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策划方案可行性分析.doc

来源:爱够旅游网
策划方案可行性分析

策划方案可行性分析2016-07-18浏览:分享人:林静枫手机 版

收集有关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课题计划,召开课 题组会议,增强成员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 究目标、课题任务及具体操作方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及相应 的操作方法。

第一阶段:拟在设计好研究大纲和研究计划基础上,进 行针对性的文献收集和调研。

文献收集和研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国内外构建职业 能力标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b)建立中职与高职能力标准体 系的发展状况;c)中高职衔接能力标准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 的构建。

调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走访职业教育发达地区, 对优秀的职业办学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吸取他们的先进经 验;b)走访相关企业或行业协会,了解企业对于职业能力标 准的要求。

第二阶段:在研读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或相关 企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此深化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 的参与度和融合度。对职业能力层级和标准的构建、职业能 力等级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及实施方面展 开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第三阶段:在论文整理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材料, 撰写研究报告。

收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主要查阅、分析和研读:国内外关于终身职业教育课程 体系框架构建、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研究资料。目的是找出 适合我国高职院校中高职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理论依据和 现实依据。

这是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方法。对不同行业、企业及一些 优秀的职业办学机构进行调研和抽样分析,与行业或相关企 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共同构建职业能力层级和标准、 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展开广泛的 研究和讨论。

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终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构 建及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与比较,获得国外终身 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中高职 衔接课程体系框架及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经验,和我校已有获 得的数控技术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经验,为教育厅 在我校试点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的五个工科专业提供现实 案例。

——收集有关信息,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 ---- 理论文献阅读和研讨

对行业、企业和一些优秀的职业办学机构进行调

研,整理、筛选调研的项目资料,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对阶段性项目研究成果进行研究讨论,撰写成系 列研究调查报告

——与企业、行业合作,对职业能力层级和标准的构 建、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及 实施

——整理、筛选调研的项目资料,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和研究报

(1)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 中高职业教育的衔接

为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 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 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2020年)》等文件,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教学质量、办学模式等多方面 提出明确指示。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 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中高职衔接方面,我校已经成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 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院校。这进一步促进了我校 在与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专业课程的衔接, 更需要我们制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等级标准,才能更好 地构建横向衔接、纵向贯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 育协调发展的广东特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构建现代 产业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由国内外共55家企业和7个行 业协会、

13所职业院校作为第一批成员共同组建。行业单位 有省机械行业协会、省电子行业协会、广州市模具工业协会 等,企业包括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粤松工程机械设 备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电气集 团等国内大型企业,而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是牵头单位。 当前广东正处于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阶段,传统产业的 改造提升,新兴产业的培植发展阶段。借助用机电职教集团 这个平台,围绕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这两个主题,扎扎实实 地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现代企业发展提供 强大支撑,也为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提 供了可能。

项目组教师都有企业工作经验,近年来作为主持和核心 成员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20项,主持和参与企业项 目20项,校级重点课题6项,校级一般课题6项;建设省级 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主编参编教材6部、专 著1本。项目研发团队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项目负责人:余少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广东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常 务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高职高专分会常务理事。主要课 题有:06年《数字电子技术》获广东省精品课程,排名第二;07 年《电器产品强制认证》获广东省精品课程,排名第一;广 东科技厅项目《电动汽车用混合励磁磁通切换电机驱动系统 关键技术及装置》2016年,200万经费,由广汽强华(梅州) 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东莞石龙富华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工 业大学、东南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研究

电动汽 车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单位第一负责人;广州市科 技计划项目《弱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试验测试系统》2016 年(编号:0636), 15万经费,项目主持人,项目提出弱混合 动力总成试验测试系统的研究开发方案,通过标准和自设定 两种模式对弱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的性能进行试验测试, 由管理系统进行控制、数据记录和处理,输出试验测试结果。

项目组核心成员:胡年,副教授,硕士,教务处处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 省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广州汽车维修协会专家,广东职业技 能鉴定汽车维修专家。主要课题有:2016年“基于校企合作 平台的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 果奖培育项目;2016年“基于工学结合的汽车专业高技能人 才职业能力的创新培养\"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 成果一等奖;指导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 选拔赛汽车技术一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团体一等奖两 个;指导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技术一汽 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团体三等奖;2016年6月广东省物流 中心原点研究,省科技厅项目;2016年教研课题《职教集团 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评选为校内 重点项目课题。

翟小兵,高级工程师,博士后,教务处副处长,主管教 学改革工作,中国建材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 学会陶瓷分会工业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军工企业和 民营企业工作8年,曾任安徽省新型环保建材装备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

机械类产品的研发及技术管理工 作。先后作为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 主持和参与大型企业项目12项,如: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 “广东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共性技术”,(项目编号: 2016A090300006),项目总经费2000万元。在国内外刊物或 学术会议中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及以上25篇, 10篇次已被SCI、EL ISTP等收录。2016年作为专业负责 人筹建了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装备设计与制造方 向),2016年该专业已获批并开始招生,在专业建设、课程 开发方面有丰富经验。

漆军,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广东省评估专家,广东省数控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 数控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广州市模具协会副秘书长, 在企业工作9年,在教学岗位工作9年。近年来作为主持人 和核心成员先后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企业项目6项; 作为主持人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一项;省级 精品课程《数控貌综合实训》课程负责人;出版专著2篇。 主持了 “(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的改 革研究与实践”、“制造类专业群能力标准构建及课程标准制 定”等项目,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能力标准的制定方面 有丰富经验。

陈力捷,教授、技师,硕士,汽车学院院长,全国优秀 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校级培养对象。 近三年发表论文16篇,其中EI检索3篇。作为主要参与人 参加“机械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申报,该课程被评 为2016年省级精品课程;

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汽车构造” 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申报,该课程被评为2016年省级精 品课程;主持“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中央职业 教育实训基地;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汽 车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项目,该项目为学院 一等奖项目;主持“汽车装配技术”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 申报,被评为2016年省级精品课程;主持“机电一体化技术” 实训基地的申报工作,被评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多媒体软件的 制作,获得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作为主要参 与人参加“基于工学结合的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 创新培养”,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 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电子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在专业建 设、课程开发及能力标准的制定方面有丰富经验。

赵小平,副教授,学士,评估与督导办主任,南粤优秀 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专家。主持广东 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且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教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广东 省民办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2016年 12月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研究《为就业服务的职业核 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曾在普通本科院校当过教务处 副处长、科研处处长,在高职院校当过教务处处长,现任评 估与督导办主任,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能力标准的制定 方面有丰富经验。

王巧巧,系统分析师、讲师,硕士,网络与信息技术中 心主任。

曾在企业工作10年,从事电气维护工作,并负责 企业网络维护和网站建设,负责用于电梯的同步电机控制系 统的研发项目,和学生宿舍计算机网络系统招投标工作。从 事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有“高性能信息物理系统的资源优化调 度问题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职业技能大赛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研究”、“基于项目 导向高职院校网络通讯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网络通讯 基础》院级精品课程”、“网络安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等院级课题,参与或主持企业项目3项,在专业建设、课程 开发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大部分来自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高 职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校 级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较好的教改成果。如前期我校承担 的“(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的改革研 究与实践”、“制造类专业群能力标准构建及课程标准制定”、 “基于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职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优化”、“产业升级转型下广东高职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 方案调整优化”等研究项目,就为本课题“构建中高职衔接 的职业能力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以工科类专业为依托\"研究 打下良好基础;这些项目的实施,在工科类能力标准、课程 标准、实施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及项目的开展、实施与评价奠 定了殷实的基础。

关于前期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参见申报书第四部分研 究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