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研究【最新经济学论文】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研究【最新经济学论文】

来源:爱够旅游网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U.D.C: NO: 20110102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Economics

Retail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f China CITIC Bank Based on Fa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Candidate:Dong Yating Supervisor:Prof. Kang Shushe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conomic

Specialty:Finance University: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June, 2014

摘 要

摘 要

金融脱媒又称为“金融非中介化”,是指资金的盈余方和赤字方绕过金融中介而直接进行交易的金融市场变化趋势,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以存贷息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增长方式不断受到挑战,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也显现出来。在此背景下,以中信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银行业纷纷提出了向零售银行转型的战略目标,尽管意识到零售业务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发展零售业务缺乏有效的战略指导。

本文以中信银行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美国商业银行零售业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开展进行剖析,并利用SWOT模型对中信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并不是经营策略的局部调整,而是战略层面的方向性转变。中信银行拥有广阔集团化的客户源并且在业内具有独特的网上银行发展优势,科技应用不断深化,近年来零售业务表现优秀,其中零售贷款和存款规模都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为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提供了可行的条件。但其零售业务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对公业务是其利润主要来源,在商业银行零售化大背景发展趋势下,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不足,零售存款和贷款不够优化,营业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为推动零售业务转型的实现,中信银行应立足于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服务型高端客户银行,形成以出国金融、香卡和幸福年华卡为三大抓手,并结合房抵贷,形成产品组合,打造以幸福财富为品牌的特色零售金融发展路线。首先,优化健全零售产品体系,以创新带动零售业务发展;其次,完善零售业务渠道及系统建设,推进物理网点功能转型,优化零售流程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将中信银行发展为零售业务市场首选银行;再次,加强服务品质建设,通过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体验。最后,还应不断完善零售业务内部组织架构和内部零售队伍培养,通过打造种子讲师制度为零售业务开展提供充备的后援战斗力量保证。

关键词 金融脱媒 直接融资 零售业务 中信银行 金融创新

I

Abstract

Abstract

Financial distermination refers to a phenomenon that funds of surplus side and deficit side to bypass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deal directly,which first 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6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foreign banks access,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have reorganized and listed, the banking competition has entered the white-hot.

This paper studies on China CITIC bank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shareholding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d try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ITIC b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s and through studying on the environment of development of banking industry and comparing with the other banks in China. This article also compared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etail banking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banks,analyze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domestic banks to develop retail banking business.The transformation of network channels has taken the first step and yelded good results for the next step to deepen the restructuring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On this base, the strategies for CITIC bank to develop its retail banking are to focus on building its brand and using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to offer customized services for its customers. The result is that CITIC bank 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the leading retail bank of 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tail transformation, China CITIC bank should ues their uniq strenth and build the high quality customer bank,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twork channels has taken the first step and yelded good results for the next step to deepen the restructuring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On this base, the strategies for CITIC bank to develop its retail banking are to focus on building its brand and using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to offer customized services for its customers.

Key words Financial distermination Direct finance Retail banking CITIC bank

Financial innovation

II

目 录

目 录

第1章 绪 论·····················································································································1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1.1.1选题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1.3研究综述················································································································3 1.2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5 1.2.1研究方法················································································································5 1.2.2研究思路及结构····································································································5 1.3创新点与不足之处·······································································································6 第2章 我国金融脱媒发展现状分析··················································································7 2.1我国金融脱媒的现实表现···························································································7 2.1.1贷款脱媒日益加剧································································································7 2.1.2中小企业贷款脱媒明显························································································7 2.1.3货币基金对活期存款呈现替代性趋势·································································7 2.2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历程···························································································8 2.3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成因···························································································8 2.3.1国家对直接融资的鼓励························································································8 2.3.2金融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9 2.3.3居民投资和企业融资倾向的改变·········································································9 第3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10 3.1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10 3.1.1宏观经济数据分析······························································································10 3.1.2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数据分析··············································································11 3.2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的挑战······················································11 3.2.1资本脱媒对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盈利模式的挑战···········································11 3.2.2技术脱媒对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经营模式的挑战···········································12

III

目 录

3.3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的机遇······················································13 3.3.1金融脱媒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迅速发展···············································13 3.3.2 金融脱媒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13 第4章 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15 4.1 美国金融脱媒产生背景····························································································15 4.2 美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经营对策·································································15 4.2.1 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度创新··················································································15 4.2.2 业务运作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16 4.2.3 利润来源创新·····································································································17 4.2.4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 加强资本风险及内部收益管理·································17 4.3 美国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经验借鉴·········································17 第5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SWOT分析·······································19 5.1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主要内涵·····································································19 5.2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目标·············································································19 5.2.1建立持久的主办行关系······················································································19 5.2.2建立高效的获取客户模式···················································································19 5.2.3建立低成本和规模化的运营模式·······································································20 5.3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SWOT分析································································20 5.3.1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竞争优势·······································································20 5.3.2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竞争劣势·······································································21 5.3.3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面临威胁·······································································22 5.3.4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面临机会·······································································25 第6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对策····························································26 6.1 加大零售产品及业务创新························································································26 6.2 加快零售业务渠道建设····························································································27 6.3 加快零售业务系统建设····························································································29 6.3.1整合零售大积分系统建设···················································································29 6.3.2 优化POS集中收单系统建设············································································29

IV

目 录

6.4 优化零售流程梳理建设····························································································29 6.5 提升零售服务品质建设····························································································30 6.6 加强零售队伍人才培养····························································································30 结 语·······························································································································32 参考文献·······························································································································34 致 谢·······························································································································3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38

V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按照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发展,在当今零售大浪潮下依靠存贷利差来获取收益的能力逐渐下降,促使国内商业银行开拓新的市场,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零售业务涵盖了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产品种类多,涉及到居民生活方方面面,从代发工资、代缴水电费、转账汇款到房屋抵押贷款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由于零售业务具有业务规模大的优势,且在交易中单笔业务金额小,交易业务具有分散性,因此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就成为了各家银行竞争和战略转型的焦点。从外部看,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日益丰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又对住房、消费等领域提出了巨大的需求,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他们将成为零售业务的主要客户。因此,居民个人和家庭财富的增长及其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也给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从内部看,资本约束制约了商业银行依靠高风险、高资本占用业务的规模快速扩张,而盈利性和回报股东的内在要求,都促使商业银行加大低资本占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不断推进经营转型和盈利模式转型。零售业务作为低资本占用的业务,是当前商业银行推进经营转型的关键。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盈利结构看,零售业务已占到总收入的40%以上。反观我国,目前,银行收入的七成以上仍来自存贷款利差,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平均收益比重不超过30%。

面对零售业务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企业也进入金融领域,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与银行在某些传统业务形成竞争,同业竞争愈发激烈,争储难度加大,市场竞争激烈。且伴随着投融资的直接化趋势日益明显,居民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占比逐步下降,直接投资的产品占比逐步提高,国内金融脱媒加剧。从世界金融脱媒发展来看,早期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脱媒在虚拟经济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金融脱

1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媒衍生的风险引发了全世界经济的连锁反应,这使得我们必须对其加以思考。金融脱媒对经济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在高额经济收益的背后隐藏着深度的金融风险。因此,深入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伴随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提供给居民金融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相对最初与客户简单的存贷关系而言,现在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基于产品和服务所蕴涵的权利与责任,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更加多样化,加上客户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这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社会对商业银行的评价也不单单仅看利润盈利指标,而是多维度考察,还关注这个商业银行对股东的回报、对社会的回报、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等多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严重依赖商业银行,而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风险较高、发展不稳定,其在现实生活中融资途径受到了很多限制,在我国,商业银行出于逐利和防范信贷风险的考虑,一般不愿意把款项贷给中小企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出现困难。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已构建了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组成的多层次场内交易市场,企业融资途径渐渐多样化。2013年掀起的互联网金融热潮,带动了大批互联网电商纷纷投身金融领域,商业银行在内外夹击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零售大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中信银行作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头军,对公业务是其利润主要来源。零售业务虽然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但依托中信集团强大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近年来零售业务表现优秀,其中零售贷款和存款规模都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但在商业银行零售化大背景发展趋势下,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不足,零售存款和贷款不够优化,营业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伴随金融脱媒发展趋势,对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借鉴了美国在金融脱媒下发展零售银行业的经验,即美国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与银行间相互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美国金融脱媒的历程也为中信银行开展零售业务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策略,从而为中信银行制定自身最优零售业务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1.1.2研究意义

从背景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逐渐对市场放开,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发展方面,不仅仅是同业间的相互竞争,电商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也让银行业面临着

2

第1章 绪 论

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虽然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逐渐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积极进行网点转型,不断探索零售业务发展思路,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零售业务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公起家的中信银行在零售业务展方面,同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零售业务管理体系还很不成熟,许多基础条件都不具备,在零售组织负债营销手段不够丰富,执行不够彻底;在指导营销及某些重要流程管控尚需改进;负债结构过分依靠大户支撑,受市场、人员影响程度高;重要岗位序列人才不够,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和技能不足,亟待加强;尤其是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方法问题,使得零售业务的发展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因此,研究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探索零售业务发展趋势,重视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中信银行的实际状况,提出发展零售业务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3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金融脱媒进行研究:(1)对金融脱媒内涵、成因及度量的研究;(2)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3)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对策

(1)对金融脱媒内涵、成因及度量的研究 ①对于金融脱媒内涵的研究方面:

Hester(1969)最早对金融脱媒的概念进行研究,他认为金融脱媒代表了一种金融体系的转变,这种转变包含两层含义:一在基本的金融交易中或者不存在金融中介,或者金融交易是最终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进行交易。金融脱媒的概念也伴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充实和完善[1]。

李扬(2007)认为,金融脱媒是指充当中间人角色的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不参与条件下,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直接进行交易的现象。文中讨论的金融脱媒内涵采用李扬的观点,金融脱媒中的“媒”即指商业银行[2]。

②对于金融脱媒的成因研究:

Hester(1969)认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美联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利率上限进行管制,从而导致了资金流向资本市场[1]。

Roldos(2006)认为,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是当局金融政策导向所致,加拿大银行法案的修订改变了当时金融市场的环境变化,金融脱媒随之加深[3]。

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扬(2007)认为,在我国,政府主导型的金融脱媒是经济转型阶段实行直接融资战略阶段时的重要特征,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必将加速金融脱媒化[2]。

③对于金融脱媒的度量研究:

Hester(1969)衡量金融脱媒的指标为,金融部门对非金融部门的要求权[1]。 Schmidt,R.H. , A. Hackethal & M. Tyrell (1997)提出了资产和负债的中介化率指标(IR),用于衡量非金融部门总金融资产或负债中有多少流向了金融中介,中介化率指标越低,金融脱媒程度越大[4]。

在国内,宋旺、钟正生(2010)继承了Hester的方法,将重点放在了金融中介上,从银行层面和金融部门整体层面的资产负债方来考察金融脱媒状况,给出了研究金融脱媒的实证分析方法[5]。

(2)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Schmidt,R.H. , A. Hackethal & M. Tyrell (1997)通过对欧洲主要国家的金融脱媒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了金融脱媒给银行造成的压力。他们认为,金融脱媒并没有改变商业银行原有的功能,且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商业银行负债证券化,相应会提升银行的融资成本,给银行造成压力[4]。

Nissen(2000)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脱媒会带来脱媒矫正效应,即由于金融脱媒的存在,商业银行虽然自身业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会使其灭亡,反而会使市场中金融机构各司其职,良性发展[6]。

樊永勤(2007)从商业银行存贷比、企业融资渠道以及居民投资渠道变化来说明中国金融状况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7]。

胡红业(2010)从金融市场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8]。

(3)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

Kevin Rogers (2010)认为, 为应对金融脱媒,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促进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以减少利息收入,同时保持较少的核心存款[9]。

Mercer(2011)认为,银行业在金融脱媒发展新形势下,要不断推陈出新,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品牌,提高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10]。

胡红叶和刘博(2010)认为,金融脱媒趋势下,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商业银行

4

第1章 绪 论

的资产配置以及收入结构也应该向多元化发展,但同时应更加注重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发展[11]。

乔桂明(2013)认为,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是拓展盈利多元化的有效途径[12]。

1.2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2.1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和现实分析相结合。作为拥有金融脱媒历史的美国,其脱媒化进程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本身并未完成其发展历程,尚在不断演进之中,并且随着金融脱媒不断深化,其中凸显出来的新表征不同以往,中国金融脱媒发展进程有着自己的特色。本文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运用全面而具体的方法提出在金融脱媒背景下中信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战略。

(2)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相结合。在金融脱媒不断加剧的时代下,各国金融脱媒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却保持统一步调和趋势。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历史和经验的前提下,通过全面和客观的研究,将金融脱媒视为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从整体来看待和剖析,通过详细考察我国金融脱媒的历史进程,与美国的金融脱媒发展史进行了对比研究,做到了横纵深刻透视,更加合理的定位了中国金融脱媒发展阶段,为中信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策略的规划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思路。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阐述金融脱媒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时,较多运用理论分析定性给出结论。而在描述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时,参阅相关资料并通过现实数据对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利用具体指标定量做出比较分析,直观生动地阐明了观点,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

1.2.2 研究思路及结构

本文运用金融脱媒相关基础理论,通过庞大的实际材料来进行论述。文章首先对金融脱媒进行了理论化的梳理,并结合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了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所面临挑战,在借鉴美国应对金融脱媒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实,指出了其零售银行业务战略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最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信银行进行客观分析,确定了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措

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施。

本文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绪论、我国金融脱媒发展现状分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SWOT分析、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对策。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本文对零售业务转型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宏观的理论层面,而是从微观着手,以中信银行个案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零售业务转型的背景、条件,据此提出的零售业务转型策略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第二,目前,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已步入转型的关键期,但是与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直接相关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与零售业务转型相关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为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提升中信银行的竞争力,为中信银行下一步零售业务创新指明了方向,具有较深的实践性战略意义。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无法建立实证模型对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转型进行量化分析。

6

第2章 我国金融脱媒发展现状分析

第2章 我国金融脱媒发展现状分析

2.1我国金融脱媒的现实表现

2.1.1贷款脱媒日益加剧

表2- 1中国社会融资比重变化

单位:亿 人民币贷款 企业债券 信托贷款

2002年 2002年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18475 366 —

92% 2% — 3%

2013年88917 18022 18448 2219 172904

2013年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

51% 10% 11% 1%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628 社会融资总规模 20113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http://www.pbc.gov.cn/

由表2-1显示,近几年来,我国金融脱媒已呈加快之势。从银行资产方来看,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逐渐向资金供求者之间的直接融资转变。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002年的2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7.29万亿元。银行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从2002年的92%下滑至2013年的51%,与此同时,直接融资市场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占比更是从2002年的2%发展到2013年的11%,严重打击了银行单一的信贷融资模式[13]。

2.1.2中小企业贷款脱媒明显

美国具有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在20世纪末,美国出现金融脱媒背景下,依托强大的证券市场,大型企业舍弃银行贷款,进而从资金成本更低的资本市场中获得补充资金。而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仍然相对落后,我国大部分银行将非常有限的贷款规模分配给了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信贷集中度较高。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由于银行贷款难而转向非金融机构或民间借贷,也就是说,我国当前的金融脱媒突出表现在中小企业贷款从银行的“脱媒”。

2.1.3货币基金对活期存款呈现替代性趋势

在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居民资产配置渠道逐渐丰富,现金理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2010年后,投资者理财意识的快速觉醒首先带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爆

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式增长,又因银行理财高投资门槛及不可提前赎回的设计缺陷,低风险高流动性的货币基金在2012年逐渐进入储户视野,货币基金账户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不单是收益率更高,转账结算等功能也都逐渐具备。从2012年10月官网直销基金T+0方案的实现,到2013年6月货币市场利率飙升伴随“余额宝”的出现,直接诱使“存款搬家”,加速了存款的金融脱媒化[14]。

2.2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期,金融脱媒从人们模糊的概念中脱颖而出,渐渐发展起来,并呈现出发展壮大的趋势,中国金融脱媒经历了三个飞速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大批股民将银行储蓄中的一部分家庭资产拿出来进行股票投资,金融脱媒化初现。第二阶段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民间融资兴起,演变出大量的直接融资形式。第三阶段出现在2013年,2013年被称作互联网元年,在这一年,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余额宝2013年6月上线,半年时间,截止到2013年12月,余额宝的线上客户总人数已经达到4303万,资金交易总规模1853亿元。依托阿里强大的“草根”征信系统和后台数据支持,马云创建了阿里小额贷款,为在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纯信用的小额贷款服务,阿里小额贷款具有申购金额小、贷款期限短、随借随还的特点,通过线上互联网为大批资金需求者提供批量化、数据化的金融服务。透过网络P2P批量化,降低了贷款成本和运营效率,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倒逼银行转型升级。

2.3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成因

2.3.1国家对直接融资的鼓励

2012年中央通过了十二五发展建议,该建议指出,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来完善市场功能,加大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的比重。政府大力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同时,也间接加快了我国金融脱媒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监管当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控制金融体系内风险,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比较而言,政府对于民间金融等直接融资形式,给予鼓励和支持,放宽监管条件,客观上为资金在直接融资市场的有效运用营造了

8

第2章 我国金融脱媒发展现状分析

良好的环境。

2.3.2金融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较快,期货市场、黄金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均取得了较大的交易量,表明金融子市场发展活跃程度较高。另一方面,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我国迅速崛起,私募基金、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第三方支付、P2P 信贷服务平台等行业逐渐发展起来。非银行金融的出现对于打破商业银行垄断竞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促进了金融脱媒的深化。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在存款方面与商业银行是直接竞争关系,信托投资及财务公司主要依靠吸收法人存款,而且其可利用更为灵活的利率形式吸引客户,从而分流了商业银行部分存款来源。而自2013年以来兴起的P2P贷款公司,将小额信贷与互联网、社会网络等创新技术、创新金融模式相结合,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了强有力的贷款支持。金融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2.3.3居民投资和企业融资倾向的改变

从居民角度看,由于利率和汇率管制及社会高通胀背景下,居民对于资产保值增值以及高收益的追求,造成了对存款利率的高度敏感性,为了获得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居民更倾向于购买期限短、流动性强、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这促使银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品种,改变原有的信贷利差经营模式[15]。从企业角度看,随着金融市场发展,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健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在帮助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同时,也便利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企业更倾向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从而减少了企业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

9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3.1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3.1.1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表 3-1 人民币广义货币(M2)

项目

单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7月

M2总额 人民币(万亿) 85.16 97.41 105.22 M2增速 % 0.17 0.14 0.08 资料来源:中信银行官网. http://bank.ecitic.com/

由表3-1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7月,人民币M2总额达到105.22万亿人民币,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预计全年货币供应量呈现稳中增长态势。 2013年社会融资总量和M2较去年均有所增长,在资金总量没有出现紧缩情况下,说明在银行存贷利差的逐渐缩小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试图向市场投放更多贷款以增加自身利润,这便出现了信用总量增长和信用总量增速双重走高的形态。

表 3-2 银行间存款

项目

单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10月

人民币存款 人民币(万亿元)80.94 91.74 102.69

外币存款 美元(亿元) 2751 4065 4461 本外币合计存款 人民币(万亿元)82.67 94.29 105.43 本位币合计存款增速 % 12.70% 14.10% 11.80% 资料来源:中信银行官网. http://bank.ecitic.com/

由表3-2据显示,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居民从储蓄转向了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而同业存款由于其流动性强、效益高等特点不断受到国内银行业的青睐,商业银行间同业存款截止到2013年10月,人民币存款较上年增长10.95万亿,外币存款较上年增长396万亿,使同业业务规模在大资管的环境下迅速增长。

10

第3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3.1.2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数据分析

表 3-3 银行间储蓄存款一览表

项目

单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人民币储蓄存款 人民币(万亿元) 35.35 41.1 45.23 外币储蓄存款 美元(元亿) 693 723 741 本外币合计储蓄存款 人民币(万亿元) 35.79 41.55 45.68 本外币合计储蓄存款增速 % 16.5% 16.1% 9.9% 资料来源:中信银行官网. http://bank.ecitic.com/

由表 3-3可知,商业银行人民币储蓄存款仍呈增长态势发展,截至2013年10月较上年增长10.96万亿,但本外币合计储蓄存款增速明显放缓达到9.9%。储蓄存款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在获取沉淀资金存量方面,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竞争激烈,这一现象促使商业银行加大了在代理理财、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零售业务上的营销,纷纷将开辟中间业务收入作为重要的盈利渠道。

3.2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的挑战

从传统意义上讲,银行具有两项基本功能,一个是社会融资的中介,一个是社会支付的中介。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地位,眼下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资本脱媒与技术脱媒的双重压力。

3.2.1资本脱媒对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盈利模式的挑战

资本脱媒是指商业银行行使社会融资中介的功能逐渐下降。数据显示,近十年间商业银行的社会融资总量由最高时的95%,下降到了去年年底时的45%左右。商业银行融资总量份额下降主要是由存款下降所导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许多的居民开始投资股市,到目前为止,中国股民数已经将近一亿,居民投资股市,必定会用掉其储蓄的一部分。并且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息收入,肯定会有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个市场,这些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6]。

我国的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来源主要以存贷款业务为主,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商业银行原有的一些客户减少,尤其是大型的优质企业,可以凭借其良好的社会声誉,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企业债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或者凭借其强大的资金调配能力,向财务公司寻求低成本存贷款,因此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

11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些有发展潜力、经营前景良好的中小型企业则可以通过在创业板上市得到资金的支持,因为创业板准入门槛比较低,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宽松,这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较低成本所需要的发展资金,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进一步的缩减。

3.2.2技术脱媒对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经营模式的挑战

技术脱媒是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面临的脱媒挑战。技术脱媒是指,伴随着电子商务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银行部分支付结算功能被非银行金融机构渗入,金融交易通过第三方中介完成。现阶段,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技术脱媒的竞争主要集中于零售业务板块,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小企业及个人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有一定的冲击。关于技术脱媒的类型,可以分为间接技术脱媒与完全技术脱媒。

(1)间接技术脱媒: 是指客户在进行金融交易时,通过具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中介公司完成,而不直接与银行连接。比如网络支付公司、POS收单中介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等。

表3-4 支付规模分析与比较

第三方支付业务

年度 交易规模(万亿元)

增长率(百分比)

2009 3 2010 5.1 2011 8.4 2012 12.9 2013 17.9

67.50% 65.60% 54.20% 41.60%

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

交易规模(万亿元)

增长率(百分比)

45.40% 15.80% 17.71% 14.50%

314.75 29.80% 458.07 530.58 624.57 715.24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http://www.pbc.gov.cn/

从表3-4可知,2013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43.2%。从收入方面看,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打破了商业银行在交易结算方面的垄断,第三方公司分刮了本应属于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从渠道影响看,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结算中直接与客户接触,从而使得银行损失了大量经济主体的交易数据[17]。

(2)完全技术脱媒:是指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内部有自己独立的运营系统与结算设备,客户在交易结算时可不通过银行,直接在第三方公司内部完成资金交易。比如虚拟货币、虚拟账户、P2P信贷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脱媒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支付本身,它凸显的是互联网技术

12

第3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在冲击着银行业的传统业态,最直接的结果将是消弱银行传统业务在现代金融业竞争中的作用,进而对银行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做好银行传统业务和服务的同时,如何实现传统的金融业态与新的金融业态对接,事关整个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3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的机遇

3.3.1金融脱媒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迅速发展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不运用或者不直接运用自有资金经营的业务,以接受客户委托为前提,为客户办理业务,收取服务费、赚取差价的方式获得收益,不承担或不直接承担市场风险,包括收取服务费或代客买卖差价的理财业务、咨询顾问、基金和证券的代理买卖、代客买卖资金产品、代理收费、托管、支付结算等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高低是衡量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达到40%以上,而作为全球金融巨头,美国花旗银行其收入的60%是由表外中间业务贡献得到[18]。但在我国,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收入70%以上来自存款与贷款利息差,中间业务在我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化,国内资本市场迅速扩张,股市、债市、信托、基金等新的投资渠道不断涌现,资金从银行体系内流入金融市场,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大量流失,进而严重影响了贷款业务的开展,传统的商业银行表内业务所产生的利润也越来越小。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扩大自身发展空间,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具有高盈利性、低风险性和收入相对稳定的中间业务,并使之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

3.3.2 金融脱媒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不断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前提,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加快了创新的步伐,向着综合性、多元性、创新性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在金融产品方面、在金融工具方面、在金融制度建设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

为应对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不仅针对自有客户群体做电子商务,例如信用卡网上商城、积分兑换、团购与直接销售,在现有零售业务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后台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系统支持能力,主动突击,用互联网思维

1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掌控金融话语权。更是闯入电子商务领域与电商竞争,如建行的善融商务、交行的交博汇、工行的融e购、中信的异度支付等,各家银行纷纷主动出击,整合已有的数据资源平台,不仅间接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扩展了自身零售客户群体。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现已经拥有60多亿部移动手机,其中超过10亿部是智能手机,并且智能手机数量有望在2015年超过20亿部。捷孚凯(Gfk,全球五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调研发现,美国64%的平板电脑用户和55%的智能手机用户用他们的设备检查银行账户余额;52%的平板电脑用户和39%的智能手机用户用他们的设备进行支付和银行转账[19]。 21世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三方公司在移动支付上纷纷出击抢占高地,商业银行作为拥有强大数据资源的金融机构,不应被动追随,落入互联网巨头的金融节奏,更应该顺势而为,提前布局。移动互联时代,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买阶段客户体验,销售过程不会因完成购物而结束,消费者会通过社交网络分享购物体验,如何在交流阶段挖掘价值成为商业银行下一阶段思考的重点。商业银行应做移动互联时代的领导者,有效整合各种渠道与技术资源,打造移动品牌战略。

14

第4章 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

第4章 美国金融脱媒下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

4.1 美国金融脱媒产生背景

金融脱媒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伴随着美国宏观环境各种因素变动而产生。1929-1933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为了避免银行业遭受竞争压力,政府对其实施了政策保护。直至1960年,美国银行业仍处于繁荣发展阶段。

然而,在1961-1964年,为摆脱高失业率等经济疲软的状态,美国政府采取了提高利率和减少税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此后美国短期利率快速上升。通常情况下,在利率较低时期,商业银行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和利润;而在利率上升时期,商业银行便面临收入降低和利润缩水压力。因此,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了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恶化,金融机构对于存款业务的争夺竞争加剧[20]。

1966年,为遏制当时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多次提高利率和贴现率,并且颁布Q条例,规定美国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利率的固定上限。而此时,美国政府债券利率实际上高于银行存款利率,面对资本市场的高收益,资金逐渐从银行体系转向资本市场,金融脱媒就此产生。

4.2 美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经营对策

面对金融脱媒, 美国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一资源, 另辟溪径,非常创新的应对了这一挑战并获得了成功。

4.2.1 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度创新

美国作为最早进入金融脱媒阶段的发达国家,在历经萧条与革新之后,金融结构不断调整,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这样的市场安排,不管企业规模如何,都能在多层次的市场中找到其适合的融资方式。因此,资金更多的流向流动性更强的资本市场中,在美国,金融脱媒规模就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全能化、金融市场的全面化而逐步扩大。美国资本市场结构如表4-1所示。

1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1美国资本市场结构

市 场 类 型 典 型 市 场 主 要 特 点

场内市场

全国性交易

地方性交易

交易上市股票

场外市场

交易非上市股票

公众公司股票

限制证券 PINK SHEETS中非公众公司部分;PORTAL等交易限制证券的各交易系

统 报价系统,对象为公众公司或非公众公司私募发行的股

NYSE NASDAQ AMEX

费城证券交易所等五家

另类交易系统(ATS)主要交易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ATS条例要求所有ATS均注册为交易所或经纪自营商

OTCBB; PINK SHEETS中公

众公司部分

注册为交易所; 只限公众公司; 设有上市标准 无严格挂牌标准;有做市商做市即可进入报价系统

资料来源:吴林祥. 何为“OTC”——话说美国场外证券市场 [J].深交所,2010(02).

NASDAQ市场、OTCBB市场及粉单市场之间建立了升降关系,企业在这三个市场发行上市的条件是逐渐降低的,不管企业规模如何、企业处于哪个行业、企业经营状况处于何种水平、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定位如何,都能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找到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

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 美国银行业纷纷开始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并掀起了并购的浪潮。花旗集团就是在那个特殊时期成长起来的,与旅行者集团合并后,花旗集团成为全球体量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全能型金融集团。并购的浪潮如此狂热自然是因为银行家们尝到了并购的诸多好处: 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业务的多元化和全面化、赢得了更多的客户群体、资源共享从而节约经营成本、利润来源的多元化、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全能型银行等。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样一来, 美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21]。

4.2.2 业务运作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金融脱媒的深化, 虽然使商业银行受到了资产和负债的双重压力, 但也带来了银行参与其他金融业务的机会。于是, 美国商业银行抓住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 大胆的从存款和贷款两方面进行了传统业务创新, 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 如: 1 9 7 2 年美国的银行设计出的支票账户以及随后的货币市场证券等, 由被动负债转为主动负债, 同时贷款也向精细化、专业化和证券化发展。同时将业务领域延

16

第4章 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

伸扩大, 使银行经营的业务综合化、全面化。

4.2.3 利润来源创新

在金融脱媒压力下,随着美国电子技术和信息通讯的快速发展,美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银行的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代理业务赚取金融服务的非利息收入。1991-2007年期间,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大幅度增加,非息收入以年均10%的速度稳步增长,在总收入中的份额由20%上升到48%,在总资产中占比也相应地大幅度提升。美国中间业务的大力兴起,不仅弥补了利息收入下降对总资产的影响,而且使总收入对资产贡献率持续上升。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揭示了美国银行业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的转变,即从传统银行业务向非利息收入结构业务的转变。非利息收入比重的上升和中间业务利润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有信托业务、信用证业务、信用卡手续费、保险和证券代理收入、抵押贷款服务等收费业务, 还包括各种原本届于投资银行的业务。根据DeYoung & Rice对美国2622家银行进行的估算,在2020年,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将达到45%[22]。

4.2.4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 加强资本风险及内部收益管理

金融脱媒出现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在与非银行机构的竞争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参与成本等成本, 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而且, 电子技术特别是网络银行的运用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同时, 银行幵发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也必须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 随着“ 新经济” 时代的到来, 为了应对金融脱媒, 把握生存和发展机会, 巩固自己的地位, 商业银行必须要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技能。20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为商业银行高效率经营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推动了美国银行业的零售业务流程重组再造及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另外, “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实施后,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受到严格的限制。商业银行要想扩大规模、获取更大的收益, 就必须依据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 安全性, 流动性, 收益性” 加强资本风险管理的同时加强内部收益管理, 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23]。

4.3 美国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经验借鉴

没有发达和健全的金融市场,金融脱媒无法进行。由于美国早期金融市场得到了较

1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好的建设,金融市场结构也在漫长的发展及实践验证后逐渐丰富和完善,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为美国金融脱媒提供了动力。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起步晚,金融市场体系仍在不断探索,我国依然处于市场经济不发达阶段,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发育和成熟。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和基础夸大金融脱媒所产生的正面及负面效应,当然,也不能过分轻视。因为现实是,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相互交织、彼此关联;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具有复杂性及联动性的特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逐渐上升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面对金融脱媒、金融风险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中国应尽快建立起自己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对于美国金融发展道路,应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脱媒运行路线,尤其在金融脱媒现象出现初期,要审慎对待,不可过度创新,政府应对金融市场及非金融机构予以同等重视,在保证银行资本充足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将金融脱媒的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程度[24]。

18

第5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SWOT分析

第5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SWOT分析

5.1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主要内涵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主要内涵是指,贯彻落实将公司业务重心上移,零售业务重心下沉的战略。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公司业务层面,建立资本集约型发展模式,加快公司业务转型步伐,将公司业务重心放在分级经营上,将大客户放至总行,中小客户沉淀到分支行,加大产品和客户结构调整力度,把适当的公司客户放到适当的层面上直接经营。另一方面,在零售业务层面,通过打造新支点、财富管理、旗舰店项目,将零售业务产品理顺。执行以出国金融、香卡和幸福年华卡为抓手,并结合房抵贷,形成产品组合,打造以幸福财富为品牌的特色零售金融发展路线。

5.2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目标

5.2.1建立持久的主办行关系

一方面,通过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优选粘性零售产品,如代收代付(水电费等)、代发工资业务;提高网银的活跃使用度;提供基金定投和期缴保险产品;提供存贷关联产品:借贷关联的活跃信用卡及存抵贷客户;开户产品标准化,针对重点客户群推出开户套餐。如大众客户的两卡一KEY+投资理财产品、香卡客户的家庭账户、出国金融客户的四卡合一业务;提供投资交易账户(三方存管,贵金属)等,促进产品交叉销售,提高客户粘性。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客户体验度,如增加人员覆盖,有效覆盖率(每月联络一次)做到80% (现在不到30%);搭建客户关怀体系和平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及时有效处理客户投诉;减少客户柜台等候和交易的时间等,增加客户对银行的信赖,以此同客户建立更为长久和更高价值的主办银行关系,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资产管理服务。

5.2.2建立高效的获取客户模式

通过加深对客户的理解,并提供有效服务,来提升客户价值,从而获取客户。具体来讲,通过建立销售队伍标准队形,完善销售管理流程,充分发掘客户价值。通过建立健全客户服务系统,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满意度。通过完善数据基础,建设经营分

19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析,为银行提供决策支持。

5.2.3建立低成本和规模化的运营模式

一方面,通过优化网点网络的足迹和业态,建立网点业绩管理体系,提升网均产能,以增强网点业绩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系统梳理优化运营流程,强化远程渠道,加强网银和自助银行功能,并以销售为导向,提高多渠道交叉销售,改善客户体验。并不断通过发展高收益的资产业务,提升盈利和资金运营效率。

5.3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SWOT分析

5.3.1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竞争优势

(1)独具特色的财富管理和理财业务。中信银行作为国内首批建立私人银行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的优势,致力于为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理财管理,特别以女性和老年客户为重点服务对象,针对女性客户和老年客户不同特征,为其推出了香卡和幸福年华卡,在业内首创打造了以“幸福财富”为品牌的家庭财富管理体系。

表5-1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指标情况一览表

指标大类 具体指标 AUM 储蓄

余额 余额

单位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人 人 万张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2011年

2012年

2013年10月

4229 5369 7093 3071 3670 4316 2539 2118 160458 1407 4789 22.2 246.1 13.04

3200 2440 214251 1714 6110 56.9 400.1 11.24

4105 2817 278697 2006 7423 65 374 13.56

个人信贷 余额

客户数 零售客户数

AUM50万以上贵宾客户数 信用卡发卡量

理财累计销量 代理销售 保险累计销量 基金累计销量

中间收入 中间业务累计收入(零售+私行) 资料来源:中信银行官网. http://bank.ecitic.com/

由表5-1显示,中信银行高端客户群(管理资产AUM50万以上)数量庞大,零售AUM沉淀推动储蓄存款增长,有利于开展后续交叉销售。中信银行近年来持续发型高收益理财,大力发展中收业务取得效果显著,各项代理销售指标均呈现迅猛增长态势。2013年实现零售营业净收入192.3亿,占总收入比重较2012年上涨了2.7个百分点,零售业务净利润占总利润的2.5%,较2012年提升3个百分点[25]。

20

第5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SWOT分析

中信银行的中长期理财业务一直在业内独领风骚,国内率先发行对冲基金、PE、股权基金,受到大批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认可,给客户带来较好感受。中长期理财较同业同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均高20%-40%个BP。POS刷卡能实现它行资金时时到账,随时购买(不限周末)。且中信理财产品均为稳健型理财、风险级别低,产品期限类型丰富、收益较高。中信银行丰富的高流动性产品,能满足客户资金随时变现的需求。 (2)领先的电子银行业务。中信银行在电子信息化金融建设方面,一直在业内名列前茅。虚拟信用卡、P2P等产品的开发,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搭建的O2O平台,更成为区别于互联网公司及传统银行的战略性品牌。中信银行的电子服务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渠道、客户服务中心渠道以及官方门户网站,多种多样的媒介渠道为客户搭建了统一的、业务功能全面的营销体系和服务受理平台。中信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致力于移动客户端的挖掘,以建立关系链、做大流量为重点,打造极致客户体验,所有渠道都是由个人需求与产品高度集成,手机和网络渠道均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3)审慎高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中信银行结合总行风控体系改革,对小微信贷建立了独立的风险体系,对小企业业务实行差异化策略,包括定价、信贷规模的配置、容忍度的提升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安排。

①信贷政策方面:在实地检查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市场变化、总行指导等制定相应信贷政策,突出信贷政策的适应性和及时性。

②风险预警方面:高度重视风险预判、主动压缩退出,对风险提前做出预判和预警,有效落实“三早”管理要求。

③信贷结构方面:实现逐步调整,对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风险较高的产品,提高授信准入门槛,适度审慎授信。主动退出高风险客户,真正实现按行业性和产品类进行压缩、退出。同时,大力营销双优双主客户,最终占据当地主流市场。

④管理半径方面:执行客户属地化管理,明确营销区域管理,原则上逐步压缩、退出无机构地区尤其是县域授信业务,确保信贷管理半径。

5.3.2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竞争劣势

(1)零售业务比重偏低、中间业务盈利贡献不足。中信银行以对公业务起家,一直以来公司业务板块利润占据了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的大部分。根据2013年中信银行公布

21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年报显示,零售板块营业净收入192.3亿,仅占全行总收入的19.1%,零售业务比重偏低。零售板块中间业务收入64.8亿,占比32.9%,仍有待提高。中信银行零售收入占比远低于国际先进同业,尚未成为利润贡献支柱,业绩平滑作用不明显。中信银行客户平均持有产品数为1.6,而国际先进同业为5-8,客户忠诚度低,流失率高达30%-40%。国内零售银行成本收入比高达75%,而国际指标为50%以下,“跑马圈地”的高投入、高成本的业务模式代价高昂。

(2)零售管理营销人才匮乏,影响零售业务开展。作为知识、信息、技术密集型的零售银行业务,要求其管理和营销人员既要懂得传统的银行知识,也要了解大量非银行业务知识。零售银行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集金融、法律、财会、税收、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要具有一批业务素质精的骨干力量。中信银行目前零售业务人才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管理人员后备储量明显不足,对于人才培养缺乏良好的成长及晋升机制,再加上目前银行间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导致人员稳定性差,同业间跳槽现象严重,没有充足的人员后备力量,也严重影响了零售业务的发展。

表5-2中信银行2013年存款增长贡献表(按客户群体)

存量客户

新客户

合计

资产 12月 存款 存款增长贡献存款增长存款增长贡献存款 存款增长贡献分类 存款 增长 增长 普卡 2524144 983236 394.60% 125056 20.50% 1108291 129% 金卡 3803267 566 0.20% 184683 30.30% 185249 22% 金葵花 3376921 -510295 -204.80% 182172 29.80% -328123 -38% 钻石 479367 -123090 -49.40% 44152 7.20% -78938 -9% 私人银行 621118 -101234 -40.60% 74241 12.20% -26993 -3% 合计 10804817 249182 100.00% 610305 100.00% 859487 100%

资料来源:中信银行官网. http://bank.ecitic.com/

由表5-2显示,从中信银行2013年的存量客户来看,大众客群是存款增长的绝对主力。金葵花以上客户存款流失。从中信银行2013年的新增客户来看,金葵花及以下客户的存款贡献占80%。整体来看,2013年存款增长主要依靠金普卡客户贡献。高端客户维护是存款防流失的当务之急,支行缺少专人维护提升,原有高端客户流失是重要原因。

5.3.3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面临威胁

(1)金融脱媒趋势加强,继续削弱银行主融资渠道地位

22

第5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SWOT分析

表5-3 2007-2012年我国企业直接融资

年份

境内外股票筹资额(亿元)

企业债发行额(亿元)

2284 5523 12367 11063 13658 22551

2007 4333 2008 3324 2009 3350 2010 5786 2011 4377 2012 250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以及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为资金短缺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渠道,为金融脱媒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表5-3可以看出,企业债的发行额呈现出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股票筹资额从2011年开始规模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股市的相对低迷使得资金流向债券市场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市场[26]。

(2)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客户去储蓄化显现。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逐渐开发(详见图5-1),存款利率的限制使得人们为了获取高收益从而逐渐放弃了单纯的储蓄,去追逐市场上资金回报率更高的金融理财产品,这一变化使得同业之间获取客户的竞争方式由储蓄营销转向全面资产配置营销,更加注重理财、基金、保险的配置,商业银行的竞争进入了大资管时代。

图5-1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图

2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5-4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对比

机构 银行理财 保险 券商 基金 信托

资管规模(万亿)

9.92(截止2013年9月末) 8.29 5.2 4.22 10.91

资料来源:中信银行官网. http://bank.ecitic.com/

由表5-4显示,现在金融市场进入了泛资管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空前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相比较其他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客户基础、网点渠h道发达、存贷结算功能难以替代等其他金融机构不可匹及的优势。在此阶段,商业银行通过理财拉新带动储蓄、管理资产增长是获取客户、积累客户和经营客户的重要渠道[27]。

(3)技术变革导致客户选择增加,转移成本与忠诚度降低

图5-5 2012年中国用户使用电子银行服务的情况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调研数据

由图5-5显示,信息技术与电子渠道的飞速发展导致客户信息来源广泛,转移成本降低。信息技术已推动客户行为与偏好发生巨大变化,有了更多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数字化的转变趋势已开始显现。这些新的趋势正推动银行商业模式的重新塑造,网络银行业务首当其冲[28]。

24

第5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SWOT分析

5.3.4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面临机会

(1)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为银行业带来了经营思维与理念的变革,降低了银行交易成本,更有效的大数据分析也为获取客户提供了全新的方式。2013年中信银行在深圳推出首家旗舰店,旗舰网点是打造中信银行幸福财富管理体系的重要战略落地举措,将原有的交易结算大厅转变为了拥有客户体验功能的综合金融服务销售中心,大幅提升了网点产能。

(2)技术创新为中信银行打造全新业务模式创造了条件。网络技术、数字营销、移动支付、云计算的兴起为实现中信银行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的梦想提供了技术条件。网络银行作为发展零售业务的主渠道,在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体验、金融产品商城的补充上都显示出了中信银行的特色。中信银行力求优化整合现有物理渠道和电子渠道,关注新兴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寻找新的生长点。

SWOT 分析结论:中信银行在外部面临的宏观经济条件有:从国内看,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期,GDP增长放缓;从国际看,世界各国经济体刚刚走过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持续、面临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中信银行不断革新,突破已有内部封闭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中信银行在外部面临的同业竞争压力有:非银行机构进入传统银行服务领域,打破了银行垄断局面;金融脱媒趋势加强,继续削弱银行主融资渠道地位。

中信银行在外部面临的监管压力有:自金融危机以来,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风险合规要求不断提升;且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促进了中信银行内部的负债业务创新。

中信银行在外部面临的客户需求压力有:银行服务水平与日益提升的客户需求存在差距;技术变革导致客户选择增加,转移成本与忠诚度降低,这些促进了中信银行积极拓展移动及网上银行服务,通过开展线上服务平台来实现。

中信银行发展零售业务虽然起步晚、底子薄,但现已具备零售业务的比较优势,应牢牢抓住自身特色不动摇,以“两卡一金+房抵贷”作为主要抓手,形成产品组合,建立家庭财富管理体系,激发产能释放,加强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加快队伍建设和培训,鼓足干劲,奋力拼搏,努力实现零售业务跨越式发展。

2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6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对策

6.1 加大零售产品及业务创新

通过提升产品收益率和扩大销售规模,来实现提高零售收入的主要目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负债类产品创新——推出“家庭财富管理账户”(家庭计划),即建立家庭多账户联合日均余额,逐步引导客户设立综合家庭理财账户,根据家庭资产量制定不同的家庭等级,并使账户内每位成员都能享受到此等级所对应的服务,以此增加客户粘性。积极推进“客户需求主导型经营模式”,从稳健方案成熟产品组合入手,先实践再逐步完善的方式,深入推进家族信托和资产委托管理业务。

(2)资产类产品创新——以房抵贷产品为核心,做高端客户的主办银行。 (3)资负联动创新——在分行层面,资产业务板块和负债业务板块的相互配合,联合推动,共同承担经营目标;熟悉产品变化,做好客户的沟通和续约工作,将比较宝贵的信贷额度作为客户综合经营的抓手,优先考虑对综合贡献度和产品使用情况较好的客户,如人经营贷和中高端楼盘客户。

(4)公司联动创新——推出代发工资组合,由市场拓展经理负责代发企业的联系,组建代发小组服务代发企业,获取和经营企业员工群体,重点拓展“二次代发客户”、非基本户代发,从而进一步提升代发工资AUM留存率,提升代发客户存款留存率,增强客户粘度,提升客户忠诚度,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将代发客户提升为高净值客户,良性循环

(5)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应对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定位中高端客户,形成两卡一金的客户特色定位,促进基金、保险、贵金属三项中间业务的发展。具体来看,在产品策略层面,构建“幸福财富”中间业务代理销售产品体系;在价格策略层面,要建立快速市场反应的定价机制,探索实践理财产品区域化差异化定价,根据销售量制定阶梯式差异化渠道费政策;在渠道策略层面,要深耕网点、网银渠道,拓宽新兴、第三方渠道,提升“中信金融商城”平台销售产能;在促销策略层面,全行统一在售产品的宣传,完善贵宾理财系统平台。

(6)小微金融创新—资产业务和结算业务相结合,推出小企业主综合服务方案。

26

第6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对策

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的综合经营,加强账户结算、代发工资、理财保险、基金产品的交叉销售,成为客户的主结算银行,以小微授信为突破口实现储蓄存款的落地。不断扩大小微客户基础,加强对非贷小微客户的营销和服务,打造小企业金融特色网点。

(7)信用卡业务创新——针对零售目标客户加强交叉营销,提高交叉销售率,拓展与巩固客户资源。同时扩大产品交叉销售规模,提升客户忠诚度,持续降低客户降级率,提升业务收入。

(8)保管箱业务主流化——推进存量经营,实现新模式落地。财富积累到今天,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人均财富积累量是飞跃发展,而保管箱或围绕保管箱所产生的金融需求非常丰厚,对于各中心城市、大中型城市,要抛开对传统保管箱的认识,做出保管箱中心,将规格、款式多样化,并融入客户服务、财富管理等特征。

(9)积分整合创新——打造经营客户的特色化平台,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增值服务。具体来看,搭建打大积分平台,将所有客户积分纳入积分运营管理体系;实现积分互通及通存通兑;增设家庭积分累计概念,实现家庭兑 换权益最大化。

6.2 加快零售业务渠道建设

银行业逐步市场化的今天,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银行利润持续增长的要求,中信银行应创造多元化盈利模式,拓宽盈利渠道,深耕网点、网银渠道,优化整合现有物理渠道和电子渠道。

物理渠道建设方面,具体来说,即要以中心旗舰店为核心(每分行一家),结合普通支行、零售专业支行以及自助网点等电子化终端的组合,如图6-1所示。

2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6-1中信银行物理渠道建设示意图

零售旗舰网点作为区域性品牌形象展示,最能反映中信银行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最能反映中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拓展能力和经营能力,是对中信银行“幸福财富”品牌的重要彰显:旗舰网点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流程”铸就而出,承担着成为网点建设的样板间、产能释放的试验田、客户体验的示范区、“幸福财富”品牌孵化器的重要使命。应在现有网点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将旗舰网点打造成中信银行多功能产品的展示区和及新流程再造的示范网点。

一般综合网点(普通支行)是综合经营公司、零售业务,以个人业务及小微企业业务为主,实现零售全产品线销售。一般综合网点的全面布局有助于中信银行对外宣传和树立形象,有助于增加中信银行和合作机构谈判筹码。

零售特色网点(专业支行)以特色零售产品为主导,区别建设,具体形态可包括: 保管箱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小微企业贷款中心、汽车金融中心、出国金融中心等。

快捷自助式社区网点是自助银行配套流动营销人员,以无纸化、自动化、自助化为特征。

电子渠道建设方面,在线上全力推广个人网银、移动银行、网上商城及二维码支付。在线下开展POS、自助银行外包、小企业特色支行、房抵贷、优质零售信贷、特惠商户开发等业务;积极拓宽新增第三方渠道,加强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建设力度搭建综合性智能应用平台,网点理财经理需要覆盖名下70%客户,实现微信互动,通过微信传导业务

28

第6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对策

信息及提供日常服务,营销一部分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中高端客户,实现良好的客户储备,实现客户粘度的提升,提升客户忠诚度。

6.3 加快零售业务系统建设

6.3.1整合零售大积分系统建设

通过大积分系统的搭建,培养客户忠诚度和依存度,提升中信银行客户服务质量;将积分与商户回馈相互结合,扩大积分兑换合作领域,具体措施如下。

(1)通用账户、通存通兑:对现有借记卡和信用卡进行整合,打通现有借记卡积分与信用卡积分,客户在中信银行设有唯一指定积分账户(内含零售积分、卡中心积分、异度积分)。

(2)统一标准,多种选择:整合零售各业务条线积分——借记卡、信用卡、小企业、消费信贷、网络银行,依托家庭财富体系,实现积分归集、积分奖励等功能,为客户提供除商品外多种兑换选择,如金融产品、增值服务、抵减费用等。

(3)拓展合作,积分营销:依据客户分析,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实时推送积分活动,引导客户使用中信银行积分。与第三方积分通兑平台合作,为客户拓展积分消费渠道,实现积分的货币化使用。

6.3.2 优化POS集中收单系统建设

一方面,POS集中收单系统的建设,要借助平台优势,做到收单创新功能的快速响应;全行间联POS收单业务跨行交易“总对总”集中处理; 集中清分清算、对账和差错处理等,提高业务运营效率,以更好地支持分行拓展间连收单业务,从而提高手续费中间业务收入。

另一方面,要进行POS集中收单系统商户服务平台及风险预警功能的开发:通过建立统一的银行卡收单商户服务平台,实现交易对账、财务分析、积分兑换、产品推荐、服务申请等特色功能,从而提升商户粘性,增强中信银行银行卡收单产品竞争力。通过开发收单业务风险警示,实行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预警、预警商户核查、以及交易控制等功能,从而降低欺诈商户带来的业务损失。

6.4 优化零售流程梳理建设

流程银行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角度去改造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29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流程,最终实现最佳体验。具体来说就是,从价值分析入手,突出核心业务流程;合并重复工序,串行改为并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系统支持;进行垂直化、扁平化、集中化管理;依托数据共享与挖掘实现“一个客户”。

从技术上来看,要对支行柜面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使交易流程更加符合客户体验,减少操作人员人工处理环节及操作复杂程度。内容包括:存款类各产品、借记卡、国债、外币中间业务(含外币汇款、结售汇、旅行支票、外币汇票、光票托收等)、代发工资、代理使馆等业务的柜面流程。

6.5 提升零售服务品质建设

服务是银行立行之本,服务是产能的基础,没有好的服务就不能提升客户感受,也不会带来网点产能的长久发展。提升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离不开提供高效、高品质的服务,更离不开给客户提供易获得、高回报的好产品。客户服务体验的好坏是客户选择一家银行作为主办行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当下,能否给客户最佳的服务体验关乎零售银行的生死成败。银行只有依靠优质服务才能生存,尤其是作为一家上市银行,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客户的口碑,没有过硬的服务水准,难以立身存命,难以追求卓越。服务时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是零售业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服务将无法开展工作。以服务对银行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高度来理解“客户至上” 等服务理念。

中信银行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银行文化,而要打造“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的现代商业银行”,服务品质必须先行,要从细节入手,在 “客户体验”过程中抓好服务,“客户体验”是服务品质的精髓,细节是服务品质的保障,检查整改是服务品质的手段,服务满意度是服务品质的考核标准,打造一流的银行服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

在具体实施层面,总行要以相关制度规则为标准,以检查评比为手段不断推进服务品质建设;各分行应建立起自己的检查、评比体系,通过培训、检查,不断总结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各支行要持续优化柜面流程,构建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加强网点形象管理,强化服务创新,推进服务升级等措施,力求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体验。

6.6 加强零售队伍人才培养

在队伍建设方面,为解决零售团队管理松散,组织管理体系尚需健全,缺乏强烈凝

30

第6章 金融脱媒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对策

聚力和团队精神,保障支行一线的战斗能力,缓解支行人员短缺压力,应通过多种方式,为支行配备引导员及拓展岗人员,力保支行网点零售人员最低配置到位。在现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一批零售业务管理人才,全面启动“白金讲堂”,在内部建立种子讲师制度,设立人才备选库,定期对零售队伍充实、加强素质培训,提高零售银行队伍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人员稳定性。

此外,要对零售人员专业资质方面提出要求,其中零售副职AFP通过率应达到80%;场内营销人员理财、基金、保险持证率达到100%,AFP通过率达到80%,每家支行确保一人通过CFP;场外营销人员银行从业通过率达到100%,AFP、理财、基金、保险通过率达到50%。

31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 语

本文以中信银行零售业务为研究对象,基于金融脱媒理论,将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剖析,并在借鉴金融脱媒下美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基础上,对中信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对策。据此,得出如下结论:

客户方面:要狠抓“客户翻番”,重点开发贵宾客户、代发客户和金融IC卡客户。 产品方面:要狠抓“产品创新”,重点加大保险箱、贵金属、自研理财、网络银行等产品的研发创新力度,靠品牌产品赢得市场竞争力。

渠道方面:要狠抓“双渠道”,物理网点上,深化网点转型工作,提升转型后的销售产能。电子渠道上,以网络银行为轴心,以电话银行、POS铺设、自助建设为辅助,快速拓宽线上渠道。

经营模式方面:要狠抓“模式转变”,通过公私联动、社区卖场、批发集贸等方式批量获取客户,实现零售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迅速,关于银行零售业务的研究及各种思想观点也层出不穷。本文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从中信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资料研究分析,力求对中信银行及其他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认为中信银行推进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进程,不仅是应对市场需求上升、金融市场条件变化的需要,更是适应国际金融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但是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转型不单单是业务操作层面的局部调整,更是战略层面的方向性改变,零售业务转型应以建立持久的主办行关系、建立高效的获取客户模式、建立低成本和规模化的运营模式为目标,切实转变管理思路,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健全产品体系,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打造市场首选银行,优化物理网点、拓宽服务渠道,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加强零售团队建设,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努力,以进一步提升中信银行的竞争力。

但由于水平所限,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分析,本人将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继续跟踪探索。

本文在金融脱媒背景下,致力于对金融脱媒理论的阐述以及现实分析,以此得出切实可行的、着眼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与经验。本文采用最新数据,以中信银行零

32

结 论

售业务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美国零售业发展经验及利用各种数据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现行零售业务进行深入剖析,试图在当今互联网金融浪潮下,通过分析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优势以及劣势,找出适合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中信银行下一步零售业务创新指明了方向,具有较深的实践性战略意义。

3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Hester D D.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and policy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69,

1(3):600.

[2] 李扬.脱媒: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新金融,2007(11).

[3] Roldos J.Disintermidiation and monetary transmission in Canada [Z].IMF Working Paper,2006. [4] Schmidt,R.H. , A. Hackethal & M. Tyrell. Disintermediation and the role of bank in Europ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ion,1997,(8)

[5] 宋旺,钟正生:基于MS-AR模型的中国金融脱媒趋势分析[J],财经研究,2010(11)

[6] Mark Nissen(2000),Agent-based supply chain disintermediation versus re-intermediation: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pective, Intelligent Systems in Accounting,Finance&Management,Vol.9,Issue 4,pp.237-256.

[7] 樊永勤:金融脱媒在我国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浙江金融,2007(7). [8] 胡红业:我国金融脱媒现象与动因分析[J],西南金融,2010(3).

[9] Kevin Rogers.The Internet and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 Transparency,Differential Pricing and

Disintermediation[Z].Discussion Draft,2010.

[10]Mercer.E - finance: status,innovations,resour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Managerial Finance,

Vol.34,2011.

[11] 胡红业,刘博: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多样化研究[J],南方金融,2010(6). [12] 乔桂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 [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13]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http://www.stats.gov.cn/.

[14] 陈小宪.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 [J].当代银行家,2012.

[15] 李松涛.中小商业银行个人零售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M]. 当代银行家,2012.5 45-38. [16] 何虹.金融脱媒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青海金融,2013.

[17] 支付规模分析与比较(2012)[R].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c.gov.cn). [18] 约瑟夫A,迪万纳.零售银行的未来—向全球客户传递价值 [M].中国金融出版,2012.

[19]Jonathon Penny.The payments revolution:The growth of P2P and‘Generation Y’paymentsservices

[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Vol.6,2010.

34

参考文献

[20] 彭阳,王燕.我国金融脱媒度量问题研究 [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1.

[21] Mercer.E - finance: status,innovations,resour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Managerial Finance,

Vol.34,2011.

[22]Erick K Clemons,Lorin M Hitt.The Internet and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 Transparency,

Differential Pricing and Disintermediation[Z].Discussion Draft,2012. [23] 赵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

[24] 李志辉,王志军.当代国际零售银行业发展趋势[J].国际金融研究,2013(10):4-12. [25] 中信银行年报.http://bank.ecitic.com/,2010-2013. [26] 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http://www.pbc.gov.cn/. [27] 中信银行官方网站.http://bank.ecitic.com/. [28] 艾瑞咨询官方网站. http://www.iresearch.cn/.

[29] 吕巍,阮红.商业银行客户价值提升与管理 [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0] 宋旺,钟正生.我国金融脱媒度量问题研究 [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 [31] 赖丹生.银行营销实战案例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 Economics and [31] Predrag Radovanovic. Digital Economy,Digital Money and Digital Banking[J]

Organization,Vol.6,2009.

[33] 张友先,叶蓁.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盈利与严监管平衡之路——2010年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年报简评

[J].银行家,2011,(5):70-73.

[34] 郑敏.中小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5] 胡萃.试述零售银行在我国合理发展的战略性构想——零售银行业务的渠道整合管理[J].商场现

代化,2010,(21):161 .

[36] 胡媛媛,刘晓东 艾瑞快评:微博营销,Web2.0时代银行营销新策略[EB/OL].[2010-05-04].

http://news.iresearch.cn/ charts/114018.shtml

[37] 金键零售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发展的市场机遇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8):85. [38] 赖轶.国内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战略浅析[J].西南金融,2010,(2):30-31. [39] 李浇.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6):102-104 . [40] 刘振海.对我国加快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3.

[41] 熊剑庆,陈健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新趋势. [J]. 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 2013.

3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42] 张冀湘.商业银行应对经济转型升级挑战的战略思考 [J]. 新金融, 2013. [43] 欧阳卓飞.现代商业银行营销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4] 徐奕晗.深度解析金融脱媒 [J]. 金融前沿,2013.

36

——附加文档一篇——

工程概况

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总长度545m;道路设计红线宽度主线30m,一副路面;车行道16m;绿化带2*4m;人行道2*3m。

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给水、照明、弱点管道、标志标线工程。技术指标:

1、道路性质:城市主干道(2级)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使用年限:15年

4、车行道、人行道设计坡度:2%主要设计依据:

1、咸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委托书。

2、咸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咸阳市彬县泾河区建设规划图”。

3、《城乡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

1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40-2004)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第一章 项目经理部组成

1.1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总部授权管理,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GB、T19001-ISO91001标准模式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项目技术管理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项目成本管理手册》执行。1.2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质量目标:合格

-

2

工期目标:我公司投标自报工期为180日历天,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满足合同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使工程提前交付使用,实现我公司的承诺。

成本目标:科学管理,精密组织,在“人、机、料、法、环”五个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杜绝返工等质量事故,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

安全目标:确保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杜绝死亡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5%o以内。

文明施工目标:以创建“陕西省文明工地”,作为文明施工的标准。

消防目标: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管理,消除现场所有的消防隐患,达到各级消防主管部门和公司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标准。

环保目标:创“绿色、无污染施工工地”。教育培训目标:选派年轻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人员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先进技术可以单独联系在外学习。

协作目标:积极配合甲方、监理、设计院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工作和监督检查,圆满完成工程项目的施工,给公司创形象,为业主增光彩。

-

3

竣工回访和质量保修计划:根据我公司对业主的承诺,每年夏季对用户进行回访。根据第80号建设部令,《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保修。房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保修年限为设计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以及外墙面和房间的防渗漏、保候修期为5年,供热系统保修期为二个采暖期,电气系统、给排水设备安装保修期为二年

;装修工程保修年限为二年。其它保修期限由建设单位与我方以合同形式约定。

1.3 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管理人员名单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本着“建造满意工程,提供优质服务,一切为了业主与用户”的原则,我公司将选配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及技术干部,组成一个高效精干,开拓务实、富有活力的项目经理部,在现场全权代表我单位行使管理职能,履行合同的各项权力和义务,确保该工程如期、高效、优质、安全建成。项目部下设工程技术室、财务室、物资设备室、预核算室及综合办公室,各部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施工组织及质量、安全、技术、进度计划以及文明施工等各项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

4

项目组织机构及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名单见附表。职务姓名性别职称项目经理高志春男工程师材料员尚文琴男助工施工员吴小茹男助工安全员雷明录男助工质检员范雄飞男助工专职安全员

郝卫星

技术员

项目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工程技术计统材料财办项目质量预算设备务公部部部部部室专职安全员专职质量员-

施工作业班组5

第二章 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本工程质量标准要求高、计划施工总工期180日历天,期间经历雨期,工期较紧张。为了保证基础、面层、照明均尽可能有充裕的时间施工,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工程,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任务划分、人力、资源、时间、空间的充分利用与合理配置上,科学部署,严密组织工程流水施工。

2.1 施工部署原则

为了保证基础、面层、排水、交通设施装饰均可能有充裕时间施工,保证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酝酿任务、人力、资源、时间、空间的总体布局。2.2 总体施工顺序和部署原则

总体施工顺序:基层工程、面层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竣工验收。2.3

工程组织分段流水作业,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输;采

-

6

取“样板法”施工,严格按照“三样板一顺序”法施工。

2.4 季节性施工的考虑

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需历经雨季施工,编制较为详细的季节性施工措施,以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

2.5 交叉施工的考虑

为了贯彻空间占满时间连续,均衡协调有节奏,力所能及留有余地的原则,保证工程总进度计划完成,需要采用基层、面层、排水和指示牌的交叉施工。

2.6 机械设备的投入

根据施工工程量和现场实际条件投入机械设备。灰土搅拌采用一台双卧强制式JS500型搅拌机,一台HPD电子配料机计量,配二台沥青泵车,机动翻斗车,进行现场材料运输。2.7 施工流水段划分2.7.1 基层工程施工流水段划分本工程基层不划分施工段。2.7.2 排水施工流水段划分:

该工程施工划分为二个流水段流水施工。2.8 现场施工条件

-

7

2.8.1由业主负责提供现场施工的用电,现场施工用电总柜从变压器引入。2.8.2

业主在现场有供水点,作为现场临水的水源,水源的水管要求为φ100,以满足施工用水要求。2.8.3

进场前现场内有障碍物已消除,具备施工条件。2.8.4

现场内地面全部硬化处理,做到无黄土外露。2.9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详见现场平面布置图2.10 施工扰民问题

本工程要认真考虑尽量减少施工扰民问题,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2.11 临时用电、用水设计1.临电设计:

综合以上11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取周期系数KP=KQ=0.8,则PJ=0.8*(53+27+.52.5+30.87+8.32+46.08+25.12+12+17.6+9.45+50.5)=0.8*332.44=265.95Kw

QJ=0.8*(54.09+27.54+46.2+23.15+11.07+61.27+2

-

8

5.62+12.24+13.2+7.09)=0.8×281.47=225.18KVASJ= =318KVA

现场供电为三级配电,即总箱、二级箱、三级箱(手提箱及插座箱),两级空开、三级漏电保护。配电方式以放射和串接结合,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选重型橡套电缆。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及工程各个施工阶段的用电负荷情况,配电箱平面位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2、临水设计a、临水计算

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布置特点,现场临时用水管道采用聚乙烯PE管。现场临时用水包括:施工用水Q1,现场生活用水Q2,现场消防用水Q3。其中计算如下:

Q1=K1q1N1K1/8/3.6/300=1.15(16000+4000)÷8÷3.6÷300=2.7L/s)

Q2:现场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按200人计算。Q2=q2N2K2/8/3600=200×20×1.5÷8÷3600=0.21L/s

消防用水Q3:本现场物料堆放齐全,因此现场消防器材布置相当重要。根据现场施工临水水量规定

-

9

,当施工现场占地不大于1ha(公顷)时,q3取15L/s。

考虑管道漏水系数1.1, 则q3=1.1×15=16.5L/s。现场施工用水干管管径D为:

D=SQR(4Q/π/v/100)=SQR(4×16.5÷3.14÷2÷100)=0.1=100mm。b、临时用水布置说明

临时用水管管材采用镀锌钢管。埋地敷设,埋设深度为80厘米,以免被现场过往车辆损坏,冬季还可起到保温作用。用水由闸阀控制。供现场消防。现场设临时用水值班人员两名,负责现场用水的巡视维修。

增强职工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严禁水管出现跑、冒、滴、漏象,临时用水及消防平面布置见附图。

- 10

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3.1 工期目标

本工程我们经仔细研究,并结合我单位实际,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用180日历天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并争取提前竣工。3.2 工期保证措施

本工程按我单位较成熟的项目法管理体制,建立规范化的项目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成立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法施工,对本工程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施工、监督六项基本职能,配备有力的管理层,选择能打仗、并有大型建筑施工阶段组成作业层,承担本工程施工任务。3.2.1 制度保证

3.2.1.1 建立生产调度例会制度

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工程调度例会,检查上一次例会以来的工程计划执行情况,

布置下一次例会前的工作安排。找出拖延施工进度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计划完成。

-

11

3.2.1.2 动态控制施工进度的制度

采用施工进度总计划与月、周计划相结合的各级网络管理体系,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与管理,采用网络技术进行动态管理。在施工中抓主导工序,找关键矛盾,组织流水交叉,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做好劳动力调配和协调工作,通过施工网络节点控制目标的实际现保证各控制点工期目标的实现,从而进一步通过各控制点工期目标的实际,确保总工期控制进度计划的实现。

3.2.1.3 提高劳动工效,落实劳动承包制度通过逐级签定劳动承包合同,约束劳动双方的行为。即项目部要求作业队在一定时间完成某项工作,必须及时提供充足的设施料,状态良好的设备以及必要的技术指导。谁违反合同就处罚谁,改变只约束作业队的“单方合同”。并实行合同价与工期指标挂钩,组织劳动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作业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劳动工效提高20-30%。3.2.2 劳动力保证

依据本工程的特点,与劳务队伍签订施工人员保证合同,同时与公司其他劳务分包商签订补充劳务合同,作为劳动力储备。一旦出现劳务队人员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立刻限期补充,如不能及时补充,

-

12

项目部将执行与其他劳务分包商签订的补充劳务合同,以此补充劳动力原劳务队进行严厉处罚。3.2.3 施工技术保证3.2.3.1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好施工程序和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

3.2.3.2

科学地制订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强化计划管理,加强日进度计划控制、旬进度计划检查和月进度计划考核,以日进度促进旬进度,以旬进度保证月进度,以月进度确保总工期的实现。3.2.3.3

认真进行图纸预审和参加图纸会审,与设计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抓好设计变更的落实工作。3.2.3.4

在整个工程施工阶段合理组织立体交叉作业,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加快施工进度。 3.2.3.5

充分利用技术、新工艺等科技手段,加快施工进度。

3.2.3.6

-

13

科学地制订季节性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冬雨季施工期内的工作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确保产品质量,使工程持续和均衡进行,促进工程进度。 3.2.3.7

积极作好各种影响施工进度因素的预防工作,如停水、停电、风、雨天等,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如配备发电机、

蓄水箱、防雨布等,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3.2.4 机械保证3.2.4.1

充分利用机械化程度高的有利条件,配备适宜的施工机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3.2.4.2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和设施料的配备、维修工作,充分保证施工进度的需要。3.2.5 资金保证 3.2.5.1

本工程项目资金全部专款专用,确保施工中各项费用开支。3.2.5.2

施工期内如建设单位资金一时发生缺口,内部银行及时给予适当解决,满足工程进度需要。

-

14

3.2.6 物资保证3.2.6.1

机械物资保障部积极协助项目部做好各种物资的供应工作。3.2.6.2

项目部保障部按施工预算和工程进度及时编制物资用量计划并组织采购和进场。及时对进场物资进行验收和质量验证,保证合格物资投入施工。3.2.7 后勤工作保证3.2.7.1

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提高食堂饭菜质量,夏季做好防署降温工作,及时供应茶水、饮料和绿豆汤、冬季做好职工宿舍的保温取暖工作。3.2.7.2

搞好现场文明施工,做好工地宣传和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同,创造良好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形成一个团结、 紧张、奋发向上的工作局面。3.2.7.3

开展劳动竞赛,建立奖励制度,精神鼓励与物资奖励相结合,激励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生产劳

-

15

动积极性。

3.3 施工总进度计划图

施工总进度控制计划详见施工进度网络图。

第四章 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概况,平面布置,施工组织机构,在充

-

16

足劳动资源的基础上,将招标文件要求的实质性文字说明叙述如下:

(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一旦接到中标通知书,立即进行人员设备的动员和调遣工作。3天内派项目经理部的主要负责人进驻工地,与监理、业主接洽,详细勘察、了解沿线及场地情况,安排落实施工用地,着手水、电、路三通准备工作,对料场、预制场及机械停置场进行硬化。

按照施工工序的先后,组织相应机械同期进驻工地,做到“三通一平”,保证线位恢复、原材料试验、砼配合比设计、人员进场同步进行。设备人员动员周期5天,其中主要工程机械和人员动员周期控制在3天之内。

-

17

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大型机械设备如压路机、发电机组设备采用平板车运输,自卸汽车、吊车、洒水车等适合于公路行驶的设备,直接开往工地。其它小型机具及施工设备采用汽车运输。

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等直接送货到场,碎石、砂等地材从当地料场采购,自卸汽车运到现场。汽油、柴油等其它材料在就地购买送往工地。(二)施工准备工作1、临时设施

(1)临时房屋:经理部拟设在道路旁,施工队部分考虑租住当地住房。

(2)临时用电:充分利用沿线已有电力资源,架设拌和场专用线路,用电率考虑70%。配备发电机组3套,工程自备用电率考虑30%。

-

18

(3)临时通讯:因沿线通讯设施较好,可采用安装电话解决通讯问题。施工中配备对讲机加强联系。

(三)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及施工要点1、路基填方①施工顺序填土:测量放样

(场地、地表)清理—

翻松— 填前碾压— 检查验收— 纵横向取料— 分层摊铺— 推土机整平— 洒水— 碾压成型— 检查验收压实度— 合格进入下层施工。②施工要点

a、路基施工设计困难,挖掘机、推土机考虑大吨位履带式设备,压实设备应考虑双轮驱动振动压实设备,并作好土工实验。

b、取料、弃土场地因运输困难,应根据设计文件

-

19

就近选择。

c、应翻松30cm,进行填前碾压。d、严格控制层厚,填土不大于30cm。

e、做好临时排水设施,为保证压实度填筑宽度应两侧多填50cm。2、路基挖方测量放样—

路基开挖—

路床整理—

大于120马力推土机稳压—振动压力机碾压— 边坡防护 —路基封闭 —检查验收。3、涵洞(1)施工顺序:施工放样—挖基—

基底处理—混凝土基础 —

安管—管缝处理—混凝土管座—防水沥青— 涵背填料及夯实— 涵顶填土。(2)施工要点:

-

20

①基底夯实,墙后回填料密实,避免不均匀沉降。

②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进行路基填土。③涵管安装时要位置要准确,不得碰掉棱角。(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1、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

本标段全长775.136m,该段路基土方施工安排一个作业队,按顺序进行施工。(1)基准点、导线点、水准点复测

测量人员组织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所交基准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测,整理出复测结果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以获取第一资料。(2)对全线原地面纵、横断面复测

复测完成后,根据监理工程师审批结果,开展对原地面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成果报监

-

21

理工程师审批复核。(3)场地清理

①测量放样,确定清理范围。对清理范围内的清理工程量、挖除、砍伐树木数量,造表统计,请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后,再进行清理,挖除及砍伐。②对清理的草皮、垃圾、腐殖土现场堆积,然后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或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运离施工现场。对砍伐的树木按招标文件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指令堆放整齐,验收数量后报业主单位。

③对不同的地段,采用不同的清理方式,对能够进行机械施工的,采用机械清理,对陡坡、局部小坑机械不能清理的采用人工清理,清理结果,要达到招标文件和监理工程师要求为至。

④填土碾压。清理工作完成后,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

22

(4)路基填方施工

路基填方将按以下方法来完成。

①首先根据招标文件及监理工程师要求,由技术部牵头,中心试验室、安全质量部配合,完成土质分析试验报告,确定土质的最佳含水量及击实报告。

②修试验路段。由技术部牵头,工程部、安全质检部、中心试验室、路基土方施工队配合,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完成一段试验路修筑,确定路基施工中的各种技术参数,试验路修筑完成后,总结成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再进行路基填方的大面积施工。

③零填挖地段。对于零填挖地估的施工,对于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地段,可直接翻松整平,然后进行碾压;对于含水量偏大的,可采用换土的方

-

23

法进行碾压,总之,对零填挖地段,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其施工方案。

④填方路基,本合同段土方工程以路基填方为主,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我经理部要求:技术部、工程部、安全质检部、中心试验室全力配合路基土方施工队,严把质量关,共同搞好路基填方工作。A、选择好填方路基的土源

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路基的质量,我们将按照招标文件所指明的土场,逐一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土源。保证路基施工的原材料没有质量问题。

B、确定施工人员最佳组合

施工人员组合的好坏,是关系到路基填方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考虑在路基土方施工队人员基础上,委派工程部、质检部、中心试验室各一

-

24

人到路基土方施工队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得以消除。C、机械配制

机械是做好路基填方工作的主要工具,为了搞好路基填方工作,保证路基压实效果和质量,我们将以我单位最新、最好的设备予以投入。对用于填方路基需要的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运输车辆,我单位将全力支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合同工期按时完成。D、填土施工方法

严格按路基试验路段总结的各项技术参数及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施工,并按以下步骤逐段逐层进行。

a、准确放样中线、边线、测量每层标高。b、按照换算结果,运输车辆排开卸土,避免造

-

25

成卸土过密。

c、推土机打开卸土并初平。d、测量松铺厚度,推土机精平。e、光轮压路机初压。f、振动压路机终压。

压路机碾压时按照先两边后中间,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

g、试验人员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试验自检,并将自检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h、邀请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再进行下层施工,否则,进行补压,直到监理工程师认为合格,再进行下一层施工。i、资料整理并保存。⑤土方路基填筑:

路堤填料分层平行摊铺,且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

-

26

大于20cm。在填筑前,应对填料进行各项试验,以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压实度,并在路基填筑前,应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现场确定铺筑长度不小于100m路幅全宽的试验路段,以确定设备的选择、工序、压实遍数、行进速度以及能够压实的有效厚度。

各层的铺筑和整平使用平地机在每层压实前进行整平作业,以保证均匀的压实度。土方压实采用拖式振动羊角碾压(激振力在40T以上),辅助平滚压路机一台(激振力20T)。

首先,用于路堤填筑的材料不应含有杂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路基填筑前应取土试验,其强度和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达不到要求时,可采取掺石灰固化材料处理,掺入量通过试验确定。路基填筑前,填方材料应按JTJ051--

27

93标准方法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CBR和击实试验,进行击实试验时,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路基填筑时,当填土高度低于1.0m时对原地表清理与掘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应将表面翻松深30cm;当填土高度大于1.0m时,对于土质基底应将原地面整平压实到无轮迹时方可填筑。

填筑时,应均匀的把填料摊铺在整个宽度上,在压实前应先整平,并作2-4%的横坡,碾压时,振动压路机前后两次轮迹须重叠40-50cm,前后相邻西两区段纵向重叠1.2-1.5m,并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压实后的土方压实度应不小于95%,按JTJ051-93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直至达到规范要求。在路基填筑同时,我们将作好整个路基排水工作,

-

28

做到路基表面无积水,排水畅通。(5)路基挖方施工①路基挖方施工步骤

本合同段路基挖方工程量较小,但为了搞好路基挖方施工,我们准备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A、准确放出公路中线,并每50m精确测出地面横断面线,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计算出挖方开挖边界线,以避免造成多挖或少挖。

B、将上述放线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开挖,对于开挖高度及工程量较小的,可采用全断面同时开挖方式进行。

C、做好挖方中利用调配计划,对于不能利用的按招标文件及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废弃,并要求平整复耕。

D、刷边坡,要求挖方在进行的同时,人工配合

-

29

机械刷边坡,做到一次过手,决不返工。E、做好开挖中的防排水设施。开挖线以外,人工修筑挡墙,高度不小于0.3m,宽度不小于0.5m。开挖路槽内两侧设排水沟,并在适易地段设积水坑,以便将降雨汇积一处,天放晴后及时排走。F、当标高挖至路床标高时,先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如果含水量合适,可直接将路床标高下30cm翻松用压路机分两层碾压达到路床设计标高,如果含水量偏大,可适当翻松晾至含水量稍大于最佳含水量再进行碾压。

G、压实度检测。碾压成型后,要对路槽压实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交验。首先由试验人员自检,并将自检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然后由监理工程师抽检。原则上压实必须一次合格,不能返工。②路基土方开挖:

-

30

A、施工工序:施工放样—挖掘机就位挖装—自卸车运输—路槽翻松压实—人工修整边坡。B、工序要点: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不松动边坡,避免破坏边坡稳定性。场内排水应畅通。。 3、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对石灰土底基层决定采用路拌法施工,成立一个底基层施工队,负责底基层的施工。A、材料要求

土、灰除满足规范要求外,施工中控制点为:(1)石灰应符合Ⅲ级以上标准,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并过筛(10MM筛孔); (2)消石灰存放时间宜控制在2个月以内;(3)一个作业段内采用土质相同的土(击实标准和灰剂量相同), 以便对压实度进行准确控制。

-

31

B、准备下承层

(1)石灰土施工前,应对路槽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除包括压实度、弯沉、宽度、标高、横坡度、平整度等项目外,还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即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路槽上,用18-21T压路机连续碾压2遍,碾压过程中,若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继续碾压;如土过湿、发生翻浆、软弹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外掺剂等措施处理。路基必须达到表面平整、坚实,没有松散和软弱点,边沿顺直,路肩平整、整齐。 (2)按要求设置路面施工控制桩。 C、备土、铺土

用于石灰土的土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含树皮、草根等杂物。备土前要用土培好路肩,路肩应同结构层等厚。

备、铺土分两种方法:

-

32

(1)用汽车直接堆方备土

按照每平米的松土用量及每车的运土量,用石灰粉标出每车的卸土位置(划出方格),直接整齐地卸土于路槽上。但须注意备土时纵向必须成行,每车的运土量要基本准确,同一作业段内土质基本均匀一致。该方法有利于机械化施工,但备土数量不易准确控制。铺土时,先用推土机大致推土,然后放样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保证厚度一致,表面平整。

(2)码条备土

用拖拉机等小型机械备土可采用此方法。

按照每延米的松土用量,分两条成梯形状均匀地码条于路槽上,用卡尺逐段验收备土数量。备土时应在备土位置用石灰粉标出两条标线(码条的边沿位置),保证备土顺直,码条应均匀、

-

33

数量准确。铺土时可直接用平地机均匀地将土铺开,保证表面平整、厚度一致。此备土法数量控制准确、摊土方便。D、备灰、铺灰

备灰前,用压路机对铺开的松土碾压1~2遍,保证备灰时不产生大的车辙,严禁重车在作业段内调头。

备灰前应根据灰剂量、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石灰松方干容重及石灰土最大干容重计算每延米的石灰用量。

根据计算出的每延米石灰的松方用量,分两条成梯形状均匀地码条备灰,并用卡尺逐段验收数量,不准用汽车直接大堆备灰。备灰前应事先在灰条位置标出两条灰线,以确保灰条顺直。铺灰前应在灰土的边沿打出标线,然后将石灰均匀地铺撒在标线范围内,铺灰应用人工撒铺。

-

34

E、拌和

采用灰土拌和机拌和,铧犁作为附助设备配合拌和。

(1)土的含水量小,应首先用铧犁翻拌一遍,使石灰置于中、下层,然后洒水补充水份,并用铧犁继续翻拌,使水份分布均匀。考虑拌和、整平过程中的水份损失,含水量适当大些(根据气候及拌和整平时间长短确定),土的含水量过大,用铧犁进行翻拌凉晒。

(2)水份合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用灰土拌和机拌和第一遍。拌和时要指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拌和是否到底。对于拌和不到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新拌和。

(3)桥头两端在备土时应留出2米空间,将土摊入附近,拌和时先横向拌和两个单程,再进行纵向拌和,以确保桥头处灰土拌和均匀。

-

35

第二遍拌和前,宜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进行第二遍拌和。若土的塑指高,土块不易拌碎,应增加拌和遍数,并注意下一次拌和前要对已拌和过的灰土进行粗平和压实,然后拌和,以达到拌和均匀,满足规范要求为准。压实的密度愈大,对土块的破碎效果愈好,采用此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否则既使再多增加拌和遍数也收效甚微。拌和时拌和机各行程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对于桥头处拌和同样采用先横向拌和2个单程,再进行纵向拌和。F、整平

用平地机,结合少量人工整平。

(1)灰土拌和符合要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消除拌和产生的土坎、波浪、沟槽等,使表面大致平整。

(2)用震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稳压1~2遍。(3)利用控制桩用水平仪或挂线放样,石灰粉作出标记,样点分布密度视平地机司机水平确定。

-

36

(4)平地机由外侧起向内侧进行刮平。

(5)重复(3)~(4)步骤直至标高和平整度满足要求为止。灰土接头、桥头、边沿等平地机无法正常作业的地方,应由人工完成清理、平整工作。 (6)整平时多余的灰土不准废弃于边坡上。 (7)要点提示

·最后一遍整平前,宜用洒水车喷洒一遍水,以补充表层水份,有利于表层碾压成型。

·最后一遍整平时平地机应“带土”作业。·切忌薄层找补。

·备土、备灰要适当考虑富余量,整平时宁刮勿补。

G、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和18~21三轮静态压路机联合

-

37

完成。

(1)整平完成后,首先用振动压路机由路边沿起向路中心碾压(超高段自内侧向外层碾压),有超高段落由内侧起向外侧碾压,碾压采用大摆轴法,即全轮错位,搭接15~20厘米,用此法震压6~8遍,下层压实度满足要求后,改用三轮压路机低速1/2错轮碾压2~3遍,消除轮迹,达到表面平整、光洁、边沿顺直。路肩要同路面一起碾压。(2)要点提示

·碾压必须连续完成,中途不得停顿。·压路机应足量,以减少碾压成型时间,合理配备为振动压路机1~2台,三轮压路机2~3台。

·碾压过程中应行走顺直,低速行驶。·桥头处10米范围内横向碾压。 H、检验 (1)

试验员应盯在施工现场,

-

38

完成碾压遍数后,立即取样检验压实度(要及时拿出试验结果),压实不足要立即补压,直到满足压实要求为止。 (2)

成型后的两日内完成平整度、标高、横坡度、宽度、厚度检验,检验不合格要求采取措施预以处理。 (3) 要点提示

·翻浆、轮迹明显、表面松散、起皮严重、土块超标等有外观缺陷的不准验收,应彻底处理。

·标高不合适的,高出部分用平地机刮除,低下的部分不准贴补,标高合格率不低于85%,实行左中右三条线控制标高。

·压实度、强度必须全部满足要求,否则应返工处理。

I、接头处理

碾压完毕的石灰土的端头应立即将拌和不均,或标高误差大,或平整度不

-

39

好的部分挂线重直切除,保持接头处顺直、整齐。

下一作业段与之衔接处,铺土及拌和应空出2米,待整平时再按松铺厚度整平。

桥头处亦按上述方法处理,铺土及拌和应空出2米,先横拌2遍再纵拌,待整平时再按松铺厚度整平。J、养生

不能及时覆盖上层结构层的灰土,养生期不少于7天,采用洒水养生法,养生期间要保持灰土表面经常湿润。养生期内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有条件的、对7天强度确有把握的,灰土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可缩短养生期;但一旦发现灰土强度不合格,则需返工处理。

4、石灰土碎石基层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石灰土碎石计划用场拌法施工,由基层施工队负

-

40

责全标段的基层施工。A、材料要求

碎石(最大料径40mm)、土、灰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施工中控制点为:

(1)石灰应符合Ⅲ级以上标准,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并过筛(10mm筛孔); (2)消石灰存放时间宜控制在2个月以内;(3)一个作业段内采用土质相同的土(击实标准和灰剂量相同), 以便对压实度进行准确控制。(4)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B、计算材料数量

根据结构层的厚度、宽度(按设计图纸)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段的干集料数量。C、拌和

石灰土碎石在中心站用多种机械进行集中拌和,集中拌和时,必须做到:

-

41

1.土块要粉碎,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粒料的尺寸要符合要求;

2.配料要准确,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施工(石灰:土:碎石=5:15:80);

3.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值(约1%),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能接近最佳值; 4.拌和要均匀。D、运输和摊铺集料

1.在摊铺段两侧先培土,以控制结构层的宽度和厚度。

2.用自卸翻斗车运输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同 。

3.卸料距离应严格控制,打石灰方格控制材料用量,必须由专人指挥卸料,避免铺料过多或不够。

4.卸料和摊铺时,通常由远而近全断面摊铺尽量不留纵缝。

5.提前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机械摊

-

42

铺石灰土碎石,松铺系数约为1.2~1.4。

6.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视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E、整型与碾压用平地机结合人工整平。

(1)混合料卸料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使表面大致平整。

(2)用震动压路机稳压1~2遍。

(3)利用控制桩用水准仪测量,石灰粉作出标记,样点分布密度视平地机司机水平确定。(4)平地机由外侧起向内侧进行刮平。

(5)重复(3)~(4)步骤直至标高和平整度满足要求为止。灰土接头、桥头、边沿等平地机无法正常作业的地方,应由人工完成清理、平整工作。 (6)整平时多余的混合料不准废弃于边坡上。 (7)要点提示

-

43

·最后一遍整平前,宜用洒水车喷洒一遍水,以补充表层水份,有利于表层碾压成型。

·切忌薄层找补。

(8)在最佳含水量的范围内,用12t以上的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由两侧向中间,直到过到规定的压实度。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基层上调头或急刹车。F、接缝的处理

横缝:压实后末端做成斜坡(可为1:2),在第二天开始摊铺新混合料之前,应将留下的末端斜坡挖除,挖成一横向(与道面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的断面,便可继续向前摊铺。

纵缝:尽量避免纵缝,在不能避免纵缝情况下(如较大站坪的石灰稳定土施工),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并尽可能减少纵缝的数量。G、养生

在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或忽干忽

-

44

湿。养生期不少于7d,可采用洒水(分散水流)或采用不透水薄膜。

5、沥青碎石面层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A、材料要求

(1)沥青采用石油沥青A-100; (2)碎石最大料径19mm,压碎值不大于30%。B施工程序:

测量放样→清扫基层顶面→自卸车运卸混合料→摊铺机摊铺→8T光轮压路机稳压→胶轮压路机稳压→12~15T光轮压路机碾压→8T光轮压路碾压→开放交通。C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框图

- 45

胶轮压路机稳压12~15T光轮压路机碾压8T光轮压路机碾压人工预留接茬D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放出中线、两边边线,拉控制高程钢丝线。

(2)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将路面基层清扫干净,对有坑槽、不平整的路段应先修补和整平。

(3)用自卸车将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摊铺机摊铺施工。边摊铺边用刮板整平,刮平时应轻重一致,往返刮2~3次到达平整即可,不得反复撒料反复刮平引起粗集料离析。碾压原则:由低到高,由边到中,由慢到快。

(4)混合料出厂温度宜在140℃左右,摊铺温度控制在130℃左右,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检测摊铺温度,以保证沥青混合料有良好的流值。摊铺过程中,如发现摊铺数量不足,有空白、缺边等应在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人工补足,有积聚现象应予刮除。分两幅摊铺时,应保证接茬搭接良好,纵向搭接宽度10~15cm。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事先设置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

-

46

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5~10cm,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表层的纵缝应顺直,且宜留在车道区画线位置上。

(5)摊铺不得中途停顿,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紧接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应停止摊铺,并对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保温。

(6)适度的碾压对于沥青下封层路面的施工极为重要,碾压不足和过度碾压都会影响路面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矿料的等级、沥青材料的标号、施工气温等因素确定各次碾压所使用的压路机质量和碾压遍数。E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2)施工前对各种机具应作全面检查,并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

(3)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并根据沥青品种、标号、粘度

-

47

、气候条件及铺筑层的厚度选择。

(4)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混合厂有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拌和厂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消防、安全等规定。

(5)拌和厂设置在空旷、干燥、运输条件良好的地方。沥青应分品种分标号密闭储存。各种矿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矿料填料不得受潮。集料宜设置防雨顶棚。

(6)热拌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各类拌和机均应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的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和温度的装置。当工程材料不能连续供料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得采用连续式拌和机。

(7)拌和厂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8)热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右涂一层薄柴油与水的混合液,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9)运料车应用蓬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

48

(10)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

(11)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

(12)摊铺后紧接着碾压,缩短碾压长度。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对不符合要求时应根据铺筑情况及时进行调整。(13)沥青混合料必须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止。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紧接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应停止摊铺,并对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保温。

- 49

第五章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一、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1)具体质量目标:本标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1

-

50

00%,优良率不低于90%。

(2)质量控制和创优规划: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工程部长、质检部长、中心试验室主任、测量组长组成,制定整个合同段工程质量创优规划、方针、措施。各施工队分别设现场质量管理小组、工长、技术主管和工班长等有关人员参加。质检组和试验室专职抓现场质量管理。施工队一级的质量管理在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下,制订本队施工区段的创优措施,质量实施计划,并在现场落实。施工队所属各班组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由工序检查小组和QC小组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要求,确保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

51

①坚持质量意识教育,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用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②开工报告制度:

a、组织工程部和工程队有关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经理、主管副经理或总工程师、安全员、材料员、质检工程师等签字。

b、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工程实施前10天报监理工程师。内容包括《公路监理规范》要求的开工报告的全部内容,并保证各种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各种生产力资源的足够到位。经审批,并且按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方可进行施工。③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a、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办法。

b、技术复核结果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

-

52

核记录》,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归档。

c、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下道工序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验收的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d、施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搞好平行试验、测量验收和现场检测等工作,各工序、位置都复核,做到万无一失。

④、技术、质量交底制度: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全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具体可分以下几方面:

a、项目总工程师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同设计代表联系进行设计交底。b、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业主和总监审批确认后,主管工程师编制操作规程,总工程师组织

-

53

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关键部分工程和施工要点。c、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管分项工程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强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⑤、三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a、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

b、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由总工负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施工队长确认最终评定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检定。

c、项目经理部每旬组织一次全标段的质量检查

-

54

,每月进行一次评定,并作为奖惩和内部结算的依据。

d、质检部对每个项目进行经常性和不定期的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指令单,施工队负责指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工程部。

⑥现场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a、严格控制外加工、采购材料的质量。各种地方材料、外购材料要求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到现场后必须由质检部、中心试验室和机材部有关人员进行抽样检查,如发现问题立即与供货商联系,进行退货或换取合格材料。

b、搞好原材料二次复检取样、送样工作。⑦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a、工程部和中心试验室负责所有计量器材的鉴

-

55

定和管理工作。

b、现场计量管理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的损坏。c、全站仪、压力机等按规范要求校对的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校对、鉴定;严禁使用应校对未经校对过的量具。

⑧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a、遵循“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各施工队、班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追踪管理。b、凡各施工队、班组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屡教不改或发生质量问题,项目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处罚形式为整改停工,罚款直至清出本工地。

c、凡各施工队、班组在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质量优良且达到优质,项目部对其进行奖励,奖

-

56

励形式为表扬、表彰、奖金。

d、项目经理部在实施奖罚时,以平常检查、抽查、业主大检查、监理工程师评价等方面的评定资料为依据。

(4)分部项工程质量控制:

a、严格按照业主要求、设计图纸、技术规范、监理指令施工,分项工程开工前制定书面技术要求,操作细则,施工过程中定程度、定期、定项目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完成的工程及时验收检查,作到“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产品验收”。b、对涵背回填等质量问题较多的项目作为专项进行质量控制,要加强技术难点和外观质量的控制,确保工程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c、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组咨询,达到重要项目、关键工序、控制难点施工质量稳定提高。

-

57

雨季的施工安排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是否能按期完工,现就有关雨季的施工安排叙述如下:1、雨季施工前的准备:

雨季施工前应做以下列准备工作:

①对选择的雨季施工地段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研究,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组织计划。

②修好施工便道、硬化施工场地,保证晴雨畅通,雨季施工场面处的人、机械都设置防雨棚。施工电路、电器不受雨淋、不受潮,能安全使用。③住地、仓库、车辆机具停放场地,生产设施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点,并应与泥石流、沟槽冲积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④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季作业的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面水。⑤贮备足够的工程材料和生活物资。

-

58

2、雨季施工:①路堤填筑:

场地处理:在填筑路堤前,应在填方坡脚以外挖掘排水沟,保持场地不积水。如果原地面松软,还应采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

填料选择:在路堤填筑时,应选用透水性较好的碎石土、卵石土、砂砾石碎渣和砂性土作为填料。利用挖方土作填方时,应随挖随填及时压实。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筑路材料不得用作雨季施工填料。

填筑方法:若是土路堤应分层填筑。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坡。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完成压实。防止表面积水和渗水,将路基浸软。如需借土填筑时,取土坑距离填方坡脚不宜小于3m。

-

59

路床排水:土路堤填筑完成后,为防止路床积水,应在路肩处每隔5——

10m挖一道横向排水沟,将雨水排出路床。②路堑开挖

场地处理:路堑开挖前在路堑边坡顶2m以外修筑截水沟,并做好防漏处理。截水沟应接通出水口。土方开挖方法:雨季开挖路堑宜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应设置排水纵横坡。挖方边坡不宜一次挖到设计位置,应沿坡面留30cm厚。待雨季过后再整修到设计坡度。以挖作填的挖方应随挖、随运、随填。开挖路堑至路床设计标高以上30—

50cm时应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季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压实。

弃土堆,雨季施工开挖路堑的弃土要远离路堑边坡顶堆放。弃土堆高度一般不应大于3m。弃土堆坡

-

60

脚到路堑边坡顶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m,深路堑或松软地带应保持5m以上。弃土堆应摊开整平,严禁把弃土堆放在路堑边坡顶上。

总之,雨季是施工抢进度的关键阶段,我单位将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保证工程进度。 安全预控措施1

各专业工长在每道工序前,作好书面的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将工程施工中技术难点,质量标准及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讲清楚,施工班组长认定签字,并同时向班组全体人员传达,认真执行。2

施工过程中,质检员跟班检测,实行现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实行质量监督人员质量一票否决制。3

组织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对特殊工种人员,例如:

-

61

搅拌、养护、机械操作等主要工种执行持证上岗制来完善和强化质量管理工作。4

加强技术管理,作到轴线、标高控制准确,组织专业测量小组用激光经纬仪、水平仪、钢尺等对柱的垂直度、柱网定位轴线和柱顶标高及预埋铁件的位置等进行施测,将测量结果报送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报请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

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由施工员作质量技术交底,施工班组加强自检、层层把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验收规范规定。6

材料、半成品验收应符合验收规范,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试(复)验,对不符合标准的材料一律不使用。7

各工序必须按照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及招标文件中的有关施工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施工,并接受建设主管部门、监理单位、甲方等的检查、监督。

计量检测控制措施

-

62

1

国家规定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器具必须100%按时送检,并要按时抽检。计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检定合格的计量检测器具,超过检定周期及经检验不合格的计量检测器具均不得使用。2

材料部门及时对水泥、钢材、砂、砖等进场消耗进行计量检测,管理好大中型材料消耗定额,做好原始记录,并对检测数据负责。3

认真把好材料进场关,做好石料、沥青、砂等原料的进场检验,所有进场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取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4

专职质检人员应按施工顺序、质量评定标准及时做好质量检测,其量值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5

贯彻以自检为基础和自检、互检、交接栓的“三检”制,层层把关,及时搞好质量等级的评定和质量验收工作,定期召开质量会议,公布各专业施工队已完工的工程质量情况,建立奖优罚劣制度。

-

63

6

搅拌站台要在运行前,须进行系统测试,制定搅拌工艺计量检测网络图。7

施工现场设立全自动标准养护室,并做好配合比优化设计工作。8

试验人员每季度对实验仪器进行一次检验、维护和保养,无证人员不得使用仪器。9

施工中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所有隐蔽工程必须按规定,经有关职能部门验收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方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10

现场测量每季度要对所有测量仪器特别是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检验校正,必须使用合格仪器。11

计量器具必须妥善保管,非计量人员不得任意拆卸、改造、检修计量器具,认真作好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检定、降级、报废、保管、封存、发放等管理工作。 安全目标

-

64

1 杜绝因工亡人事故;2 杜绝一切重伤事故;3 轻伤率控制在5‰以内。7 安全保证体系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详见后附图。在明确对项目经理安全责任的前提下,

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规定各种人员的安全责任,奖罚措施,并逐级签订安全保责任状,使安全生产贯彻落实于施工全过程。

8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技术交底 1

执行安全生产交底制度。施工作业前,由工长向施工班组作书面的安全交底,施工班组长签字,并及时向全体操作人员交底。2 执行施工前安全检查制度

各班组在施工前对所施工的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经有关人员处理解决后,方可进行施工操作。

3 安全教育制度

-

65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进场前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以后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意识。

4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并建立安全生产评比制度,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进行评比,对安全生产优良的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注意安全生产的班组和个人给予批评,甚至处罚。 主要预报及控制措施1

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带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告牌。2

所有机电设备实行专人负责操作,持证上岗,非专业人员不得动用电器设备,供电设备要遮盖防雨,经常检修,所有移动设备均须设置漏电保护器。3

覆带式机械负重操作时,履带下方必须垫平垫实,推土旋转半径内,严禁站人,且禁止人员通过。4

现场施工用电严格遵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

-

66

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进行布置及架设,定期对闸刀开关、插座及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进行常规的安全检查。用电按三相五线制架设,现场用电线路及电器安设由持证电工安装,无证人员不得操作。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电器须安设漏电保护器,并在每班前由持证电工进行检查。5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安全教育,及对现场消防器材的管理,消防器材配备齐全,安放位置符合消防要求,定期检查,更换灭火器的药品,保证消防器材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6随时取得预防资料,根据气象预报,提前作好防风防雨措施,切实按措施严格执行实施,确保本工程安全控制的实现。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1

严禁在施工作业面上互相抛丢材料、工具等物质及向下抛丢杂物、高处作业人员衣着要简便,不准穿高跟鞋、硬底鞋、拖鞋或赤脚上班,严禁酒后作业。2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的安全“三

-

67

宝”使用要求和、通道口、预留洞口的安全防护。3实施“施工生产安全否决权”,对于影响施工安全的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施工人员有权进行抵制,专职安全员有权停工,并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经专职安全员检查合格后,方准继续进行施工。4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规定要求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应有书面资料并有交接人的签字。5

现场内的各种防护设施和安全标语等,均不准擅自拆除或移动,需要拆动时必须经安全负责人批准。6严寒期间施工作业要做好防冻防滑工作。7

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各种电器设备必须要有防雨措施,传动部位要有防护罩,并有良好的保护接地和接零,开关箱内部和顶部装钉防火板,一机一闸,闸刀熔丝不得用其它金属代替。8

夜间施工作业配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上下施工联系采用多种类型的通讯设施,并保持通讯设施的正常使用。

-

68

9

各种气瓶要有防震胶圈和防爆防晒措施,要有明显标志,挂灭火器具。对生产必须用的气割与电焊有专人负责监护。10

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做好安全教育,使各级管理人员、生产工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消防报卫措施1

建立生产岗位防火责任制,把消防工作做到“五同时”,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2

严格执行现场用火制度,随着季度、气候工程进度的变化,因地制宜做到“四有”。(1)有施工消防安全交底;(2)有用火审批制度; (3)有看火员和兼职消防组织;(4)有消防器材和 救火措施。3

对设置的消防水泵、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箱和消火栓等设施,不得任意改装或挪作他用,在施工中

-

69

如有冲突不得擅自变动。

4进入施工现场不得抽烟,对易燃材料要集中管理,做标记,小型工具房内不得存放汽油、煤油等易燃料。 5

电气焊工经常检查使用工具是否漏气、漏电,施焊中除清理周围易燃物外还要设专人负责看火。安全奖罚措施

为保证施工安全,根据我单位安全奖罚办法,结合本工程特点, 特制定以下安全奖罚办法:1

奖励:全年杜绝一切重伤及以上事故,轻伤率在5‰以下,授于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发给单位安全奖10000元,奖励主管领导1000元。2

惩罚:发生职工因工重伤3人(含)以上,一次死亡1-2人的或造成经济损失在10-30万元的事故,给予事故直接责任人开除留用查看或开除处分,并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3-5%进行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经理、书记、总工程师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并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2~3%进行罚款。

-

70

- 71

第六章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可行性本工程拟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等。计算机应用及管理技术

本项目拟配备电脑3台,项目施工后,从施工技术交底、验工计价、施工预决算及技术资料整编到项目对外文件往来及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均采用电脑管理。

- 72

第七章 主要材料构配计划

根据现场施工管理体系,形成以主任工程师把关,生产组制订各分项工程所需材料、构配件计划用量,报技术组、项目经理审查。开工前材料、构配件准备工作计划

7.1 熟悉、审查设计资料,准备图纸会审。7.2 委托进行材料、试块(件)试验。7.3 统计委托加工木制品和其它半成品。序号1

-

材料名称标准砖

单位千块

数量33.75

73

23456789101112

镀锌钢管DN10

0水泥黄土水水泥花砖5*25*25cm水泥花砖6*12*24cm

中粗砂PVC100混凝土路缘石乳化沥青中粒式沥青混

凝土

MKGM3M3块块M3MMKgT

28.8425416.0911022.9793599.9512215.5298015.96470.362800320018300969.9

第八章 主要机械设备供应计划

本项目工程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以满足总工期保证施工进度为前提,以作业面的需要及便于调配为原则,充分发挥施工机械设备的交替,同时考虑

-

74

一定的富余量,具体配备情况详见下表:(见后附表)

机械设备供应计划

序号123456789101112

机械、设备名称推土机铲车装载机压路机沥青搅拌机蛙式打夯机冲击式打夯

机柴油发电机气焊工具电动试压泵

倒链接地电阻测试仪

4BA-8A5tZC-8规格、型号QTZ-5513HBT60ZB-21SCD200/20JS-350HW-25HC-7050KW

单位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个个

计划数量223214213221

备注

- 75

第九章 劳动力安排

依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施工人员精选我单位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上场,配属一部分合同工及临时工作为补充,详见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序号1234567

工种土工拌合工沥青工普工电工机械工管道安装工

高峰人数

304010301026

- 76

第十章文明施工措施

我单位在施工中将尽最大限度维护原来的地貌地形,保持原来的生态环境,在施工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文明施工管理: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部必须树立“外理市场,内抓现场,以创建文明工地强化现场管理保护”的思想。使全体职工认识到,现场是企业的窗口,效益的源泉。施工过程中必须以现场管理为重心,推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使管理职能落实到现场,管理人才流向现场,技术进步渗透到现场,严抓进度、安全生产管理,促进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制定文明工地目标,建立文明施工管理体系,认真地落实创建文明工地责任,发扬我公司在本地区创立省、市级文明工地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创建文明工地的优良传统,把要工种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推

-

77

向更高水平。第一节 文明施工目标

本工程文明工地施工总目标:确保市级文明工地,争创省级文明工地。第二节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项目经理 

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技工材行政术程料办公室主管设任质理备量质安材工施资量全料工料员员员长员员- 综合作业对各施工班组组长78

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项目部副经理和项目技术总负责为副组长,设立创建文明工地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协调创建文明工地的日常事务工作。第三节 文明工地施工措施一、施工现场管理规范

工地四周围墙稳固,统一刷白色外墙涂料,工地大门制作安装规范,大门砖柱水泥砂浆抹灰后刷白色外墙涂料。

大门内一侧布置尺寸统一的“六牌一图”和“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责任制”标牌,标牌内附照片、姓名和职务。设立固定的阅报栏并落实专人每天更换报纸。

场区内临时工地道路全部用砼硬化并做好排水沟,大门口设置冲洗台,运输车辆外运必须冲洗后方可放行,防止污染城市道路。

材料堆场用砼硬化并找好坡度,防止雨水积水,施工现场材料物资按平面布置图堆置,砂子等材料堆置应成方见垛,机砖和空心砖应码垛见方,钢材

-

79

和设施料应放整齐有序。

施工层应做到操作中随用随清,工完后人走场清。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定点堆放,并设专人负责及时清运出场外。

施工现场内的中、小型机械设备均搭设防雨棚,机械的标识、编号清楚醒目,操作规程和操作负责人标牌制作规范,悬挂位置合理。

制定措施控制施工噪音大的机械设备,以避免干扰四周单位和居民休息。

消防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安全警示牌醒目,有针对性的制定防火,防爆和防毒预防措施。

施工现场内严禁用明火和吸烟。二、施工安全达标

安全管理工作到位,经常组织安全生产竞赛活动,认真执行安全交底,加强安全日巡查和安全检查。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预防措施,排除安全隐患。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施工用电“三宝”和“四口”以及机械设备安全是重点检查的内容,检查应及时产做好记录。三、工程质量创优

-

80

施工现场有微机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

加强现场计量管理,砌筑砂浆拌制全部用电子磅秤控制。

实现质量目标,创建精品工程。四、办公室设施整洁

办公室等临边设施搭建规范,整齐,室内安装暖气及吊扇,室内通风、采光、照明、卫生间要符合规定。

制定办公室“公约”和管理制度。

现场建水冲厕所,由专人负责保持卫生,安装排气扇。

大门口内外以及场区内地面的卫生安排2-3人,负责每天上班前,中午和下午班后打扫干净,并负责保持。

围墙边、宿舍前空闲地面,栽种花草搞好绿化。五、良好的文明氛围

制定文明职工公约并自觉遵守,由行政管理组长负责组织经常性的娱乐活动,开展争做文明职工的竞赛评比活动,改善职工的精神面貌。建立职工花名册,做到人数清,情况明。现场设卫生治疗室,卫生室内一般药品急救药品

-

81

量足,品种齐全,有1名专职卫生员。

现场开辟黑板报专栏,专人负责搞好黑板报,利用黑板报进行法制宣传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使职工知法,懂法和提高职工创建文明工地的积极性。由项目部治安员负责现场门卫安全值班管理,负责组织夜间现场巡逻,制定现场保卫制度和建立门卫登记制度并认真落实。六、补充实施措施

工地设钢制大门双开,进大门右侧设门卫室,墙上挂铝合金框以保持大门内外的整洁。

大门出入口设置高压洗车台,凡出门车辆必须冲洗轮胎,方可出门,以保持大门内外的整洁。在橱窗背面的内墙面,用水泥砂浆粉刷1.2×1.8米一块做黑板宣传栏。

进大门右侧的门卫室和围墙临近处设温饮水茶桶一只,茶桶边设有消毒水盆和引水杯,施工条件成熟时,在工地西部再设同样的茶水处一座,均由门卫用电水壶烧开水供应。

采用二层外廊式活动房为工地现场办公室,做鲜明规范的CI图案,并规范地安装办公室、会计室门牌和铁合金室内岗位责任制。

办公室内设一专人管理的保健箱,公司的医生定

-

82

期到工地指导工作。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公司统一制定的岗位证上岗。

按施工组织设计,用电要规范的架空或埋地,进三相五线制线路进入工地二级上级配电箱。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平面布置图位置整齐堆放施工材料、构件、料具,并分规格、名称、品种插上标示牌。

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和施工地坪要硬化处理,排水通畅。如排水需要经过硬化道路或硬化地面处,可在硬化前预先埋设过水管道或先做暗沟,以保证路面或地面无积水。

开工前向业主或有关部门了解场内有无城市管线埋设通过,如有,施工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施工完后,在竣工图中不应把所施工范围内的所有新、老管网位置标入图内,加以警示,边缘维修。

占用人行道前办理占道手续,施工期间及时清扫,不得污染路面。

施工场内的排水系统需设置必要的沉淀池,产定时清理,保持通畅。

近招标单位规定,工程主体施工一定使用商品砼

-

83

,以保证施工质量。

工地外架一律设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通道外设双层防砸棚,必须牢固、安全、可靠,三有施工废物,必须及时清理。

楼上工完料清的建筑垃圾,不得向下抛撒,砖头、钢筋头、砼头、木头及生活垃圾应装车由提升机上运下,并分类堆放,插上标牌,及时清运处理,以保持工地整洁。

工地要建立义务消防队,组织培训,掌握工地消防知识。防火的重点部位,如宿舍、食堂、配电室、木工场、仓库等应设置必备的灭火器材。工地动用明火,必须要有动火审批手续和防火措施,实施时要的专人看护,并不准在工地内燃烧产生有害气体的废弃物。

不在工地建设宿舍、食堂生活设施,所有工人均住在场外,对工人宿舍委派专人管理。宿舍内整齐安设双层铁架床,通风良好,宿舍外排水通畅、有绿化。

食堂内墙面全部刷白,厨房、灶台等地上2米高范围内贴白瓷砖。食堂工作人员持健康证,穿工作服上班,墙上挂“食堂管理制度”和食堂卫生标准”牌,操作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食堂内外经

-

84

常冲洗,整洁卫生,设防蝇罩,并定期灭蚊、灭鼠。

建筑工地食宿处设厕所和澡堂,厕所内墙面贴白色瓷砖,做简易平顶,要求有良好的通风,澡堂设沐浴,墙面1.8米以下及地面贴白瓷砖,设专人管理。

环境保护技术组织措施

(1)重视环境工作:为确保文明施工,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我单位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时,把环境工作作为施工组织要求组成部分,并认真贯彻执行施工的全过程。(2)加强环保教育: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须性。

(3)贯彻环保法规:认真贯彻各级政府的有关水土保护、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设计文件和工程地点,搞好环境保护。

(4)强化环保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检查,及时处理违章事宜,主动联系环保机构,请示汇报环保工作,做到文明施工。

(5)美化施工现场:场地废料、土石废方处理,应按设计要求或按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处理,防

-

85

止水土流失,保持排水通道畅通,工地干净卫生。施工中还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绿化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6)消除施工污染: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污染水源、耕地、农田、灌溉渠道。工地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地点深埋。

3、承诺:

如果我单位有幸中标,我们将严格按本投标书所提供的人员设备迅速进场组织施工,通过和业主、监理的密切配合,在按合同工期完成任务的同时,保证优良质量目标的实现,力争本工程质量达到国内同期同类工程的先进水平。不论是我单位还是业主方的因素可能导致工期滞后和工期紧张时,将在2天内从单位调遣技术力量,在3天内从单位调遣补充劳力资源,确保目标的实现,发扬完成抢险或突击任务的精神,以回报建设单位的信任。

- 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