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后习题基本训练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1章 基本训练 ◊ 知识题 ● 阅读理解
1.1 简答题
1)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学?
答:关于财务的定义有许多,基本共识是财务是关于资本的科学,财务与资本运作及管理密不可分,财务是研究个人、经济实体和其他组织资本的科学。
如果将财务定义为关于经济实体、个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资金或资本运筹的科学。财务学就是在探索资本运筹规律、追求资本运筹效率、总结资本运筹观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或者说财务学是研究资本运筹规律与效率的一门科学。
2)财务学由哪两大分支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财务学是由财务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两大分支构成。其中,财务经济学主要借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资本筹措和投放及其配置效率的计量问题。财务管理学涉及到财务学中的政策和控制问题,包括财务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
财务经济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关系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界定:第一,从经济学与管理学关系看二者的关系。
第二,从二者在财务学中的地位看二者的关系。第三,从财务学科发展看二者的关系。
3)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与财务经理财务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答:所有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资本增值目标,减少经营者偏离自己目标导致的代理风险,需要对公司的资金筹集、资金投向、收益分配政策等行为实施管理。这就是所有者财务的主要内容。所有者财务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对经营者制定的公司政策和重大决策的执行过程实施监督和调控,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估,并且确定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
经营者财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订具体财务战略;审批预算方案;对预算的实施进行合
1理的组织和有效的控制;出任或解聘财务经理等。
财务经理财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处理与银行的关系,现金管理,筹资管理,信用管理,利润分配的实施,进行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工作等。
4)资本保值与资本保全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资本保值与资本保全是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资本保值是以资本保全理论为依据的,资本保全是资本保值的基础,没有资本保全,就谈不上资本保值。但是,资本保全并不是资本保值的全部内涵。资本保值应在资本保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货币或资本的时间价值(而会计上的资本保全概念并没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即在资本保全的基础上,再考虑期初资本的机会成本或时间价值。因为从资本保值产生的基础看,它主要产生于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因此,资本保值的目的除了资本保全目的外,还有保证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正常收益,促进资本增值,评价经营者业绩等目的。而这后几种目的,靠资本保全观是无法实现的。
5)高级财务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答: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有:财务计划职能、财务组织与指挥职能、财务协调与控制职能以及财务分析与评价职能。
高级财务管理的职能应在财务管理一般职能的基础上,结合高级财务管理主体特征和目标要求而形成具体职能,包括:第一,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第二,财务战略与计划管理。第三,财务协调与控制。第四,财务评价与激励。
1.2 思考题
1)运用财务学基本原理说明高级财务管理的定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高级财务管理主体。高级财务管理要对财务管理学中最核心的理财主体,即公司理财中高级管理者的理财理念、理财理论和理财方法进行研究。
(2)高级财务管理的目标。高级财务管理目标从总体目标上必须服从于财务管理的一般目标。然而,由于财务管理主体的不同,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层次性的客观存在,高级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有其特殊性。
(3)高级财务管理的职能。高级财务管理不仅具有财务管理的一般职能,即财务计划职能、财务组织与指挥职能、财务协调与控制职能以及财务分析与评价职能。而且还具有与其主体特征和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具体职能,即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财务战略计划管理,财务协调与控制,财务评价与激励。
2)高级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殊性?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2高级财务管理目标从总体目标上必须服从于财务管理的一般目标,即将经济效益作为核心目标,利润作为直接目标,资本增值作为根本目标。然而,由于财务管理主体的不同,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层次性的客观存在,高级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有其特殊性。
第一,高级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根本目标或所有者目标的高度一致性第二,高级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的协调性。。第三,高级财务管理目标对其他财务管理主体目标的统驭性。3)试述高级财务管理的体系与内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1)基于价值的管理。
(2)资本经营。在基于价值的管理中,围绕资本及其增值进行的资本运作或营运,就是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是基于价值管理的核心与关键。
(3)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
(4)管理控制高级财务管理者为了实现公司目标和财务目标,必须进行管理控制。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是公司管理控制的关键。
4)试述高级财务管理的特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从主体来看,高级财务管理要对财务管理学中最核心的理财主体,即公司理财中高级管理者的理财理念、理财理论和理财方法进行研究。
(2)从目标来看,高级财务管理目标从总体目标上必须服从于财务管理的一般目标,然而,由于财务管理主体的不同,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层次性的客观存在,高级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有其特殊性。
(3)从职能来看,高级财务管理不仅具有财务管理的一般职能,而且还具有与其主体特征和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具体职能。
(4)从内容来看,高级财务管理包括基于价值的管理、资本经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和管理控制等方面。
● 知识应用
1.1 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C 5)B 6)B 7)A 8)B 9)D 10)D
31.2 多项选择题1)ABCE 6)ABE 1.3 判断题
1)错误。财务经济学是财务学的基础部分,也是财务学进展中的理论支撑部分。2)正确。
3)错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特征。4)错误。企业目标应与资本所有者目标相一致。
5)错误。研究财务资本保全、保值及增值比研究实物资本更有意义。6)错误。资本增值的关键特别在于经济利润。7)正确。
8)错误。公司期末资本小于期初资本×(1+正常利润率),并未实现资本增值。9)错误。会计利润仅能说明经济效益的有无,不能说明经济效益的高低。10)错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 技能题
1.1计算题
20×5年息前税后利润=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
=60.9+6.4×(1-30%) =65.38(万元)2)ABD 7)ABCE
3)ADE 8)ABCD
4)DE 9)ABD
5)BCD10)ABCDE
20×5年经济利润=65.38-(200+29+51)×10%=37.38(万元)
第2章基本训练
◊ 知识题
4● 阅读理解 2.1 简答题
1)什么是股东价值?股东价值与企业价值是的关系?
答:股东价值是指股东在其投资入股企业所拥有的价值,是股东对企业未来收益的所有权。
股东价值与企业价值是紧密相关的。股东价值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企业价值看成是企业全部资产的价值,那么,股东价值就是指企业净资产价值。从会计等式看,由于“资产=负债+净资产”,因此,企业价值是由股东价值和债权人价值组成的,即股东价值是企业价值与债权人价值之间的差额。
由于企业的所有者是股东,企业是股东的企业,因此有人将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划等号,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是相同的。如果企业没有债权人,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是相同的;如果把企业理解为股东的企业,企业价值理解为股东在企业中拥有的价值,那么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是相同的。然而,企业通常不可能没有债权人,企业股东不是企业唯一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往往是不同的,有时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矛盾的。
2)试述整合绩效管理的内涵。
答:整合绩效管理(IPM)是一个有效的战略执行方法。它是由一系列相关的管理过程组成的、保证一个企业的目标及战略得以实现的一个衡量和信息框架。IPM给出了一个整合方法的思想,将战略实施过程与各种价值管理的工具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创建了一个有机结合的管理控制系统,用来支持和推动公司“对于价值的追求”。其最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实现与战略相一致的股东价值,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现实的重要管理手段。
3)简述财务契约的概念及种类。
答:在财务治理中,各种索取权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利益冲突、治理机制是由财务契约确定的。财务契约理论构成了公司治理,尤其是财务治理的结构基础和机制基础。这些契约通常包括与股权投资人签订的股权契约、与债权投资人签订的信贷契约、与管理者签订的报酬契约等。
4)试述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商品经营的关系。
答:①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②资产经营与商品经营也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③资本经营包含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资本经营是对资产经营的进步,资产经营是对商品经营的进步,而商品经营是对产品经营的进步。
5)简要分析管理控制程序的五个主要步骤。
答:管理控制从程序看主要有五个步骤:战略目标分解、控制标准制定、管理控制报告、经营业绩评价、管理者报酬。在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过程中,它们都有着新的内涵。
52.2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基于价值的管理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①基于价值的管理特点,是将公司估价的基本理念与技术全方位地应用于公司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努力,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顺利实现,进而确保股东财富的不断增加。
②其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对价值管理的认识和态度。VBM使公司管理决策的核心与股东的利益协调一致,它将组织内每个人的行动与价值创造和股东目标保持一致,这样,公司的管理活动自然而然地创造了股东价值。
2)管理控制报告为什么要以资本经营结果为基础?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①在VBM中,资本经营是管理控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对象。管理控制只有抓住资本经营这一企业经营的核心,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资本经营也只有通过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
②企业的经营决策应从资本经营决策、资产经营决策、商品经营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四个层次进行,并相应形成四种经营责任中心。每一责任中心围绕自身的核心责任目标及其分解建立相应的报告系统。因此,管理控制报告体系的建立可以此理论依据,形成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四大报告系统。
3)如何建立与公司治理相融合的财务控制制度?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①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之间就公司事务签订的财务契约是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而外部索取权人对公司实施的财务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主要手段。
②公司治理层次上的财务控制,主要是股东和债权人对整个公司实施的财务控制。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比较全面,有完善的控制机构和控制程序。首先形成一个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高层管理者的公司治理结构,然后使用财务契约在各个机构之间合理地配置财务控制权。相反,债权人对公司的控制以监督为主,以惩戒为辅。
4)分析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之间的关系。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①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的区别和联系。第一,从理论基础分析;第二,从目标分析;第
6三,从客体分析;第四,从地位职能分析。
②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的互动作用。第一,有效的管理控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也要依赖管理控制的运作。
③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内在关系。第一,管理者权利责任界定上的内在关系;第二,公司战略管理方面的内在关系。
● 知识应用2.1 单项选择题
1)C 2) C 3) B 4) B 5) C 6)B 7)D 8)C 9)A 10)D2.2 多项选择题1)BC
2)ABC
3)ABD 4)ABCD 5)ABCDE
6)ABCDE 7)ABE 8)ACD 9)ABCD 10)ABCD2.3 判断题1)正确。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资产经营型企业的基本特点是把资产作为企业资源投入,并围绕资产的配置、重组、使用等进行管理。
6)正确。7)正确。
8)错误。价值实现是指通过与股东和外部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价值创造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9)正确。
10)错误。管理控制从控制职能角度看,是指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是以定量为主的控制。第3章
7基本训练◊ 知识题● 阅读理解 3.1 简答题
1)简述账面资本增值额的影响因素。
答:(1)投入资本的变动。(2)企业当期净利润。(3)企业利润分配时间。(4)物价水平变动。
2)股东总收益率的内涵及作用是什么?
答:股东总收益包括股东持有公司股票所获得的两个方面的收益,它们是:第一,特定估价时间内的股票价格增长的百分比;第二,特定估价时间内所获得的股利,然后表达成股利率的形式(即股利占股票价格的百分比)。
TSR通常是大多数公司采纳VBM的第一步。之所以说它是第一步,是因为公司的财务目标通常可以通过TSR指标表达出来。TSR衡量的收益不是从公司内部的角度,而是站在股东的角度,也就是衡量持有公司股票能获得多少收益。
3)简析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方式。
答: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的基本思路是“现值”规律,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现金流量贴现法具体又分为两种:①仅对公司股东资本价值进行估价;②对公司全部资本价值进行估价。
如果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定义为企业所有者的现金流量,则现金流量的现值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股东价值。将企业股东价值加上企业债务价值,可得到企业价值。如果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定义为企业所有资本提供者(包括所有者和债权者)的现金流量,则现金流量现值反映的是企业价值。为了全面说明股东价值来源或创造,通常是在评估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减去债务价值,得到股东价值。
4)价格比的形式有哪几种?如何选择价格比?
答:最常用的价格比有三种,即市盈率或价格与收益比、市场价格与账面价值比和价格与销售额比。
对于同一评估对象,选择不同的价格比所评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选择何种价格比要与被评估企业的基本信息联系起来。这些基本信息主要指与股票价格相关的信息,特别是构成相关价格比基数的信息,如收益信息、账面价值信息、销售额信息等。选择时,第一要考虑相关性程度,通常应选择与股票价格相关程度最强的价格比。第二要考虑相关价格比基数信息的可靠性。
85)简析EV+与经济利润的区别。
答:(1)EV+只关注未来。EV+以分析师们做出的利润预测和现金流量预测为基础。因为预期的利润和现金流量是股价的主要决定因素和DCF股票估价模型中最重要的变量。(2)EV+采用日益被广泛接受的企业价值(EV)为资本费用的基础。EV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因此,它代表了投资者眼中的公司价值。在计算EV+时采用EV,使得EV+技术能够计算出在真实企业价值基础上的报酬。其他的经济利润计量尺度以资产负债表上的历史价值作为资本成本的计算基础。而资产负债表上的历史价值信息都不总是与投资者决策相关的,或者反映不出企业的真实价值。EV+实现了计量指标与投资者眼中的价值在实质上的和内在的方面相互对应。
3.2 思考题
1)试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的具体表现形式。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创造价值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企业要实现价值创造,首先应明确价值创造的表现与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通常主要体现在资产价值增加、资本增值,股票价格上涨、股利增加,现金净流量增加等方面。
(1)价值创造与资本增值。企业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资产价值增加和资本增值方面,关键在于资本增值。(2)价值创造与股票价格及股利。由价值创造的内涵可以得知,股东持股所获得的收益有两个方面,一是特定股价时间内的股票价格增长,二是特定股价时间内所获得的股利。因此,为了使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必须努力保持每股股票价格与每股股利持续增长。(3)价值创造与现金流量。在任何时点,公司的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价值创造能力和产生自由现金流量的收益能力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期望创造最大的股东价值的公司必须致力于实现未来现金流量的最大化。
2)试评价分别用三种资本价值观计算的资本增值指标各自的优缺点。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按资本票面价值计算的资本增值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企业股本和实收资本的变动情况,但无法满足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
(2)按资本账面价值计算的资本增值指标在评价企业绩效方面的优点如下。第一,突出了企业收益或净利润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核心地位。第二,账面资本增值指标计算比较客观。缺点包括,第一,资本账面价值可能严重背离资本市场价值,第二,过分依赖企业净利润。 (3)按资本市场价值计算的资本增值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优点主要有,第一,有利于从企业外部客观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第二,可揭示企业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第三,可综合反映
9各因素变动对企业资本价值影响。缺点包括,第一,受许多企业不可控因素影响。第二,受股票价格瞬舜息万变的波动性的影响。另外,对非股份制企业预测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3)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价值评估特点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经济利润的计算公式。(2)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评估方法优于现金流量贴现法之处在于,经济利润可以了解公司在单一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经济利润等于投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成本之差乘以投资资本,因此经济利润将价值驱动因素、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增长率转化为一个数字。(3)计算经济利润的另一途径是用息前税后利润减去资本费用,这里的资本费用是指全部资本成本,不仅仅是债务利息。经济利润的方法说明公司价值是投资资本和预计经济利润的现值之和,它与现金流量法的区别就是折现的是预计的经济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
4)试述价值评估的非DCF计量方法及其应用。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以价格比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最常用的价格比有三个,即市盈率或价格与收益比、市场价格与账面价值比和价格与销售额比。选择何种价格比要与被评估企业的基本信息联系起来。第一要考虑相关性程度,通常应选择与股票价格相关程度最强的价格比;第二要考虑相关价格比基数信息的可靠性。(2)EV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指标,所以它直接用来进行公司间比较。(3)EV+技术能够计算出以DCF为基础的、公司的目标价值,并使之与TSR的预期值协调一致。因此,EV+技术使得投资者能够根据不同的投资项目可能创造的TSR值大小进行项目比选。(4)EBITDA,运用该指标,不但增加了公司之间的可比性,而且与其他以会计为基础的指标相比,该指标与现金流量间有更紧密的联系。
● 知识应用3.1 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D 6)B 7)C 8)C3.2 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D 6)BDE
7)BDE
4)ACD 5)ABCD
8)ABCD 9)BDE 10)BD
3.3 判断题1)正确。 2)正确。
103)正确。
4)错误。经营总收益率是一种内部业绩计量指标,它既与TSR保持一致,又能被运用于公司内部业绩计时。
5)错误。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评估方法优于现金流量贴现法之处在于,经济利润可以了解公司在单一连续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
6)错误。如果两个企业未来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总额相同,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这两个企业的价值一定相同。
7)正确。
8)错误。企业价值包括经营价值、非经营价值之和。
9)错误。要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一种方法可用企业现金净流量的信息直接折现评估企业价值,也可以用企业所有者现金流量信息折现评估股东价值,然后加上债务价值。
10)错误。不一定。因为有企业净现金流量的资料,可评估企业价值,然后减去债务价值也可评估出股东价值。
◊ 技能题
答:1)预测有明确预测期各年经济利润见下表。
项目净利润利息支出息前税后利润投入资本资本费用经济利润
预测期各年经济利润表
20×1年6 9451 7558 70070 7867 0791 621
20×2年8 9341 88010 81489 5428 9541 860
20×3年8 5611 88910 45095 1939 519931
单位:万元20×4年9 4622 01211 474104 09010 4091 065
20×5年10 4692 12312 592113 83911 3841 208
2)评估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见下表。
年 份
企业经济利润
11折现系数(10%)
企业经济利润现值
20×120×220×320×420×520×6
明确预测期经济利润现值明确预测期后经济利润现值
投入资本企业经营价值非经营投资价值企业价值 减:债务价值
股东价值
1 6211 8609311 0651 2081 244
0.9090.8260.7510.6830.6210.565
1 473.491 536.36699.18727.40750.17702.865 889.46
18 2860.56510 331.59105 843.57122 064.626 549.14128 613.7638 546.1190 067.65
第4章基本训练
◊ 知识题
● 阅读理解 4.1 简答题
1)什么是财务治理?财务治理和公司治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财务治理是以财务关系为逻辑线索,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协调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冲突和矛盾,建立合理的利益制衡机制,提高治理效率的一系列财务制度安排。
12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联系主要有:
①两权分离是二者产生的共同原因。没有财产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分离、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不会产生代理问题,也就不会产生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问题。
②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解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且,公司治理其他方面的治理效果最终要通过财务利益体现出来。因此,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③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发展和深化。财务治理作为一种
控制的制度安排体系,在很多方面要根据公司治理的规则和程序来制定自己的制度安排体系,要根据公司治理的目标来确定财务治理的目标,要根据公司治理的权责划分来决定权责。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区别主要有:
①治理的重点不同。公司治理是以产权为核心和纽带的,治理的重点在于产权配置;而财务治理是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的,治理重点自然是财权配置问题,即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分配问题和由此产生的融资问题。
②运行方式不同。公司治理的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确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人选,规定各自的权责,形成制衡关系;财务治理的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财权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理配置,形成财务活动管理权限上的责权关系。
③激励的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的激励形式主要侧重对经营管理者的职位提升,预期收入增加,薪酬或期权、期股的确定,以及非薪酬方面的奖励;而财务治理侧重用货币形式实行的薪酬、期权或期股的激励。
④约束的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的约束制度偏重行政、人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财务治理的约束制度侧重于以财务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约束。
2)财务治理的主体、客体、目标是什么?答:财务治理主体由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构成。
财务治理的客体是协调财务治理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财务冲突,即在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更好地处理各财务主体所表现出的利益矛盾。
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协调财务主体之间的财务冲突和矛盾,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提高财务治理效率,促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顺利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基础。
3)股权结构治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从财务治理角度,股权结构治理主要是指两方面内容:股权分布状况的治理与股
13权属性的治理。
股权分布状况的治理包括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以及经营者持股比例三个方面的治理。
股权属性的治理包括国有股的治理、法人股的治理和流通股股东的治理。4)我国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我国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股权集中度过大。②国有股比重大。③管理层持股比例低。
5)债务融资有哪两方面的治理效应?
答:债务融资具有约束作用和激励作用。债务的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债务要求定期支付一定的现金流,从而减少了公司经营着可以随意支配的现金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行为;二是债务的破产威胁给经营者带来了压力,在公司经营不善时,债权人可以强制公司破产。因此,债务作为一种担保机制,可以促使经营者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缓和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债务的激励作用表现在,债务放大了经营者的持股比例,对经营着具有激励作用。
6)债权结构治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债权融资内部不同的结构安排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理效应。债权结构的治理主要包括:限制性条款、债务的期限结构和债权工具形式。
4.2 思考题
1)分析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掌握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象的差异性。财务管理从财务的经济属性出发,重点从数量和技术层面研究企业资金运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组织实施,确保企业资金的有序、持续、快速的流动和周转,属于价值管理范畴。而财务治理则从财务的社会属性出发,研究如何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一套联合各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体系,以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属于采取财权管理范畴。从企业财富创造性来看,财务管理是解决怎样产出较大的财富问题,财务治理是确保这种财富创造是合乎各方对利益的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
14第二,掌握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体系的统一性。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同属财务范畴,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财务体系,二者共同作用于企业这一主体,统一协调,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共同保证了企业财务的有效和规范运作。②作用的互补性。财务治理侧重于公司宏观支配与协调,而财务管理侧重于微观经营层面的操作与控制。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奔向财务目标。③目标的一致性。但从终极目标来看,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均是为了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只是各自扮演不同层次的角色而已。财务治理模式主要考查的是构成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及采取什么手段实现相互间的制衡,它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财务管理则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财务管理者为实现财务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这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2)如何理解股权集中度的治理作用?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理解股权集中度的含义和分类。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数量化指标,也是衡量公司股权分布状况的主要指标。股权结构分为集中型、分散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集中型股权结构是指公司大部分股权集中掌握在极少数股东手中,并存在强力控制能力的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分散性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十分分散,各个股东对公司影响力有限,并不存在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中间型股权结构则介于两者之间,是一种较为均衡的股权结构,一般存在几个相对控股股东。
第二,掌握不同股权集中度产生的不同的治理效应。股权过于集中时,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较高,前者容易侵犯后者利益;股权过于分散时,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代理成本较高,后者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而侵害前者利益。因此,股权集中度不同,两类代理成本也各不相同,此消彼长形成均衡状态,最终会带来不同的治理效应。具体而言,集中型股权治理结构优势在于权责对应性强、决议事效率高,劣势在于股东内部没有形成很好的制衡机制,大股东容易侵害小股东利益,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高;分散型股权结构治理优势在于集体决策优点的发挥使公司决策更为科学合理,并加强了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劣势在于股东之间利益难于协调,“搭便车”现象严重,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
理论上,寡头竞争式股权结构(中间型股权结构)一般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股权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有几个相对控股的股东存在,相对控股股东之间存在合作竞争关系,股权集中度介于集中型与分散型之间。寡头竞争式股权结构治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在董事会中少数大股东间的竞争容易形成股东间的相互制约,并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从竞争性制约而走向竞争性合作;第二,由合作型竞争而产生的对经营者强有力的监督,有利于减少代理成本,使得对经营者的监督效应提高,从而校正经营者不良行为;第三,由于合作型竞争,使得少数大股东在行使重点事项决策权时会采用合理的决策机制、谨慎决策,从而降低决策失败的几率。
153)为什么说国有股的减持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企业的股权治理效率?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掌握国有股比重过大的危害。国有股比重过大的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造成了非常不良的治理效应,国有股权的有效持有主体严重缺位,致使国有产权主体虚置,这种制度的缺陷是很容易衍生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内部人控制。
第二,掌握国有股减持的意义。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重过高、股权过度集中由此形成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不仅与现代股份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基本原则相背离,而且也使产权多元化的股权制衡机制和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难以形成。国有股减持是打破国有股东、社会法人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对比关系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核心和突破口。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引入其他股权制衡,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股权治理效率。
4)简述机构投资者在财务治理中的意义。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机构投资者一般是指集中一定社会资本进行专业投资的法人机构,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国外的经验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借助投票机制参与甚至主导公司的决策,以保证其利益不受侵害。
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比中小股东更有能力、更有动力关注所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等问题,对大股东操纵行为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和约束作用。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一定投资理念,重视对所投资公司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的积极参与,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减少了参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成本,有较强的能力对大股东进行有效制衡。
5)负债融资的约束效应和激励效应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掌握债务融资的约束效应。在一套有效的债务约束机制下,债务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其对经营者的约束功能表现在硬预算约束、担保机制、信号机制等方面。
首先,债务是一种硬预算约束,当企业没有偿债能力时,由于破产机制的作用,债权人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债务能更好地约束经营者。债务对经营者的约束功能主要表现在到期债务的清偿对经营者支出自由现金流量具有硬约束。企业通过负债方式取得的现金是需要偿还的,企业经营者必须在债务到期时,以一定的现金偿还债务本息,否则将面临诉讼与破产。
16其次,负债作为一种担保机制,可以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并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如果公司没有负债,就不会有破产风险,经营者所受约束减少,因而提高绩效的积极性降低,其结果是市场对公司的评价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提高。
最后,债务作为一种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业绩的信号机制,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将高杠杆比率作为公司高质量的信号,作为信息传递机制。
第二,掌握债务融资的激励效应。经营者拥有公司股权或股票期权是激励经营者的重要方法。债权对经营者的持股比例有放大作用,因而相应增加了股权对经营者的激励效应。如果企业的融资总额不变而企业的资产收益大于债务利息率,则随着债务融资量的增加,经营者的持股份额所占比例增大,其股权收益也趋增加。如果公司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债务融资,以支持公司运作或项目开发经营,经营者则可以直接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投资金额,或者以举债融资回购股份的方式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投资份额,则债务比例的增加与其他股东所持份额减少的双重作用可以较大地增加经营者的股东权益。由此可见,随着公司负债水平的提高,经营者拥有的股权比例相应增加,其剩余索取权的比例将提高,经营者偷懒、从事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的可能性则降低,因而有助于降低股权资本的代理成本。
● 知识应用4.1 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B 6)B 7)B 8)B 9)A 10)A4.2 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 4)ABC 5)ABC6)CD 7)ABCD 8)ABCD 9)ABC 10)ABCD4.3 判断题
1)错误。股权过于集中时,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较高,前者容易侵犯后者利益。
2)正确。3)正确。
4)错误。国有股既是帮助之手,也是攫取之手。
5)错误。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非流通股股东最初让步或者牺牲直至与流通股股东利益趋同,有效缓减利益矛盾。
176)正确。7)正确。8)正确。9)正确。
10)错误。从治理角度来看,长期债权更有利于优化财务治理结构,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第5章基本训练
◊ 知识题
● 阅读理解 5.1 简答题
1)什么是公司战略?什么是财务战略?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公司战略是指一个公司为谋求竞争优势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所确立的资源配置与未来发展必须遵循的总体思路、基本方向与运行轨迹。
财务战略是为实现公司目标和战略目标,提高财务活动效率,控制财务风险,在分析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对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影响的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过程。
财务战略属于公司战略体系的一个分支,属于职能战略,区分公司和战略经营单位两个层级,公司总体战略包含之,经营战略亦有之。因此,财务战略既是公司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经营战略具体层次的延伸。公司整体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存在一种辨证的关系,即一方面公司整体战略居于主导地位,对财务战略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财务战略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公司整体战略和经营战略起着支持作用。
2)财务战略管理过程包含哪些阶段?
答:财务战略管理过程一般也分为财务战略规划、财务战略执行、财务战略控制和财务战略调整四个阶段。
财务战略规划实际上就是财务战略方案设计,是财务战略管理的起点。
财务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实施体系和实施措施,而且需要分阶段、分步骤
18地实施战略。
财务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偏差,因此需要对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分析,是财务战略控制。
财务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有明显差距时,则需要对财务战略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
3)财务战略的目标是什么?
答:财务战略目标是公司战略目标中的核心目标。财务战略目标的根本是通过资本的配置与使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
作为财务战略的两个方面,价值创造过程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价值实现过程则是通过对外沟通来完成的。当公司内在的真实经济价值与外在的市场价值有落差,市价被高估时,对内要进行价值重建,以确保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市价被低估时,对外要与股东和投资者做有效的价值沟通,以避免由于欠缺资讯的透明度及资讯的不对称造成预期落差,导致投资价值减损,阻碍价值实现的最终目标。这里所说的“价值重建”,是指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目标对影响价值创造的业务进行重新组建,以提升企价值创造能力。进行价值重建的方式有多种,如企业重组、资产重组、业务重组等都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都属于价值重建。
4)财务战略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答:财务战略的内容主要涉及:
(1)融资战略,即反映公司资金筹集的战略,主要解决长期内与公司战略有关的筹集资金的目标、原则、方向、规模、结构、渠道和方式等重大问题。
(2)投资战略,即反映公司资金投放的战略,主要解决长期内与公司战略有关的公司资金投放的目标、原则、方向、规模、方式和时机等重大问题。
(3)分配战略,即反映公司利润分配的战略,主要解决长期内与公司战略有关的公司收益特别是股利的分配与发放等重大问题。
5)财务战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财务战略分别具有哪些优缺点?
答:从资金筹措与使用特征的角度,可以将财务战略划分为快速扩张型、稳健发展型和防御收缩型三种类型。
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的特点是公司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现金流出量不断增多,资产报酬率下降,债务负担增加。它的优点是通过新的产品或市场发展空间,可能会给公司未来
19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现金净流量;它的缺点是一旦投资失误,公司财务状况可能恶化,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外集中竞争优势,兼有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双重特点,通常是一种过渡性战略。但是,当公司现有产品或服务本身已属夕阳产业,发展前景暗淡,如果仍然实行这种财务战略,则可能给公司带来财务危机,影响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
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特点是公司规模迅速降低,现金流入量增加,资产报酬率提高,债务负担减轻。它的优点是公司财务状况稳健,为将来选择其他财务战略积聚了大量现金资源;它的缺点是公司会因此而失去一部分产品领域和市场空间,若不能及时创造机会调整战略则会影响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和现金流量。
6)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对于财务战略管理而言,环境分析有其特殊性。首先,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财务战略的相对稳定性,即在规划财务战略时,其环境分析应该是面向未来,并且往往需要尽可能延伸至较为长远的未来。
其次,财务战略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实施环境,而环境的多变性往往又迫使企业动态地调整财务战略。如何恰当地处理环境的多变性与财务战略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财务战略管理环境分析的难题之一。
再者,这种环境分析不可能只是单项环境分析,还必须是综合环境分析;不仅要分析诸如政治、法律、经济、产业等宏观环境,而且必须分析供应商、客户、竞争者以及企业内部因素等微观环境。
最后,这种环境要特别强调动态分析,它虽然也关心某一时点的环境特征,但更要关心环境因素的动态变化趋势。如果缺乏动态分析,财务战略的调整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5.2 思考题
1)如何认识财务战略制定对于管理控制的意义?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明确公司战略与管理控制的关系。管理控制作为管理者影响企业中其他成员以实现企业战略的过程,与公司战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公司战略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和前提。从另一角度而言,公司战略制定得再完善,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控制,那么公司战略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即使执行,其实现的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二,明确财务战略与公司战略的关系。公司整体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存在一种辨证的
20关系,即一方面公司整体战略居于主导地位,对财务战略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财务战略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公司整体战略和经营战略起着支持作用。
第三,明确财务战略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财务战略也是管理控制的依据和前提,管理控制是确保财务战略执行的基础和工具。
2)在既定的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前提下,如何进行财务战略规划?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掌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财务战略属于公司战略体系的一个分支,属于职能战略,区分公司和战略经营单位两个层级。公司总体战略居于主导地位,对财务战略有指导作用。
第二,理解财务战略规划的程序。财务战略规划实际上就是财务战略方案设计,它在审视公司以往财务战略和进一步的公司环境分析基础上,着重分析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并根据公司在未来发展阶段的目标定位、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进一步解决财务战略选择路径、拓展方向、解决措施和目标体系等问题,对公司未来发展阶段的筹资、投资和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
第三,掌握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特征及其适用条件。快速扩张型战略是配合公司的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而展开的。稳健发展型的财务战略是为配合公司实施对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或市场渗透战略而展开的。防御收缩型战略主要是为配合公司的收缩、剥离、清算等活动展开的。
3)应该如何选择财务战略类型?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掌握财务战略类型的内涵及其划分。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和分配战略共同组成了财务战略,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公司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构成了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从资金筹措与使用特征的角度,可以将财务战略划分为快速扩张型、稳健发展型和防御收缩型三种类型。
第二,掌握财务战略类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风险和财务特征,并考虑不同类型财务战略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第三,掌握三种财务战略类型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4)存在哪些可用于财务战略规划的方法?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否都一样?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21第一,理解财务战略规划的三种方法。用于财务战略规划的方法通常包括SWOT矩阵分析法、生命周期矩阵分析法和行业波士顿矩阵法。
第二,掌握财务战略规划的基本原理。SWOT矩阵分析法源自于SWOT矩阵,利用这一工具可以形成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四种类型的战略。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划分,一个公司的财务战略可分为初创期财务战略、成长期财务战略、成熟期财务战略和衰退期财务战略。波士顿矩阵是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提出的一种产品结构分析的方法,也是一种用于评估公司投资组合的有效模式。
第三,比较财务战略规划的基本原理。它们的基本原理有相似的地方,但区别是主要的。SWOT矩阵分析法强调的是根据外部环境机会和内部资源特点的不同组合来选择财务战略;生产周期矩阵分析法是根据公司所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波士顿矩阵分析法是根据业务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
5)基于融资方式的融资战略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掌握基于融资方式的融资战略类型。基于融资方式的融资战略有四种,即内部融资战略、股权融资战略、债务融资战略和销售资产融资战略。
第二,明确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
内部融资的优点在于管理层在做此融资决策时,不需要向外部披露公司的信息,从而可以节省融资成本。缺点在于如果股东根据企业的留存利润会预期下一期或将来的红利,这就要求企业有足够的盈利能力,而对于那些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因而这些企业就没有太大的内部融资空间。
股权融资的优点在于企业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时(比如并购),股权融资就占很大优势,因为它不像债权融资那样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和本金,而仅仅需要在企业盈利时向股东支付股利。不足之处在于,股份容易被恶意收购从而引起控制权的变更,而且股权融资的成本也比较高。
债务融资方式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成本较低、融资的速度较快,而且方式也较为隐蔽。不足之处是,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者企业的战略不具竞争优势时,还款的压力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租赁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不需要为购买运输工具进行融资,缓减资金压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长期资产的无形损失。不足之处在于,企业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是有限的,因为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
销售资产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并且不用稀释股东权益。不足之处在于,这种融资方式比较激进,一旦操作了就无回旋余地,而且如果销售的时机选择不准,销售的价值就会低于资
22产本身的价值。
● 知识应用5.1 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D 6)C 7)D 8)C 9)B 10)C 11)A 12)B
5.2 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E 3)ABD 4)ACE 5)ABCDE 6)ABCE7)BDE 8)ABCE 9)BCDE 10)ABDE 11)ABCD 12)ABCD5.3 判断题1)正确2)正确。
3)错误。财务总监不仅应关注公司战略的规划,而且应该关注公司战略的实施和控制。4)错误。在完成财务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之后,还需要进行战略控制和战略调整。5)正确。
6)错误。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的特点是公司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现金流出量不断增多,资产报酬率下降,债务负担增加。
或改成: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外集中竞争优势,兼有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双重特点。
7)错误。在存在巨大外部威胁和明显内部弱点的情况下,公司通过撤出资本、转让股权等方式实行防御收缩型战略是明智的选择。
或改成:在存在显著内部优势但又面临巨大外部威胁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将已有的优势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中,即实施相关多元化投资战略,既发挥了公司优势又规避了风险。
8)正确。9)正确。10)正确。
11)错误。问题业务是指高销售增长率、低市场份额的公司业务。
23或改成:明星业务是指高销售增长率、高市场份额的公司业务。
12)错误。融资战略选择主要解决筹集资金如何满足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的需要以及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其结构比率的确定等问题。
第6章 基本训练 ◊ 知识题 ● 阅读理解
6.1 简答题
1)简述资本增量预算的程序。
答:进行资本增量预算应考虑资本增量特点有步骤地进行。首先,应搞好资本存量预算,即明确企业在现在企业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基础上企业的资本需要总量与结构。其次,结合企业资本增量应用目标,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各项资本增量数额。再次,根据资本增量需要量,选择资本融资方式与渠道,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时间与金额。最后,综合平衡预算。
2)资产组合经营策略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企业资本经营中的资产组合策略可分为适中型资产组合、保守型资产组合和冒险型资产组合三种。
①适中型资产组合策略。在适中型资产组合情况下,流动资产对非流动资产比例,以保证生产经营正常需要,再适当留有一定保险储备为标准。采用这种策略,企业风险与收益都将处于一般水平。
②保守型资产组合策略。在保守型资产组合情况下,流动资产对非流动资产比例,以保证生产经营正常需要,正常储备需要,再加上非正常或额外储备需要为标准。采用这种策略,企业风险与收益都将处于较低水平。
③冒险型资产组合策略。在冒险型资产组合情况下,流动资产对非流动资产比例,以保证生产经营正常需要量为标准,通常不留有或留有较低的保险储备。采用这种策略,企业风险与收益都将处于较高水平。
3)简述资本总量预算的影响因素。
24答:资本总量预算就是要确定企业资本的合理需要总量。影响企业资本合理需要量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企业经济规模。企业规模通常是以资本规模来确定的。因此,企业规模大小与资本需要量是直接相关的。
产品市场需求。企业资本需要量从短期看受产品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要。
资本经营效率。资本需要量与资本的经营或使用效率成逆相关,即在产出量一定情况下,资本经营效率越高,资本需要量越少;反之,资本经营效率越低,资本需要量越多。
4)简述资本存量结构预算的影响因素。
答:资本存量结构预算,目的在于确定企业全部资本中各项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为多少,才能避免资本的结构性闲置。
风险偏好程度和利息率水平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是具有共性的。通常风险偏好强的企业或经营者,在资本结构预算中可能流动资产比重较小,固定资产比重较大;反之,则会出现流动资产比重较大,而固定资产比重较小的现象。
在资本存量结构预算中,行业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行业,流动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有较大不同。
另外,企业规模对资本结构也有重要影响。通常随着企业规模增大,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逐步下降。
5)简述资本经营收益管理的内容。
答:资本经营收益是指企业各种经营收益之和。依据现行会计制度,资本经营收益就是指企业的净收益,即净利润。资本经营收益的内涵为进行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奠定了基础。而进行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则主要根据企业资本经营目标对资本经营收益进行科学预测、决策、预算与控制。
①资本经营收益预测;②资本经营收益决策;③资本经营收益预算;④资本经营收益控制。
6)如何正确理解规模经济效益?
25答: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生产力诸因素集约度的变动所引起的投入产出率的提高。正确理解规模经济效益要抓住以下几点:
第一,规模经济效益是经济效益的组成部分。
第二,规模经济效益是一种动态经济效益,它是指经济规模变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第三,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只是相对自身而言在不同时期的经济规模改善。 6.2 思考题
1)潜在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各自的内涵是什么?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现实中企业可以做到三者的统一吗?
回答这个问题应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解释潜在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内涵;第二,明确这三种经济效益与资本存量经营和资本增量经营的关系;第三,搞清三种经济效益产生的原理及相互区别;
第四,可从资本增量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角度将潜在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2)企业怎样协调资本存量经营、资本增量经营、资本配置经营、资本收益经营四者之间的关系?
回答这个问题应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明确资本存量经营、资本增量经营、资本配置经营和资本收益经营的内涵;第二,明确资本经营与提高各种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从各种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探讨各种资本经营之间的关系;第四,从资本经营的环节探讨各种资本经营之间的关系。
3)试述资本经营收益形成管理和资本经营收益分配管理的关系回答这个问题应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资本经营收益形成管理的内涵。资本经营收益是指企业各种经营收益之和。依据现行会计制度,资本经营收益就是指企业的净收益,即净利润。资本经营收益的内涵为进行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奠定了基础。进行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则主要根据企业资本经营目标对资本经营收益进行科学预测、决策、预算与控制。
26第二,资本经营收益分配管理的内容。资本经营收益分配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股利分配理论、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支付种类三部分内容。
第三,资本收益形成管理与资本收益分配管理是资本收益经营的两个内容。二者都是为了实现资本收益经营的目标,即资本增值。资本收益形成管理是资本收益分配管理的基础。
4)资本配置经营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企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组合经营策略?
回答这个问题应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明确资本配置经营的内涵。资本配置是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配置主要是研究在全部资源中各种资源如何配置,使总产出最大化。资本配置,从广义上说,即应研究资本资源本身的配置,又应研究资本资源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的配置;从狭义说,资本配置主要研究资本在不同来源或用途之间的配置。
第二,资本配置经营的理论基础即资源配置优化条件,明确一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最优配置的条件,明确一种产品生产中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条件,明确多种资源在多种用途之间的最优配置条件。
第三,企业资本经营中的资产组合策略可分为适中型资产组合、保守型资产组合和冒险型资产组合三种。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对收益和风险的偏好,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组合经营策略。
● 知识应用
6.1 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D 5)D 6)C 7)A 8)B6.2 多项选择题
1)CE 2)ACD 3)BD 4)ABCDE 5)ACDE 6)ABCDE 7)ABE 8)AC 9)BDE 10)ABCD6.3 判断题
1)错误。潜在经济效益相对实际经济效益水平而言是一种负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潜在经济效益
2)错误。资本需要量与资本的经营或使用效率逆相关,产出量一定情况下,资本经营效率越高,资本需要量越少。
273)正确。4)正确。5)正确。
6)错误。要使生产中的资源配置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任何一对资源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些资源来生产所有商品的全部厂商来说应该相等,同时等于该对资源投入的价格之比。第二,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边际转换率对于每一个厂商都应该相等,而且应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7)正确。8)正确。
9)错误。运用成本最低规则可实现各可变资源配置结构最优化;运用利润最大化规则,不仅可使各可变资源配置结构最优化,而且可确定可变资源正确使用量,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技能题
6.1
(1)见下表。
项 目
息税前利润(万元)目前利息(万元)新增利息(万元)税前利润(万元)税后利润(万元)普通股数(万股)每股收益(元)
(2)(EBIT-60-90)×(1-40%)/200=(EBIT-60)(1-40%)/220
28方案13006090150902000.45
方案230060
2401442200.65
EBIT=1050(万元)
(3)方案1:财务杠杆系数=300/(300-60-90)=2 方案2:财务杠杆系数=300/(300-60)=1.25
(4)由于方案2每股收益大于方案1,且其财务杠杆系数小于方案1,表明方案2收益性高且财务风险低,所以方案2优于方案1。
6.2
(1)见下表。
流动资产(万元)
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总产量80013502000300042004900490048004600
平均产量
4 4.5 5 6776.1 5.3 4.6
边际产量
-5.56.5101270-1-2
(2)该企业的最佳流动资产持有量为700万元,因为此时单位资产的平均产量最高,或者说此时的流动资产增长速度〔16.67=(700-600)÷600〕正好等于总产量的增长速度〔16.67%=(4900-4200)÷4200〕,如果流动资产继续增加,则产量的增长速度将会低于资产的增长速度,这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下降。
6.3
(1)B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
29150=
500
= 7.85%
×5.5%+
250
×10%+
500
100
×6%
500
(2)资本筹措成本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选择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而且对选择投资项目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高于筹措资本成本,才能使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增加。本题中投资项目的收益率7%低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7.85%,故不应投资于该项目。
第7章 基本训练 ◊ 知识题
● 阅读理解7.1 简答题
1)简述企业资本扩张经营及企业资本收缩经营的含义及形式。
答:①企业资本扩张经营又称企业资本扩张重组,是指企业在原实体基础上,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等方式吸收了一些经济实体后进行重组的行为。其具体形式有:合并、兼并、收购、接管、标购等。②企业资本收缩经营又称资本收缩重组,是指企业在原实体基础上,通过剥离、分立、分拆、出售、破产等形式进行重组的行为。其具体形式有:剥离、售卖、分立、分拆、破产等。
2)简述企业合并、兼并、收购的区别与联系。
答:合并、兼并、收购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者的联系表现在:三者可作为一个固定词组使用,简称并购。它们都是企业资本扩张经营的表现形式。区别表现在于:①合并与兼并的区别。合并是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原有的所有企业都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而建立一个新的公司;兼并是其中一个企业保持原名称,而其他企业不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②兼并和收购的区别。第一,兼并是兼并企业获得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和责任。被兼并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不复存在。而收购企业则是通过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票达到控股,对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债务不负连带责任,只以控股出资的股金为限承担风险,被收购企业的经济实体仍存在。第二,兼并以现金购买,债务转移为主要交易条件;而收购是以所占有企业股份份额达到控股为依据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占有的。第三,兼并范围广,任何企业都可以自愿进入兼并交易市场。而收购一般只发生在股票市场中,被
30收购的目标企业一般为上市公司。第四,兼并后,其资产一般重新组合调整,而收购是以股票市场为中介,收购后,企业变化形式比较平和。
3)简述企业资本扩张经营和企业资本收缩经营的价值来源。
答:①企业资本扩张经营的价值来源体现在:获取战略机会;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管理效率;发现资本市场错误定价。②企业资本收缩经营的价值来源体现在:消除“负协同效应”;满足企业现金需求;改变企业市场形象、提高企业股票市场价值;取得额外收益;剥离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及债务,以提高经济效益。
4)简述企业出售程序及方法。
答:①企业出售程序:企业出售申报和审批。出售企业审计、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确定出售底价。企业出售招标及购买者资格审查。对购买者出价及综合情况进行评定,确定中标者。办理资产转让及相关手续。②企业出售的方法:内部出售与外部出售。协议转让、竞价拍卖、招标出售。整体出售与分割出售。重组出售、先破后售、先租后售。
5)简述企业破产重组的特点和主要形式。
答:企业破产重组的特点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破产发生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即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剥离、分立之后,对长期处于亏损状况,生存无望,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采取的措施;破产对象不再是集体或小型国有企业,而已转变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形式有:①先破后并;②兼破结合;③先破后租;④先破后包;⑤先破后售。● 知识应用
7.1 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D
5)C
6)A
7)D
7.2 多项选择题1)ABCDE 7)ABCDE7.3 判断题1)正确。2)正确。
3)错误。应该是持续经营价值和清算价值较高的一个。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DE 6)ACD
314)正确。
5)错误。企业并购价值创造应该是合并两个公司的总价值。
6)错误。股票收购是通过兼并或标购实现的,而不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7)正确。8)正确。
第8章 基本训练 ◊ 知识题
● 阅读理解8.1 简答题
1)简述企业重组的内涵。
答:企业重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企业重组包括企业业务重组、资产重组、负债重组、股权重组、职员重组和管理体制重组等。狭义企业重组主要指企业资产重组。
2)对不同重组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答:企业重组,根据企业改制和资本营运总体战略及企业自身特点,可采取不同重组模式。
①原续型企业重组模式。优点:企业重组相对比较简单;企业重组矛盾较小;关联交易较少。缺点:不利于资产剥离和减员增效;不适于较大规模企业集团重组;不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②合并型企业重组模式。优点:它含盖了原续型企业重组模式的优点,同时更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扩大股份公司模式和竞争力。缺点:没克服原续型企业重组特点,并且其工作量和难度都较大。
③分立型企业重组模式。优点:有利于企业不良资产的剥离和债务重组,使企业真正按市场规律进行企业运作,消除预算软约束问题。缺点: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等不健全,企业重组难度大;关联交易处理复杂。
3)债转股中公允价值是如何确定的?
32答: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第一,无论债务公司是否为上市公司,以债转股时都要以公允价值来反映。
第二,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其公允价值如下确定:如果债务人为股票公开上市,该股权的公允价值即为对应的股份的市价总额;如债务人是其他企业,该股权的公允价值按评估确认或双方协议价确定。
4)如何判断和评价净资产折股的合理性?
答:净资产折股,是指重组企业在企业价值评估和产权界定基础上,将企业净资产(或所有者权益)折成股本(或实收资本)的行为。
净资产折股的合理性关键看能否保障股东各方利益不受侵犯,包括国有资产的权益和非国有资产的权益。
净资产折股通过折股率和折股倍数两个指标来评价。在折股过程中,净资产可全部折成股份,也可分折成股份。折股率越高,一定净资产的权益就越大,反之,折股率越低,一定净资产的权益越小。在改组后企业权益一定情况下,国有净资产权益与其他股东权益是负相关的。由此可见,正确进行净资产折股是至关重要的。
5)简述土地资产的处理方式。
答:土地资产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直接作价入股方式,即将评估后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与其他改建的国有资本一并折股,土地资产股份增加重组后企业的国有股份,可设为国家股,由国家授权的部门或机构持有,也可授权由持有其他国家的机构同时持有,行使股权。
②出让方式。它有两种形式。第一,由改组前的原企业向国家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签定出让合同,取得一定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第二,由改建后直接向国家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
③租赁方式。由上市公司直接向国家租用土地使用权,定期向国家交纳租金,股份公司使用的土地不作为股份进入股份公司。
● 知识应用 8.1 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C
335)B 6)C 7)A
8.2 多项选择题1)ABC
2)BCDE
3)CE
4)BD
5)ABCDE
6)ABCDE
7)ABCDE 8.3 判断题1)正确。
8)ACDE 9)ABCDE 10)ABCDE
2)错误。企业重组的方式有整合重组、分拆重组和内部优化重组。而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权益重组是企业重组的基本形式。3)正确。4)正确。
5)错误。负债重组的目的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关系角度出发,关键在于优化资本结构,而完成优质企业重组是从负债重组和企业重组关系角度出发的。
6)错误。折股率越高,净资产权益就应该越大。◊ 技能题● 计算分析题8.1 股权重组解:①合并前:
A公司每股收益=6000÷3000=2(元) A公司每股市价=15×2=30(元) B公司每股收益=900÷600=1。5(元) B公司每股市价=10×1。5=15(元) 股票交换率=15×(1+20%)÷30=0.6
所以,为换取B公司全部股票A公司需增发股票数量为600×0.6=360(万股)
②合并后:
新A公司每股收益=(6000+6900)÷(3000+260)=2.05(元) 合并后新公司每股市价=16×2.05=32.8(元/股)
34这说明合并后新公司每股市价比原公司每股市价提高2.8元。
8.2 企业并购①见下表。
甲公司
所有者权益
负债利息税后净利每股收益市盈率权益净利率
50000×(3/5)=30000050000-30000=2000020000×10%=2000
(8000-2000)×(1-40%)=36003600/1000=3.672/3.6=203600/30000=12%
乙公司
30000×(1/2)=1500030000-15000=1500015000×10%=1500
(3500-1500)×(1-40%)=12001200/1000=1.212/1.2=101200/15000=8%
②乙公司的预计净利润=15000×12%=1800(万元)目标企业价值=1800×20=36000(万元)
第9章 基本训练 ◊ 知识题
● 阅读理解9.1 简答题
1)简述管理控制系统的内涵、分类。
答:管理控制的内涵是: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的过程。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使战略被执行,从而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威廉纽曼认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内涵是管理的控制职能,控制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控制涉及管理的全部领域。
管理控制的分类:(1)从管理控制职能范围看管理控制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2)从管理控制者看管理控制也可以分为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
352)简述管理控制系统的要素内容。
答:依据管理控制系统确立理论基础和管理控制系统内涵,一般认为管理控制要素可归纳为十个基本要素。(1)控制环境;(2)控制变量;(3)控制标准;(4)信息报告;(5)执行评估;6)纠正偏差;(7)业绩评价;(8)激励机制;(9)沟通交流;(10)监督控制。
上述十个管理控制系统要素构成了完善的管理控制系统,任何一个组织在构建管理控制系统时必须全面系统考虑这十个方面的要素,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将影响管理控制的质量。
3)简述管理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
答:管理控制系统的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控制系统作为执行企业战略、保证组织战略目标实施的重要系统,其系统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对决定组织战略目标的外部环境的理解与把握。以企业为例,企业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经营环境、行业竞争环境、供应商与客户环境等。内部环境问题包括企业战略的制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的状况。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中,内部环境对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影响是主要的。
4)简述战略制订与管理控制的联系与区别。答:战略制定与管理控制的联系:
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战略得以实施。战略制定是决定组织目标和达到这些目标的战略过程,管理控制是决定如何执行战略的过程。
战略制定与管理控制的区别:
战略制定是决定新战略的过程;管理控制是决定如何执行战略的过程。从系统设计的观点看,二者的最重要区别在于战略制定是非系统的,管理控制是系统的。另外,一个战略提出往往涉及相当少的人,而管理控制过程涉及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和职工。战略制定仅涉及组织的某部分,引起某一战略的变化,而许多其他战略不受影响;管理控制过程必然涉及整个组织,以使管理控制的各部分相互协调。
5)简述经营业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答:经营业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第一,组织(企业)业绩评价与经营者业绩评价相结合原则。第二,经营成果指标评价与驱动因素指标评价相结合原则。
36第三,组织内部评价与组织外部评价相结合原则。第四,财务指标评价与非财务指标评价相结合原则。
6)简述EVA(附加经济价值或经济利润)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答:EVA(附加经济价值或经济利润)计算公式是:
EVA =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其中,税后营业净利润=营业利润-所得税
资本成本=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计算EVA的步骤是:
步骤一,选择EVA的计算起点。如以营业利润为起点,对营业利润进行初步调整,将利息费用以及营业性投资收益加回到营业利润中去。
步骤二,对初步调整的营业利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消除其会计失真。
步骤三,计算投资资本,先利用公式计算出初步调整的投资资本,再对投资资本进行再调整以消除其会计失真。
步骤四,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并计算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后计算出企业资本成本。
步骤五,利用第2步计算出的营业利润先扣除企业所得税,然后减去第3步计算出的资本成本,即可算出EVA值。
7)简述平衡记分卡的特点。
答:平衡记分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平衡:第一,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的平衡;第二,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平衡;第三,成果评价与动因(过程)评价的平衡;第四,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平衡;第五,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平衡。8)简述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体系。
37答:平衡计分卡的内容由四类指标组成:
第一类是财务类指标,这类指标要评价企业或组织为取得财务成功,为股东做了些什么。第二类是顾客类指标,这类指标评价企业或组织为达到远景,为顾客做了些什么。第三类是内部营运类指标,这类指标评价为股东和顾客,企业的流程如何。
第四类是学习与成长类指标,这类指标评价为实现企业或组织远景及战略,企业或组织的革新与提高情况。
9.2 思考题
1)如何运用管理控制程序与方法进行财务管理,搞好财务控制、财务评价、财务激励?回答这个问题应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使战略被执行,从而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包括财务管理的目标,所以说管理控制包括财务管理方面的控制。
第二,在财务评价中可以应用管理控制的方法,比如,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EVA指标评价等。
第三,管理控制程序的最后一步是管理者激励,管理者激励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注意管理者物质激励与财务激励的联系。
第四,管理控制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财务控制、财务评价和财务激励,而实施好管理控制程序是管理控制方法正确应用的保证。
2)请思考EVA指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关系。回答这个问题应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EVA指标的内涵,在计算EVA指标时要注意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调整。消除会计失真。
第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
第三,EVA指标考察公司的剩余盈利,即扣除了借入资本的直接成本和权益资本的间接成本之后的净值。EVA指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近乎相同。
3)EVA是广泛认同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请思考EVA的经济实质,以及与其他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相比EVA指标的优点。
38回答这个问题应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指出EVA指标的经济实质以及其他经济业绩评价指标,如EBIT、净资产收益率、总资本报酬率等的实质。
第二,指出EVA指标的优点,EVA全面考虑了企业所占用的资本的成本,包括权益资
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按照EVA的理论即使一家企业的会计利润为正值,它也可能是一家破坏财富和企业价值的公司。只有为其所占用的所有资本提供了正常回报的公司,才算得上是真正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公司。由此可见EVA指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近乎相同,与价值创造这一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紧密呼应。 ● 知识应用
9.1 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B
5)A
6)C
9.2 多项选择题1)ABCDE 6)ACDE 9.3 判断题
1)错误。从管理控制者的角度看,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以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控制,不包括作业控制及战略控制。
2)正确。 3)正确。
4)错误。管理控制是发生在一个组织中的各种计划与控制活动的一种。企业的计划与控制活动至少有三种:一是战略确定;二是管理控制;三是任务控制。
5)错误。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是强调定量控制,或者说以定量为主的控制。
6)正确。
7)错误。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二者尽管侧重点不同,但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在公司治理中,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392)ABCDE 7)ABCE
3)ABC 4)BE 5)ABCDE
8)正确。 9)正确。
10)错误。战略制定与管理控制的最重要区别在于战略制定是非系统的,管理控制是系统的。
第10章基本训练
◊ 知识题● 阅读理解 10.1 简答题
1)预算控制系统是由哪些环节构成的?
答:预算控制系统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种模式,它应包括预算目标确定、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包括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预算考评(包括预算评价和预算激励)等环节.
预算目标确定是预算控制系统起点,预算目标是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
预算编制是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具体落实以及将其分解为责任目标并下达给预算执行者的过程,或者说是预算控制标准的确定过程。
预算控制是指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与预算执行结果的报告分析。预算考评包括预算评价和预算激励两个方面。
2)预算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预算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确立目标。预算是公司战略目标进一步的分解与细化,是公司预算责任的逐层分担与落实,也是公司内部各部门实现其预算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与措施。
第二,整合资源。公司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利用预算控制系统围绕既定目标有效地整合资金、技术、物质、市场渠道等各种资源。
第三,控制业务。控制是预算控制系统最基本的功能,预算的控制作用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
第四,评价业绩。各项预算控制指标和预算控制标准为公司提供了评价各部门及其员工
40实际经营业绩的客观依据。
3)概括预算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答:预算控制系统的优点从总体上看表现在:组织行为量化标准明确;组织总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紧密衔接;突出过程控制,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预算控制系统的缺点从总体上看表现在:预算控制系统制定复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管理者及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预算标准刚性使控制不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
4)比较三种类型的预算编制程序的特点?
答:自上而下式预算编制程序与战略规划型的母子控制模式相对应,属于集中型预算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防止本位主义,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各分部和子公司的参与程度低,不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自下而上式预算编制程序强调各分部或子公司才是预算编制的真正主体。这种方式的最大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其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可能导致严重的本位主义,从而影响到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自下而上式更多地适用于资本型的控股集团,也即财务控制型的母子管理关系,属于分散型预算模式。
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程序一方面表示预算目标自上而下分解落实和预算编制自下而上汇总编制,另一方面反映管理总部和分部需要上下沟通和讨价还价。这种预算编制程序的优点在于既可以尽量地避免自上而下的“武断”,又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自下而上的“欺瞒”;其缺点是过度的讨价还价可能削弱预算编制的战略性和严肃性,同时降低预算编制的效率。上下结合式与战略控制型母子管理关系相对应。
5)在制定预算控制标准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在预算控制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第一,要结合企业现状纵向分析企业的历史数据。
第二,要进行横向比较和研究同行业和同类企业的相关数据。
第三,要进行公司战略规划,不仅明确关键成功因素,而且明确关键成功因素与战略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要考虑其他组织背景变量,尤其是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性,从而区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6)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预算编制方法的优缺点。
41答:固定预算的优点在于容易操作,工作量小。它的缺点在于:第一,过于机械呆板;第二,可比性差。弹性预算优点在于:第一,预算范围宽;第二,可比性强。它的缺点在于:第一,很难正确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第二,如果采用手工编制,预算编制工作量大。
增量预算的优点在于容易理解,便于操作。它的缺点在于:第一,受原有费用项目限制,可能导致保护落后;第二,滋长预算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第三,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零基预算的优点在于:(1)不受现有费用项目限制;(2)能够调动各方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3)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它的缺点在于带来浩繁的工作量,搞不好会顾此失彼,难以突出重点,而且也需要比较长的编制时间。
定期预算的优点在于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相配合,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它的缺点在于:第一,盲目性;第二,滞后性;第三,间断性。滚动预算的优点在于:(1)透明度高;(2)及时性强;(3)连续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突出。它的缺点在于预算工作量较大。
10.2 思考题
1)分析国有企业传统的计划与现代企业的预算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两者之间应该如何协调。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理解国有企业传统的计划和现代企业的预算内涵。国有企业的计划往往侧重于经营计划,是对未来经营活动的一种量化说明。而预算则主要是以货币或价值形式对未来经营活动进行说明。
第二,理解国有企业传统的计划和现代企业的预算之间的区别。国有企业的计划往往不是以货币形式反映,也就是没有对未来经营活动进行价值量化,这是它与预算最大的区别。
第三,把握国有企业传统的计划和现代企业的预算之间的联系。预算与计划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融合,我们可以战略计划涵盖传统的经营计划,使战略计划成为战略规划和年度预算之间的桥梁,将年度预算也纳入战略计划体系中。
2)如何理解预算控制系统的“全面”性?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理解预算控制系统的“全面覆盖”特性。预算控制应该覆盖整个公司,包括公司各职能本部、公司下属各事业部及其职能部门、公司控股的其他非事业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
第二,理解预算控制系统的“全程控制”特性。以预算为主线对公司各种经营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42第三,理解预算控制系统的“全员参与”特性。预算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司各级领导、下属各单位领导和各个层次员工的积极参。
3)为什么说财务预算在预算控制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理清财务预算与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之间的关系。财务预算的编制需要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为支撑和基础,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结果最终要通过财务预算体现。
第二,从战略目标分解和控制标准确定的角度分析财务预算所起的作用。第三,从预算编制分析财务预算所起的作用。4)如何构建预算控制系统?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掌握预算控制系统的内涵,了解预算控制系统在管理控制和公司理财中的作用。第二,掌握预算控制系统的构成,了解预算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
第三,掌握预算控制程序与方法,包括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方法和预算控制方法等。5)为什么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程序在理论上最为合理,在实践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理解自上而下式和自下而上式预算编制程序的优缺点。第二,理解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程序的内涵。第三,理解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程序的优点。● 知识应用10.1 单项选择题1)C 6)B
2)A 7)C
3) D 8)C
4)D
5)A
9)A 10) C
10.2 多项选择题1)ABCE 2) BE
3) ABCDE 4) BCDE 5) ABC
436) ABCD 7) ABC 8) ABCDE 9) DE 10.3 判断题1) × 6) ×
2) ×
3) × 4) √
9) ×
10) BCD
5) √ 10) √
7) √ 8) √
◊ 技能题 ● 计算分析题
(1)20×7年净资产余额=4000×(1+25%)=5000(万元)
按净资产收益率需要达到10%标准计算,2007年预计净利润至少应达到:20×7年预计净利润全年合计数=5000×10%=500万元>300万元因此目前预计净利润不符合公司控制标准要求。
(2)要达到公司控制标准要求,净利润至少应该达到500万元;
调整净利润无非两条途径,其一是调增主营业务收入,其二是调减成本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①如果调增主营业务收入,则:
主营业务收入全年预计数=预计净利润÷主营业务净利率=500÷10%=5000(万元)为此需要调整主营业务收入预算,将主营业务收入预计数增加1400万元②如果主营收入净额保持不变,调减成本费用,则:成本费用调减额=500-300=200(万元)
为此需要调整主营业务成本预算或期间费用预算,将这些成本费用预算压缩200万元。当然,也可以同时调增主营业务收入和调减成本费用,这具有多种组合。
第11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44 ● 阅读理解 11.1 简答题
1)在管理控制中,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业绩评价必须通过将管理者的业绩评价结果与其个人利益相挂钩才能发挥作用;而对管理者实施激励要以业绩评价结果为依据和基础。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管理控制系统的特性所决定的。管理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战略目标分解、控制标准制定、管理控制报告、经营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这些子系统环环相扣,周而复始,推动着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促使公司价值不断提升。五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密切关系。
2)管理控制中的业绩评价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答:业绩评价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质上属于一个由各个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目的性和内在联系性的综合体。一个典型的业绩评价系统应该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报告等基本要素构成。管理控制系统中的业绩评价,其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基本明确,评价主体主要是公司董事会和各级管理者,评价客体是各级管理者。
3)比较会计基础、经济基础和战略管理三种业绩评价模式的优缺点。
答:会计基础业绩评价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利用财务报告数据,容易理解,计算简便,缺点在于:(1)会计收益的计算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2)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3)会计收益是一种“短视指标”。
经济基础业绩评价模式的优点在于:(1)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2)在利用会计信息时尽量进行调整以消除会计失真。(3)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其缺点在于:(1)无法了解驱动决策结果的过程因素。(2)EVA指标的计算。
BSC作为一种业绩评价系统,其优点在于:第一,将目标与战略具体化,加强了内部沟通;第二,有效地实现了指标间的平衡,强调了指标间的因果关系;第三,兼顾了不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有利于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第四,兼顾非财务业绩计量,增强了过程控制和结果考核的联系。其局限性体现在:第一,在评价目标的确定方面,不能准确地确定提高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关键动因。第二,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方面,BSC对于如何选择特定的业绩评价指标并没有具体展开。第三,在评价标准方面,如何设计业绩标准的主题在BSC的已有文献中没有深入地讨论。第四,在评价方法方面,BSC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4)财务总监在激励机制的程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财务总监在激励机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5第一,参与设计激励机制;第二,计量激励成本;第三,约束管理者财务行为;第四,组织财务业绩评价;第五,进行税收筹划;第六,规范会计处理。
5)制定年薪制方案需要明确哪些方面?
答:一般而言,设计一项年薪制方案至少需要明确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定主体。年薪制应由公司股东主导。一般而言,年薪制的实施对象为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适当扩大。
第二,定结构。年薪制的典型结构是将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收入分为基础年薪、业绩年薪和超额奖励等三部分。
第三,定比例(定基数),包括基础年薪的确定以及基础年薪和业绩年薪的比例设置两个方面。
第四,定业绩评价(定乘数)。在方案中事先需要确定业绩评价与业绩年薪的挂钩系数,即“乘数”。
第五,定兑现。严格兑现是年薪制是否成功的又一关键。11.2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业绩评价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从管理控制系统的要素角度分析,业绩评价是构成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要素之一。第二,从管理控制系统的程序角度分析,业绩评价是战略执行控制过程的重要环节。第三,从业绩评价对管理控制作用角度分析,如果没有业绩评价,就无从了解经营活动也就是战略实施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就会导致战略目标的实现失去控制。另外,对管理者而言,如果公司不对战略执行控制的效果效率进行评价,那么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从无从提起。
462)为什么说激励机制在公司理财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理解激励机制的内涵。作为管理控制系统要素或环节的激励机制,是指根据业绩评价结果对管理者进行奖励与惩罚。
第二,明确激励机制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从管理控制系统的要素角度看,激励机制同样是构成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要素之一;从管理控制系统的程序角度看,管理者报酬同样是战略执行控制过程的重要环节。
第三,理解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的关系。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业绩评价必须通过将管理者的业绩评价结果与其个人利益相挂钩才能发挥作用;而对管理者实施激励要以业绩评价结果为依据和基础。
第四,掌握激励机制在公司理财活动中的作用。如果仅仅对管理者执行战略落实预算的效果效率进行评价,而不将评价结果与其个人利益即报酬相挂钩,那么管理者就缺乏动力和压力去执行战略,管理者就会不重视预算的落实,这样一来,业绩评价就会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用的作用。
3)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相比其最显著的优点体现在哪一方面?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明确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的内涵。按照激励的具体形式可将物质激励分为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薪酬激励主要是以奖金等形式支付给管理者报酬,股权激励主要是股权形式对管理者实施激励。
第二,掌握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的特点。一般来讲,薪酬激励主要着眼于对过去业绩的评价和补偿,属于短期激励方式,往往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股权激励主要着眼于对未来业绩的评价和补偿,其实现通过管理者的长期努力,提升公司价值,从而在实现公司价值提升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经济补偿,属于长期激励方式。
第三,区分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的差别。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相比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它对管理者能够起到长期激励的作用,具有长期效应,能够防止短期行为。
4)对三种股权激励方式做一比较。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从持有风险看,实股和期股激励实际承担了风险,而在期权激励中,管理者可以通过行使或放弃期权避免了股权贬值的风险。
47第二,从股权表决权看,实股激励方式下管理者可以享有股东的完整权利;在期股激励方式管理者的股东权利是受到限制的,通常只有分红权,而没有股权表决权;而在期权激励方式下管理者在没有行使期权的时候还不是股东,自然也就没有股权表决权。
第三,从资金即期投入看,实股激励中,不管是奖励还是购买,管理者实际上都在即期投入了资金(所谓的股权奖励实际上是以管理者奖金的一部分购买了股权),而期股和期权都约定在将来的某一时期,管理者才需要投入资金。
● 知识应用11.1 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C 4) D 5) D 6) B 7) A 8) C 9) B 10) C 11.2 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CD 3) BD 4) ABCDE 5) ABCDE 6) ACDE 7) ABCD 8) ABCDE 9) ABDE 10) ACE 11.3 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技能题
(1)20×7年EVA实际值=(360+40)-2000×15%=100(万元)(2)该利润中心综合指数计算如下:评价指标EVA销售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
评价标准
12025%9%50%200%
实际值
10020%8%60%180%
48单项指数
0.830.890.670.80.9
权数
2010151010
综合指数
16.68.91089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综合指数
20次10次20%10%
15次8次30%9%
0.750.81.50.9
1051010100
7.541598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利润中心综合指数仅为88分,没有达到预期经营业绩标准要求,10项业绩评价指标中,只有1项达到标准值水平,其余9项都低于公司对其设定的评价标准。
第12章 基本训练 ◊ 知识题 ● 阅读理解
12.1 简答题
1)外汇市场上存在哪些基本平价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答:外汇平价关系包括购买力平价、费雪效应、国际费雪效应、利率平价关系、远期汇率与未来即期汇率的关系。
汇率变动是由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利率与通货膨胀率这四种因素影响的,这四种因素相互之间关系就是五种平价关系,具体关系见“图12-2 汇率平价关系图”。
2)外汇风险的概念、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外汇风险的类型各是什么?
答: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由于各国货币的国际汇价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价值、负债、收入、费用的可能增加或减少产生的收益或损失,从而影响当期的利润和未来的现金流的风险。
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①防止出现短期支付困难,而造成的破产等风险;②使企业资产的现金流和负债的现金流相匹配;③稳定、降低融资成本或稳定未来收益;④较准确地预测企业现金流量。
49外汇风险包括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3)企业选择交易计价货币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公司设法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尽量做到付汇用软货币,收汇用硬货币。出口商或债权人如果争取以硬币作为合同货币,当合同货币的汇率在结算或清偿时升值,就可以兑换回更多数额的本国货币或其他外汇;当合同货币的汇率在结算或清偿时下降,就可以少支付一些本国货币或其他外币。这一方法的是指在于将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转移给对方。
4)运用不同的折算方法,为什么会对资产负债表产生各不相同的计算结果?折算损益大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各种折算方法对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各个项目折算时采用的汇率不一致,因而导致了折算损益的不同。
5)经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规避经济风险?
答:经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对未能预料的汇率变化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做出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
管理经济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过多角化经营,使有关各方面的不利影响能相互抵消。
6)对母公司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从母公司角度进行现金流量分析,其现金流入量主要来自子公司的净现金流量、许可证收入、管理费收入等。现金流出量主要是从子公司获得股利收入而应向本国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等。现金流入量减现金流出量的净现金流量是母公司可以运用的净收益。据此可按最低收益率计算母公司进行国外投资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
7)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转移的类型、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转移的限制因素、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转移的套利效应各是什么?
答:跨国公司内部资本转移有三种类型:第一,母公司向子公司转移的资本;第二,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的资本;第三,子公司之间转移的资本。
跨国公司内部资本转移的限制因素有:第一,政治限制;第二,税务限制;第三,交易成本;第四,流动性限制。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资本内部转移机制获取三种套利机会:第一,税收套利;第二,金融市场套利;第三,管制套利。
8)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转移的形式有哪些?
答:跨国公司内部资本转移的形式通常有内部贷款、转移价格、应收应付管理、特许权使用费和管理费、股利汇出等。
5012.2 思考题
1)跨国公司与一般公司相比,经营上有什么特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跨国公司区别于一般公司的最根本特征。跨国公司将所获取的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
(2)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活动。(3)全球化的产品市场。
(4)整体价值最大化。跨国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是跨国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2)简述如何利用汇率平价关系进行汇率预测。收集历史数据,建立一个平价关系的回归模型,考察在统计意义上平价关系是否存在。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可根据影响汇率变动的四个因素进行汇率预测。尽管每一个平价关系表示的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例如,根据远期汇率的无偏预测量理论,可以利用现时的远期汇率预测未来的即期汇率,但名义利率差值率、通货膨胀差值率都将对即期汇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2)收集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历史数据,利用统计软件或者Microsoft Excel软件做出回归模型,然后检验这四个因素相互之间是否存在着如同平价关系所表达的关系存在。
3)比较各种不同的价格转移机制,如何才能使这些转移机制对跨国公司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成本加成法。成本加成法(cost-plus method)以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产品出售方的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边际,作为衡量转移价格的标准。这种方法通常在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产品接受方并不直接再出售产品的情况下使用。在实际使用中,成本加成法常遇到几方面的困难:其一,准确计算产品全部成本很困难;其二,如果公司生产的不是单一产品,在几种产品之间准确分摊成本也存在一定困难;其三,很难准确估计公司的利润边际是多少。
(2)市场价格法。市场价格法(comparable uncontrolled price method)是使用无关交易双方进行类似商品交易时的价格,或者称为独立的市场价格作为基准,判断跨国公司内部交易价格是否公平合理。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最简单,所确定的价格标准也最为合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很多困难,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或者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产品价格比较难找到可比产品。
51(3)再销售法。再销售法(resale price method)是以跨国公司最终对外销售产品时的价格为基础,扣除最终对外销售子公司的利润边际,来计算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易价格。但是,这种方法同成本加成法一样,很难确定利润边际是多少。
(4)对跨国公司来说,转移价格既可以加速跨国公司内部的资本转移,也可以降低整个公司的税负和保持外汇平衡,从而提高跨国公司整体价值,而不是子公司的价值。● 知识应用
12.1 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B 6)C 7)D 8)B12.2 多项选择题1)ABE 6)ACDE
2)ADE 7)CDE
3)BC 8)ABC
4)ACE
5)ABCD
12.3 判断题
1)错误。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币数量增多,说明本币贬值或外币升值。或者,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币数量增多,说明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
2)错误。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付标价法”。3)正确。
4)错误。如果港币汇率从HK$7.732/US$变动到HK$7.725/US$,那么,港币相对美元升值,而美元相对港币贬值。
5)正确。6)正确。7)正确。
8)错误。对国外投资项目不仅需从投资项目本身进行评价,还要站在母公司的立场上进行评价。
9)错误。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转移的赋税套利效应会在将利润从高税国家的子公司转移到低税国家的子公司时产生。
10)正确。
52第13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 阅读理解
13.1 简答题
1)企业集团的作用是什么?
答:企业集团资本营运,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①企业集团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性。②企业集团有利于经营国际化。
③企业集团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
④企业集团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主导作用。
2)在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中,根据企业集团中集团公司设立方式分类,可分为哪些模式?其特点是什么?
答:在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中,根据企业集团中集团公司设立方式分类,又可分为以下模式:
①直控型企业集团;②控股型企业集团;③并存型企业集团。
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答: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①企业集团的核心层(核心企业或集团公司)有两个不同范围的管理主体。第一,集团公司本身的财务管理。集团公司作为一个法人企业,其本身的财务管理既与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同,又受集团公司管理权限和特点影响与一般企业财务管理有所区别。第二,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对所属公司的财务管理。
②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两个层次。第一,企业集团与其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53企业集团作为多法人联合体,其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及产权关系是相当复杂的。第二,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三个转变。第一,从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变。第二,从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经营型管理转变。第三,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4)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职能是什么?答:①战略管理职能;②预算管理职能;③考评管理职能;④激励管理职能;⑤政策管理职能。
5)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类型及优缺点是什么?
答:根据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权力集中与分散的不同程度,可以把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集权型。团总部的财务部门作为统一的权力机构,对企业集团的资金筹集、运用及利润分配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以领导身份统辖下属企业的财务部门。
②分权型。集团公司根据需要将一部分次要财务决策权力下放给下属企业,而只对重大的、全局性的财务事项做出决策。
③放权型。财务决策权由各成员企业分散行使,成员企业独立决策、独立经营、分散管理、独立核算。
6)企业集团确定财务管理体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企业集团在确定或选择财务管理体制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①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控制力强弱。②企业集团的发展情况。③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
7)财务公司的性质及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性质应该是由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为主组建,可以吸收成员单
54位以外股份,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
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的区别:第一,属性不同。第二,业务范围不同。第三,业务方式不同。第四,现金流性质不同。
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财务公司也是有不同的特点:第一,财务公司的组建单位是财务公司的特定服务对象;第二,与银行相比,财务公司不得向社会上吸收居民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但资金运用上可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及单位成员单位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财务公司可以吸收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定期存款和办理企业集团成员单位间的内部结算;第三,财务公司离企业最近,对企业集团有明显的依附性。第四,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8)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是什么?
答: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划分为四大类业务,即负债、资产、中介服务、外汇类业务。负债类业务是指财务公司组织并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财务公司业务经营的基础和基本业务。资产类业务是财务公司通过资金运用从中获取经营利润的业务,它是财务公司的核心业务。中间业务是指财务公司不运用自有资金为集团内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实现人民币、外币的自由兑换,因此,财务公司开办外汇业务还必须另行报经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批准。
13.2 思考题
1)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制订过程中应考虑哪些因素?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经济波动周期与财务战略的选择。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要制定扩张型的财务策略,增加投资和融资的力度;在经济衰退阶段,要制定紧缩型的财务战略,减少投资力度,谨慎投资,特别是在经济处于低谷时,要严格控制筹资力度和投资行为。
第二,集团公司发展阶段与财务战略的选择。集团公司在扩张阶段,资金需求量大,需要采取大规模举债经营的扩张型财务战略;在稳定期,资金需求量有所减少并相对稳定,公司一般有资金结余,应该采取适中而又稳定的财务战略;如果集团公司的发展处于衰退期,则其资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故采取少举债和少投资的紧缩型采取战略。
第三,公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财务战略的选择。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往往采取简单的大量举债,大量投资的扩张型财务战略集团公司表现出经济短期高速增长的特征,但从长期的实际结果来看,存在很多的弊端,最终导致大量资源的闲置浪费,甚至公司经营失败。集团公司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我们调整公司的财务投资战略,加大集团公司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大财务制度的创新力度。
552)如何设计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明确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类型及环境要求。第二,明确集团财务管理的职能与任务。
第三,考虑影响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因素:一是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控制强弱;二是企业集团的发展情况;三是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
3)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作用有哪些?你认为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作用?联系某企业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集团财务公司的主要作用有,财务公司对内可以起到集中集团自身财力,发展重点项目或工程的作用。财务公司对外可以通过金融手段为企业集团的投资项目筹到资金。财务公司通过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和消费信贷等形式促进销售,合理利用浮游资金,加快资金周转率,成为企业集团不断扩张和发展的动力。
第二,财务公司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方式。第三,举例说明某集团财务公司的运行效果。● 知识应用
13.1 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D
5)C
6)B
7)C
8)D
13.2 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BC 4)BDE 5)ABCDE 6)ACDE 7)DE 13)ABCDE 13.3 判断题
1)错误。企业集团是由多个法人组合而成的经济实体。但企业集团本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利益共同体,既不是行政性公司,也不是经济管理机构,其整体在法律上则不具备法人资格,也没有法律地位,因此不需要统一纳税、统负盈亏。
2)错误。企业集团有一个能起主导作用的核心经济实体,就是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不同于企业集团,二者不能混淆。
568)ABDE 14)ABC
9)BCDE 15)BCDE
10)ABD 16)ABE
11)BCE 12)ACE
3)错误。企业集团的核心层不是一个生产经营性公司,而是以若干个在集团中起骨干作用的大企业为基础组成的控股集团公司。
4)正确。5)正确。
6)错误。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发生从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经营型管理转变。7)正确。8)正确。
9)错误。集团目标有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企业集团的财务目标与集团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财务目标的主导地位。但并非忽略非财务目标。
10)正确。
11)错误。收益管理体制包括利润形成体制和利润分配体制两部分。
12)错误。如果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则可适当分权,以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如果下属企业情况复杂、布局分散、集团公司对其控制能力弱、则宜采用集权型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以便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
13)错误。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相比是有明显的区别,与银行比较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14)正确。
15)错误。财务公司从事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结算、融资和管理协调活动,对外可以取得资金,但不能办理对外的存贷款业务。
16)正确。17)正确。
附录2
章后习题案例分析提示
57第1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MT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它所处的经济体制有密切关系:计划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目标是产量、产值最大化,市场经济初期是利润最大化,股份制经济下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2)MT企业不仅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净资产报酬率,还可以设立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本增值等目标。
3)MT企业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现有产品质量等途径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并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进而提高经济利润,同时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价值创造、资本增值。
第2章
●案例分析提示
①英国航空公司的管理层具有正确的管理理念。英国航空公司总裁认为:“基于价值的管理方法成为我们在经营中形成优势的基础,并确保价值创造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基于价值的管理的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对价值管理的认识和态度。
②正确的评估战略,准确地把握决定股东价值的关键因素,选择主要的绩效指标进行衡量:“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公司识别、形成优势,并确保公司为发挥优势而采取的措施能带来最大的利润。”
③在管理控制过程中应用价值理念,并配合科学的业务流程设计、系统的培训和卓有成效的执行过程。“基于价值的管理正渗透到几乎所有的主要业务中”、“为各种经营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基于价值的管理成为英国航空公司实现客户、员工和股东价值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措施”。
第3章
●案例分析提示
1)虽然在高速增长时期的每一年的FCFE会高于股利,然而,由于预期增长率的下降,只能产生低于赢利留存率的股权资本再投资率。FCFE估价可能比股利贴现模型更加接近于现实,因为它分离了对现金、上市证券和经营性资产的投资。股利贴现模型高估了预期增长
58率,因为它不考虑这样的事实:现金投资所获得的低报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得股权资本报酬下降(及其增长的下降)。
2)在以下两个条件下,价值相似:第一,股利等于FCFE;第二,FCFE大于股利,但超额现金被投入到净现值为零的项目中。
3)在以下三种情形中,价值相异:第一,FCFE大于股利,股息和超额现金的赢利要么低于市场利率,或者被投入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之中,出自FCFE模型的价值因此将大于出自股利贴现模型的价值。第二,公司低于所能承担数额的股利支付降低了债务-股权资本比率,并可能导致公司没有举债,从而引起价值的损失。第三,两个模型中有关再投资和增长的假设不同。
出自FCFE的价值和出自股利贴现模型的价值间的差异,可视作控制公司价值的一个因素,它衡量控制股利的政策的价值。
关于哪一个价值更适用的问题,答案在于针对公司控制权的市场的开放程度。
第4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西水股份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24.42%的股份,股权集中度大,甚至大于第一大股东。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而去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另外,中小股东比重过小,中小股东手中只有2300万股至2500万股,因而丧失了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个外在压力。
2)结合该案例,分析国有股、流通股在财务治理中的治理效应。
在本案例中,实际控制人是乌海市国资委,在乌海市国资委其支持下,中小股东向实际控制人维权成功,发挥了国有股的治理作用。关于国有股的治理作用,主要有两种观点:攫取之手和帮助之手。本案例体现了国有股的帮助之手。
帮助之手则认为,国有股权可以帮助企业发展,即国有股权有积极作用。混合所有制公司的政府作为税收征集者,发挥着大股东的作用,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因此,国有股权带来的政府监督,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对经营者缺乏有效外部监管机制的次优选择。
本案例中小股东的维权也体现了流通股的治理作用。本案中流通股股东对财务治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监督上。从监督股东的角度来看,流通股股东可以通
59过参加股东大会投票选举和更换董事会成员对公司经营者实施监督。
3)结合该案例,分析股权集中度在财务治理中的治理效应。
股权结构不同的集中程度会产生不同的治理效应。股权过于集中时,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较高,前者容易侵犯后者利益;股权过于分散时,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代理成本较高,后者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而侵害前者利益。因此,股权集中度不同,两类代理成本也各不相同,此消彼长形成均衡状态,最终会带来不同的治理效应。
寡头竞争式股权结构(中间型股权结构)一般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股权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有几个相对控股的股东存在,相对控股股东之间存在合作竞争关系,股权集中度介于集中型与分散型之间。寡头竞争式股权结构治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在董事会中少数大股东间的竞争容易形成股东间的相互制约,并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从竞争性制约而走向竞争性合作;第二,由合作型竞争而产生的对经营者强有力的监督,有利于减少代理成本,使得对经营者的监督效应提高,从而校正经营者不良行为;第三,由于合作型竞争,使得少数大股东在行使重点事项决策权时会采用合理的决策机制、谨慎决策,从而降低决策失败的几率。
第5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巨人集团采取的是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其根据是:第一,进行多元化投资,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第二,现金流出量不断增多;第三,资产报酬率下降;第四,债务负担增加。
2)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财务状况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出现危机。根本原因是进行多元化投资,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而又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导致投资失败和经营低效。
3)进行多元化投资必然导致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现金流出量不断增加,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4)在多元化投资的前提下,首先需要做好投资战略规划,提高投资成功概率;其次需要做好筹资战略规划,确保投资所需资金;最后需要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危机。
60第6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同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紧密依托清华大学的人才、科技优势,通过“清华同方研究开发中心”的孵化和二次开发,把大批科技成果推向市场。技术对同方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方坚持“技术+资本”的战略方针,促成了同方特有的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同方的创新孵化体系使同方保持持续高速的成长,使得同方在许多行业都取得了一定发展,支撑着同方的高科技产业。
2)同方始终坚持“技术+资本”的发展战略,通过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投入到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通过企业的兼并、收购、控股与参股等多种形式,是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产物。同方努力使其技术资源优势在向独立的自主性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化的方向转换——以技术为核心,以资本为手段,使两者在更高的层面上融合。
3)资本是为了更好地实业孕育,毕竟大多数企业不是风险投资商。资本运营的本质目的是对资源重新进行配置,达到效应的最大化。企业最终应以业务经营为本,不能将资本经营和业务经营本末倒置。
4)并购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同方并购的目标主要是扩大规模,并购企业基本是闲置资产、未开发资产,收购活动是低成本的。今后同方并购对象将考虑有利于公司主营业务的良性公司。同时,同方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方式孵化创新来进行资本运作,得到了许多潜在的市场,这比自己去直接进入的风险要小得多。
第7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中石油构建完整产业链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
2)协同效应即合并后的主体产生的效果要大于单个独立存在的主体之和。中油国际主要在印度尼西亚从事油气勘探和生产业务。通过收购其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相关海外资产,将使中石油的海外探明净储量和净资产都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3)中石油采用收购方式进行企业资本扩张重组。其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石油工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其主要产品价格具有较好的联动性。收购与回购
61的最大目的在于迅速扩张,以形成能与世界石油巨头抗衡的实力.实现资本的增值。
第8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现代企业的目标是资本的增植,企业重组是实现企业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和措施。ST公司重组就是要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运用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产权重组方式,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当前股权分置改革正热火朝天地进行,问题公司、绩差公司都实行重组式股改,在股改进入到中盘阶段后,重组对价渐渐成为时尚。而ST公司,问题公司的重组多为非对价重组,于是它们为了实现重组,极易财务造假,由此引发新一轮的经济泡沫,这势必会影响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企业重组的真正目的。因此,监管机构应尽量发挥其监督职能,使重组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第9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SPX公司实施EVA管理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这些做法围绕一个目标:为股东创造价值。
2)在SPX实施EVA管理的实例中,主要是通过管理者激励。通过将个人红利同预期的EVA增长目标相联系,SPX激励管理者执行价值管理。
3)成功的实施EVA管理所必须的主要步骤:①在高层管理者中形成对EVA管理的认同。②做出关于EVA管理方案的主要战略性决策(征得广泛认可)。③制定EVA管理实施计划。
4)在美国资本利得税的税率比股利的一般税率要低。因此股利使投资者蒙受税收损失,股利分配将降低公司价值并会减少投资者的税后收益。
5)EVA全面考虑了企业所占用的资本的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按照EVA的理论即使一家企业的会计利润为正值,它也可能是一家破坏财富和企业价值的公司。因为会计利润为正值仅仅代表了一家公司所获得的资本回报大于负债资本的成本,这一会计利润还有可能不足以补偿权益资本的成本。只有为其所占用的所有资本提供了正常回报的公司,才算得上是真正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公司。由此可见,EVA指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近乎相同,与价值创造这一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紧密呼应,与价值管理这一企业管理
62的大趋势相互支撑。
第10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摇臂钻床厂预算控制的特色在于:第一,从内容上看,重点突出,主要针对费用和资金;第二,从程序上看,强调全程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第三,从方法上,符合管理控制基本原理,如设置预算控制比率和预算控制标准,设置预算控制预警水平,将会计核算和预算相结合,要求进行差异分析,基于预算进行考评。
2)预算执行控制区分预算授权控制、预算审核控制和预算调整控制三个方面。摇臂钻床厂在预算执行控制中主要采用预算审核控制,当然也涉及到预算授权控制和预算调整控制。
3)摇臂钻床厂的预算控制今后应在以下方面改进:第一,从内容上,应该拓展到其他经营环节,如收入控制、生产控制,目前仅仅重视的是费用控制和资金控制,以达到全面覆盖的要求;第二,从方法上,应该建立预算授权控制体系和预算重大调整制度,完善预算报告和预算分析制度,完善预算考评体系。
第11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在设计业绩评价系统之前需要分析评价客体,最重要目的在于明确责任。在企业中存在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在创造企业价值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需要区别对待,建立不同的业绩评价系统进行业绩评价。因此,宝钢钢管公司将其内部各部门分成了主价值链、基础保障链和管理部门链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对公司的价值贡献是不一样的,自然也就需要采用不一样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该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区分不同的评价客体采用不同的业绩评价模式;第二,融合使用了EVA和BSC这两种方法,通过借鉴EVA的思路选取了综合的财务指标即价值贡献,将其作为整体业绩评价系统的核心指标,通过结合BSC的原理建立了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于一体的业绩评价系统;第三,采用将评分与价值挂钩的方式将非财务指标也量化为价值贡献,形成了统一的业绩评价计量标准;第四,在设计评价指标过程中结合了公司的业务特点和控制重点,比如战略产品销量、壁厚控制8%精度比例
63等评价指标。
3)应该说,EVA和BSC这两种业绩评价模式各有利弊,EVA体现了经济利润的思想,反映了股东价值的增加,而BSC具有完善的整体框架,考虑了非财务指标。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具有融合的基础,都是以衡量股东价值创造为设计基础。因此,可以把BSC作为整体框架,将EVA吸收为BSC中的主要财务指标,这样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第12章
● 案例分析提示 中方有如下失误:
(1)计价支付货币选用不当。在远期交货的大宗货物买卖中(即当合同金额较大时),选用汇率稳定的货币作为支付货币,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洽商的基本原则,也是买卖双方都易于接受的条件;除非我们能够预测某种货币在交货期会发生贬值,为获取汇率变化的利益而选用某种货币。即通常所说的“进口选软币,出口选硬币”,但这只是单方面的期望,而且应建立在对所选货币汇率变化趋势的充分研究之上。但实际上交易的对方也会作出相应考虑。因此我们说,当以货物买卖为目的的合同金额较大时,选用汇率稳定的货币支付是比较现实的。在本案中,合同金额近300万美元,交货期为签约后6个月。我方在未对汇率做任何研究的情况下,接受以比利时法郎为支付货币的交易条件,这就给合同留下了汇率风险损失的隐患。
(2)轻率接受延期交货条件,使风险成为现实。当交货前卖方提出延迟交货请求时,我方仍未意识到合同的潜在风险,无条件地接受了卖方的要求,虽未做书面的合同修改但却按卖方提出的条件修改了信用证。这时若意识到汇率风险,则完全应以汇率风险由卖方承担作为接受延迟交货的条件,实际情况证明:正是这无条件地接受延期交货使得我方的汇率风险变成现实。
(3)风险处理不当,造成重大损失。4月下旬比利时法郎上涨时我方进出口公司为避免或减少损失,建议采取套期保值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但用户却心存侥幸,拒绝采取防范措施。结果损失发生且无法挽救时又无理拒付,造成我方经济、信誉双重损失。
第13章
● 案例分析提示
1)它的核心层并不是一个控股公司性质的企业,而是由实力很强,相互持股的多家企业共
64同构成集团核心层。
在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中,三菱集团属于控股型企业集团。控股型企业集团的集团公司为控股公司,集团中其他企业表现为“诸侯分封”。这种模式企业集团的特点是,企业集团的核心层不是一个生产经营性公司,而是以若干个在集团中起骨干作用的大企业为基础组成的控股集团公司。控股集团公司以股权大小对所属紧密层或半紧密层企业的资本进行营运。集团最高决策机构为集团董事会,董事会的董事通常由各成员企业的主要领导组成。董事会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对集团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实施对集团的战略管理。
2)三菱集团是以金融业为轴心,以商事(综合贸易)为支柱,以实业为基础,横跨多产业领域的综合性企业。三菱银行和部分其他三菱金融公司是新事业的一个主要资金源泉,如果集团公司成员碰到困难的市场条件或财务问题,这些金融公司就是一个金融安全网。金融机构在集团中占领主导和轴心地位,但它并不是集团中唯一的核心企业,而是核心层若干大企业中的一个。金融机构通过相互持股,系列贷款和派遣高层职员等手段,对集团核心参的其它大企业乃至集团外各独立企业发挥其影响力,由此实现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生长。
3)三菱企业集团主产业的管理组织结构类型为事业部制,是以金融业为轴心,以商事(综合贸易)为支柱,以实业为基础,横跨多产业领域的综合性企业。三菱集团的28个核心公司通过股票的互相持有(其他公司拥有某个公司股份的比例由17%-100%不等,平均为27%)、互为董事、合资公司和长期的业务联系而连结在一起。它是多元产业大规模,多极化发展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三菱集团的经营范围并不限于金融,流通领域,它不断向多种产业甚至新兴产业领域渗透,并在这些产业领域的核心企业周围形成以母-子-孙关系链联结的纵向金字塔企业结构。
金融机构通过相互持股,系列贷款和派遣高层职员等手段,对集团核心参的其它大企业乃至集团外各独立企业发挥其影响力,由此实现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生长。
三菱集团的每一个公司都独立运作,寻求自己的战略和市场。
65附录3
综合案例分析提示
● 案例分析提示
1.价值管理与价值评估、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1)价值管理的内涵是以价值和价值评估为基础,应用EVA等价值评估指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导向,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战略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采取治理机制、财务规划、政策选择、流程再造、重组改制、兼并收购、股市运作等财务运作方式,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解决企业价值创造流程中的障碍,增进企业现金流量,实现资本增值,并最终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2)价值创造是价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价值管理的最终目标。
(3)价值评估可以用于投资评价,估测价值管理的结果,以发现潜在的投机机会,也可以用于评价价值管理的最终结果,以判断资本增值的目标是否实现。
2.价值管理与公司战略、重组计划之间的关系(1)价值管理是以价值和核心的企业管理方法。
(2)实施价值管理,首先要明确公司的远景规划,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价值管理要为公司战略服务。
(3)重组计划是通过重组行为,实施公司发展战略,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本增值的目标的活动。重组计划是一种资本经营的方式,是价值管理的重要手段。
(4)制定公司战略、实施重组计划、实施价值管理的最终目标都在于实现价值创造,实现资本增值。
3.价值管理与业绩评价、财务激励之间的关系
(1)价值管理以价值为核心,它必须辅以配套的业绩评价以及财务激励等措施。(2)价值管理要求公司建立以价值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如采用经济利润、EVA等业绩评价指标,或采用平衡计分卡、绩效三棱柱等业绩评价体系。
66(3)价值管理要求公司建立以价值为核心的财务激励机制,即公司的财务激励措施必须与价值创造相挂钩,如采用与业绩相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等。
4.价值管理的步骤
(1)首先,要查明公司内部的价值创造情况,发现重组机会。
(2)然后,利用这些机会,采取行动,这里通常会涉及到公司重组、资产出售和收购等重大行动。
(3)最后,还要在公司中培养一种价值创造理念,保证公司具有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5.价值管理的方法
从广义上说,价值管理包括企业的生产、营销、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财务、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管理。价值管理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还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文化的整合,以及投资者关系的管理等。这里我们主要强调几种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价值管理方法。
如本案例中EG公司所应用到的六角型
重组法,标杆管理(Benchmarking),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投资者关系管理(IRM)等。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采取及时(TOM),企业流程再造(BPR),企业
(IPM),顾客关系管理(CRM)等价值管理方法。6.企业管理计划方案
本案例中EG公司主要采用了六角型重组法。具体方法如下:①调查公司目前的市值。②评估公司的现有价值,确定公司按照目前的业务计划所能实现的绩效。③详细分析每项业务,确定公司每项业务的价值驱动因素,评估公司进行内部经营改进、业务整合或清理后,公司所能实现的价值。④考虑并购等,发现新的增长机会,评估公司进行外部改进后所能实现的价值。⑤考虑公司的财务结构,充分利用举债筹资的税收优势,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 ⑥形成公司的全面重组计划,以及每项行动预期可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增值。
此外,还可以应用本书中介绍的分析框架:
组织战略目标
生产制度(JIT),全面质量管理资源计划(ERP),全面业绩管理 67 战略目标 分 解 控制标准 制 定 内部控制 报 告 经营业绩 评 价 管理者报 酬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公司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②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细分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目标与经营目标。③明确目标驱动因素,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变量,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④编制内部控制报告,总结实际业绩、控制标准,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⑤根据内部控制报告分析结果,进行经营业绩的评价。⑥根据业绩评价结果,实施财务激励计划。
企业管理计划方案应当围绕价值管理进行,可以遵循以下思路:战略目标 管理方案设计 财务激励。(1)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有: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DCF法,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价值评估-EVA折现法,以价格比为基础的价值评估—市盈率法等。
(2)常用的企业重组方法有:从形式上,可以分为资产重组、负债重组、产权重组;从模式上,可以分为原续型企业重组、合并型企业重组、分立型企业重组;从方式上,可以分为企业整合重组、企业分拆重组、企业内部结构优化重组。
(3)常用的业绩评价方法有:EVA、平衡计分卡、绩效三棱柱等。
(4)常用的管理层激励方法有:精神激励方法,如在职消费、晋升激励、授予奖励(授权、荣誉称号)等;物质激励方法,如短期物质激励(奖金、年薪制),长期物质激励(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股份)等。
价值评估
价值管理方案改进与实施
价值
业绩评价
68“
“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