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离骚(节选) 一、 学法建议
诗人创作的年代距今较为久远,故诗歌学习的障碍较大,因而在阅读时,必须首先对诗人生平事迹有 所了解,并结合时代背景,紧扣课文的注释,大致把握其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如下问题进行探讨 和研究: ①诗人是怎样表现自己忧国忧民的品格的?②他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理想?③文中以芝兰 香草为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④怎样体味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 从而自诗篇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诵读成为重要的部分。要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 热情这一重点。
“兮”字是楚辞的形式特点之一。“兮”字通常出现在三种位置上,各有不同的作用。第一种是在一
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时有感叹意味;第二种是在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第三种是 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首,不可读断,不要注意把握。
二、 例题分析
[ 例1 ] 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简要概括其大意。 [思路分析]
因课文文字较为艰深,在理解与把握上较易出现理不顺的现象。课文又为节选,内容在全诗中原为一 部分,都会给分层次和归纳大意带来困难。解题中需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如“长太息”、“悔” 等可能较准确地把握文脉。 [答案]
课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对之所
厚”。大意为:作者虽为群小所排挤而矢志不屈。第二段从“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到文
章的结尾。大意是:作者设想自己虽想独善其身而终不能,表现自己为了崇高的理想,即使粉身碎骨 也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
[ 例 2 ] 屈原一心实现“美政”,改革时弊,可“潮谇而夕替”,为什么? [思路分析] 从文中看
“众女嫉余之蛾眉”,君王“终不察夫民心”。 “固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以追曲”。
自己从善爱美,小人投机、追曲;“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为此态”,不愿 同流合污。“鸷鸟”固然不群,“异道”怎能相安?屈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 直兮,固前对之所厚”。遵照前圣所厚,屈志忍辱,保持清白,献身正道。
[答案] “众女”“谣诼”,君王“不察”。 三、 练习题 (一)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B. 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 指楚辞
C. 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 “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2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靰 羁( j ī ) 朝谇( su ì ) 揽苣( sh ǎ i ) B 、谣诼( zhu ó ) 佗傺( ch ì ) 鸷鸟( zh ì ) C 、攘诟( g ò u ) 相道( xi?ng ) 芰荷( z ī ) D 、缤纷( b ī n) 岌岌(jí) 修姱(kuá)
3 .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謇朝谇而夕 替 (替代)②规矩而改 错 (违背) ③ 宁溘 死以流亡兮(忽然)④ 步余 观于兰兮(水边
的高地)⑤唯 昭质 其犹未亏(清楚明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识的一项是( ) A、又 申 之以揽 申:申述,说明 B、忍尤而 攘 诟, 攘:忍受 C、苟余情其 信 芳 信:确实
D、长余佩之 陆离 陆离:修长的样子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擦擦眼泪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梅。——这也是在我的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我也不后悔
C、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和凡鸟不合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啊。这本来就是古代圣贤 所看重的。
6.对下列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说宁死也畏惧流亡,我不忍心坚持这种态度
B.“退将复修吾初服”,意思是说自己将来退隐之后,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才德.“初服”是指未 仕前的服饰
C.“唯昭质其犹未亏”的意思是:惟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D.“民生各有所乐倒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这句诗是说人生各有爱好喜欢,而我独爱好修洁以 为常行
7.比较加线词的意义,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终 不 察夫民心 3 不 吾知其亦已兮 2悔相道之 不 察兮 4佩缤纷其 不 繁饰兮
A.12相同,34也相同 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也不同 D.12不同,34相同 8.下列各句中双音节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固时俗工之巧兮,规矩而改错
C.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9.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 B.既替余以蕙兮 余虽好修以靰羁兮 又申之以揽
C.背绳墨以追曲兮 D.宁溘死以流亡兮 竞周容以为度 伏清白以死直兮
10.下面6句诗分编4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照质其犹未亏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⑥∣③④∣②⑤ 11.对本诗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一开头就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哀伤人民苦难的思想 B.诗歌多次运用比喻手法言志,表达自己至死要坚持节操,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志.
C.诗歌句式灵活.以六言七言句为主,间以五言.八言乃至十言,形成错落有致,节奏鲜明的音韵美 D. 诗歌最后表达不畏酷刑,要和楚王及黑暗社会争到底的决心.
(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分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 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 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 道齐恒,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 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 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出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 下列四句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方正 不容 人 穷 则反本 其辞 微 举类 迩 而见义远
A方方正正 贫穷 微小 表现 B.品行端正 处境窘迫 含蓄 表现
C.方方正正 处境窘迫 微妙 表现 D、品行端正 贫穷 含蓄 看见
2、“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此句中的"之"指的是( )
A《国风》与《小雅》的艺术特点 B.信而无疑.忠而被谤 C.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 D.盖自怨生也
3、对“自疏濯掉进污泥中.蝉蜕于浊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己疏远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B.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C.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D.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壳一样摆脱出来 4、对“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作《离骚》原来是为摆脱痛苦和怨恨的啊 B.屈原作《离骚》是由于对自己有怨愤而著的啊 C.屈原之作所以写作《离骚》这部作品,大概是为抒发怨恨的缘帮
D.屈原作《离骚》,是怨恨自己生活在不公平的社会中啊. 5、对“其志治,故其称物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的物品散发出芳香 B.他的志向纯洁,所以他称赞芳香的物品
C.因为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用芳香之物作比喻 D.因为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称赞芳香的物品 6.对这段文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屈原,《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作品可与日月 争光.
B.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 想基础。
C.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是对污泥浊秽的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评价了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趣。 参考答案 (一)
1、D 2、C(芰→zhī) 3.B 4.A 5.D(“死直"应为"献身正道")
6.A(与诗意相悖) 7.D 8.C
9.C(ABD中均为连词"而";C1为连词"而".2为介词"把它")
10.C(①③为因果②④为转折⑤⑥为并例) 11.D(强调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志向) (二)
1.B 2.A 3.B 4.C 5.C 6.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