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 大众媒体 社会生活 政治观念 知识宣传 青少年 绪论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
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及其它群体同时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作用,它为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成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积极作用
1、大众传媒对个人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另外,其它的宣传模式,专题教育,大型主题晚会,名师讲解,专家授课,甚至一些有着正面引导意义的新闻报道等形式都能进行社会教育,对于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受众关注、认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具有明显的效果。
2、大众传媒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借助角色示范,供人学习模仿,可以培养、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情趣以及行为规范等。它所塑造出来的雷峰、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则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促进社会发展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同时大众传媒对社会规范意识有着深入的影响。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倡导亲情、友谊、关爱、理解、信赖、忠诚、合作等社会规范意识,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塑造作用 (二)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消极作用
1、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引导方式不当,导致主流价值观念反而被边缘化。相当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宣传过于简单化、教条化,表现艺术不当、形式单一、语言枯燥,难以进入受众的视野。
2、部分大众传媒自身的价值观念存在紊乱现象,干扰社会价值观念的正常建构。许多节目宣传的中心思想互相矛盾,无法形成统一的哲学观念。所以无法为受众提供合理的价值导向。
3、大量影视传媒堕落到引导和塑造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反面。一些武打剧、历史剧、偶像剧已经走入怪圈,不仅不能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反而助长了一些错误价值观念的蔓延。
4、商业炒作使一些媒介变得庸俗和低级趣味,偏离其应有的价值取向。为吸引受众眼球媒介经常采取低俗的手段。这样做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二、大众媒体对政治观念的作用
大众传媒担当着党和“喉舌”的作用,是架设在大众和间的桥梁。大众传媒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及时准确地报道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进而使大众理解并坚决拥护党、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构建了大众与畅通的信息平台,传媒尽最大努力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需要和对采取措施的信息需求。持续报道事件的处理进程和新信息,强化已确定信息的真实性,消除可变信息的不确定性,并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保证事件中传媒信息的权威性,维持形象,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中国的形象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
国家政治民主是要保证公众与之间信息制定的畅通,要保证其决策的透明化,公众可以了解信息和参与解决社会事务。需要了解公众的生存环境,出台什么样的才能改善社会现实; 公众也要知道制定的能否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实惠和保障。大众传媒在此过程中,有效地为公众传递信息,同时也为了解民情提供一个平台。因此,大众传媒关系着和公众之间达成有效互动的效率和深度。 三.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作用
(一)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积极作用
1、传媒手段的先进和丰富使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知识面和想像力都大大扩展。
2、开放的媒体环境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这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3、传媒环境的繁荣使中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
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学生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
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自主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
二、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鉴别,造成随意模仿,容易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当代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名牌消费现象等,造成了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助长了校园奢靡风气的盛行。这些都反映出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受到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严重。
1、大众传媒的商业运行促使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造就了中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
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
2、大众传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世俗文化的宣传使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走向低俗化。
中学生审美的低俗化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他们更愿意去追求浅显直接,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读图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毕业论文网 www.zclunwen.com
3、恐怖电影、警匪片中的残酷打斗使中学生中暴力行为升级
随着的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引进,一些武打片、功夫片、警匪片蜂拥而至,血淋淋的场面、触目惊心的格斗、瞠目结舌的作案手段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电脑特技,使青少年眼花缭乱,他们甚至把小偷当成了英雄,把恶霸当成了偶像,把当成了他们理想的练兵场。这些年,中学生之间的打斗越来越升级,拳脚相交已成家常便饭,持刀行凶者也不在少数。一些电影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扮演了教唆犯的角色
结 论
大众媒体应认识并重视自身对人类观念的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努力改进宣传策略加强思想建设。
(一)强化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遏制宣传上的不良倾向,倡导主流社会价值观念。
(二)规范大众传媒的泛商业化倾向,保证媒介自身价值取向正确。毕业论文网 www.zclunwen.com
(三)大众传媒要讲究宣传策略,增强主流价值观念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要加强大众传媒队伍建设,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增强社会成员参与建构社会价值观念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王辉,浅谈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中国市场[J],2009.5 2. 杨晓明.四书五经现代版[M].成都:巴蜀书社,1996:1-2.
3. 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9. 4. 张苏敏,郑春勇. 浅析大众传媒对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
5. 洪淑瑜, 大众传媒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当代小说(下半月)》[J] 2009( 4)
6. 樊浩,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J],新闻出版与交流[J] 2000(5)
7. 陆晔,作为现代社会文化情境的“媒介真实”——试论电视传播对社会现实的建构,社会科学[J] 1995(2)
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P81
• • • • • • • •
一、导论8-26 (一) 研究缘起8-10 (二) 相关研究10-16
1.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及其价值观的研究10-14 2.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14-16 (三) 大众传媒解读16-26
1. 大众传媒的含义和发展历程16-17 2. 大众传媒的特点17-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大众传媒的功能19-26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26-39 (一)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26-30 1. 全方位的信息强化了青少年价值选择和认同26-27 2. 传媒社教内容激励了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27-28 3. 正面榜样报道丰富了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28-29 4. 丰富的外来文化带给了青少年文化多元价值观念29-30 (二)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30-39
1. 大众传媒的暴力内容滥用淡漠了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30-32 2. 低俗娱乐内容降低了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32-34 3. 商业广告渗透扭曲了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34-36 4. 不恰当的传媒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36-39 三、大众传媒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异化的归因分析39-48 (一) 大众传媒的错误导向39-42
1. 大众传媒放弃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39-40 2. 大众传媒传播内容的错误导向40-42
(二) 大众传媒的不可完全控制导致其消极影响增大42-43 (三) 青少年自身原因43-45
1. 青少年个体差异会导致不同传播效果43-44 2. 青少年对大众传媒的过分依赖44-45 (四) 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低实效性45-47 1. 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空洞45-46 2. 价值观教育方式的低效46 3. 价值观教育缺乏情感性46-47 (五) 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冲突47-48
四、大众传媒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对策48-61 (一) 应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价值观教育合力48-51 1. 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媒介接触条件49 2. 建立健全媒介法规49-50 3.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50-51
(二) 大众传媒要完善自身,实现其对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导向51- 1. 提升大众传媒作品的品位52 2. 严格审查,净化传媒内容52- (三) 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策略-57 1. 加强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56
2. 强化价值观教育内容,转变价值观教育方式56-57 (四) 家庭价值观教育策略57-58 1. 在家庭中构建良好的媒体环境57
• • • • • •
2. 加强对青少年的关心和培养57-58 3. 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家庭的建设58 4. 父母自身要不断充电,增加媒体知识58 (五) 青少年的自我完善过程58-61
1. 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9 2. 增强自身选择、鉴别和使用媒体的能力59-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