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1. 前言 1.1 课程的性质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土建工程中重要的一个分部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
本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地基与基础工程中有关概念及理论,熟悉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能组织实施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从而形成本专业的核心能力。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做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任务:工程地质勘查、土方工程施工、基坑工程施工、浅基础设计与施工、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软弱地基处理。这些项目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在课程实施中,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任务为项目载体,每个载体选取一典型工程项目作为背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2. 课程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选择试验项目进行土工方面的试验检测; 能够根据岩土的基本性质与地质常识,阅读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能够根据基础工程的特点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土压力、地基承载力等问题进行分
析计算;
能够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地基基础的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能够编写地基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能够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及验收规范检验地基基础工程的子分部分项工程
1
质量。 知识目标:
掌握土的成因与组成、物理性质、工程分类与鉴别; 掌握一般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方法;
掌握地基与基础工程各子分部分项工程中有关土力学的基本计算问题; 熟悉地基与基础各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所需配备的设施和设备;
熟悉地基与基础各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验收规范、常见质量问题及
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了解地基与基础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国家技术政策。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参考学时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 工程地质勘查相关知识 1.1 能概述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与任务 1.2 能陈述房屋建筑勘察的内容 2. 土工试验 2.1 能进行常规土工试验 2.2 能准确叙述土的概念、分类、物理性指标 3. 土力学基础 3.1 能进行土中应力的计算与分析 3.2 能进行土的变形计算 3.3 能进行土抗剪强度计算与分析 1. 土方施工准备 1.1 能描述土方施工准备的工作内容 2. 土方施工要求 2.1 能陈述土方开挖与填土压实活动设计 1.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阅读 2. 室内土工试验 3. 土力学有关计算分析 18 1 工程地质勘查 1.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2. 土方开挖方案制定 8 2 土方工程施工 的一般要求 2.2 能陈述土方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3. 土方施工机械 3.1 能陈述常用土方机械的名称、适用范围 3 基坑工程施工 1. 能熟练陈述基坑工程的主要特点 1. 深基坑支护方案阅读 2. 深基坑施工现场参观 10 2
序号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2. 能陈述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3. 能陈述常见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工艺流程 4. 地下水控制方法及要点 5. 基坑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6. 基坑土方开挖方案及施工要点 1. 能熟练陈述浅基础的类型与构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 4 浅基础设计与施工 造 2. 能陈述浅基础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 熟练陈述桩基础的类型与特点 2. 能陈述桩基础设计的原则与方1. 浅基础施工图识读 2. 浅基础设计 3. 浅基础施工方案编制 12 5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法 3. 能描述桩的检测技术 4. 熟练陈述桩的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1. 熟练陈述软弱地基处理的特点、1. 桩基础施工图识读 2. 桩基础设计 3. 桩基础施工方案编制 14 6 软弱地基处理 处理目的 步骤、适用条件 1. 软弱地基处理方案阅读 2. 熟练陈述软弱地基处理的方法、 6 机动 其它 考核评价 总课时 2 2 72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编写)
本课程优先选用高职高专优秀教材,教材要求适合课程教学的项目内容及项目式教学方式。教材要强调实践操作的内容,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教材内容应突出体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要求,同时也要满足技能证书考试的需要,还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2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每一项目均以一典型实际项目为背景,创设工作情境,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辅助资源,深入施工现场等,贴近生产。
3
4.3 教学评价(课程考核)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取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试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为满足教学的需要,要编写及持续的更新实训教材及指导书,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行业现有规范规程。积极开发多媒体资源以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校内实训有限的不足。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