㈨ 嘲 ㈣ ㈦ ㈣ ㈣㈣8 DOI:10.39696.issn.1003-1 154.2015.05.001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结构现状与发展态势分析 口武常岐张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而产生的新型产业,这一产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移动性、个性化、 真实性、碎片化、私密性等特点使其依托而又独立于互联网而存在,逐渐发展为集信息化、娱乐化、生活化于一体的综 合信息服务,用户规模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产业结构来看,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使其产业边界不断扩大 并走进了社会中心地带.但随着它向各个行业的不断渗透,个人隐私与国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154(2015)05—0001-03 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网 一、移动互联网市场边界的界定 络服务,浏览手机网站或互联网站,从而获取数据和 信息服务C2]。”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相对论:移动互联网产生的基础是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互联网产生的基础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接人, 与传统网络的融合。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用户能够不 它主要由移动通信网络、便携式终端、互联网内容和 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运用 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构成。它起源于20fl ̄纪末,而飞 互联网的资源和服务,其最大的优势便在于移动互联 速发展则在21IJ ̄纪。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学者和管理 网的移动性、个体性与便捷性等特点。 者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可以5-S'"为以下几种: 总而言之,传统的互联网技术无法满足用户随时 融合说:(2014年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对移动互 随地接人的需求,无法提供用户位置信息,无法满足 联网给出了定义.该白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终 移动用户群个性化的业务需求。相应的,由于天然的 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三要素的融合,其最主要的 技术特征,移动通信网络无法提供海量的信息内容, 特点是通过移动网络来接入网络获取互联网服务l】]。 因而无法提供更多复杂的业务模式,同样很难满足用 中国移动也认为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 户开放性的需求。因此,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重点在 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趋于融 于认识到这是移动通信所具有的网络功能与传统互 合,而且体现在移动通信网络逐步向着IP方向迈进, 联网中的网络信息和应用之间所进行的融合。这种融 与现有的互联网结构进行融合,同时,各个终端所提 合通过取长补短创造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适合移动 供的内容和应用也逐渐趋于一致。 终端的新型互联网服务。 技术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从广义 (二)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特性 和狭义两方面定义了移动互联网。从广义上说,移动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十分明显。第一,由于在传统 互联网指的是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获取互联网服务的 互联网建设中,很多内容和应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 无线网络媒介。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 熟,因此,信息、技术、业务模式等都通过对其功能进 上网本、便携式PC等,无线网络则包括无线局域网、无 行合理化的改进与拓展,应用于移动互联网行业。第 线城域网、第三代/第四代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等。而从 二,传统的互联网缺少相应的管理系统。而移动互联 狭义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使得用户可以使用手 网则与松散的结构不同,由于它产生于电信网络,拥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O3专项“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产业总体研究”(2013zxo30o201o) 2015年第5期 ■ 有计费管理等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移动互联网具 有较明确的层次管理机制。第三,与传统的互联网终 端相比,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和个性化更加适应当今 的发展,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综上.移动互联 统互联网功能与服务的简单复制。移动终端所体现出 的移动特性以及个性化等特征使移动网络的内涵更 加丰富,形成一种具有“移动性+社交性+即时性”的新 型上网方式。 网是在传统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基础上产生的新产业 模式,它同时继承了移动通信的不受地理与时间限 制、可监管以及互联网的开放、分享、互动的特点。这 二、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 (一)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 些特点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快速 的发展。 1.用户数量持续增长,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规模 2014 ̄,全球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已突破 1.移动性。移动网络最大的优势在于终端和网络 17.5亿人,而据2o13 ̄的统计数字表明在发达地区智 接人方式的方便与灵活,不受地域与时间的约束。从 能手机使用率达到六成以上。eMarketer在《全球移动 移动特征方面来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手机用户》中预测,2013至2017 ̄g,全球移动手机的使 登陆方式移动化。在传统的互联网中,“网线”成为大 用率将呈现出略有降低的趋势。不过在亚太及中东等 多数人体验网络的阻碍。而移动互联网使人们摆脱了 较为落后的地区。手机新用户的渗透率呈现出上升趋 室内机器和网线的束缚.只要在有移动信号覆盖的地 势[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2014年12月底,中国互联 方就可以通过接人移动网络实现自由上网;(2)终端 网用户数量为6.49亿,移动网络用户为5.57亿,手机上 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推广与普及。移 网使用率高达85.8%[4]。艾媒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我 动终端体积小且便于携带,使用者只需要通过终端就 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逐渐增大,甚至有直逼甚 可以随时连接互联网;(3)技术移动化。如今手机逐渐 至超越传统互联网的趋势。移动终端的市场占有率也 具有了无线局域网、蓝牙、高清摄像头等近似电脑的 大幅提升。已成为接入网络的首要渠道,极大地改变 配置,再配以多种类的手机应用,其功能逐渐接近电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脑终端,可以像使用有线网络一样观看视频、玩网络 2.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结构趋于多样化 游戏、进行视频通话等。 移动互联网的收益巨大。流量费、广告费、移动应 2.个性化。移动互联网强调个性化服务,并辅以 用费用收人极为可观。根据Gartner发布的移动互联网 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在用户层面,它针对不同人群的 报告。全球移动互联网广告和移动应用收益从2008年 不同要求,制定出差异化的信息与服务;在应用与使 的7亿美元增长至2011 ̄1a120亿美元,增长近20倍,其 用层面,这种信息与服务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用 中移动应用占很大比例。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 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体验。 2011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达到862.2亿元, 3.真实性。移动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 2012年底移动互联网收入更是呈现出较大的涨幅,高 互联网的虚拟化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真实性。例如在 达158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84.2%,而较为保守的预 一些服务上移动互联网会识别手机号码甚至进行绑 计在2015年底时,收入有可能突破4296亿元[ 。从市场 定,这时手机号码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体现了用户网 规模构成来看,流量费、移动应用服务与移动购物构 络的真实价值。可以说。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 成了主要收益来源。其中,流量费及移动应用服务的 网服务在使用之初就是建立在真实用户身份上的。 贡献最为突出。综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于繁荣,增 4.碎片化。碎片化是移动网络的特征之一,这主 长速度已经超过传统互联网,两者之间所呈现的差异 要体现在时间、信息的获取与体验上。用户一般在一 逐渐缩小。 些零碎的片段时间上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网络服务,而 (二)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 这种服务与信息获取往往流于表面,难以对产品形成 长期以来,通信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孤立的环 较深的印象。因此,对移动互联网来说,第一印象是用 节。扮演着通道的角色。移动互联网所呈现出的良好 户体验的关键。 态势使产业链上的主体不断增加,通信产业的结构以 5.私密性。移动通信终端所具有的私密性是不容 及竞争格局也随之改变。电信运营商内部同业竞争逐 侵犯的。同时,移动通信技术本身具有安全性和保密 渐加剧.并且它们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开始弱化, 性的特点。将之与互联网上的电子签名、认证等安全 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对整个产业链的导向作用开始显 协议相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安全性保证。 现.而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生态链正处于不断完善阶 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依托而又独立于互联网而 段。在这条产业链上,横向业务体系由应用开发者、应 存在。一方面,它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进步,推 用商店以及用户三大主体构成,纵向业务由电信运营 动了媒介的融合;另一方面,其业务没有局限于对传 商、终端厂商、付费平台等支撑主体构成,一系列相关 ll管理现代化 ㈣ ㈣㈣ 川 ㈣引 ㈣ ㈣ ㈣l 产业如营销推广、风险投资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1.横向产业结构持续拓展 (三)移动互联网促进不同产业的融合,移动互联 网产业边界不断扩大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 而产生的。它首先体现在传统互联网业务在移动终端 传统运营商的收益主要来自语音、视频、流量等 业务活动.互联网厂商的身份是内容以及服务提供 上的拓展,其次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最终是 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的业务创新。移动 互联网业务一直处于不断创新的状态,通过对移动通 信所具备的网络能力进行再开发与利用,并与互联网 服务相融合。进而创新出适合移动终端的业务。 商,需要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而二者融合所产生的 移动互联网涉及到移动应用开发、移动设备生产、移 动服务提供等多个环节,同时,这些环节又涉及到传 统的制造加工、服务等产业,因此移动互联网能够将 不同的产业融合起来,使不同产业的跨界合作和共同 2.纵向产业结构不断深化 发展得以实现。 移动互联网纵向产业结构中的三大要素是移动 (四)个人隐私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信息安全受到 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终端应用。随着移动终 匆b战 端更新换代的加速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一方面,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dz是 “硬件免费”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智能 网络技术专家们研究的重要项目。其接人方式复杂多 化、家居智能化、交通工具智能化以及各种媒体设备 样,涉及到“云、管、端”三个层面。云端是数据平台,有 的智能化,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终端将会 可能会遇到来自黑客的攻击而导致信息、隐私泄露。 大规模爆发。这将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 这种风险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网络通信管道则会遇到 的演进。 远程控制和恶意收费等问题的困扰:终端的安全也是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所有企业都需要 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移动互联网产业化的发展,移 对自已要承担的责任以及需要创造的价值有明确的 动终端涵盖了大量个人信息,隐私问题更加值得关 认识。在产业链中,不同环节所涉及的企业数量较多, 注。此外,移动智能终端对国家安全也提出了挑战。我 而这些企业与移动互联网之间要建立一种联动与制 国市场上的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中高端品牌长期被外 约并存的合作关系,对于所发生的信息流、物资流、资 国企业占据,国外厂商可以通过用户在云端上同步上 金流等进行交换,互惠互利,实现价值增长最大化。 传、保存的个人数据以及日常应用使用数据等来获取 我国用户的私人信息。 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 四、结 语 20till:纪以来,移动-W联网得到了长足发展,用户 规模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态势。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综合 (一)移动智能终端持续升级。移动互联网服务内 性与复杂性。自20fl ̄纪以来。移动互联网得到了长足 g-日益丰富 的发展,用户规模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纵向产业 由于移动互联网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智能终 来看,产业结构不断深化,智能终端提档升级是发展 端的开发研究"cg呈现出火爆的局面。平均半年就有新 的必然趋势。从横向产业来看,生活型应用仍有巨大 一代产品得以推出。并且由于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 发展空间,产业边界持续扩大。但由移动互联网便捷 未来移动终端在技术上将会有更大的改善和提高。移 性所带来的个人隐私与国家安全网问题仍然不可忽 动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其用户数量已达到了一定规 视,需要个人与国家保持警惕。口 模,用户对互联网的要求日渐提高。这就要求互联网 企业在新的形态下做出战略调整,提供内容、功能、类 [参考文献] 型越来越丰富化的服务。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移动互联网 (二)移动应用的发展侧重点不断变化,业务由娱 白皮书[R].2014. 乐型应用向生活型应用转变 [2]中国互联网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始阶段。各企业开发的移 rR].2013. 动应用产品多是手机游戏、音乐、视频等娱乐软件。随 [3]eMarketer.全球移动手机用户:2014年上半年预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 测和比较rR].2014. 大,使得移动应用开始向线下活动方向发展。伴随着 [4]CNNIC.第35 ̄J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支付市场的稳定发展,移动位置搜索、社交信息支撑、 [R].2015. 传统商业消费的融合将移动应用逐步打造为消费服 [5]易观智库.中外移动互联网市场商业模式报告 务产业链,逐渐成为了未来重要的生活与消费平台。 [R].2012. 2015年第5期_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