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

(选自《列子》)

【注释解读】

①缁(zì)衣:黑色的衣服。

②犹是:像这样。

③使:假使。

【参考译文】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遇到了大雨,杨布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正准备打狗。在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能不以此感到奇怪呢?”

黠童子换马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1 页 (共4页)

一童子随主人宦游①。从县中索骑,彼所值甚驽下。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yánɡ)..泣于马上。后来问曰:“何泣也?”曰:“吾马奔逸绝尘,深俱其泛驾②而伤我也。”后来以为稚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童子既得马,策而去,后来人乘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注释解读】

①宦(huàn)游:外出做官。

②泛驾:不服人驾驭。

【参考译文】

有一童子随主人四处求官。但童子所骑的马不好,想换一匹好马。他远远看见有个人骑着一匹骏马急驰而来,心生一计,就手握着缰绳假意哭泣起来,来人见童子哭得伤心,就问童子为何哭泣。童子说:“我的马儿跑起来速度奇快,是匹好马,但我担心无法控制它而伤到自己,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来人见童子年幼,不致骗人,于是贪念大起,心想童子的马比自己的好,就下马表示愿意与童子交换。童子换了马便急驰而去,那人骑上童子的驽马,才知道受骗上当,可是已追不上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⑤,二儿可得全不⑥?”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⑦。 .............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解读】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2 页 (共4页)

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自大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⑤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⑥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

⑦亦收至:捕捉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参考译文】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④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

夜不寝之时,咏⑤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3 页 (共4页)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解读】

①患:担忧。

②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的读书。

③迨(dài):到;等到。

④倍诵:倍”通“背”,背诵。

⑤咏:吟咏。

【参考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

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

“未可。”退②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4 页 (共4页)

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

《列子·说符篇》

【注释解读】

①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②退:回去。

③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参考译文】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①子罕,子罕②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③,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5 页 (共4页)

稽首而告④曰:“小人怀⑤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⑥,使玉人为之攻之.............⑦,富而后使复其所。

(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解读】

①诸:之,代词,放入文中具体解释。于,介词,放入文中具体解释,在本文意思是,把玉献给谁;

②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宋国国相,又名乐喜。

③玉人:从事玉石加工、雕琢的匠人;

④稽首而告:献玉人跪拜着所述。稽首:跪拜。

⑤怀:藏;

⑥置诸其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里:居住的地区。

⑦为之攻之:替献玉人雕琢好那块玉。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于(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我)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6 页 (共4页)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不知不识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解读】

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参考译文】

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精卫填海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7 页 (共4页)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也,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⑥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选自《山海经》)

【注释解读】

①发鸠之山:山名。

②柘(zhè)木:枯树,桑树一类。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④其鸣自洨(xiào):洨,通“叫”,呼叫。它的鸣声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yīn):填塞,堵。

【参考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东海。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8 页 (共4页)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

【注释解读】

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指笔画曲折怪僻的地方。

⑤诟(ɡ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爱写草书但写不好,当时的同行都笑话他,丞相对此表现的很镇定。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他让侄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拿着他写的字的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不认识了,便责怪侄子道:“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的什么了。”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9 页 (共4页)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①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反为其患。 .

【注释解读】

①所以:……的原因。

②爽:差、败坏。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十分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做客。和主人一起吃饭,愚人嫌菜太淡了没有味道。主人听到后,便增加了一点盐再吃,好多了。愚人便说:“之所以美味,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加少许一点尚且这样好吃,多放些不是更好吃吗?”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就单单空口吃盐,吃到口味败坏,盐反而成了他的祸患。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 第 10 页 (共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