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虽然各行各业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推动,但随着生活排水量以及工业排水量的增加,我国水污染问题不断加剧,水环境保护以及治理逐渐受到国家行管行政部门的重视与关注。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手段,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未解决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生物技术;水污染治理;应用 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工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工业污水排放量随之提升,自然环境逐渐受到危害。在工业生产运行过程中,一旦其将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随意地排放,不仅仅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同时还会对人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生物技术作为水污染处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全面提升环境治理技术水平,有效环节水污染情况,同时还为实现预期水污染治理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1、水污染的形成原因以及危害 1.1原因
(1)工业废水随意地排放至自然环境中。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其会将围巾有效处理的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废水随意排放至工厂周边,导致周边环境水体受到污染,水体中生物物种生存受到威胁,造成水环境的生态环境严重污染。(2)农业废水随意排放。农业生产期间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有害环境的物品来提升生产产量,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大量的农药残留物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到地下水体中,水环境逐渐被污染,水体质量也因此降低。(3)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在人们日常生活期间,往往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生活污水,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氮、磷等有害水体质量的物质,一旦其未受到有效的处理便进
行排放,水环境便会受到严重的污染。(4)长期堆放未经处理的生活固废。长期堆放在露天环境中的生活固废逐渐会被自然分解,而在自然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加之地表径流作用,水体中会携带大部分的污染物,进而造成大面积污染的情况。
1.2危害
在当前绿色环保理念愈加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水污染问题的出现会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活等多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针对自然环境看,水污染问题的出现,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水生物生存环境被迫改变,水生物难以适应,导致其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甚至会造成生物种类灭绝的严重后果,进而减少了自然水体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在河流湖泊水土受到污染后,周边动植物的生存状态逐渐降低,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生物链逐渐被破坏。另外,针对人类社会来看,水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对于人们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旦水环境被破坏,水体受到污染,人们的饮用水质量便会大幅降低,人们的健康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甚至威胁到社会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另外,针对河道受污染问题来看,一旦河道水体受到污染,其多项功能便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其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社会发展负担逐渐加剧。
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作为能够有效解决污染问题的一种技术性手段,其在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时间以及应用范围相对较大。在具体的水污染处理工作中,生物技术可以借助生物生理活动来实现对环境以及污染物的有效净化。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生物环境技术的研究领域逐渐增加,生物技术对于水污染的处理成效也逐渐提高。可以说生物技术是能够将有害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且稳定物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能够避免污染物在此转移造成他处污染的重要处理方式。
在利用生物技术对被污染的物质进行加工与处理的过程中,该技术主要是在物生物以及植物生理活动的基础上,生产出有利于环境的物质来对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1]。随着生物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技术应用程度逐渐趋向更加成
熟的方向。加之生物技术不断的优化与研究,其逐渐衍生出更多的应用思想以及应用方式。对于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等方面产生的水污染问题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说,生物技术的应用,是能够在使用最低性成本的方式获取良好处理效益的有效手段。
3、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具体运用 3.1生物修复技术 3.1.1生物膜技术
在水污染治理环节中,生物膜技术是一种借助水体自净效果进行有效治理的一种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该技术可以借助微生物在载体上长时间生长所形成的生物膜这一物质,来对水体本身进行有效净化,可以实现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在实际应用期间,能够作为微生物载体的材料种类相对丰富,如碎石、纤维等都可为微生物胜场生存提供适宜的条件。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其生长形式是由内向外的,因此其构造出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环境,进而为有效处理水体污染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生物膜技术在水污染处理工作中,因该项技术操作相对简单,且具有较低的应用成本,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以及生活污水净化工作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2]。在水污染处理中,生物膜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水质,同时其还能够对水体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优化,因此其可以为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更加优质的生存环境。
3.1.2微生物强化技术
在水污染处理中,微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借助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以此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提高水体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有效消除水中污染物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为了进一步保证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高效地生存与繁衍,相关技术人员还可采用曝气增氧的方法来增加水体含氧量,进而为微生物生存构建优质的生存环境,全面提升其对于水环境污染的降解能力。但与其他处理技术相比,微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成本以及能耗相对较高。
3.1.3生态浮岛技术
对于湖泊河流等一些较大的水体,生态浮岛的应用较为常见。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会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来选用无土栽培技术构造人工生态系统,以此来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改善水体环境
[3]。在采用生物浮岛技术处理水污染问题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往往会采用泡沫
以及木材来制作相应的浮出爱过,同时采用水下措施对浮床进行右下角的固定,以此避免后期出现浮床倾覆问题。另外,在选择浮岛植物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从植物本身具备的净污能力、观赏价值以及生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筛选与选择,以此保证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
3.2生物强化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水污染治理效果较为明显,因此可提升废水污染治理范围。生物强化技术是借助特殊功能菌种配置,借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对于水污染环境中的污染分子进行分解,对于其中存在污染危害的有机生物,该技术可以将其逐渐转化为无污染的有机物,以此实现对污水的净化,提高水体质量。生物强化技术中所应用的菌种,其主要来源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一,自然界中的菌种筛选;二,利用基因工程构建菌种;三,直接购买商业菌剂
[4]。在晒窜自然界中的菌种时,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考
虑,同时在对水和土壤进行分离筛选,以此获得具有一定降解性的菌株。为了保证菌株本身在应用过程中始终具备高效的降解性,相关技术人员会对相应菌株应用突变剂,并对单一性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后,在进行相应的挑选工作,以此为生物强化技术提供高效的菌种,提高水污染处理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对生态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水环境污染处理工作效率。因此在实际的水污染处理工作中,为了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应用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德娟.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6):152-153.
[2]邓运全,张珊,庄云飞.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运用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3):58-59+64.
[3]潘威.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7):77.
[4]邓丽娟.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6):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