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2.《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__”。

3.《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一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4.《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押什么韵?韵脚是哪些字? 5.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1)与《天净沙 秋思》整首小令所营造气氛不一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白朴的《天净沙》着意渲染的是秋日黄昏的冷寂,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1)kū 枯老的藤蔓。 (2)xī 萧瑟悲凉的秋风。 2. 答案:马致远 元 杂剧 散曲 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 秋思之祖

3. 答案:枯藤 西风 夕阳 断肠人

4. 答案: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家”“马”“下”“涯”。 5. 答案:(1)小桥流水人家 (2)一点飞鸿影下 【合作探究】

1、曲中前三句共描写了几种景物,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①共写了9种景物,即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句,一字一景,凝练而不简陋,再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鲜明的修饰语,一幅意境苍凉的深秋晚景图就勾勒出来,言简意丰。 ②第一句三种景物写出一片萧飒秋景,造成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衬出了这个旅人内心的悲哀。 ③第二句三种景物则明净,安谧,就连那户人家的欢声笑语也似听见,对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到羁旅之苦。 ④第三句景物古老、凄凉、羸弱,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⑤由此可见,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致,都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则为“乐景”反衬游子羁旅之苦。 2、这九种景物又是在一个什么大的色彩之下呢?

答案:“夕阳西下”,时间愈来愈晚,光色惨淡、昏黄,更使以上景物倍添迟暮苍凉的情调氛围。 3、结句点明了什么?

答案: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人是“天涯游子”,并直抒胸臆----因思乡愁已“断肠”,使景物描写与人的心境完全沟通,充分体现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 《次北固山下》

这首诗中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 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答案:五言律 抒情 王湾 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答案: (1)对清幽恬淡、闲适自得的山水生活的喜爱;对芳香沁人、春草丛生的美丽春光的赞叹;对美好未来的乐观自信。

(2)示例1.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纵横的野水、呼应的鸟鸣、闲适的午睡、芳香的春风、遍野的芳草等意象,营造出淡泊清幽、明净鲜丽的春日美景,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恬淡情怀。

示例2:多角度描写,诗人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明净的溪水洗涤着幽静的庭院,鸟儿在欢快地啼叫,和煦的春风送来了沁人的芳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寺风景的清幽明净。 示例3:思路严谨。诗人由近及远,视野从悟真院移到了整个钟山,写出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春意盎然的美丽精致。

示例4:以动衬静(反衬)。鸟鸣声声,反衬出悟真院的清幽明净、春意盎然。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