值 55 由表3-6可知,本项目施工期间,施工场界噪声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所规定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一般昼间超标10~15dB(A),夜间超标20~30dB(A)。 3.3.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挡矸墙地基开挖破坏了该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对土地的扰动等造成施工场地内土质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3.4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3.4.1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工程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运输道路、堆场作业扬尘。 1、运矸汽车在场地作业区运输过程中起尘

运矸汽车在矸石场地作业区运输过程中起尘计算采用上海港环境保护中心与原武汉水运学院提出的关于汽车在有散装物料的道路上的扬尘量计算经验公式:

QP=0.123×(V/5)×(M/6.8)0.85×(P/0.05)0.72 Q′P = QP×L×Q/M

式中:QP——交通运输起尘量,kg/km.每车;

Q′P——运输途中起尘量,kg/a; V——车辆行驶速度,20km/h; M——车辆载重,20t/辆;

P——路面状况,以每m2路面灰尘覆盖率表示,0.1kg/ m2; L——运输距离,1.3km; Q——运输量,3.7万t/a。 经计算,Q′P=2.49t/a。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评价要求企业对场内道路进行硬化;限制汽车超载,运输车辆加盖篷布,避免车辆沿路抛洒;运输道路路面要经常清扫和洒水,保持路面清洁和一定的空气湿度;场区设置轮胎清洗平台。

采取以上措施后,抑尘效率为70%,则运输扬尘排放量为0.75t/a。 2、堆场作业扬尘

大风天气下,矸石场裸露面起尘量较大,对下风向环境空气质量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矸石场地作业区随风产生的扬尘计算公式采用清华大学在霍州矿务局现场实验得出的公示:

平地矸石堆场起尘:Qm =11.7U2.45·S0.345·e-0.5ω·e-0.55(W-0.07) 沟谷矸石堆场扬尘:Q′m =K×Qm 式中:Qm— 平地矸石堆场起尘(mg/s)

Q′m—沟谷矸石堆场起尘(mg/s) U—风速,m/s,起尘风速大于4m/s; S—矸石场作业区面积(m2),取5000; ω—空气相对湿度,取61%;

W—矸石湿度,5%;

K—沟底与平定起尘系数,50%

经计算,平地矸石堆场起尘:Qm =4358.38 mg/s,即41.42t/a; 沟谷矸石堆场起尘:Q′m =7.85 kg/h(20.72t/a)。

环评要求企业采取避免大风天气作业,大风天气增加洒水频率等降尘措施,抑尘效率可达到70%,则扬尘排放量为18.65t/a。

3、运矸汽车倾倒矸石起尘

装卸扬尘:Qz =98.8/6·M·e·U0.64u·e-0.27·H-1.283 式中:Qz—矸石倾倒起尘(g/次)

U—风速,m/s,起尘风速大于4m/s; M—车辆吨位,取20t;

H—矸石倾倒高度,取1.5m。

经计算,平地矸石堆场起尘:Qz =136.8 g/次。

全年运输量为3.7万t/a,每次运输量为20t,经计算,Qz =0.44t/a。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环评要求企业采取避免大风天气作业,大风天气增加洒水频率等降尘措施,抑尘效率可达到70%,则扬尘排放量为0.132t/a。

4、矸石自燃可能产生CO、H2S、SO2 ①煤矸石自燃倾向分析

引起矸石自燃的因素很多,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硫铁矿结核体是引起矸石自燃的决定因素,水和氧气是矸石场自燃的必要条件,碳元素是矸石场自燃的物质基础。

当含硫量S≥1.5%,矸石都易发生自燃。而水份和氧气则是燃烧的必要条件。试验已经证明,当空气中湿度低于15%时,煤矸石的吸氧是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煤的着火温度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只有当水份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阻止煤的氧化自燃。

矸石经过大面积接触空气而氧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硫铁矿的燃点仅为280摄氏度,所以易引起自燃,从而引起其它可燃物的燃烧。

其反应机理如下:

a.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硫铁矿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4FeS2十11O2→2Fe203+8SO2+3.3MJ→2SO2+O2→2SO3十O.2MJ b.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硫铁矿在氧化过程中,析出硫磺而不是SO2气体 4FeS2十302→2Fe2O3十8S十0.92MJ c.由生成的三氧化硫与水作用形成硫酸 SO3+H2O→H2SO4

硫酸液体可加速煤和硫铁矿的溶解,降低其燃点。

由上述反应式可得出,硫铁矿在氧化过程中,耗氧量较小,每公斤硫铁矿在燃烧时需氧量为997.8g,仅为煤燃烧时需氧量的53.2%。

煤矸石自燃的内因是矸石中有硫元素以硫铁矿和有机硫的形式存在,而外因则是有氧的存在。

氧是煤矸石自燃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供给氧才能产生自燃,供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燃烧程度的大小,如果始终保持在缺氧状态下,就不会发生氧化自燃。

水也是加速矸石自燃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水的存在,硫铁矿才能产生硫酸溶液,并产生大量的热,从而促进向燃。另外,矸石处理场其它可燃物如煤、木头等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是使燃烧扩大、蔓延的必要条件。

因此,除含硫量之外,矸石处置后是否自燃,还可以从可燃成分、通风状况、氧化蓄热条件、堆积处理方式等方面来评价。

②矸石自燃可能性分析

由矸石成分结果可知项目所填埋矸石中2号煤矸石含硫量超过1.5%(4.59%),即本项目填充的2号煤矸石含硫量较高,其在矸石场内分层覆土压实后自燃的可能性较大。

鉴于此,环评要求采取的矸石防自燃措施为:将矸石从石湖矿工业场地通过汽车拉入矸石场,每堆放0.3m厚的矸石层用推土机进行一次压实;矸石每堆放3m厚的矸石覆盖一层黄土,隔绝空气,并喷洒石灰乳,预防由于矸石内部热量积聚,引起矸石自燃。采取上述措施后,矸石发生自燃的机会较少。原料生石灰从当地购买,采用封闭存储库储存。设备明细见下表:

表3-7 石灰乳喷洒系统设备表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名称 破碎机 自动搅拌机 水 泵 4寸胶管 供水管(软管) 设备型号 PGCL THL-1 2BA-6B DN100 Φ20 单位 台 台 台 m m 数量 1 1 2 200 400 灰水比约为1:5,日均消耗生石灰0.5m3,日耗水量约2.5m3。

3.4.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雨水

雨季时沟谷内会形成的短时水流,且矸石场会产生淋溶水。雨季时,场地上游及周边汇水通过排洪沟、马道排水沟排出矸石场外,不设雨水收集池。此外,本项目在档矸墙出口处设置1座沉淀池(兼作消力池),减缓雨水对下游的冲刷。

2、矸石淋溶水

煤矸石露天填充,经降雨淋溶后,可溶解性元素随雨水迁移进入土壤和水体,可能会对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淋溶液中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所在地的环境性质。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矸石堆放产生的淋溶水。本工程固废堆场堆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矸石,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根据本次评价收集到的煤矸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石浸出试验结果,矸石浸出液中各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标准限值,因此本项目所排矸石可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矸石淋溶水各项分析指标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Ⅰ级标准规定限值,本项目所排矸石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且从当地降雨情况看,交城县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蒸发量为1870mm,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4倍,一年中长时间处于干旱状态。由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不易形成淋溶浸泡条件,加之评价规定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由此可确定矸石淋溶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此外,沟底黄土经夯实作为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相当于渗透系数1×10-7m/s),矸石分层压实(压实标准以水的渗透速率作为标准,即K渗≤1×10-5m/s)、黄土覆盖处理后,可达到良好的防渗效果。

因此,评价认为采取环评措施后矸石淋溶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矸石淋溶水各项污染物浓度极小,即使下渗,在下渗过程还要经过包气带的吸附、降解,因此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3.4.3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固废处置项目,运营期间无生产固废产生。

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很小,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设挡矸坝、截排水沟施工开挖产生的土石、场地剥离的表土以及施工过程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送当地城建、环卫部门指定场所统一处理。

项目挖方:挡矸墙开挖过程产生的土石全部回用于场地平整,截排水沟开挖过程产生的土石全部回用于场地平整,进场道路开挖产生的土石全部回用于场地平整,场底剥离的表土用于表土层熟土壤,项目无弃土产生。

项目填方:项目场地平整用土2.15万m3,马道、坡面及顶面覆土1.43万m3,层间覆土1.88万m3。

本项目拟选取土场位于矸石场内(北侧坡面)。经现场踏勘,拟选取土场表土为第四系黄土,黄土层厚度6m-8m,植被覆盖率较低,以低矮灌木为主,无林地分布。取土场占地面积约0.5hm2,取土量3.66万m3,均为黄土等杂土,用于场底平整及层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间覆土、复垦造地用土等,取土场具体位置详见环境保护目标图。

取土工艺为分层取土,表土单独保存并建设临时水保措施,表土用于后期取土场生态恢复,对取土场应边开挖边进行生态治理。取土场执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取土前先清除表层耕种植土,并集中堆放。取土场请表后的表土集中堆放以备利用,对取土场取土结束后先进行粗整。在开挖取土时应尽量避免扩大扰动面积,分块分段取土,避免形成大的开挖面。

取土场边坡削坡以后,再进行人工修坡处理,对回填的弃土、弃渣进行压实,平整处理,弃土弃渣时先弃渣,再弃土。取土场经平整后均须进行覆土改造。对覆土改造后的取土场坑底、边坡和平台采取绿化措施,通过采取撒草籽、植灌木的绿化方式,并进行浇水、施肥、保水保墒等养护管理措施,保证苗木成活率,是得植被防护措施在短时间内能够尽快的发挥水土保持效益,防治水土流失。

取土场在施工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管理,指挥协调,责任到人,并将环保水保落实到现场作业人员,一旦发现破坏环境及不符合环保、水保要求的行为,立即制止,并提出整改方案,立即进行整改。

表3-7 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万m3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区 挡矸墙 截排水沟 进场道路 场地平整 场地顶部封场覆土 填埋区层间覆土 合计 挖方 0.16 0.57 0.22 0.85 1.80 填方 2.15 1.43 1.88 5.46 借方 数量 0.95 1.20 1.43 0.85 1.03 4.46 来源 挡矸墙、截排水沟、进场道路 取土场 取土场 场地平整剥离表土 取土场 数量 0.16 0.57 0.22 0.85 1.80 回用土方 去向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 填埋区层间覆土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进场道路0.57挡矸墙0.16场地平整表土0.851.20取土场1.03截排水沟0.22填埋区层间覆土场地顶部封场覆土1.433取土场图3-9 项目土石方平衡图 单位:m

3.4.4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污染源为运输噪声和矸石场内填埋作业区的机械噪声,噪声设备主要有:运输车辆和推土机、挖掘机等。

1、场地噪声影响

场地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是推土机,其瞬时声压级在90-95dB(A)。本项目选址位于沟谷之中,有山体阻隔,在采取环评规定的绿化、夜间不作业等措施下,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表3-8 工业场地主要设备声压级 单位:dB(A) 序号 1 2 噪声源位置 作业区 运输道路 施工机械 推土机、挖掘机等 运输车辆 90-95 dB(A) 65-75 沟口、边坡绿化、夜间不作业 加强管理、减速、限鸣 声压级dB(A) 治理措施 2)运输噪声分析

运输噪声主要表现为汽车运输对沿途的影响,如发动机声、鸣笛声。环评要求:运营期建设单位应加强调度管理,禁止夜间运输。 3.4.5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挡矸墙、截排水沟等地基开挖破坏了该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对土地的扰动等造成施工场地内土质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3.5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矿井介绍

3.5.1 兼并重组项目概况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委托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取得山西省环保厅下发的环评批复,目前正在进行环保竣工验收前期准备工作(批复文号为晋环函[2014]1111号)。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基本情况见下表3-9。

表3-9 兼并重组项目基本情况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项 目 建设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井田面积 占地面积 批采煤层 开拓方式 采煤方法 运输方式 投资总额 建设工期 服务年限 工作制度 基本情况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 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 矿井生产能力90万t/a 21.1726km(先期开采地段8.01km) 工业场地总面积约10ha,矸石场占地7.2ha 2、3、8 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开拓 长壁采煤,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主井提升采用宽1.0m的固定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选用JK-2.5×2.0/30单滚筒提升机。 51903.1万元 27.25个月 18.47a(北部先期开采地段) 年工作日330天,每日四班作业,三班生产,一班检修 ###223.5.2 兼并重组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详见下表3-10。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表3-10 兼并重组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 工程类别 主斜井 井筒 环评报告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内容 斜井,净宽5.2m,净高4m,净断面斜井,净宽5.2m,净高4m,净断面2217.9m,倾角15.5°斜长153.3m 17.9m,倾角15.5°斜长153.3m 斜井,净宽4.0m,净高3.5m,净断斜井,净宽4.0m,净高3.5m,净断2副斜井 面12.28m,倾角6..5°斜长2面12.28m,倾角6..5°斜长146.2m 146.2m 22立井,直径5.0m,净断面19.63m,立井,直径5.0m,净断面19.63m,回风立井 垂深71m。 垂深71m。 主斜井安装B=1000带式输送机 主斜井安装B=1000带式输送机 提升 主斜井 主 系统 副斜井 JK-2.5×2.0/30单滚筒提升机 JK-2.5×2.0/30单滚筒提升机 体 井下设施 设平车场 设平车场 工 原煤筛分后分为+80mm块煤、25~原煤筛分后分为+80mm块煤、25~程 80mm块煤、-25mm末煤三种产品,80mm块煤、-25mm末煤三种产品,块煤进2个直径φ15.0m,H=45m块煤进2个直径φ15.0m,H=45m的输送转运 的块煤筒仓;末煤进1个直径块煤筒仓;末煤进1个直径φ18.0m,H=45m的末煤筒仓储煤,φ18.0m,H=45m的末煤筒仓储煤,汽车外运。 汽车外运。 建设筛分车间,振动筛分为建设筛分车间,振动筛分为+80mm+80mm块煤、25~80mm块煤、筛分系统 块煤、25~80mm块煤、-25mm三-25mm三级,设集气罩+布袋除尘级,设集气罩+布袋除尘器抑尘 器抑尘 两台FBCDZ-8-NO23(B)防爆对旋两台FBCDZ-8-NO23(B)防爆对旋轴通风系统 轴流通风机,一用一备 流通风机,一用一备 MD280-43×9型水泵3台,1用,MD280-43×9型水泵3台,1用,1排水系统 1台备用,1台检修。 台备用,1台检修。 辅助外售本地煤矸石砖厂综合利用,销一致处于基建阶段,无掘进矸石产工程 矸石系统 售遇到阻碍时作为工业场地东北生;矸石沟未投入使用。 800m的一条荒沟内 两台FHOGD250F螺杆式空压机,两台FHOGD250F螺杆式空压机,一压缩空气系统 一用一备 用一备 坑木加工 室内设置坑木加工房 室内设置坑木加工房 给水系统 新开水井 新开水井 双回路供电,分别引自水峪贯110kV双回路供电,分别引自水峪贯110kV供电系统 变电站和西社110kV变电站。 变电站和西社110kV变电站。 公用根据现行环保政策规定,结合当地环工程 工业场地设置一座锅炉房,内设二保主管部门的要求,安装1台10.5t/h供热系统 台DZL6-1.25-W型蒸汽锅炉及一台燃煤锅炉,配套安装布袋除尘器+湿DZL2-1.25-W型蒸汽锅炉。 法脱硫除尘装置,设计除尘效率>97.5% 脱硫效率≥70%。 根据现行环保政策规定,结合当地环工业场地设置一座锅炉房,内设二保主管部门的要求,安装1台10.5t/h锅炉烟气 台DZL6-1.25-W型蒸汽锅炉及一台燃煤锅炉,配套安装布袋除尘器+湿DZL2-1.25-W型蒸汽锅炉。 法脱硫除尘装置,设计除尘效率>97.5% 脱硫效率≥70%。 原煤输送皮带通廊密闭,煤流落差处设喷雾皮带通廊密闭,煤流落差处设喷雾转运 除尘 除尘 环保大气 工程 筛分车间加设集气罩+布袋除尘筛分车间加设集气罩+布袋除尘器筛分间 器抑尘 抑尘 2座Φ15块煤仓,一座Φ18末煤仓;1座Φ18块煤仓、1座Φ18末煤仓;原煤储存 筒仓顶部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和瓦斯筒仓顶部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和瓦斯监测监控探头。 监测监控探头 矸石运输通过交锦公路运输矸石、采取道路一直处于基建阶段,无掘进矸石产道路 洒水、清扫保洁措施 生;矸石沟未投入使用。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续表3-10 兼并重组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 3设置总处理能力为130m/h的井下水处理系统。采用“沉淀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具体为调节→混 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除矿井水 臭→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达标后部分用于井下洒水及黄泥灌浆, 其余部分达标外排,同时矿井水处废水 理站设置在线监测设备。 环保工程 设置总处理能力为130m/h的井下水处理系统。采用“沉淀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具体为调节→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除臭→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达标后部分用于井下洒水及黄泥灌浆,其余部分达标外排。 3场地设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调节+二级场地设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调节+二级接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触氧化+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工艺生活污水 工艺处理,处理能力为15m³/h,处理后用处理,处理能力为15m³/h,处理后用于绿于绿化及降尘洒水、黄泥灌浆用水,不外化及降尘洒水、黄泥灌浆用水,不外排 排 初期雨水 工业场地设置250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 工业场地东北800m的一条荒沟内,矸石 设置涵洞、拦渣坝等,分层填埋,堆满后覆土绿化。 固 废 炉渣 运至矸石场另辟地点填埋处理,做防渗层 集中收集,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生活垃圾 置 工业场地 生态 绿化系数为20% 绿化系数 调度楼、联合建筑、办公室、职工办公室及生活设施 公寓等 一直处于基建阶段,无掘进矸石产生;矸石沟未投入使用。 一直处于基建阶段,锅炉未运行 集中收集,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低于10% 调度楼、联合建筑、办公室、职工公寓等 三、兼并重组项目矸石处置情况

依据《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环评批复内容:

本矿无配套选煤厂。运营期煤矸石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为井下掘进矸石,产生量为3.0万吨/年;另外一部分为手选矸石,产生量约0.7万吨/年,煤矸石合计产生量为3.7万吨/年。煤矸石全部作为制砖原料外售,综合利用途径受阻情况下送矸石沟暂存。

经调查了解,兼并重组项目在环评批复以后一直处于基建阶段,截止目前未投入生产,无矸石产生,矸石场亦未投入使用。由于原环评批复的矸石场地质条件不理想,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资金大,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决定对临时矸石堆场另行选址。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四、兼并重组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对照表3-10,兼并重组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1、未建设初期雨水收集池; 2、工业场地绿化面积不足20%。

五、拟采取“以新带老”措施

1、依据环评批复要求新建250m3初期雨水收集池; 2、增加工业场地绿化面积,整体绿化率达到20%。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4.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方法

本次评价对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点进行了现状监测,利用现状监测资料对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 4.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在区域周边无常年性河流分布,距离拟选场址最近的地表水体为西冶川河,位于拟选场址西南侧,最近距离为7.2km。项目运营期无生产生活废水产生和排放。

4.1.3地下水质量现状调查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为II类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因此,本次评价根据导则,对项目周边村庄浅层地下水收集了现状监测资料并进行了调查。

4.1.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现场测量法对评价区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 4.1.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方法

本次评价借鉴评价区已有生态资料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4.2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项目地理位置

交城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的东侧,晋中盆地中部的西侧。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24′~112°17′,北纬37°28′~37°54′之间。隶属于吕梁市,东邻清徐县,南接文水县,西连吕梁市、方山县、文水县,北与娄烦县、古交市毗邻。全县总面积1822.11km2,西北至东南直线长83.65km,东北至西南直线宽34.65km。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行政区划隶属交城县岭底乡管辖。

拟选矸石场地理位置见图2-1。 4.2.2地形地貌

交城县地处吕梁山中段东麓,境内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山峰为县境西北与娄烦县界处的关帝山主峰南阳山(孝文山),海拔2830.7m;最低处位于东南平川西石侯一带,海拔748m。相对高差2082.7m。

根据地貌形态、成因并参照地表组成物质,境内地貌分四个大类九个类型: 1)高中山区

①岩浆岩剥露的穹窿高中山:主要分布在西冶川以西、四道川以北,除横尖地区中西川东部及西葫芦川北部西侧以外的广大地区。

②变质岩浆的穹窿高中山:分布于县境西北横尖地区中西川东部及西葫芦川北部西侧南阳山、赫岩山、前云山、长树山等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带。

③上覆石灰岩穹窿高中山:分布于四道川以南、中西川截岔到会立段以西地区。 ④岩浆岩剥露的穹窿中山:主要分布于马鞍山地带。 2)土石山沟坡区

本县主要为砂页岩剥蚀中山类。分布于马鞍前山地区及县境东北山区。本区由二迭、三迭和侏罗系砂页岩组成,山体低矮,一般不足2000米,具宽梁状山脊和宽浅沟,沟谷中多见急流、跌水,地面由残积黄土覆盖。

3)山间黄土丘陵区

主要分布于中西川中庄地区沿川一带,四周山地环绕,松散堆积物较厚,文峪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河从中穿过,发育有一二级台地。

4)山前洪积缓坡区

①洪积倾斜平原:分布于天宁镇、洪相乡平川地区及夏家营镇有黄土类物质。南缘带以黄土类物质为主,夹有亚粘土、亚砂土。本区地形较为平坦,河沟及冲沟较发育,但切割一般较浅。边山河沟出口处普遍发育规模不等的洪积扇。

②冲击平原:分布于平川西营镇及夏家营镇南境。本区由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沉积物质达千米以上,区内地势平坦,为晋中盆地组成部分。

③山间基岩谷地:分布于本县文峪河穿行之基岩地区。区内坡陡谷深,时宽时窄,宽阔处堆积着松散的沙砾石及黄土状物质,大部分地段草灌丛生。局部地区辟为农田。

拟选荒沟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东南低,矸石场最低点位于沟口处标高约1690m,最高点沟头处标高1767m,沟长约258m,沟道平均宽度约100m,占地面积约2.58hm2,核算最大库容约15万m3,堆矸有效库容约12.5万m3,可堆存矸石量为21.25万t(煤矸石密度取1.7t/m3)。矸石场平均沟底比降约0.01,整个沟道汇水面积0.655km2(其中矸石场周边汇水0.63km2,矸石场自身汇水0.025km2)。经现场踏勘了解,拟选矸石场地貌现状主要为黄土覆盖,植被类型以灌草地为主,无林地、耕地分布。结合锦辉煤矿井田地形地质图件,拟选矸石场地质条件较好,暂未发现滑坡、断裂、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基岩出露。 4.2.3 环境地质

1、区域地层岩性

锦辉煤矿矿区位于太原西山煤田西山国家规划矿区古交区的东南部边缘,井田内中部大面积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沟谷中见基岩出露;井田南部与北部大面积基岩裸露,局部梁、峁见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根据地表出露和钻孔资料,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和第四系(Q)。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本组岩性为厚层状石灰岩夹多层白云岩和泥灰岩,区域厚度90~125m,井田内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钻孔最大揭露厚度39.92m,下部被岩浆岩侵入,未见底。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为14.22~23.91m,平均20.11m。底部为红褐色铁质泥岩(山西式铁矿),呈透镜状和鸡窝状分布,地表多风化为松散的褐铁矿,钻孔揭露以团块状黄铁矿为主,其上为灰色铝质岩、灰白色铝质泥岩,中部为灰白色泥岩、铝质泥岩及中粗粒砂岩,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薄层泥晶灰岩。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岩性主要为灰黑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白色砂岩及灰色石灰岩(含2~5层石灰岩)及煤层。本组含6上、6、7、7下、8、9号煤层,其中8号煤层于赋煤区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底部K1砂岩为灰白色含砾粗粒石英砂岩(晋祠砂岩),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平均厚度4.90m。本组厚度73.40~99.29m,平均为86.32m。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属陆相碎屑岩含煤沉积建造,岩性主要由灰白色、灰色砂岩、深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富含植物化石,井田北中部于2号煤层上下含有1~2层淡水灰岩。本组含有3~6层煤,其中2号煤层在赋煤区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3号煤层在赋煤区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底部以黑色泥岩与太原组顶面L5灰岩(东大窑灰岩)接触。本组地层厚41.65~73.93m,平均59.64m。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度平均为110m,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底部以K4砂岩(骆驼脖砂岩)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下部为深灰、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局部含1~3层薄煤线。底部K4砂岩为厚层状灰绿色、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小型交错层理,平均厚5.00m。中上部为黄绿~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粒砂岩互层,中部有一层灰绿色粗粒砂岩,局部相变为含砾粗粒砂岩。顶部为灰色~紫红色含铝泥岩或铝质泥岩,富含菱铁质结核,层位稳定,俗称“桃花泥岩”。中上部的砂岩杂基含量为15%左右,多为长石石英杂砂岩,碎屑呈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差到中等,胶结物主要为钙、泥质和少量硅质,基底式胶结为主,有时为接触式胶结。泥岩成份以水云母为主,高岭石次之,含绿泥石和菱铁矿。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主要出露于井田西北部狐爷山和中南部的后官庄、石家岭、安家沟一带,连续沉积于下石盒子组之上,K6砂岩底至K12砂岩底,总厚约270m,自上而下可分为三段:

①下段(P2s1)

K6砂岩底至K7砂岩底,平均厚120m,底部含黑褐色含结核锰铁矿层,下部以黄绿色砂质泥岩为主,黄绿色泥岩次之,夹少量紫红色砂质泥岩和泥岩,间夹数层黄绿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上部主要为黄绿色、紫红色泥岩,间夹数层灰绿色、黄绿色中细粒砂岩;中部及上中部分别分布较稳定的中细粒砂岩带。底部K6砂岩为含砾粗砂岩,层位不稳定,呈透镜体分布。

②中段(P2s2)

K7砂岩底至K9砂岩底,平均厚45m,主要为紫红色泥岩、夹紫红色砂质泥岩和灰绿色泥岩及黄绿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砂岩含紫红色条带。K8砂岩为厚层状黄绿色含砾粗粒岩屑石英杂砂岩,具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K7砂岩属灰白色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师脑峰砂岩),具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底部具块状层理,夹煤线,含植物化石。厚8.50m,层位稳定,广泛分布。

③上段(P2s3)

K9砂岩底至K12砂岩底,平均厚105m,岩性以紫红色、杂色、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黄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及紫红色泥岩、粉砂岩互层为主。K9砂岩为厚层状灰绿色含砾石英杂砂岩,具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厚11m,层位稳定,广泛分布。

7)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

出露于井田中南部,平均厚度约110m。底部K12砂岩为灰绿色厚层状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底部含泥砾。向上为深红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黄绿色、灰紫色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互层,泥岩中含钙质结核,局部富集,顶部见10多层紫红色泥灰岩(淡水灰岩)及钙质结核层,常呈扁平状和透镜状平行排列。本组以深红色泥岩、夹泥灰岩(淡水灰岩)、富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含钙质结核及灰紫色砂岩为特征。

8)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

出露于井田东南部,连续沉积于二叠系地层之上,总厚度约415m,井田内最大残留厚度约200m。岩性较为单一,为一套浅紫红色、浅紫色、砖红色薄层、中厚层状细粒砂岩及板状粉砂岩,夹有薄层浅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具有小型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层面见大量白云母碎片,见波痕、印模及砂岩球等。底部K14砂岩为浅紫色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具大型板状、槽型交错层理、中夹薄层暗紫色泥岩。

9)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分布于井田山梁、山坡上。主要由土黄色亚砂土和褐红色亚粘土组成,含钙质结核,底部夹砾石层,厚0~60.00m,平均为16.19m。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10)第四系全新统(Q4)

分布于井田沟谷、河漫滩及I级阶地一带。厚度0~3.00m,平均2.00m左右,由细砂、粉砂、砂土及砾石组成,为一套近代河床冲积物和山前洪积物。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区域地层发育情况如表4-1。

表4-1 区域地层简表

地层年代 界 系 统 群 全新 统 上更 新统 中更 新统 岩石地层 组 厚度 段 (m) 5-15 地层特征 为现代河床、河漫滩砂砾石及亚砂土松散堆积物。 为一套黄土、次生黄土及砂砾石层组成的松散堆积物。 河湖相 800- 棕黄色、浅红色亚粘土、亚砂土夹钙质结核层,900 底部有时有底砾层。 0- 下部为砂砾石、砂及亚砂土为主的一套冲洪积松1640 散堆积物,上部为红色粘土夹钙质结核层。 河流相 沉积相 第新生界 四系中生界上第三系三叠系谢谢观赏

3-40 二马营组 下峰石和尚沟统群千组 中统〈15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粉砂质9 泥岩组成。 106- 紫红色、砖红色含钙质结核的泥岩、粉砂质泥岩 139 夹砖红色中簿层状砂岩、粉砂岩。 谢谢观赏

刘家沟组 石千峰组 浅红、灰红、紫红色中簿层一中厚层状细粒砂岩461- 夹紫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砂岩中斜层理极发524 育。 80-146 砖红、紫红色含钙质结核的泥岩夹灰红、浅红色细粒长石砂岩。 上统二 下部为杂色斑团状泥岩夹砂岩,中部为灰黄、黄上石 265- 白色砂岩夹黄绿色、紫红色泥岩,上部为暗紫、盒子组 一 475 上蓝紫、紫红色泥岩夹黄绿色泥岩。 叠 下部为灰色、灰绿色砂岩与灰黑色、灰色粉砂岩、下石盒76- 古 泥岩互层,上部为灰绿、黄绿色泥岩夹砂岩,下系子组 126 界为骆驼脖子砂岩与山西组分界。 下统生由灰,灰白色砂岩、灰黑色泥岩夹煤层,少量海40- 山西组 相页岩及叠锥灰岩组成的一套含煤岩系。其中100 ##界2、3煤为稳定可采煤。 月门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夹砂岩、灰岩、及煤层、上69- ##沟太原组 其中8、9煤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它为不稳石统 128 炭群 定局部可采煤层。 系中8- 下部为铝土矿及山西式铁矿,中上部为泥质岩夹本溪组 统 28 簿层砂岩、灰岩透镜体及煤层(线)。 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白云质泥岩、角砾状泥质90- 峰峰组 白云岩夹石膏层,中部为云斑状灰岩,白云质灰125 岩,上部为纯石灰岩。 中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白云质泥岩、角砾状泥质上马家204- 白云岩,中-上部为云斑状微晶灰岩夹细晶白云统沟组 254 奥岩。 陶下马家117- 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白云质泥岩,中-上部为 沟组 131 灰岩夹白云岩。 系上部为深灰、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状细—粗粒白亮甲山27-1 云岩及白云质灰岩,顶部发育串珠状燧石。下部下组 32 下多为薄层状硅质灰岩夹白云岩。 统古15-1为浅灰、灰白色薄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 冶里组 02 灰岩,中部夹竹叶状灰岩、硅质灰岩。 生上40-6上部为灰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竹叶状白云质灰 凤山组 统界0 岩、白云岩,下部为薄层状泥灰岩夹泥岩。 长山组 5-10 为竹叶状灰岩夹泥质白云岩,顶部微呈红色。 上部为深灰色薄层状含白云质、泥质灰岩夹竹叶寒 固山组 6-26 状灰岩,下部为钙质泥岩与薄层白云质灰岩互武 层,夹竹叶状灰岩。 系 中56-1以厚层状鲕状灰岩夹薄层状灰岩为特征,下部为 张夏组 统40 钙质泥质与白云质灰岩互层,含三叶虫化石。 为灰—浅灰色鲕状白云质灰岩、泥岩,下部为紫20-5 徐庄组 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底部有20cm4 的底砾岩。 元长 为肉红、粉红、浅紫红色细粒厚层石英岩状砂岩,20-4古城 夹不稳定含砾石英岩状砂岩,胶结物多为硅质,0 界 系 底部多为底砾岩。 二 三角洲相 堡岛-台地相 陆表海 半闭塞浅海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太古界 界河口群 9837 为变质程度较高、普遍混合岩化的片岩、片麻岩等,以夹粗晶大理石、石英岩为其特征。 2、区域地质

区内地层发育较全,露头良好。由老到新有太古界界河口群,元古界长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系、上第三系及新生界的第四系等。界河口群、长城系、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分布在区域西部高山地带,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分布在区域中东部一带。

本区处于吕梁山复式背斜东翼中段太原西山向斜西翼中部,同时发育一系列走向北东向不同类型的断裂构造组成,倾角60°-80°,落差5-100m,最高可达250m。区域地层走向为北西或北东向,倾角5-20°。

本区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偏碱性杂岩体,以狐偃山为中心,主要出露在区域东部屯兰以南,西冶川以东,水峪贯以北约200km2的范围内。 4.2.4 水文地质

4.2.4.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在区域上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翼,狐爷山山字型构造南端,地貎上可分为低、中山区和河流谷地两种地貎形态。从北西向南东地势逐渐降低,最高点关帝山位于区域西北部,构成区域性分水岭,海拔标高2830.0m,最低点位于区域南部的西冶川河谷中海拔标高950m,相对高差1880m。区域最大河流为文峪河支流西冶川河,河流源头为古交松树岩,全长37km,流域面积271.4km2,由北向南纵贯区域中部,于西社汇入文峪河。该河流上个世纪早期长年有水,现为季节性河流。

井田岩溶水属西冶岩溶水系统,也可称西冶泉域水文地质单元。泉域边界北以关帝山至狐爷山天然分水岭与西山岩溶水系统为界,东从狐爷山向南到文水县开栅以向斜轴与晋祠泉为界,西至吕梁山地表水分水岭,南到山前大断裂,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北部大面积灰岩裸露,地下水除接受降雨补给外,还有一些变质岩区水汇入。古洞道—狐爷山一带相对隔水的火成岩和变质岩体以及局部构造控制,在深部和北部地区构成隔水屏障,使岩体群分布区的岩溶水位保持在1200m标高以上,岩溶水向南并通过西冶泉和康家堡泉部分排出地表。这是一个循环浅,流程短的地下水系,同太原西山地区其它地方的岩溶水无明显水力联系。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4.2.4.2 区域主要含水层

区域含水层自下而上有奥陶系碳酸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和第四系松散砂砾孔隙含水层,简述如下:

1、奥陶系碳酸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灰岩,是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为海相厚层状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容易被水所侵蚀溶解而形成溶洞。该地层厚度大。分布广泛,溶洞和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含水空间,富水性中等,水质较好,是井田内主要含水层。

井田内奥灰水属中等富水含水层,奥灰水位标高推测为1359m-1377m之间,径流方向为由北东向南西。

2、石炭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由太原组中上部的3~4层灰岩组成。灰岩局部含泥质,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并有小的溶蚀现象,具有一定的富水性和导水性,为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之一。据本次施工的JH19号水文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为1616.835m,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434L/(s·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0.35g/L。

3、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

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含多层中粗粒砂岩,砂岩厚度多在4~6m左右,最厚可达12m,砂岩小裂隙较发育,其中K4砂岩粒度较粗,厚度最大,为该段主要砂体。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资料,该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根据井田东部2.9km处歇马头井田施工的ZK1-1水文钻孔抽水试验结果,钻孔单位涌水量0.00228 L/s·m,渗透系数0.00934m/d。属弱富水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矿化度0.48g/L。

4、第四系松散砂砾孔隙含水层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大面积沉积于井田内山梁之上,虽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但由于厚度小,储水条件极差,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局部含上层滞水,水量也极其微弱。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4.2.4.3 区域主要隔水层

1)石炭系本溪组泥质岩隔水层,本组厚度7.30—35.00m,平均21.50m,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粘土岩、铝土岩。一般不透水,为区域重要隔水层。

2)石炭、二叠系泥质岩层间隔水层:石炭、二叠系地层中的泥岩,砂质泥岩透水性弱,沉积厚度大小不等,分布于各含水层之间,为良好的层间隔水层。

4.2.4.4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岩溶水在区域北部灰岩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和西部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后,先由东、西两侧向西冶河中心汇流,然后由北向南迳流,最终排向山前倾斜平原,区内有西冶泉和康家堡泉两个泉水排泄点,均属非全排型泉水。

碎屑岩类裂隙水主要指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砂岩裂隙水,其补给主要来自裸露区大气降水和上覆含水层地下水的入渗补给。在区域构造的控制下,地下水一般沿层面裂隙向地层倾斜方向运动,在沟谷切割深处,常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或补给河谷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另外主要排泄方式有生产矿井矿坑排水和民井人工开采。

松散岩类孔隙水除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外,有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和较高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的流向一般与地表水的流向大致相似,排泄方式除蒸发排泄外主要是人工开采。

区域水文地质图见下图4-4、锦辉矿矿区水文地质图见下图4-5。 4.2.5 气候特征

交城县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拟选矸石场位于吕梁山中段,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根据山西气象局所属汾阳气候站1959-1995年资料,最冷月为1月份,最低气温-22°C,平均气温-6°C。最高气温为7月份,最高气温34.4°C,年平均气温13.0°C。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两个月降水量222.8毫米, 1月份降水量最小,平均为3.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60毫米。5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为29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70毫米。冻结期为10月份至翌年4月份,最大冻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结深度63毫米(1959年2月)。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风速多4级,最大可达8级。 4.2.6 河流水系

本区的地表水系属于黄河流域的汾河水系,交城县境内有汾河支流文峪河、磁窑河(季节性河流)、瓦窑河、南白石河。磁窑河属汾河支流,为季节性河流。流经沟口磁窑村西,故称磁窑河。本县境内长约32.5km,汇合12条河沟之水。南白石河源于清徐县白石山,经仁义村出山分流向西南,故名南白石河,河流至本县王明寨村北合境内方山河,经郭家寨西、大辛、贾家寨中,至石侯村南汇入磁窑河。南白石河全长22km,本县境内13.387km。全部流域面积为378.1 km2。文峪河古名文谷水,又称浑古水,简称文水。属清水河系,发源于交城县关帝山,流经交城入文水县境,从北峪口出山后,经开栅、宋家庄等,从王家社,流入汾阳古贤庄境内。近年来除汛期外,一般河水几乎断流。

区域地表河流不发育,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涸无水,仅雨季才有洪水沿沟排泄,向西南经青沿沟、鲁沿沟流入西冶川河,西冶川河向南至文水县西社镇汇入文峪河,文峪河总体向南西经文水县北张村、汾阳县北庄村至孝义市东董屯村东注入汾河。拟选场址所在区域地表水属黄河水系汾河上中游区文峪河苏家湾--文峪河水库河段,水环境功能为保留区水源保护,水质要求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交城县及项目地表水系图4-6。 4.2.7 地下水

交城县地下水按地质单元分为5个区10个亚区,总储量6281.9万m3。分为高中山裂隙水区、高中山岩溶水区、地中山裂隙水区和冲洪积倾斜平原孔隙水区。 4.2.8 泉域

拟选矸石场位置不涉及泉域,距离最近的泉域为晋祠泉域

拟选矸石场选址不在晋祠泉域范围内,距晋祠泉域保护区边界160m,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晋祠泉域影响甚微。项目区域与晋祠泉域关系图见下图4-7。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4.2.9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经查阅《交城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距离拟选矸石场最近的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为水峪贯镇集中供水水源地。水峪贯镇集中供水水源井位于水峪贯村西段西冶川河东岸的第四系河谷阶地上,水文地质单元为黄土高原丘陵地带,地下水流向由北向南,和地表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含水层属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一级保护区为半径为80m的圆形区域,二级保护区为半径800米的圆形区域。拟选矸石场距水峪贯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边界7.1km。

水峪贯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范围见图4-8、图4-9。 4.2.10 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

本项目距离该森林公园边界最近距离为12.6km。交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调整前后的经营范围及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图见图4-10。

4.2.11 交城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20)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行政区划隶属交城县岭底乡管辖。拟选场址不在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也不属于城市规划用地的发展方向,不在《山西省交城县城总体规划》(2012-2020)的规划范围内,不违背规划的要求。

本项目与交城县县城的位置关系见下图4-11。

4.3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4.3.1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查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有关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类规定:“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结合本区域的具体情况,本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应划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区域地表河流不发育,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涸无水,仅雨季才有洪水沿沟排泄,向西南经青沿沟、鲁沿沟流入西冶川河,西冶川河向南至文水县西社镇汇入文峪河,文峪河总体向南西经文水县北张村、汾阳县北庄村至孝义市东董屯村东注入汾河。拟选场址所在区域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根据 《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评价区地表水属于黄河水系汾河上中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游区文峪河苏家湾--文峪河水库河段,水环境功能为保留区水源保护,水质要求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

3)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中地下水的分类要求:“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业用水”,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执行III类标准。

4)声环境: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声环境功能区分类,本项目位于农村地区,区域声环境按2类声环境功能区考虑。 4.3.2 敏感目标调查

本项目不涉及居民拆迁,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调查表见表4-2。

表4-2 评价区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相对于矸石场最近边界) 类别 环境 空气 地表水 泉域 保护对象 山怀村 上庄头 圪 垛 西冶川河 // 山怀村水井 地下水 (评价范围内) 浅层 含水层 上庄头水井 圪垛水井 峁底水井 石家岭水井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噪声 生态 环境 SE SE SW SE SW // 区域声环境及敏感点 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 生态评价范围内 1.35 2.50 1.90 2.70 3.30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 封场覆土、边坡绿化 采取相应水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加重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III类 方位 SE SE SW SW 距离(km) 1.35 2.50 1.90 7.2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保护级别及要求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4.2 地下水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4.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4.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4.5.5 交城县生态功能区划与经济功能区划

本项目属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实施后随着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设计、施工、运营各期得到落实,可以消除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或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工程建设及运营带来的影响是区域自然体系与人工生态体系可以承受的,封场后绿化可进一步增强区域水土涵养,不违背上述两项规划的要求。

拟选矸石场与交城县生态功能区划关系见图4-16,生态经济区划见图4-17。

4.5区域污染源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污染源主要为交通噪声及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

根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均可满足《声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2类标准值的要求。

本项目评价范围耕地面积较少,灌溉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施肥主要为农家肥。项目区无规模化的养殖分布,产生的少量畜禽粪便经简单沤制后运至农田施肥。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最大高峰人数为20人,全部为附近村民,食宿均在自家。施工期主要污染为施工工地产生的污染。

施工期主要大气环境影响为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扬尘主要为施工扬尘和道路运输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于土方开挖、施工现场物料装卸、堆放以及渣土临时堆放等过程;道路运输扬尘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往来过程。扬尘排放方式为间歇不定量排放,其影响范围为施工现场附近和运输道路沿途。

1、施工期扬尘产生环节

1)土方开挖过程中平整场地、挖填土方使施工场地的地表和植被遭到破坏,表层土壤裸露,遇风可产生扬尘;

2)堆放易产尘的建筑材料,如无围挡,随意堆放,会产生二次扬尘; 3)建筑材料的运输,如不采取有效的遮盖措施,会产生扬尘; 4)施工垃圾的清理会产生扬尘; 5)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

2、露天堆场及裸露场地风力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5-1。

表5-1 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

粒径,μm 沉降速度,m/s 粒径,μm 沉降速度,m/s 粒径,μm 沉降速度,m/s 10 0.003 80 0.158 450 2.211 20 0.012 90 0.170 550 2.614 30 0.027 100 0.182 650 3.016 40 0.048 150 0.239 750 3.418 50 0.075 200 0.804 850 3.820 60 0.108 250 1.005 950 4.222 70 0.147 350 1.829 1050 4.624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由表5-1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μ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μ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根据现场的气候情况不同,其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距离矸石场最近的村庄为东南方向的山怀村,直线距离约为1.35km,且有山体阻隔。因此,项目施工期施工扬尘对山怀村影响较小。

3、汽车运输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

表5-2为一辆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程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

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

表5-2 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

P车速 5(km/hr) 10(km/hr) 15(km/hr) 25(km/hr) 0.1(kg/m2) 0.051056 0.102112 0.153167 0.255279 0.2(kg/m2) 0.085865 0.171731 0.257596 0.429326 0.3(kg/m2) 0.116382 0.232764 0.349146 0.58191 0.4(kg/m2) 0.144408 0.288815 0.433223 0.722038 0.5(kg/m2) 0.170715 0.341431 0.512146 0.853577 1(kg/m2) 0.287108 0.574216 0.861323 1.435539 总之,施工活动将造成局部地区环境空气中的TSP浓度增高,尤其是在久旱无雨的季节,当风力较大时,施工现场表层的浮土可能扬起,经类比调查,其影响范围可超过施工现场边缘以外50m远。 5.1.2施工期水污染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设备冲洗水。

施工期设备冲洗水只含有少量泥沙,不含其它杂质,排放量较小。施工工地设置1座5m3集水沉淀池,设备冲洗水经集水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 5.1.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3.1 施工期噪声源强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多为瞬间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本项目主要噪声源特征值见表5-3。

表5-3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特征值

设备名称 推土机 装载机 挖掘机 运输车辆 声级,dB(A) 86 90 84 90 距离,m 5 5 5 5 5.1.3.2 声环境影响分析

声源传播过程中,受传播距离、阻挡物反射、空气吸收和物体屏蔽影响会产生的各种衰减,采用模式预测法对项目运营后的厂界噪声进行预测,本次评价采用受声点声压级的预测模式为:

L(r)=L(r0)-(△L1+△L2+△L3+△L4)

式中:L(r)—距声源r处受声点声压级,dB(A); L(r0)—参考点r0处的声压级,dB(A) ; L1—传播距离引起的衰减量,dB(A); L2—声屏障引起的衰减量,dB(A); L3—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量,dB(A); L4—附加衰减量,dB(A)。 ⑴距离衰减量△L1 对于点源

rL120lg r0式中: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米; r0—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米。 ⑵声屏障衰减量△L2

L210lg1320N声屏障的存在使声波不能直达预测点,从而引起声能量较大的衰减 式中:N—菲涅耳数; λ—声波波长,m;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δ—声程差,m。 ⑶ 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量△L3

空气吸收声波而引起的衰减量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L3(rr0)100式中:α—每100米空气吸声系数。 根据类比调查,本评价取α=0.6。

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3.7℃,声源噪声为100-2000HZ范围内,从而空气吸声系数为0.2-1.0之间,本评价取α=0.6。

⑷附加衰减量△L4

rL45lgr0⑸各噪声源对预测点共同作用的等效声级(总声压级)△Lp

Lp10lg(100.1Li)i1n式中:Li——i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dB(A)。 ⑹声压级预测值L预测

考虑到背景噪声的影响,受声点声压级预测值L预测为:

L预测10lg(100.1Lp100.1L背)式中:L背——受声点背景噪声的声压级,dB(A); 施工场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5-4。

表5-4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dB(A))

设备名称 推土机 装载机 挖掘机 5m 86 90 84 10m 80 84 78 20m 74 78 72 40m 68 72 66 50m 66 70 64 100m 60 64 58 150m 56 60 54 200m 54 58 52 300 m 50 54 48 从表中可看出,施工机械噪声较高,昼间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情况出现在距声源40m范围内,夜间施工噪声超标情况出现在200m范围内。施工噪声特别是夜间的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是较大的。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5.1.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方

施工期产生的弃土随意堆放会占用土地,随雨水冲刷会增大水土流失,大风天气还会污染空气,破坏当地景观。

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是:随意丢弃会产生恶臭气体,污染空气;长期雨水淋溶、浸泡会污染当地地下水源;雨水冲刷会污染附近水体和土壤;施工人员较多,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还会破坏人居环境。 5.1.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项目建设期其主要生态环境影响为档矸墙地基开挖、沟底清理等破坏了该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对土地的扰动等造成施工场地内土质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短暂,并且是可逆的、可恢复的,在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后,可将影响降到最低,待全部施工结束后,这种影响也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终止。

5.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2.1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工程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运输道路、堆场作业扬尘及矸石自燃。本次评价对矸石堆场作业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

5.2.1.1大气预测模式及参数的选择 1、大气预测模式的选取

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不进行进一步预测,只根据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进行影响分析。

估算模式(Screen3) 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最大地面浓度,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最大地面浓度。

2、模式中相关参数的选取

模式中相关参数按《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中推荐值选取。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5.2.1.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本次评价利用估算模式计算了项目主要污染物TSP在不同距离处所引起的浓度,说明其对环境空气影响程度。

本项目TSP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为396m,最大落地浓度为71.59μg/m3,最大占标率为7.95%,对周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5.2.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2.2.1 地表水影响预测与评价

矸石场运行期间,正常情况下无生产废水产生;雨季时,矸石场上游及周边汇水可以通过截排水沟、排水管排出场外。

通过对项目建设内容的分析,填埋场对地下水影响情景设定为降雨形成的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矸石场在无降水的情况下,不会产生重力水对地下水渗入补给,但在持续降水条件下,雨水入渗将使煤矸石的含水量超过持水度,形成重力水,产生一定量的淋溶水,通过矸石场底层渗入地下,造成对区域地下水的污染。矸石场虽经过碾压防渗处理,但仍具有一定的孔隙。因此,在降水条件下,矸石场将接受一定量的降水入渗量,当其持水度超过最大持水度之后即形成重力水(即浸溶水),并向下运移补给地下水。

本项目所在区域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雨量,厂区距离最近的常年地表水体—西冶川河约7.2km,因此,项目的建设基本不会对地表水产生负面影响。

5.2.2.2 地下水影响预测与评价 1. 场址位置及基本情况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行政区划隶属交城县岭底乡管辖。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拟选荒沟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东南低,矸石场最低点位于沟口处标高约1709m,最高点沟头处标高1767m,沟长约208m,沟道平均宽度约100m,占地面积约1.43hm2,核算最大库容约6.2万m3,最大可堆存矸石量为10.54万t(煤矸石密度取1.7t/m3),矸石场最长服务年限为2.85a。矸石场平均沟底比降约0.01,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整个沟道汇水面积0.644km2(其中矸石场周边汇水0.63km2,矸石场自身汇水0.014km2)。经现场踏勘了解,拟选矸石场地貌现状主要为黄土覆盖,植被类型以灌草地为主,无林地、耕地分布。结合锦辉煤矿井田地形地质图件,拟选矸石场地质条件较好,暂未发现滑坡、断裂、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基岩出露。

2. 矸石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拟选矸石场周围冲沟发育,矸石沟沟底及两侧均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未见基岩和沙石。根据附近钻孔资料揭露,最上面为第四系黄土,厚度大约为20-50m,以亚粘土、亚砂土、砂砾层为主。

3、矸石场污染途径

在正常情况下,矸石场对地下水污染小;非正常情况下,若防渗措施出现渗漏,矸石淋溶废水的下渗,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水质的污染。

4、矸石场污染源强分析 1)污染因子选取

依据导则中规定的预测因子选取原则,本次评价选取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2号煤矸石液浸出浓度较大的Zn作为预测因子。

表3-7 矸石溶出物和环境质量标准比较 单位:mg/l 浓度值 类别 pH F —As Cr6+ Cd Pb Zn Cu Ba Ni Be Hg CN -矸2# 7.87 0.1 <0. 001 石试3# 7.06 0.05 <0. 001 验结#8.15 0.07 <0. 001 果 8 GB8978-1996二级标6-9 10 0.5 准 <<<<<<0.05 0.156 0.485 0.099 0.202 0.01 0.003 0.005 0.0001 0.25 <<<<<<0.05 0.062 <0.01 0.061 <0.01 0.01 0.003 0.005 0.0001 0.25 <<<<<<<0.05 <0.01 0.536 0.041 0.01 0.003 0.006 0.005 0.0001 0.25 0.5 0.1 1.0 5.0 1.0 -- 1.0 0.005 0.05 5.0 在正常工况下,矸石场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本次预测分析主要是考虑在非正常工况下,矸石场污水可能对浅水层造成的影响。根据上表矸石淋溶液浸出污染因子,结合导则预测因子选取原则选取浸出浓度较高、且毒性较大的Zn作为本次预测污染因子。

5、源强分析

矸石场在无降水的情况下,不会产生重力水对地下水渗入补给。在持续降水条件下,雨水入渗将使煤矸石的含水量超过持水度,形成重力水,产生一定量的淋溶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水,通过矸石场底层渗入地下,造成对区域地下水的污染。矸石场虽经过碾压防渗处理,但仍具有一定的孔隙,因此,在降水条件下,矸石场将接受一定量的降水入渗量,当其持水度超过最大持水度之后即形成重力水(即浸溶水),并向下运移补给地下水。

Q降入渗PF

式中:Q降入渗 —降水入渗量(万m3/a);

P—多年平均降水量,取460mm;

—降水入渗系数,采用矸石场所在区域第四系松散岩类入渗系数,其值取

0.15;

F—矸石场面积,约1.43万m2。

经计算,平均降水入渗水量可达到986.7m3/a(2.99m3/d),长时间的浸溶后形成矸石淋溶水,可在重力作用下越流下渗补给地下水体。

6、预测方法及参数的确定 1)预测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解析法进行预测。

排矸场渗漏仅为雨季,时间也较短,可将污水污染源可概化为点源,注入规律为瞬时注入,采用一维稳定流二维水动力弥散—平面连续点源公式预测,公式如下:

mM/MC(x.y.t)4nDLDTt式中:x,y为计算点处的位置坐标;

t为时间,d;

C(x,y,t)为t时刻点x,y处的污染物浓度,mg/L; M为含水层厚度;

xut2y24Dt4DtLT

MM为长度为M的线源瞬时注入的污染物的质量,kg; u为水流速度,m/d;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n为有效孔隙度,无量纲; DL为纵向弥散系数,m2/d; DT为横向y方向的弥散系数,m2/d; 2)预测参数的确定

(1)x坐标选取与地下水水流方向相同,y坐标选取与地下水水流垂直方向,以污染源为坐标零点。

(2)计算时间t依据污染物在含水层的净化时间确定。

(3)根据收集的试验资料,渗透系数取平均值为0.0728m/d,含水层平均厚度为15m。

(4)有效孔隙度根据经验值取18%。

(5)水流速度为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的乘积除以有效孔隙度。排矸场的水力梯度约为10%,计算得排矸场的水流速度约为0.041 m/d。

(6)根据经验值确定纵向弥散系数DL、横向弥散系数DT为18.4m2/d、4.2 m2/d。 7、预测结果及分析 1)预测结果

采用解析法进行预测计算,未考虑吸附作用、化学反应等因素。污染因子初始浓度取0.156mg/L,最大入渗量为2.99m3/d,即污染物产生量为466.4mg/d。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沿水流方向运移速度最快,本次预测仅考虑了非正常工况下,矸石被雨水充分浸泡100天、1000天时,污染物进入潜水层地下水沿水流方向(沿x坐标轴)的最大运移距离。计算预测结果见表5-8。

表5-8 矸石淋溶液泄漏沿水流方向迁移距离及浓度

x方向距离(m) 浓度(mg/L) x方向距离(m) 浓度(mg/L) -120 6.44 -5×10 -400 3.72 -5×10 -60 2.99 -4×10 -200 2.37 -4×10 -40 4.00 -4×10 -100 3.99 -4×10 -20 5.08 -4×10 -50 4.67 -4×10 0 5.2 -4×10 0 5.10 -4×10 20 5.05 -4×10 50 5.21 -4×10 40 4.38 -4×10 100 4.98 -4×10 60 3.42 -4×10 200 3.70 -4×10 120 8.42 -×105 400 9.06 -×105 100天 1000天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2.矸石场影响预测结果分析

经过计算,经过1000天后矸石淋溶液沿地下水水流方向迁移500m处Zn离子浓度为小于10-6mg/L。因此预测矸石场淋溶液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小。

地下水环境一旦被污染则很难弥补,因而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的保护必须引起重视,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均以法律形式对水污染防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国务院六部委提出的节水措施也十分明确。根据依法办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抓关键抓死角的防治原则,结合本次评价地下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的保护措施:

1、矸石场建设要做好排水系统,雨季时,矸石场上游及周边汇水及时通过横纵排水沟及排洪管排出场外,减少矸石渗滤液的形成。

2、矸石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对其的储存、处置按照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求进行;沟底黄土经夯实作为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相当于渗透系数1×10-7m/s),矸石分层压实(压实标准以水的渗透速率作为标准,即K渗≤1×10-5m/s)、黄土覆盖处理后,可达到良好的防渗效果。

评价要求在生产期间应加强管理,定期进行监测,发现超标现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2.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为填埋作业设备(推土机等)运行产生的噪声和矸石运输过程的交通噪声;而本工程的矸石不是连续的运输,矸石场的作业机械式间歇性的运行。其噪声源强和经过距离的衰减可参照施工期施工机械。 5.2.4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为固废处置项目,运营期间无生产固废产生和排放。 5.2.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前期煤矸石填埋所导致的占地对景观及植被造成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场区占地对景观影响分析

拟选矸石场为一荒沟,主要分布有灌草地,无林地分布,无国家保护动物出现,无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分布;远离居民区,景观价值较低。矸石场占地为临时占地,就此情况来讲,选择其作为矸石堆存场地对当地景观影响较小,不会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对本区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变化造成大的影响,不会对其土地功能产生明显的恶化性影响。

2、场区占地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由工程分析可以知道,矸石场平整和堆存过程中会对沟内植被造成破坏,使其覆盖率降低。但是矸石场属于临时占地,随着矸石场的投入运营,沟口、边坡绿化和覆土封场之后,会使得该区植被覆盖率恢复,生态环境不会受到影响,能最大限度补偿造成的生物量损失。

3、矸石填充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

从交城县的气象资料来看,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则矸石的自然淋溶量是很小的,加之该矿矸石所含有毒有害元素较少,此外,沟底黄土经夯实作为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相当于渗透系数1×10-7m/s),矸石分层压实(压实标准以水的渗透速率作为标准,即K渗≤1×10-5m/s)、黄土覆盖处理后,可达到良好的防渗效果。综上,矸石堆存对土壤的影响很小。

4、水土流失

矸石不合理的填充以及不及时实施场地整治、覆土绿化等措施,场地区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本项目在修筑挡矸墙、截水沟和排洪沟等工程措施后,大气降雨不流经矸石堆场,并且将其由原来松散结构压实,同时覆盖了黄土,最大程度的减轻了水土流失。

此外,本项目由于矸石场内回填覆土的需要,利用项目占地范围内矸石沟北部山坡作为取土场,取土场地内现地貌为灌草地,植被覆盖率较好,水土流失情况较轻。本项目取土结束后建设单位将对取土场进行生态恢复,恢复区域植被覆盖率,最大程度的减轻了水土流失。

5、生态恢复措施

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需要从沟内大量取土,为减少植被破坏的面积,取土时不能乱采乱挖,事先要有周密的取土计划。

采取科学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施工和运营方案:本矸石场的服务年限2.78年。如果整个填埋区一次建成,则整个填埋区的植被在建设期就将全部破坏。反之,如果把填埋场分成若干段,进行逐段建设和填埋,则矸石场植被的破坏也是逐段完成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的。采取填埋后逐段绿化的措施,则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

矸石场的建设对场区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一般工程措施和生态工程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一般工程措施:做好土方填挖过程和垃圾运输、倾倒过程的抑尘工程;减少或不进行对生态影响较大的活动。

生态工程措施:在矸石场四周设置防护林带,逐年种植常青乔木和灌木,改善库区周围的森林群落结构,构成生态功能强大的隔离林带。绿化植物以当地适宜种类为主,并兼顾较强的除尘、减噪功能。 5.2.6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5.2.6.1环境风险识别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性,类比同类型项目的风险分析,确定溃坝为风险控制主要环节。

5.2.6.2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溃坝事故源项分析

溃坝事故主要是由坝体质量问题、填充矸石滑坡以及管理不当引起的。 1)坝体质量:主要包括坝体稳定性设计、基础处理等。

2)矸石滑坡:指矸石边坡角太大(大于 27°),形成坡上负荷较大,且不经压实、分层处理,随意堆放,矸石呈松散状,在暴雨的情况下,起到“活化”作用,使得矸石向下游流失。

3)管理不当:指维护不良,无人管理等使得排水系统堵塞,引发坝体失稳。 通过以上分析,只要本项目矸石场的挡墙、排水系统满足设计要求,管理得当,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且矸石堆放时严格按照由下到上,分层推平压实、分层覆士的方式堆放矸石,即可避免矸石场对环境的风险。

2、矸石堆滑坡分析

根据设计单位现场勘察和实测,结合沟道的地势走向,堆矸工艺设计为堆矸至挡矸墙墙顶高程以后留一条6m宽马道平台(标高为1715m),然后按照1:4的边坡进行分层堆渣,堆矸过程中要分层进行碾压,每堆高1米进行推平、碾压,每堆高3米覆土0.3m、碾压,确保渣体坡面及堆矸的稳定,矸体坡面坡度保持在1:4左右,当堆矸高度每升高10m时要预留一条马道平台(标高分别为1725m、1735m、1745),直至堆至最高平台(标高为1750m)。

为避免周边洪水的汇入,在矸石场的护坡与周边地形相接处设截水沟,沟内设置排洪管,在马道上设排水沟,将马道排水沟、排洪管和截水沟形成一个完整的坡面排水系统,汇流后排入下游沟道。

矸石属于块状的颗粒物,和粉煤灰、尾矿库不一样,形成泥石流的几率相对较小。在考虑最不利的情况下(即矸石场发生溃坝),类比2005年河南平顶山发生过的滑塌事故,矸石下泄影响的最大半径在300m左右,本项目沟口无居民、地表水体等敏感目标分布,因此,即使发生溃坝,造成的危害在可接受范围内。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六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6.1.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针对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本报告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6.1.1.1 施工扬尘防治措施

1、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等;

2、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围挡,围挡必须由硬质材料制作,任意两块围挡以及围挡与防溢座间间距不能有大于0.5cm的缝隙,围挡不得有明显破损的漏洞;

3、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及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施工现场定期喷洒,保证地面湿润,不起尘;

4、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等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设置专门的堆蓬,并使用防尘布对原料进行遮盖;

5、使用外购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不设混凝土搅拌站;

6、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有砂石、灰土、灰浆所有易扬尘物料都必须以不透水的隔尘布完全覆盖或放置在顶部和四周均有遮蔽的范围内;防尘布和遮蔽装置的完好率必须大于95%;小批量或八小时之内使用的物料可除外;

7、施工期间,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进行洒水,晴朗天气时每日洒水二至七次,扬尘严重时应加大洒水频率;对于施工工地道路积尘,可采用水冲洗的方法清洁施工工地道路积尘,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每一块独立裸露地面80%以上面积必须采取覆盖措施;覆盖措施的完好率须在90%以上;覆盖措施可采用防尘网、化学抑尘剂等。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6.1.1.2 运输扬尘措施

1、施工场地内道路使用炉渣铺设,道路清扫时必须采取洒水措施。

2、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厘米,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

3、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对车身、车槽、轮胎等部位进行清理或清洗以保证清洁上路;洗车喷嘴静水压不得低于0.5MPa;洗车废水经处理后重复使用,回用率不低于90%,回用水悬浮物浓度不应大于150mg/l。

另根据本项目的施工特点,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在采取以上措施以后,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 6.1.2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评价要求施工工地设置1座5m3集水沉淀池,设备冲洗水经集水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 6.1.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项目施工期基础开挖阶段,其噪声值在75~85dB(A)之间;构筑物建设阶段,其噪声值在65~85dB(A)之间。本项目附近无居民聚集点,为减少施工噪声对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低噪设备。

2)文明施工。装卸、搬运物料时严禁抛掷。

3)施工方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电锯等强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杜绝夜间(22:00-7:00)施工噪声扰民。

采取环评要求的噪声防治措施后,可最大限度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6.1.4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很小,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设挡矸墙施工开挖产生的弃土,可用于矸石场场地的平整。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本项目施工期将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平均每天每人0.5kg左右,建设单位要将此部分生活垃圾收集后倾倒于环卫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回收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6.1.5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项目占地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对植被的破坏影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周围景观的影响。

针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环评提出以下措施:

1)施工时要求施工边界修建围挡、覆盖帆布等,按照设计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范围,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和对植被的破坏

2)合理调配挡矸墙、截水沟等工程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弃土及时回填,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临时土石方要采取加盖帆布等临时水土保持措施。随着施工结束,本项目通过覆土绿化,恢复施工毁坏的地表,可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本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汇总见表6-1。

表6-1 本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汇总表 环境因素 污染源 污染物 主要治理措施 ①对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帆布遮盖;②加强道路清扫,采环境空气 施工工地 施工场地 取洒水抑尘措施;③细颗粒物料(沙石、灰土、灰浆等)扬尘 露天堆放应使用帆布覆盖;④施工弃方及时处理,避免大风天气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污染;⑤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应对轮胎、车体进行清洗、清洁。 水环境 施工工地 施工工地 施工车辆 建筑固体废物 施工 挖方作业 运输声环境 施工工地 车辆施工机械 噪声 清洗 废水 建筑 垃圾 弃方 设置1座5m3沉淀池,清洗废水经沉淀后用于洒水。 统一收集后回用矸石场场地平整。 统一收集后回用矸石场场地平整。 ①采用低噪设备;②文明施工。装卸、搬运物料时严禁抛掷;③施工方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强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6.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6.2.1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工程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运输道路、堆场作业扬尘及矸石自燃。 1)运输产生的扬尘

矸石在运输过程中,道路扬尘和物料散落是主要粉尘污染源,评价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①评价要求企业对进场道路进行硬化,优先采用煤矸石铺路。 ②限制汽车超载,运输车辆加盖篷布,避免车辆沿路抛洒。

②运输道路路面要经常清扫和洒水,保持路面清洁和一定的空气湿度。 ③运输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减少起尘量。 2)矸石场倾倒及堆存扬尘

由于矸石粒径较大,且有一定含水率,因此产生的粉尘量较少。但是在大风天气下,矸石场裸露面起尘量较大,对下风向环境空气质量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经计算矸石在倾倒、压实、覆土等过程中扬尘产生量约为62.58t/a,采取定时洒水降尘,避免大风天气作业等降尘措施,抑尘效率可达到70%,经以上措施后,估算产生的扬尘为18.782t/a。

3)防自燃措施

将矸石从工业场地通过汽车拉入矸石场,每堆放0.3m厚的矸石层用推土机进行一次压实;矸石每堆放3m厚的矸石覆盖一层30cm厚的黄土,隔绝空气,并喷洒石灰乳,预防由于矸石内部热量积聚,引起矸石自燃。采取上述措施后,矸石发生自燃的机会较少。

6.2.2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为填埋作业设备(推土机等)运行产生的噪声和矸石运输过程的交通噪声;而本工程的矸石不是连续的运输,矸石场的作业机械式间歇性的运行。其噪声源强和经过距离的衰减可参照施工期施工机械。

为减小运营期项目噪声对周边环境及运输道路沿线敏感目标的影响,评价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①填埋区周边设置绿化带,减小场内机械设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②运营期应加强调度管理,禁止夜间运输,在行驶至居民集中区等噪声敏感点处,要减速行驶,禁止鸣笛;

③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淘汰不合格的车辆,使车辆处于良好状态,降低辐射声级;

6.2.3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6.2.3.1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环境一旦被污染则很难弥补,因而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的保护必须引起重视,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均以法律形式对水污染防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国务院六部委提出的节水措施也十分明确。根据依法办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抓关键抓死角的防治原则,结合本次评价地下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的保护措施:

1、矸石场建设要做好排水系统,雨季时,矸石场上游及周边汇水及时通过截水沟、排洪管和马道排水沟排出场外,减少矸石渗滤液的形成。

2、矸石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对其的储存、处置按照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求进行;沟底黄土经夯实作为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相当于渗透系数1×10-7m/s),矸石分层压实(压实标准以水的渗透速率作为标准,即K渗≤1×10-5m/s)、黄土覆盖处理后,可达到良好的防渗效果。

矸石场运行期间,正常情况下无生产废水产生;雨季时,矸石场上游及周边汇水可以通过截水沟、排洪管和马道排水沟排出场外。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运营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

6.2.3.2 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

为保护周边居民饮水安全,对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或水质污染及时预警,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地下水监测的对象应围绕场区进行,因此在场区的下游布设新的监测点。

1、监测频率

水位监测点每个月监测一次。

水质监测点一年丰水期、枯水期各监测一次。 2、监测项目

水位观测井主要监测水井井深、水位、取水层位。水质监测点监测项目包括pH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值、氨氮、NO3-N、NO2-N、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

3、监测方法

对于水位观测,原则采取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固定测量工具进行观测。测量工具可选用测绳或测钟。鉴于水位观测频率大,建议建设单位可委托村委安排专人观测,按时收集数据。

对于水质监测,建议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签订长期协议,对监控水井进行监测。

6.2.4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为固废处置项目,运营期间无生产固废产生和排放。 6.2.5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1、生态影响工程防护措施

矸石场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① 由汽车运至矸石场的矸石要用推土机把矸石推平,每堆放0.3m厚的矸石层进行一次压实,有效防止矸石沉陷;坡面每堆高10m建造一个马道平台,马道平台宽10m,平台上修建排水沟,防止坡面汇水冲刷平台。

② 由于沟底覆盖有黄土,将沟底的土平整,夯实做为防渗层。

③ 在矸石场下游严格按照要求筑挡矸墙,以免溃坝后矸石被洪水冲走而污染环境。

④ 矸石场每层矸石堆放完成后,即开始对边坡进行整形,坡面形成1:3的坡度,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为1.0m。当堆高至标高845m时,留一条5m的马道,保持坡度1:2.5直至堆至最高标高848m。

⑤ 为了防止周边来水进入矸石场,对矸石场坡面造成冲刷,修建截水沟,截水沟分两侧边坡排放。

⑥ 矸石场在到达堆存高度后要及时对顶部进行覆土,覆土厚度达到种植绿化要求或覆土造田要求(1.0m)。

⑦ 对矸石场内取土的黄土荒坡上应及时采取水土保持和防止滑坡的措施。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⑧运输道路两侧设置0.5m绿化带。 3、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生态环境管理是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依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技术规范、标准等所进行的技术含量很高的行政管理工作。对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实施有效管理是其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本工程而言,通过上述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要使得各项措施得以顺利落实,还必须加强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结合生态管理方案,要制定并实施对项目进行的生态监测计划,发现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时要呈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及时处理。

②要编制施工人员守则和项目建成后运行人员的生态守则。

③要严格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确保矸石分层堆放、层层压实;截水沟、排水沟、挡矸墙等严格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加强对取土场的生态治理。

④要严格保证各项绿化和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为确保植树种草的成活率,翌年应对上年造地情况实地检查,对死苗及时补种,病害苗及时打药后移除。 6.2.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6.2.6.1事故防范措施

为使矸石场能稳定运行,评价提出以下矸石场风险防范的相关要求:

1、设计由有资质的正规单位进行,基础坝建成后须经安全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 工程防洪设以30年一遇洪水频率设计,50年一遇洪水频率校核。矸石场水文计算采用24小时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结合当地的《水文手册》和实际情况,正确的选用方法和所用参数进行。

2、工程矸石堆放采用分层堆置、覆土压实并覆土封场的措施,矸石处边坡按矸石堆放阶段形成多个台阶,每个台阶形成外高内低,在台阶上修0.4m宽0.4m高矩形排水沟,使台阶内多余水不从边坡漫流,避免了对平台覆土的冲刷。为了防止周边来水进入矸石场,对矸石场坡面造成冲刷,修建排水边沟,排水边沟分两侧边坡排放。

3、在坝体填筑前,必须对坝基和岸坡进行处理,拆除坝基范围内的草皮、腐殖土等。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4、基础坝及矸石坝坡面必须设置护坡,护坡材料采用植物护坡方式。

5、加强拦矸坝的巡视,包括巡视监测、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压力监测、水文、气象监测等。设置专人对矸石场进行管理和维护,严禁在矸石场周边爆破等危害矸石场安全的活动。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6.2.6.2应急预案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应针对本项目建立一套事故风险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安全规定、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本评价根据项目地面环境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见表6-2。

表6-2 应急预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 目 应急计划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应急救援保障 报警、通讯联系方式 应急环境监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计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 应急培训计划 公众教育和信息 内 容 及 要 求 危险目标:矸石场溃坝,滑坡、崩塌。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应建立应急组织机构、设专职应急人员负责应急工作。 将应急预案分成几级,根据相应的级别分类,采取相对应的程序,进行应急措施。 应购置应急设备、如消防灭火、救援器材等。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联系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等。 应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 事故现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应急计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应急计划制定后,定期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6.3环保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400万元,项目投资均为环保投资,即环保投资为400万元。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表6-3 环境保护费用估算表 项目 矸石场堆存扬尘 污染治理措施 数量 环保投资 (万元) 场内设洒水车,矸石及时处置,层层压实、洒场内设洒水车一辆,水抑尘、填满后及时覆土绿化。 每堆放0.3m厚的矸石层用推土机进行一次压实;矸石每堆放3m厚的矸石覆盖一层50cm厚的黄土,到达堆存高度后要及时对顶部进行覆土、绿化,边坡防护; 运输道路两侧设置0.5m的绿化带 矸石场修筑排水系统包括沟底排水管、马道排排水管长410m,马道排水沟总长为940m,沉淀池容积500m3 挡墙总长49m。挡矸墙墙高5m,墙顶宽6m 堆体覆土绿化、边坡绿化 50 120 140 运输车辆运输扬尘 限制超载、篷布遮盖、道路洒水,设置绿化带等 废水 水沟、沉淀池(兼作消力池)等,保证雨水通过截水沟及消力池排往矸石场下游 挡矸墙 矸石场沟口修建浆砌石重力式挡矸墙,挡矸墙高度为5.0 m,总长度49m,基础埋深2.0 m 生态修复 堆体覆土绿化、边坡绿化 90 总投资 400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七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所造成的环境资源损失进行定量计算,并与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经济上的可行性。

7.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全部为环保投资。

7.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2.1建设项目环境代价分析

环境代价指工程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环境损失折算成经济价值。本项目监测很建成投产后产生的污染对环境的经济代价按下式估算:

环境代价=A+B+C

式中:A 为资源和能源流失代价;

B 为对环境生产和生活资料造成的损失代价; C 为对人群、动植物造成的损失代价。 1)资源和能源流失代价(A) 式中:Qi——某种排放物年累计量; Pi——排放物作为资源、能源的价格。

结合项目特点,本部分主要分析估算外排的污染物中资源价值较高的污染物流失的损失代价。本部分损失约0.5万

2)生产生活资料损失代价(B)

本项目已做到达标排放,排污量很少,且为无组织排放,无需缴纳排污费等。因此生产生活资料损失代价为0万元/年。

3)人群损失(C)

由报告书对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结论,结合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现状可以看出,按照本环评报告所规定的环保措施实施后,本项目工程污染的排放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对人体的影响轻微,但对工人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操作工的劳动保护,以减小其健康损失,劳保所需费用按5万元/年估算。因此人群损失代价为5万元/年。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综上所述,工程环境代价为:5.5万元/年。 7.2.2建设项目环境成本分析

建设项目环境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投资和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费用(两部分费用不具有可加性)。

1)环保工程建设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400万元,项目环保投资为400万元。 2)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费用

项目运行过程中绿化带的养护管理等费用约35万元。

7.2.3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采取各项污染控制措施后,即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又可带来经济效益。环境工程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环保措施对废物回收利用所提供的产品价值;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环保措施实施后的社会效益。

7.2.3.1直接经济效益(R1)

nnnnninini

nniniRiNiMiQiSiTi

式中:Ni——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Mi——水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Qi——废气利用的经济效益 Si——固体废物利用的经济效益 Ti——废水利用的经济效益 i——利用项目的个数

本项目环境工程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矸石综合利用所获得的效益,约为8.0万元。

7.2.3.2间接经济效益(R2)

R2JiKiZi

ninininnn式中:Ji——控制污染后对环境减少的损失

Ki——控制污染后对水体减少的损失

Zi——控制污染后减少的排污费、赔偿费

间接经济效益是由环保设施投入运行后所减少的损失和补偿费用构成的,在无实际数据时,以直接经济效益的5%计。则R2=0.4(万元/年)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由此,计算得出环保措施产生经济效益R=R1+R2=8.40(万元/年) 7.2.4污染控制费用

污染控制费用是指为了治理污染需要的投入,由治理费用和其辅助费用构成。 7.2.4.1治理费用(C1)

C1C11C12n

式中:C1-1——环保投资费用

C1-2——运行费用,取投资费用

n——设备折旧年限,取10年。

计算得,C1=100万元 7.2.4.2其它费用(C2)

本项目为保护环境而付出的其它费用包括:污染防治考察、信息交流、防治措施试运行调试、相应的环境管理及监测仪器运转费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按环保投资的1%计算。

C2=C1-1×1%=4.0(万元/年) 7.2.4.3污染控制费用

污染控制费用C为治理费用C1和其它费用C2之和,每年约104万元。 7.2.5环境经济效益 13.2.4.1年净效益

年净效益以环境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R1)扣除污染控制费用(C)表示,经计算,本项目环保设施年净效益为-96万元。

13.2.4.2效益费用比 R/C=0.08

上式表明,本项目年投入1万元的环境费用可获得0.08万元的效益,说明每年环境保护费用并不是纯支出,对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具有少量的经济效益。

7.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本项目总投资400万元,项目投资均为环保投资,即环保投资为400万元。本项目环境保护费用并不是纯支出,对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具有少量的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从社会和环境效益角度分析是合理可行的。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八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环境管理是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影响进行调节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8.1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影响进行调节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环境监测是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依据。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和污染物排放监督控制,保证企业中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达到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机构和制度。 8.1.1环境保护机构设置的目的

环境管理是整个工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地预防和治理污染,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

评价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抓好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的设计审查以及施工、验收工作的正常运行,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机构、建立环境管理档案,建立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环境保护设施的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对矸石倾倒、填埋人员的培训,以保证项目运营后顺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8.1.2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环评要求企业设置本项目环保兼职人员,负责全公司的环保管理、治理和环境监测等工作。

企业环境管理机构设置见图8-1。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公司负责人 矸石场专职管理人员 图8-1 本项目环境管理机构图

8.1.3环保兼职人员环境保护职责

(1)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2)污染控制、环境保护治理设施运行文件的管理;

(3)督促矸石倾倒、填埋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矸石倾倒作业;督促矸石运输人员按车辆保养、检修制度强化管理;

(4)及时与上级环保部门沟通,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技术; (5)负责公司环境保护技术资料、文件的归档工作; (6)负责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

(7) 制定应急预案的演练计划,协助现场指挥组具体落实; (8)负责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9)制定公司监测计划。 8.1.4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把它作为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必须严格遵守的一种规范和准则。本项目施工期结束后,企业应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必要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加强和促进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企业应制订的最基本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境管理的经济责任制》、《环境管理岗位责任制》、《环境污染事故管理规定》、《环境管理档案制度》等。 8.1.5环境管理计划

本项目环境管理计划见表8-1。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表8-1 项目环境管理计划 阶段 管理机构职能 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手续,完成各级主管部门对本企业提出的环境管理要求,对本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计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真正发挥作用。 1、检查施工项目是否按照设计、环评规定的环保措施全部完工; 2、做好环保设施运行记录; 试运行阶段 3、向环保部门和当地主管部门提交试运行申请报告; 4、环保部门和主管部门对环保工种进行现场检查; 5、记录各项环保设施的试运转状况,针对出现问题提出完善修改意见; 6、总结试运转的经验,健全前期的各项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生产及环境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2、设立环保设施运行卡,对环保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做到勤查、勤记、勤养护,按照监测计划定期组织进行全厂内的污染源监测,对不达标环保设施立即进行寻生产 运行期 找原因,及时处理; 3、不断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企业内部之间的技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保持企业内部职工素质稳定; 4、重视群众监督作用,提高企业职工环境意识,鼓励职工及外部人员对生产状况提出意见,并通过积极吸收宝贵意见,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5、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验收。 8.1.6排污口规范化

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标志的设置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1995)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矸石场控制标准》(GB19599—2001)中有关规定,排放口图形标志见图8-2。

排放口 固体废物堆放场 图形标志 背景颜色 图形颜色 绿色 白色 图8-2 排放口的图形标志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8.2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它为环境统计和环境定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据此制定防治对策和规划。 8.2.1环境监测机构

本项目日常环境监测工作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开展。 8.2.2环境监测计划

评价提出的本项目环境监测计划见表8-2。

表8-2 本项目环境监测计划

项目 大气 监测点 场界无组织 污染物 颗粒物、SO2 监测频次 1次/年 1天/半年,噪声 场界噪声 LAeq 每天昼、夜各1次 pH值、氨氮、NO3-N、NO2-N、挥发酚、氰化物、每年丰水期、场地上游对照井、侧向监控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镉、铁、锰、地下水 平水期、枯水井、下游污染扩散监测井 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期各一次 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21项。 8.3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物排放

本项目环保措施及污染物排放一览表详见表8-3。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表8-3 环保措施及污染物排放一览表

污染内容 排放源 物名类型 称 大 气 污 染 物 污染治理措施 排放量 执行标准 标准名称 《煤炭工业污染物无组织排放 排放标准》GB20426-2006 --- 排放标准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为31.0mg/Nm --- 场内设洒水车,矸石及堆存矸石场 时处置,层层压实、覆扬尘 土并进行绿化等 运输车辆 废水 雨水 限制超载、篷布遮盖、运输 道路洒水,设置绿化带无组织排放 扬尘 等 矸石场修筑排水系统包括截水沟、排洪管、--- 马道排水沟、消力池--- 等,保证雨水通过排往矸石场下游 减速、限制鸣笛、 设绿化带 65~95 dB(A) --- --- 高噪设噪声 备 生态 《工业企业厂界噪噪声 声排放标准》2类 (GB12348-2008) 矸石场沟口修建浆砌石重力式挡矸墙,挡矸墙高度为15m,总长度100m,基础挡矸墙 埋深2.0 m。 边坡 边坡恢复、设绿化带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设计生产规模90万t/a,采用斜井开拓方式,批采2~9号煤层,目前开采2#、3#、8#煤层,开采深度1810m至929.99m,批准井田面积21.1726km2(先期开采地段8.01km2)。

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委托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取得山西省环保厅下发的环评批复,截止目前尚未完成环保竣工验收工作。

依据《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环评批复内容:

1)本矿开采的2#、3#原煤含硫量较低,无需进行洗选;8#原煤含硫较高(1.82%),依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联合下发的晋环发[2006]445号文件《关于加强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第5条“含硫大于1.5%煤炭开采项目,原煤不得直接外销,须经洗选后外销”,故本矿8#原煤全部送山西亚太焦化冶镁有限公司洗煤厂进行洗选,矿方与山西亚太焦化冶镁有限公司签订了原煤洗选协议。山西亚太焦化冶镁有限公司洗煤厂位于交城县王明寨村西北300米处,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内,采用重介洗选工艺,年入洗原煤200万吨,山西省环境保护局于2008年对该洗煤厂进行了批复。

2)本矿无配套选煤厂。煤矸石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其中掘进矸石产生量约5.5万吨;手选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2%,即1.8万t/a,合计煤矸石产生量为7.3万吨。煤矸石全部作为制砖原料外售,综合利用途径受阻情况下送矸石沟暂存。

3)《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0.9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选定的矸石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约800m的一条荒沟内,距离最近的山怀村720m。该沟总体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长约260m,宽约30-80m,深约20-40m,占地面积约5.3ha,矸石场沟底部植被以灌木为主。

经现场踏勘了解,原先选定矸石场一直未投入使用,目前无矸石堆放。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由于原环评批复的矸石场运输条件不理想,施工难度较大,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决定对矸石堆场另行选址。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行政区划隶属交城县岭底乡管辖。

本次新选临时矸石堆场拟选场址位于现有工业场地东侧,紧邻工业场地现有出厂道路,现状为自然荒沟,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1°59′43.28′′、N 37°42′36.62′′。拟选荒沟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东南低,矸石场最低点位于沟口处标高约1709m,最高点沟头处标高1767m,沟长约208m,沟道平均宽度约100m,占地面积约1.43hm2,核算最大库容约6.2万m3,最大可堆存矸石量为10.54万t(煤矸石密度取1.7t/m3),矸石场最长服务年限为2.85a。矸石场平均沟底比降约0.01,整个沟道汇水面积0.644km2(其中矸石场周边汇水0.63km2,矸石场自身汇水0.014km2)。经现场踏勘了解,拟选矸石场地貌现状主要为黄土覆盖,植被类型以灌草地为主,无林地、耕地分布。结合锦辉煤矿井田地形地质图件,拟选矸石场地质条件较好,暂未发现滑坡、断裂、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基岩出露。

首先,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相关设计工作,并提交了《山西美锦集团锦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矸石场变更项目设计说明书》。本次评价工程内容、相应技术参数均依据“设计”进行。

拟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挡矸墙、导排管、截排水沟、消力池等设施,边坡覆土绿化。

9.2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为了解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建设单位委托山西英锐泽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1)TSP

评价区2个测点TSP日均浓度范围190~222μg/m3之间,最大浓度占标率74.0%,无超标现象,说明当地环境空气未受到TSP污染;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2)PM10

评价区2个测点PM10日均浓度范围113~148μg/m3之间,最大浓度占标率98.7%,无超标现象,说明当地环境空气未受到PM10污染;

3)SO2

评价区2个测点SO2日均浓度范围~6μg/m3之间,最大浓度占标率4.0%,未出现超标现象,说明当地环境空气未受到SO2污染;

4)NO2

评价区2个测点NO2日均浓度范围3~6μg/m3之间,最大浓度占标率7.5%,未出现超标现象,说明当地环境空气未受到NO2污染。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大气环境未受到污染,尚有环境容量。 9.2.2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为了解评价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建设单位委托山西英锐泽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现状监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5个水质监测点位中监测项目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 9.2.4噪声质量现状评价

本次评价委托山西英锐泽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17日进行了噪声现状监测。

由监测结果知,4个监测点昼间与夜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均可满足《声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值的要求。

9.3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9.3.1达标排放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为无组织扬尘。矸石填埋期间,正常情况下无生产废水产生;雨季时,上游及周边汇水可以通过截水沟、排洪涵洞和马道排水沟排出场外。在实施一系列针对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的防治措施,使各项污染物均能做到达标排放。 9.3.2总量控制

根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5]25号文件第三条,本项目不属于环境统计重点工业源调查行业范围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中采矿业、制造业,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因此,暂不纳入总量核定范围,不需进行总量申请。

9.4环境影响分析

9.4.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选址和场区布置符合环境要求,污染源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及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在严格按照环评规定的要求下可满足达标排放。评价认为从环境空气角度出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9.4.2水环境影响分析

矸石填埋期间,正常情况下无生产废水产生;雨季时,上游及周边汇水可以通过截水沟和马道排水沟排出场外。项目运营期无生产生活废水排放,正常情况下场区内无渗滤液产生;雨季时沟谷内会形成的短时水流,且场内会产生淋溶水;短时水流由截水沟、排洪涵洞和马道排水沟排出填埋场,填埋场设置截水沟、排洪涵洞、马道排水沟、消力池、防渗工程等措施,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范围内无集中饮用水源地。 9.4.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后,在采取环评规定的污染治理措施的情况下,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 9.4.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间无生产固废产生和排放。 9.4.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煤矸石综合治理项目,随着排矸场的投入运营,边坡和平台覆土、绿化封场之后,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恢复,因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

9.5公众参与

本次评价公众参与调查使用了发放调查表、随机走访方式进行。根据调查和访谈的情况,100%的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持赞同意见或无意见,公众无反对意见。

评价认为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山西省产业政策,建设及运营过程带来轻微的大气、水、噪声污染,只要严格执行环评中规定的各种控制措施后,可以满足国家规定的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排放标准,满足环境和公众的要求。另外,本项目在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与附近居民的交流,从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控制污染的技术路线方面,向公众做细致的解释以求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为企业的自身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9.6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本项目为环保综合治理项目,投资全部为环保投资。本次环评规定了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噪声、扬尘、水环境污染等防治措施,同时针对生态影响提出了工程和植被措施。

9.7环境损益分析

本项目环境保护费用并不是纯支出,对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具有少量的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从社会和环境效益角度分析是合理可行的。

9.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为了保护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确保工程的各种不良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必须对本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科学的跟踪,并进行规范的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本次评价针对项目特点及建设单位的性质,要求建设单位配套相应的环境管理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环境管理要求和计划。

为了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为环保措施的实施时间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也为项目的评价提供依据,本次评价根据预测各个时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可能超标地段,制定了环境监测计划。

9.9总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山西省产业政策的要求,不违背交城县城总体发展规划及城市环境规划的要求,在采取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并,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的建设能得到大部分公众的支持,选址可行,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