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各区一模、二模试题 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名著阅读
[2014东城一模] 9.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 ① 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有表现在 ② (地名)和三味书屋游戏、玩乐和读书的,有表达对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恩师 ③ 的真挚怀念之情的。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好书。 [2014西城一模] 9.名著阅读(3分)
阅读《论语》《孟子》这两部经典,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 ① 战国时期 ② 家的思想学说,比如,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 ③ 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4海淀一模] 9.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中,作者给人物所起的绰号,大多极具艺术特色:一个郑姓屠夫绰号“镇关西”,喻示他欺行霸市、为非作歹,这为后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发展服务,从而突出了鲁达 ① 的品质;吴用绰号“智多星”,喻示他足智多谋, ② (事件)就足以表现他的这一特点;张顺绰号“浪里白跳”,喻示他 ③ (本领),他也因此成为梁山水寨的水军副都督。 [2014朝阳一模] 9.名著阅读(4分)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它和《 ① 》的思想一脉相承。《鱼我所欲也》中,作者以生活常理为喻,论述了 ② 的思想;《 ③ 》一文,反映了孟子“仁政”的政治主张;孟子也强调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砺作用,他的 ④ 的观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有益的启示。
[2014丰台一模] 9.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和《西游记》中人物绰号往往让读者过目难忘,这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有的以人物形体特征为绰号, ① 因为脸上长了一大块青色胎记,所以名为“青面兽”;有的以人物品行为绰号,宋江因为 ② ,所以被唤作“及时雨”;有的以人物官职为绰号,孙悟空因为曾在天庭任御马监正堂管事一职,所以被称为“ ③ ”。 [2014石景山一模] 8.名著阅读(4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经典的神话英雄形象。作者赋予他多个名称,使其形象随着名称的变化逐步丰满。他在花果山称王时,被尊为“ ① ”,表现了追求美好的天性;在大闹天宫时,自称“齐天大圣”,宣扬了 ② 的思想;在 ③ 时,得名“行者”,一路斩妖除魔,彰显了 ④ 的精神。 [2014通州一模] 8.名著填空(4分)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和① ② ;五经包括《易经》《尚书》③ 《礼记》《春秋》。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④ 思想的核心载体。 [2014顺义一模] 9.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①”“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很多诗句脍炙人口,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就出自《②》这首诗。《诗经》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如《蒹葭》中“ ③ ”句即运用了“兴”的手法。
[2014怀柔一模] 9.名著阅读(4分)
《论语》和《孟子》都是 ① 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记录了 ② 的言行,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爱和道义。孟子也推行这样的思想,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③ 》就提出了君主治国要施行“仁政”的主张,《鱼我所欲也》提出了 ④ 的思想。 [2014密云一模] 7.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 ①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 ② 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了 ③ 的主张。
[2014平谷一模] 9.名著阅读(4分)
儒家经典著作 ① 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此书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成语,如强调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的成语“ ② ”就出自此书。《孟子》体现了孟子的“民
1
本”、“仁政”等政治思想,我们学过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提出了 ③ 的观点。 [2014昌平一模]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①,分为②雅、颂三部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是用 ③ 起兴,引出④ 。 [2014大兴一模] 9.名著阅读(3分)
战国时期的孟子,是继 (1) 之后 (2) 家学派的集大成者,素有“亚圣”之称。他的治国思想记录于《孟子》一书,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就强调了治理国家施行 (3) 的重要性。
[2014门头沟一模] 7.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我们学过孟子的文章,孟子认为人才是在□ □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最后得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 。 [2014房山一模] 9.名著阅读。(3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以上文字选自《五猖会》,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⑴ 。文段中“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是因为 ⑵ ,从选文可以看出作者对 ⑶ 的呼唤。
10.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请根据以下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或课外读物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2分)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书写忧乐
下联: [2014燕山一模] 9.名著阅读(3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反腐力度加大,不断有“蛀虫”被揪出,老百姓拍手称快。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 ①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② (填人物)就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观点,为后人在 ③ 方面提供过很好的借鉴。
[2014东城二模] 9.名著阅读(3分)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 ① 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如运用大量的重章叠句,描绘某种场景,充分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例如我们学过的《 ② 》中,写主人公与“伊人”隔水而望,通过反复咏叹,突出了 ③ 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2014西城二模] 9.名著阅读(3分)
①齐军战鼓已经敲响了三次,士兵都②这时鲁国才第一次敲响战鼓,命令
有些松劲儿了。 士兵进军。
上面这四幅连环画让人想到的一个成语是“ ① ”,与此相关的那场“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被记载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书《 ② 》当中,这部史书既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记史语言生动,富有文学色彩,比如对帮助鲁庄公“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 ③ 的刻画就非常细致生动,让人过目难忘。 [2014海淀二模] 9.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的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喜恶。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了解到少年鲁迅喜欢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① ;在《 ② 》中,我们知道少年鲁迅还喜欢描摹《山③鲁国士兵早就想上阵杀敌了,听到④鲁兵潮水般涌来,齐兵士气已经衰战鼓一响,个个精神抖擞地冲向敌人。 竭,被杀得狼狈奔逃。 海经》中的图画,并对为他买来此书的保姆心存感激;从《五猖会》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鲁迅对 ③ 一
类的事异常反感……这些都表现了少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014朝阳二模] 9.名著阅读(3分)
我们读过许多文学经典。有的侧重记载历史。如《 ① 》,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的反映社会风貌,如《 ② 》,其中的《蒹葭》一诗就是当时的人们为自己倾心的“ ③ ”唱出的缠绵的情歌。
[2014丰台二模] 9.名著阅读(3分)
图1 图2 图3
上面是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三幅插图,其中图 ① (填序号)反映的内容是: ② (依据图片和文章概括)。《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③ 》。我们还读过这部名著中的《 ④ 》一文。
[2014通州二模] 8.名著阅读(4分) 我们学过的课文《曹刿论战》,选自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 ,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左丘明;而《邹忌讽齐王纳谏》则选自 体史书 ,这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 [2014顺义二模] 8.名著阅读(4分)
《左传》是记录我国 ① 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史学典籍,《左传》与《战国策》这两部史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比如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通过描写曹刿简短、果敢的 ② ,刻画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形象;《战国策》中策士的说辞更是形象生动,常引用寓言故事帮助说理,很多出自《战国策》的成语至今还在使用,如 ③ 、 ④ 等。
3
(三)简答题(4分)
9.阅读下面一组图画,写出图画的内容及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2014怀柔二模] 9.名著阅读(4分)
此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陷入了奸人设计的圈套,持刀误入 ① (商议军机大事的地方),吃了官司。发配沧州的途中,在 ② (地名)险些遭奸人指使的解差杀害,危急之时,一条铁禅杖飞将过来,打掉了解差的水火棍救了他,这个救他的人就是 ③ 。故事中的“此人”是 ④ (名字)。
[2014平谷二模] 9.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 ① 是《诗经》的核心内容,有一百六十首,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② 。《蒹葭》就出自此部分,每节开头都运用了 ③ 的手法,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 [2014昌平二模] 9.
名言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名言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名言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名言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名言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名言均出自① 家的经典著作《论语》,该部著作首创② 体。《论语》中多记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其中所选名言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③ ”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是④ 。 [2014大兴二模] 9.名著阅读(3分)
阅读中华经典名著,如同乘坐时光穿梭机。时而漫步在 (1) 体史书《战国策》中,领略邹忌用 (2) 的日常小事巧妙讽谏齐王,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劝谏艺术;时而又徜徉于鲁迅散文集《 (3) 》中,体悟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我们在经典中穿越,我们在阅读中成长。 [2014门头沟二模] 9.名著阅读(3分)
《 ① 》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青年不同经历和体验的一部散文集。鲁迅先生在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范爱农,《 ② 》 中 ③ 。 [2014房山二模] 9.名著阅读。(3分)
《水浒》第三十八回中宋江、戴宗、李逵在浔阳江边琵琶亭上吃酒,宋江想吃鲜鱼汤,李逵便到江边讨鱼,因 ① (事件),与 ② (绰号)张顺打了起来。张顺用计将李逵引到 ③ (地点),让李逵吃尽苦头,后在戴宗等人的劝解下两人和好。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一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中,你付出智慧,就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在感情上,你付出真诚,就会发现友谊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 , 。
4
一模答案
1散文 ○2百草园 ○3藤野先生 答案:○
答案:①春秋 ②儒 ③舍生取义
答案:①疾恶如仇(或见义勇为) ②智取生辰纲 ③水性非常好 答案:①论语②舍生取义 ③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④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答案:①杨志 ②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③弼马温
答案:8.①美猴王 ②蔑视强权(唯我独尊) ③西天取经(拜唐僧为师) ④勇往直前 答案:①《论语》 ②《孟子》 ③《诗经》 ④儒家
答案:①风 ②关雎 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填的诗句是兴的写法即可) 答案:①儒家 ②孔子及其弟子 ③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④舍生取义 答案:①儒 ②战国 ③舍生取义
答案:① 《论语》 ②学而不厌 ③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答案:①诗歌总集 ②风③蒹葭 ④伊人 答案:(1)孔子 (2)儒 (3)仁政 答案:逆境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答案:⑴《朝花夕拾》 ⑵“我”充满兴致地要去庙会玩,却被父亲叫住背书(“我”玩乐的兴致被父亲破坏) ⑶成人尊重儿童(天性)
参考答案:示例:醉翁亭风景秀丽,欧阳修寓情山水 桃花源良田美池,陶渊明寄托理想 小石
5
潭凄清深幽,柳宗元慰疗悲情 评分:本题2分。内容、形式各1分。 答案:①儒家 ②孟子 ③做人治国
二模答案
答案:①春秋 ②蒹葭 ③追寻
答案:①一鼓作气(彼竭我盈,再衰三竭) ②左传 ③曹刿
答案:①捕鸟(或听长妈妈讲故事、拍雪人、塑雪罗汉 ②阿长与〈山海经〉 ③想去看戏却被父亲叫住背书
答案:①战国策 ②诗经 ③伊人
答案:①图3 ②长妈妈送我《山海经》 ③朝花夕拾 ④ 藤野先生 答案:编年 《左传》 国别 《战国策》 答案:①春秋; ②言行(语言行为);
③④成语:亡羊补牢 悬梁刺股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行百里者半九十 等,只要是出自《战国策》即可
参考答案:父亲在小树上订了个钉子记录儿子的身高,过了一年了,儿子与小树相比,父亲发现,儿子比记号矮了。 启示:要选对参照物(现代版的刻舟求剑),有道理即可。评分:内容2分,启示2分 答案:①白虎节堂(或白虎堂)②野猪林③鲁智深(或鲁达)④林冲 答案:①风 ②民歌 ③兴
答案:①儒家 ②语录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求知要实事求是 答案:(1)国别(2) 和徐公比美(3)朝花夕拾
答案:①《朝花夕拾》 ②藤野先生 ③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 答案:放走了渔户的鱼 浪里白条 江心(江中 船上) 答案:10.在学问上,你付出勤奋,就会发现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