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报告
学 院: 药学院 专业年级: 09药物制剂1班 学 号: 04800901、03、04、05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前言:
当代社会是日趋多元化,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且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网络文化的认知程度、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程度,从而使大学生更好的使用并发展网络。我们组织了一支调查小队,对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1年11月7日,调查小队对全校的同学做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主要方式,我们在图书馆对学生进行了随机抽取调查的方式,因为调查人数的分配合理,符合统计学的要求,收回的问卷大致可代表我校大学生的情况。调查数据可靠,准确,较为客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容量为50。 通过统计结果分析,有62.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文化是先进且有用的,27.5%的大学生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看法较为模糊,对网路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与深刻。从此说明了自从有了网络后,网络文化被许多大学生接受。在调查中,有61.25%大学生每周的平均上网时间在10到20个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平均两个小时左右。大多数大学生花较多的时间在网络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占用了许多学习时间、思考时间、社交时间与娱乐时间等。在采访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觉得,网路文化多我们有很多的好处,但同时也当心自己沉迷于网路中,最后耽误自己的前程。
(二)、调查问题分析
1.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众多资源的一个汇集场所。大学生不用出门,敲敲键盘,就能了解到各种知识。网络上有各种考级、考证的辅导知识,有国内外重要的文献资料,有各种人文、逻辑的材料,内容十分全面。网络资源的形式也很丰富,有文字、视频、声音、动画等等,这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使学生学得更快,记得更牢。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利用网络来学习,没有了老师填压式的灌输,大学生在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学得更快乐,有助于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增强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题中,回答:有很多的占37%;有一些的占43%;只有4%的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题中:找老师指导占15%;找同学商量占28%;上网求助占43%;自己独立解决占15%。又,在“你在学习上常用电脑做什么”的问题中:看课件占18%;写作业占28%;写论文占18%;查阅课外知识占35%。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网络以其浩如烟海的信息量、快速便捷的沟通渠道而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网络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海量的各种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也充分满足了大学生的需要,除了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或连续剧、玩网络游戏这些日常娱乐外,网络也被大学生广泛应用在查找资料、增长课外知识、专业学习等方面,同时是各色信息的大杂烩,其中不仅有各种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也冲斥着各种各样的消极、腐朽、黄色、暴力的信息,绝大部分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辩证地看待网络中的
1
形形色色。也有不少人认为:那些能够提供大学生学习资源的网站还应该更多,更好。建议学校及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出台一些措施,鼓励、支持这类网站的建立与营运,对于那些充斥不健康信息的网站应予以严格管制,以净化网络环境。
另外,网络作为重要的交流平台,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收发邮件、写博客、发帖子、QQ,大学生更多地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展示个性,拓展人脉,生活因为网络而更加丰富多彩。在情感方面,网络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通过网络上的交流,甚至可以向不认识的人倾诉,而不用顾忌太多。同时,也是由于网络虚拟的特点,过多的深入交流也伴随着风险,幸而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对网恋保持了理性而谨慎的态度,更多关注现实生活。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流行,上网淘东西已然成为不少大学生一种生活方式,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 同样要谨慎对待。
3.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 跨入新世纪,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正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急剧的变化,它越来越深刻地进入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学生们都有上网的经历。据统计,78%的大学生的每月花费超过七百元,现在网费相对较低,同学们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上很长时间网。一些同学对网络没有很好的节制,甚至有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据调查显示:72%的同学每周上网超过5次,更有超过半数的同学不计时间,一有时间就上网,74%的同学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区分“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大学生网民的不同并不是仅仅指他们每周上网的时间,而是强调他们在网上利用时间的方式。根据调查,我校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上用学习所占时间比用于娱乐偏少,但考虑到网络的用途,这个结果也显得相对合理,说明大学生并没有明显网络依赖性。但也有少数大学生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烦躁不安;为享受网上“乐趣”而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有些人宁可荒废学业也要与电脑为伴。
4.网络上无需负责任使大学生行为极端
网络是虚拟的、梦幻的。因为这样不能有效的对网络进行实质的管理,所以可能发生不好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发生网络犯罪。大学生在网上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很多人通过网络可以做平时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发泄自己的情绪,加上自控能力和社会责任心相对较弱容易引发他们做出不道德的事情。在“你对现在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的问卷中,40%的大学生很反感,但是更多的大学生是觉得无所谓,人云亦云的态度,这样很容易扭曲他们的道德观念。同时据了解,上网是经常会跳出带有反动或者黄色信息的网站,有些大学生因为好奇点开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一些悲剧。
三、解决对策 (一)、信息的大量化要求我们需要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21世纪以来,人们进入了信息化世界。各种错综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大学生们往往追求获得信息的便利,而忽视了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鉴别,造成张冠李戴、错误利用网络信息的局面。再者由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接受变得多角度,信息摄取行为愈加个体化、隐蔽化,接受信息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不再简单按照传统教育者制定的目标去理解信息。他们往往将各种信息、观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并转化为自己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这当中难免良莠不分。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大力加强网络管理,并可定期适当向学生宣传网络知识,引导学生合理应用网络信息。同时同学们应注意合理使用网络信息,尽量使用安全可靠的网站查找信息,避免信息的庞杂、真伪难辨,造成不必要的精力、时间损失。
(二)、完善网络法规制定与完善,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出现的时间还不长,以前这方面的问题从来没有出现过,相关法律法规也是一片空白。近几年利用网络来进行诈骗、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的行为逐渐增多,相关的纠纷案件日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可以对大学生网上行为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大学生自身的利益。在制定相关法规的同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网络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严格审查网络信息。坚决清除色情暴力信息,防止此类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同时严格把关政治类信息,一旦发现有有害信息,就要及
2
时消除、过滤,留给大家一个文明、干净的网上环境。
(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知识建设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人生的目标恍惚,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精神空虚,缺乏人生追求。,网络文化可以对大学生产生如此之多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大学生本身素质不都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够浓厚,科学知识不够扎实。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自己的理想,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同时高校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积极发挥心里咨询师的作用,让他们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咨询与辅导的主力军,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对过度上网带来的身心问题有较多的了解,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网上行为,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使大学生自觉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尾:
总的来说,网络文化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变得多元化。通过调查我们会发现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是对大学生的身心方面。对其身心健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任何事物都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待,当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例外,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在抓住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应尽量避免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建设、加强网络文化的安全性监察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出来,发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最终到达和谐社会的要求。
3
附录:问卷调查表及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A1. 您的性别: ⑴男 ⑵女
A2. 您的年龄:________周岁
A3.你的网龄(从未上过网填“0”) ⑴1~2 ⑵3~5 ⑶ 5~7 ⑷7年以上
A4. 您的年级: ⑴大一 ⑵大二 ⑶大三 ⑷大四 ⑸硕士研究生 ⑹博士研究生
A5. 您的专业: ⑴文科 ⑵理科 ⑶工科 ⑷艺体 ⑸医学 ⑹农学
A6. 您的政治面貌:⑴群众 ⑵团员 ⑶入党积极分子 ⑷中共预备党员 ⑸中共党员
A7. 您来自: ⑴城市 ⑵城镇 ⑶农村
A8. 您平均每月生活费用多少元:
⑴300元及以下 ⑵301~500元 ⑶501~700元 ⑷701~1000元 ⑸1000元以上
A9. 您每月用于上网的费用约为多少元?
⑴15元以下 ⑵15元 ⑶16~30元 ⑷31~50元 ⑸51~80元 ⑹80元以上
A10. 您每周上网的次数为:
⑴0次 ⑵1~2次 ⑶3~4次 ⑷5~6次 ⑸不讲次数,有时间就上
A11. 您每次上网的时间约有多长?
⑴0.5h左右 ⑵1h左右 ⑶2h左右 ⑷3h及以上 ⑸没有算过时间
A12. 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在相应的选项处画“√”)
序号 内 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是否对上网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您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您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您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的办法? 您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学业成绩或者朋友关系? 您是否对家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您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您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一上网就来劲? 您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是 否 当您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您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反面还有,麻烦了,谢谢
4
A13. 您每次上网主要是做:(可多选)
⑴学习/查资料 ⑵浏览信息 ⑶聊天 ⑷听音乐、看电影或连续剧 ⑸收发邮件 ⑹下载软件及图片 ⑺玩网络游戏 ⑻写博客 ⑼网上购物 ⑽发帖子 ⑾其他_________
A14. 您认为网络文学:
⑴是积极健康的 ⑵是低俗的、垃圾 ⑶好坏参半
A15. 您认为健康的网络文学应该具有:
⑴导向性 ⑵通俗性 ⑶ 趣味性 ⑷时代性
A16. 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的学习资料吗?
⑴有很多 ⑵有一些 ⑶很少 ⑷没有
A17. 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
⑴找老师指导 ⑵找同学商量 ⑶上网求助 ⑷自己独立解决 A18. 你在学习上常用电脑做什么?
⑴看课件 ⑵写作业 ⑶写论文 ⑷查阅课外知识 ⑸其它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
A19. 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你觉得网络是
⑴.是自由的,完全可以不负责任 ⑵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 ⑶是不健全的,尚待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规范 ⑷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其自身的规范
A20.你在网上聊天或发表看法时,是否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 ⑴没有使用过 ⑵偶尔有过 ⑶经常使用
A21. 你对现在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
⑴非常反感 ⑵没什么,很好玩 ⑶别人都在骂,所以我也骂 ⑷无所谓
A22.日常生活中遇到烦恼或不快时有向网络倾诉的习惯么 ⑴ 很少 ⑵经常 ⑶没有
A23.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⑴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 ⑵还可以,有些教育站点不错 ⑶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 ⑷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
A24.对于现实中的朋友和网络中的朋友,你认为
⑴前者真诚 ⑵后者真诚 ⑶一样真诚 ⑷都不真诚 ⑸视具体情况而定
A25.你怎样看待网恋呢? ⑴赞成 ⑵不赞成 ⑶无所谓
A26.你对现代网络文化的看法是
⑴先进且重要 ⑵良莠不齐,有点用 ⑶无用 ⑷无用且有害
A27.你觉得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规范吗?
⑴非常规范 ⑵规范 ⑶一般 ⑷不太规范
5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问卷容量:50) 题号\\选项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9% 16% 26% 2% 38% 0% 27% 0% 8% 43% 26% 24% 68% 22% 6% 12% 12% 18% (1) 34% (2) 66% (3) (4) (5) (6) 18-25岁,20、21占50% 26% 36% 2% 18% 38% 16% 29% 16% 34% 21% 10% 2% 8% 2% 56% 18% 18% 10% 12% 46% 4% 22% 4% 54% 30% 0% 0% 10% A12:(1-5) 10%/90% 12%/88% 2%/98% 24%/76% 40%/60% 是/否(6-10) 12%/88% 4%/96% A13 (1-5) (6-10)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A26 A27
6
8%/92% 12%/88% 56%/44% 23% 14% 82% 19% 16% 43% 18% 53% 2% 7% 27% 13% 7% 49% 0% 20% 23% 26% 40% 4% 15% 35% 27% 42% 7% 2% 0% 2% 14% 20% 3% 62% 20% 28% 13% 33% 37% 15% 18% 7% 47% 40% 51% 2% 29% 9% 14% 20% 20% 12% 4% 8% 43% 28% 28% 13% 51% 11% 22% 78% 0% 42% 86% 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