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编制依据
a. ***工程议标文件及业主方工料规范、有关批准文件等; b.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成都勘察总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c.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0 ;土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 d. 地基验槽记录; e. 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 工程概况
回填土主要包括:B1&B2型、C型、D型、A2型基坑及室内外土方回填,估计回填量约20万m3。
***前总包已施工丙区的地下室及甲区、乙区部分多层住宅,现场堆置在乙区的土方清除杂草后均可用于基坑及室内回填.
新开挖的土方严格按照施工部署分区段流水开挖,尽量减少外运土方数量。
三、 施工准备
3.1 材 料:
全部采用基坑开挖后置于现场的土方及砂夹石作为回填土料。 3.2 作业条件:
⑴、基坑基底的垃圾、建筑废料、泥土等已清除干净,所有准备工作己按设计要求完成或处理好,并按规定程序办好验收手续.
⑵、地下外墙、地下防水层、保护层、防白蚁工程及各预埋水、电管道等已检查完毕,并办好隐蔽验收手续,且结构已达到规定强度。
⑶、基坑内回填士时,应将填区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等清除干净后进行。
3.3 主要施工机具
序机械设备名称 号 1 2 3 4 5 6 7 反铲挖掘机/斗容量1m3 反铲挖掘机/斗容量0。28m3 装载机 压路机 封闭运渣车 蛙式打夯机 电动冲击夯 PC200-7 小松 PC60-7 小松 ZL50 柳工 YL16C/YL20C 徐工 HW60 HCD80 2台 4台 2台 1台 10~15台 10台 10台 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 协助土方回填 室外道路 土方内外转运 土方夯实 土方夯实 规格型号 配备数量 用途
四、 施工方法 1 施工工艺流程: 地下室外墙周边基坑:
地下室外墙结构及外墙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分项验收→基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分层检验密实度→修正找平验收。 多层住宅基坑及室内:
基础及基础框架柱、剪力墙结构分项验收→基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分层检验密实度→框架梁底砼垫层→砖胎模砌筑→砖胎膜周边土方夯填→楼板砼垫层. 2 施工要点
a. 基槽及地坪下回填土质量要求:当填土厚度≯2m时,其压实系数不得<0。94,当回填土厚
度≥2m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6。
b. 回填土施工应分层铺填压实,最好采用同类土,如果用不同类土时,应把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
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下面,若已将透水性较小的土填在下层,则在铺填上层透水性较大的土料之前,将下层表面做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以免填土内形成水囊,不得将各种土混杂一起回填。
c. 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压实后的最大干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
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d. 基坑回填应分层对称,防止造成一侧压力,出现不平衡,破坏基础或构筑物。当填方位于倾
斜的地面时,应先将斜坡改成阶梯状,然后分层填土以防填土滑动.
e. 分层铺土不得超厚,冬期施工时冻土块粒径应满足规范规定。不得出现漏压或未压够遍数,坑
(槽)底有机物、泥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问题。在施工中应认真执行规范规定,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
f. 填土应夯压密实,不得漏压或减少压实遍数。回填施工前,基坑(槽)底有机物、泥土等杂物要
清理彻底,并应清除填方区的积水,如遇软土、淤泥,必须进行换土回填。在夯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对湿土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的填土,且对填土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g.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
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冬期填方一般应增加1.5%~3.0%的预留下沉量. 五、 质量标准
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
序号 1 2 六、 成品保护
a.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
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b.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
土入槽.
c. 基础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d. 管沟中的管线,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 七、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a.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该按规定进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熟悉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b. 机械作业位置应稳定、安全,在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入。
c. 施工时测量人员应随时检测土壁的稳固及变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项目部报告。 d. 在基坑顶边堆土时,堆土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 1.2m。 e. 指派专人在现场喷雾,防止扬尘,严禁洒水过量,影响土料含水率。
项 目 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 允许偏差 (mm) +0 —50 20 检验方法 用水准或拉线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