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机构试行)
姓名
省 市
训练机构名称
使 用 说 明
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机构试行)》,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任务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14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长配合的肢体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医师或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康复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8个项目,其中运动功能包括头部控制、翻身、坐、爬、站、转移、步行、上下台阶、伸手抓物、捏取物体10项;
2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理解、表达、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4项,姿势矫正训练贯穿于上述各项训练之中。
(三)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人员、残疾儿童家长、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周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中、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肢体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时间为三个月,在训练一个半月时进行中期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主要的功能障碍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由康复训练人员在相应栏目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说明一致。“评分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四个等级评估计分。“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3
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康复训练档案是康复训练工作规范化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管理人员要了解康复训练档案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组织统一使用。
(二)各地在使用康复训练档案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康复训练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并妥善保管。 (四)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尚处于试行阶段,各地在使用中要注意收集有关意见,并反馈至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4
训 练 登 记
姓 名 家庭住址 家长姓名 肢体残疾类别 □脑瘫 □骨关节疾患 □截/缺肢 □颅脑损伤 □脊柱脊髓伤病 □周围神经损伤 □先天畸形 □儿麻后遗症 其他 是否伴有其他残疾 □视力 □智力 □听力 □言语 □精神 致残时间 年 月 致残原因 □先天性或发育障碍 □疾病 □早产 □产伤 □窒息 □感染 □创伤或意外伤害 □中毒 □原因不明 其他 既往医疗、康复情况 □手术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器具 □传统方法 其他 与残疾儿童关系 联系电话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年 月 5
需要说明的情况 康复医师或训练人员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1.此表由康复医师或训练人员在相应的栏目文字描述和“□”中划√。
2.“需要说明的情况”栏,填写表中需要进一步详细说明或未涉及到的与康复训练服
务相关内容。
训 练 评 估
评估计分 领域 项 目 说明 分值 评分依据 初中末次 期 期 运 动 功 能 2 翻身 在仰卧、侧卧、俯卧间的体位变化过程 (7个月龄以上) 特指脑瘫儿童 1头部控制 (4个月龄以上) 1 0 3 2 1 能抬头,但不稳 不能抬头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3 2 活动自如 抬头并保持一定时间 6
评估计分 领域 项 目 说明 分值 评分依据 初中末次 期 期 0 3 保持独立坐位3分钟 3 坐 (8个月龄以上) 1 0 3 4 爬 双手、双膝支撑爬行3米 (10个月龄以上) 2 1 0 3 全脚掌着地站立1分钟 5 站 (12个月龄以上) 1 0 3 在床、轮椅、椅子、便器等之2 6 转移 间的移动 1 (18个月龄以上) 0 3 独自步行6步以上而不跌倒7 步行 (20个月龄以上)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大部分帮助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2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7
评估计分 领域 项 目 说明 分值 评分依据 初中末次 期 期 0 3 连续上下每级高约10厘米的8 上下台阶 (2岁以上) 0 完全依赖帮助 2 6级台阶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需要小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3 独立完成 9 伸手抓物 伸手抓握、放松物体 (5个月龄以上) 2 1 0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训 练 评 估
续表2 评估计分 领域 项 目 说明 分值 评分依据 初次 运 动 功 能
中期 末期 8
3 用手指捏取直径约1厘米左右2 10捏取物体 的小物体 1 (10个月龄以上) 0 能 小部分能 大部分能 不能 运动功能合计分数: 3 将食物送入口中,完成进食 11 进食 (22个月龄以上) 1 0 3 生 活 自 理 能 力 13 洗漱 (2岁半以上) 1 0 3 使用便器、便后清洁(任意一2 14 入厕 项) 1 (3岁以上) 0 洗脸、刷牙、梳头任意一项 12 穿脱衣物 穿脱衣物(不包括系扣) (3岁以上) 2 1 0 3 2 2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9
生活自理能力合计分数: 社 会 适 应 通过言语、手势、文字、图示16 表达 等任意一种方式进行表达
3 对言语、手势、文字、图示等2 15 理解 任意一种方式的理解 1 (9个月龄以上) 0 3 2 能 大部分能 小部分能 不能 能 大部分能 能 力 (20个月龄以上) 1 0 3 小部分能 不能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从事日常家务劳动任意一种 17 做家务 (7岁以上) 2 1 0
训 练 评 估
续表3 评估计分 领域 项 目 说明 分值 3 2 1 (3岁以上) 0 评分依据 初次 社会 18 参与社会适应 能力 生活或集体活动 上学(幼儿园)、劳动、外出活动、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耍等任选一项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中期 末期 社会适应能力合计分数: 整体评估分数 初次 中期 末期 评估时间 初次 中期 末期 训练人员签字 初次 中期 末期 注: 1.训练对象的初次、中期、末期评估均需对各领域分别计分及整体评估计分。 2.在进行训练评估时,训练对象可使用假肢、矫形器、生活自助等辅助器具。
10
3.评估时,应依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评分。
4.如需对单领域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在所训练的领域内其分值提高达到该领域总分值的20%,即为显效。
11
训 练 计 划
目前训练对象主要存在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 初次评估分数: 分 康复目标 训练对象经3个月训练后预期实现 1.运动功能: 2.生活自理能力: 3.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对康复训练目标的主要意见: 训练项目 针对训练对象的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依据“训练评估”表确定的训练项目为 1. □头部控制 7. □步行 13. □洗漱 2. □ 翻身 8. □上下台阶 14. □入厕 3. □坐 9. □伸手抓物 15. □理解 4. □爬 10.□捏取物体 16. □表达 5. □站 11.□进食 17. □做家务
12
6. □转移 12.□穿脱衣物 18. □参与社会生活或集体活动 训练指导教材 1.《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 □(中国残联编) 2. 康复普及读物 □(中国残联编) 3. 康复指导丛书 □(中国残联编) 4.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音像制品 □(中国残联编) 5.省残联认定的训练指导材料 □ 康复方法 □运动疗法 □理疗辅助 □作业疗法 □使用辅助器具 □语言疗法 □参与社会生活或集体活动 训练人员签名 家长签名 制定日期 注:此表由训练人员在相应栏目内文字描述和 “□”中划√。.
训 练 记 录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