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同 速公路白加黑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 苏权义 I-_l E= 摘要:随着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在十二五的确立,高速公路的发展也将日益加快,与此同时,一些已建高速公路路面的病害也目渐 突出。本文就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的病害,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和处理措施,为提高高速公路运背质量、延长高速 公路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常见病害;处理 以往我国修建了大量的水泥路面的公路,对这些白色路面 的养护主要通过进行沥青混凝土加盖,这就形成了白加黑路 面。广东深汕高速公路东段1996年建成通车,经过近十年的运 营,路面质量明显下降。公司于2004~2006年分期对该水泥路 面进行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但虽经历了大修,近年来白加黑 路面仍然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各种各样的病害。这种现象在我 国其他高速公路的白加黑路面也普遍存在。因此,对白加黑路 面的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对提高高速公路运营质量、 延长高速公路使用寿命、保证区域交通网的正常服务功能有着 重要的意义。 1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常见病害及形成原因 高速公路白加黑完成后,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作用下, 路面可能发生反射裂缝、坑槽、沉陷、车辙、推移、拥包和裂缝等 常见病害。 1.1反射裂缝 加铺沥青层后的路面结构为柔性路面结构形式,材料性能 差异小,但由于原破损路面上存在着接缝和裂缝,并常常伴有 坑槽、龟裂等损坏现象,使结构中奇异部位更为突出。在温度和 交通荷载的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在原裂缝处极易出现应力集 中,当集中应力超过材料的裂缝断裂强度时,裂缝就会失稳扩 展,或者裂缝在温度和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扩展到面层,称 之为反射裂缝_ll。气候条件、沥青罩面层的材料性能、交通状况 以及旧路面的损坏状况是影响反射裂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 素。其中,温度变化和行车荷载是引起加铺后反射裂缝出现的 主要原因。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 沥青加铺层产生的反射裂缝问题正严重制约着加铺层的路用 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反射裂缝后,水分很容易进入路面内部 结构而产生沥青剥落,同时诱发裂缝的扩展,加速路面性能的 恶化。横向反射裂缝在沥青路面中是较为普遍的病害,当裂缝 处理不及时,会造成基层软化,甚至基层强度降低,造成路面结 构的强度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虽然反射裂缝本身对沥青加铺 层的性能影响不入,但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雨水和氧化等)使 裂缝迅速向四周扩展,从而引起沥青加铺层新的病害,如龟裂、 块裂、坑洞等,这样不但减少了加铺层的使用寿命,而且会造成 养护成本的大大增加。 1.2坑槽 坑槽主要有两大类:①由于水损害引起的坑槽;②由于汽 车的油类引起的油蚀坑槽。由于引起坑槽的介质不一样,坑槽 的机理也不一样。水损害坑槽主要是由于水进入到沥青路面内 部,并滞留在孔隙中,在行车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反复作用下,逐 渐使沥青从集料表面剥离,局部沥青混凝土变成松散而发展形 成的;油蚀坑槽主要是行驶车辆的油类洒落在沥青路面的表面 并逐渐下渗到沥青混凝土内部,由于油类对沥青的溶解,导致 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下降或完全丧失而形成的坑槽。我省沥青 路面产生坑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 的结果,但主要还是局部的施工原因和外界使用条件造成的。 1-3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积累永久性的带 状凹槽。车辙的产生受内因和外因的综合影响,内因包括路面 结构层次及材料组成,外因包括设计、施工、交通条件和气象条 件。 1.3.1路面结构及材料组成 沥青材料在路面结构中厚度越大,在行车作用下发生永久 变形的变形量越大。故路面结构厚度既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又要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采用刚性或半刚性基层,可以大大 减少基层和路基的变形,从而减少路面的整体车辙。沥青混合 料具有一定的蠕变和应力松弛现象,在行车载荷作用下,当沥 青混合料的受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和屈服点,就可能产生塑性变 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车辙的形成还与混合料的选择有一定 的关系。 1.3.2设计与施工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基层材料配合比以及路基土壤组成等 设计,都可能影响车辙的产生。施工时路基的压实度、排水性 能、基层压实度、路面热稳定性等是否达到规范要求也都会影 响车辙的产生。 1.4推移、拥包 推移拥包在高速公路上不是很常见的病害,其形成原因 有: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沥青含量偏高,在气温较高 时,在行车载荷反复作用下,面层可能发牛推移。 (2)基层和面层没有粘结好,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面层可能 相对于基层发生移动,从而发生拥包推移。 另外,白加黑路面还有桥头涵项跳车、沉陷、松散和泛油等 病害。 总之,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病害虽然从理论上分为各种病 害,但实际上往往是一块损坏的路面多种病害并存,如裂缝、车 辙、坑槽、沉陷并存。在对病害处治之前,要对病害进行实地调查。 然后根据病害的类型、面积大小、施工的难易程度、交通流量的 大小等确定最佳处治方案,保证养护工作快速、高效、安全。 2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2.1抓好预防性养护时机 路面养护的实质是“在适当的时间将适用的养护措施应用 在适宜的路面上”。预防性养护时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养护需 求时机,另一类是最佳养护时机。根据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情 厂东科技2011 6第12期137 专版 路桥、航运与交通 况,一般是横向力系数、国际平整度指数、车辙深度和裂缝率的 评估来确定养护需求时机,采取合适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恢复路 面的使用性能。南方是多雨酷热地带,最佳养护时机最好在秋 冬季。如,灌缝和薄层罩面的施工住往在雨季前半年开工,才能 得到最大的效益费用比。 裂缝修补,是~种局部处理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或 碎屑进入裂缝内,具体的操作主要是进行裂缝清理并放置填缝 料。虽然裂缝处理一般只能维持1~3年,1~3年之后就得进行重 复处理,然而,这样的处理方法对延长路面的寿命却非常有效。 裂缝修补具体有清缝并灌缝、扩缝并灌缝和压缝带封缝三种修 补方法。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裂缝采用相应的裂缝修补方法或多 2.2原有路面的挖除重新补强和板块压浆 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是否得当是白加黑路面改 造成功的关键。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是断板、板底 脱空、唧泥与错台,可采用挖除重新补强和板块压浆相结合的 种方法结合处治。坑槽修补采用冷、热拌沥青混合料、喷注法以 及微表处材料修补破坏区域,常用冷凿热补、微波热补、红外热 补、冷凿冷补和喷射冷补,可以大大改善路面行驶质量。 方法进行处治田。 (1)对严重破碎、沉陷、唧泥、错台或裂缝较大的混凝土板 及严重剥落破碎的板边角均要挖除。混凝土板清除后,若发现 基层有破损、不完整或连续的裂缝时,必须拆除病害板,铣刨基 层15cm,重新摊铺6%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后根据浇注水泥混 凝土至原路面高程。水泥采用425#水泥,粉煤灰不低于二级, 膨胀剂、减水剂和早强剂的各项技术不低于国家相应技术要 求。 (2)没有整板挖除处治的混凝土板,全部进行压浆处治。处 治后,所有的纵缝、横缝、轻微裂缝再用沥青灌缝。压浆注意事 项如下: ①每块混凝土板布灌浆孔4 5个,孔深以钻穿混凝土面板 为限,灌注压力为1.5~2.0MPa。 ②浆液固结体强度应达到3MPa以上。 (3)检验方法 ①钻芯取样观察判断; ②弯沉不超过0.2mm的板块(测点位置不在相邻的两板 块)或接缝处弯沉差不大于0.06mm; ③探地雷达检验。 2-3加铺层和原面层的粘结性和抗裂性能的加强 (1)近年来,土工织物被广泛运用于加强加铺层和原面层 的粘结上。土工织物易粘结、耐热性好,抗拉强度较大,断裂延 伸率高,撕裂强度高,有较好的抗蠕变性能,具较强的抗顶破、 抗穿刺能力,且土工织物浸透沥青后能形成致密防水层,能很 好地起到防水作用,故其施工可操作性非常强。混凝土板块在 温度影响或荷载作用下,在板缝处形成集中应力和集中应变。 混凝土板缝处铺设土工织物后,集中应变首先作用在土工织物 上,其竖向应变通过土工织物转变为水平方向,并传递至水泥 混凝土板;水平应变则可通过土工织物扩展至更宽的范围内, 降低了应力水平,从而缓解了应力集中。另外土工织物所具有 的厚度,也可同时消耗一部分应变能。经过该应力吸收及消能 过程,减少了作用在沥青层上的应变,延缓了反射裂缝的产生 和发展。用于防渗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选用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 求的一布一膜复合土工布,土工布的规格不小于100g/m2。 (2)土工织物的铺设: ①喷洒沥青前对原面层进行清扫。 ②将土工布在同一车道每间隔30m一块铺好,调整洒布车 喷嘴,为防止污染路缘石在喷洒器末端加挂遮挡板。根据洒布 量调整车速进行洒布,为保持沥青的撒布均匀,分两幅进行撒 布,纵向搭接宽度为l00~150mm。 ③针对经过多年使用后表面已经摩滑,土工布粘结不好沥 青容易产生推移的原混凝土板,可把旧混凝=E板表面先刨掉约 lem,增加了摩擦系数,同时削平极与板之间的错台,然后再上 面粘一层土工布后上两层沥青层。实际运用后,通过取芯观察, 沥青层与旧板粘结得非常好;且面层平整度也很好。 2.4沥青路面裂缝的灌缝和坑槽修补 138厂东科技2011’ B第12期 2.5铣刨重铺 部分路段坑槽较多,修补后又反复出现坑槽,局部位置坑 槽面积较大,对此路段可以铣刨后罩面,使面层满足结构承载 力要求、安全舒适要求。依据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铣刨面积和 铣刨深度沿着行车方向逐刀地进行铣刨,一般来说铣刨的深度 (即路面面层最小结构厚度)为3~4cm,但如果坑槽中有松散物 或藏水,则应加大铣刨深度,直至彻底露出坚实底层为止。深汕 高速公路东段一般采取4era或10cm的铣刨的深度。对于未铣 刨但需加铺的路面,铣刨机要在来回行驶过程中最好将其拉 毛,拉毛痕迹深度为3-5mm[31。还应积极考虑再生利用的技术, 对铣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处理,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6拥包修复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对已趋于稳定的轻 微拥包,应将拥包用机械铣刨或者挖除,如果除去拥包后,路表 不够平整,应予以处治。对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料集中而 产生较严重拥包,或路面连续多次出现拥包且面积较大,但路 面基层仍属稳定,则应用机械或人工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 路表面40mm。扫尽碎屑、杂物及粉尘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做面 层。对因基层局部含水量过大,使面层与基层问结合不良而被 推移变形造成的拥包,应把拥包连同面层挖除,将水分晾晒于, 采用贫混凝土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做面层。对由于基层局 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使基层松软而导致的拥包,应将面 层和基层完全挖除,基层采用贫混凝土。 3结语 我国高速公路从2O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至90年代 中期陆续开始进入高峰期;广东省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修建 了35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对于原水泥路面加铺沥青的白加 黑路面病害的处理,是全国各地公路养护单位的重要课题。实 践证明,抓好预防性养护时机,对原有路面的挖除重新补强和 板块压浆,运用土工织物加强加铺层和原面层的粘结性和抗裂 性能,及时进行沥青路面裂缝的灌缝、坑槽修补和铣刨重铺,并 对拥包进行修复,是对白加黑路面各类病害的有效养护措施。 参考文献; f11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 司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手册一2010. (2]资建民,陆立波,何艳,邬旭.防水卷材与土工织物在白加黑路面中 的复合运用.交通科技,2006(2):98. 【3]陈殿法.探讨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四川建 材,2008(6):38.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作者单位:广东深汕高速公路东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