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
——浅谈初中合唱教学
人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合唱又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相互配合、协同进行,有着纵横的声音关系、和声与旋律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统一整体,从指挥到每一位合唱队员,以良好的团队精神风貌体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合唱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也是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合唱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纵观当今世界、各洲、各国、各地区合唱赛事活动的频繁举办和交流,已构成了世界性的运行网络,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和水平,如今,合唱教学已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人从事了多年的初中音乐教学,辅导训练的合唱队多次参加省、市的比赛,深深体会到合唱教学的艰辛与乐趣,下面就多年来的合唱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合唱教学的要务——树立合作理念。
合唱是一项群体性的活动,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合唱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而是一个团体合作的结果,所以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这需要每个演唱者有较好的团队意识,让这种理念每时每刻都贯穿在演唱者的心中,在训练的时候学生就不会随意地自我发挥,而会兼顾其他声部,学会判断自己的个人演唱是否干扰了整体,还是自己的演唱是否衬托了整体,所以,互相合作的理念极为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
自立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 合唱教学的首要基础——声音的训练。
声音的训练是合唱教学的首要基础,气息则是发声的动力,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声乐学中的发声方法具体而科学,专业性强,对于不是很专业的初中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形象地引导和示范,本人在长期的教学训练过程中,觉得以下几点比较有效:
1. 以“哼”的形式来训练气息。
气息的练习方法有很多,通常用“闻花”、“闻味”来练“慢吸”和“急吸”;用“吹灰尘”、“吹灭火苗”来练“快呼”;用笑的练习来增强呼吸的功能------我觉得除了这些方法,用“哼鸣”的方法来练习气息也未尝不可。
学生最初开始练习时,可以放松地(一定要在放松的基础上)只在一个音上哼鸣,以后在三度或五度的范围内哼鸣,会做了以后,用咀嚼哼鸣的办法哼唱自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滑音或歌曲的旋律,一边哼鸣、一边咀嚼的目的,是让下巴放松,但是,哼鸣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稳定,不能因为嘴在做咀嚼的动作而上下乱跑。颈肩部一定要放松,哼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高,一定要感觉是在鼻子里到鼻子里头的上边,而不是在鼻子尖附近,音的时值从短到长,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气息就会变长,以后唱起歌来不至于气不从心。
2. 以“说”的形式来训练口型。
说和唱在发声方法上,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从咬字、吐字这方面来看,说是唱的基础,让学生夸张地说,用气息说。说,即是读。读的时候,要读准每个字的声母、韵母
的正确读音,还要掌握好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它们的舌位、口型等细节要求,咬准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先小声读,再逐渐放开夸张地说。如在训练《送别》这首歌时,先不让学生唱,我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长”字的后鼻音 “ang”必须到位,用气息在高位置读,微笑着读,配合表情来读,响亮、结实、通畅地说,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着读,学生就不会显得枯燥,反而觉得很有趣味性,等把这首歌词读好了,学生也差不多能唱好了。这样“声与字”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歌曲音色动听,吐字清楚并富有激情。
三. 合唱教学的骨架——和声的训练。
和声的训练是合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和声效果要取决与声部的均衡、音准、节奏音色的和谐统一。
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合唱,常常会出现互相干扰、比音量、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和声感觉的训练——即多层次的听唱训练。1、单音和声听唱练习。听辨不同的音程、和弦,开始要求唱准自己声部的音高,慢慢要求“唱一听二”,即既唱准自己声部的有敢于听另一声部的音,以培养音准能力、自控能力,但是要注意保持轻声唱,这样声部清晰可辨。2、旋律和声听唱练习。在单音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的旋律听唱,从单声部独立先唱准,再教师弹另一声部学生配唱,再二声部、三声部轻声共同配合练习。3、听辨和欣赏别人演唱、演奏,观摩优秀的合唱、和声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提高歌唱的表现力,通过动口、动耳、动脑,不断强化学生的和声感觉。
这样,声部间的默契配合和相互补充,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兼顾其他的声部,以协调自身与整体的关系,这种调控自己音色音量细微差别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整体的感受能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合唱教学的情感处理——情带声。
歌唱的艺术是传情、表情的艺术,学习歌唱的方法、练习歌唱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完美地表现作品。方法和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深入地研究作品、理解作品、并能深入到作品的规定情景之中去、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以自己真诚的思想感情去歌唱、去表现作品,才能感动别人。我这里讲的“情带声”,就是要求歌唱者要用真诚的感情去歌唱。观众听歌,不能像喝白开水,无滋无味、有声无情。要在白开水里加点佐料,应该是什么味,就加什么佐料,即带着感情去唱,“以情带声”,才能作到“声情并茂”,才是完美的歌唱。
这是很高的要求。初学者在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和方法、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作品的时候,让他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歌唱是困难的。但这是学习声乐的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从开始学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以情带声”的要求。比如唱:
1—|3—|5—|| 时,就要用积极向上、昂扬的情绪来唱。如太阳升起来,光芒万丈。而唱:5—|3—|1—||时,要想象是江河之水,从高处流下来,奔向远方。唱高音时,如呼喊,用兴奋的心情;唱低音时,如私语、如沉思,用平静、舒缓的心情。
感情,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一个人产生某种爱或恨的感情。老师只能启发、引导,歌者有没有某种感情,还得歌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老师的作用是不能抹杀的。无论现在对音乐的理解是否透彻,是否正确,在歌唱时,都不能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大家知道,有的歌手嗓音并不是很好,但是,他演唱时,你能够坐的住,能听得下去,并愿意听。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儿在唱”。他们能够把作品所要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每一句都能打动听众的心,让听众与他的感情产生共鸣。这种场面,不是每个歌唱者都要追求的吗!
五. 合唱教学的实践活动——合唱表演。
合唱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要达到表现音乐、树立形象、传递思想感情,最终还得走向舞台面对观众,完成合唱作品与听众交流的桥梁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1)实践表演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一次次的比赛,让学生更加自信并充满信心;(2)实践表演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通过欣赏他人的表演和观众的评价,能让学生认识到“山外清山楼外楼”的道理,从而可以取他人之精华补自己之不足,提高集体的演唱能力;(3)实践活动就能让学生感受把合唱作品传递给听众的那份成功和喜悦,当比赛或表演赢得成功的时候,作品、演员、观众三者融为一体,产生了共鸣,让合唱艺术、声乐作品得到了升华;(4)实践表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好的合唱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使人团结,和谐向上,它能净化人的灵魂,陶冶情操,使演唱者心心相印,声声相和。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我的这篇合唱教学之感也许比较肤浅,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完美、更和谐的合唱氛围,让校园充满歌声与欢笑!
2008-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