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 (板书:刘备 诸葛亮)
3.我们来复习一下学过的词语。(出示课件)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出示课件)
2.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出示课件) 从统一中国这句话还可以看出刘备的什么呢?(出示课件)
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按照上路前---到隆中---见面后的顺序分别找出哪些语句具体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出示课件)
4.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我们先看上路前,你找到了哪句话?。
表现一:斥责张飞 语言 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 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教师引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赤诚之心)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全班分角色读,再次感悟 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师读旁白。指导学生读出各自的神态和语气。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语言描写) 刘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继续交流:到达前你还从哪些行动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出示课件)
表现二:到达前,下马步行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诸葛亮的家呢?(他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对诸葛亮尊重,他求贤若渴)
到达后刘备又有什么表现呢?
表现三:到达后,耐心等候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谈谈你的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轻轻”动作轻一点,有礼貌点,千万别惊醒了诸葛亮哦。(师加点)
(2)“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平常对谁“恭恭敬敬”过?
(3)而刘备是谁?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呢?只有27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全然不顾,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4)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等了多长时间?相机了解“半晌工夫”与“一个时辰”, 半天左右再加上两小时。如果你平时等人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怎样?联系学生等人经验来体会。进而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明眼人都能看见。
(5)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 师:半晌工夫过去了——生: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又一个时辰过去了——生: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
台阶下等候。 师:当时正值早春,“春寒依旧浓”,天挺冷的——生: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表现四:快步走入
(1)终于诸葛亮醒了,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
(2)刘备先前等得是那么的耐心,这时他为何要快步走入?结合“快步”体会刘备见诸葛亮的迫不及待以及求贤若渴。
(3)刘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尊重,因此留下一段佳话。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吧。齐读
(4)总结写法: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
三、探究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过渡:刘备如此求贤若渴,那么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思考: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1.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出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2.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这样的分析,这样的策略,是前所未闻的。刘备听了(引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你看,有了诸葛亮这片青天,这道阳光,刘备原本混沌的心底顿时明亮起来。 “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3.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那就是——(板书:雄才大略)
4.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出示)
(1)用一个成语概括叫“如鱼得水”。 谁是鱼儿?谁是水?诸葛亮出山后,成为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你们知道他帮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吗?(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 (出示课件)
5.刘备以自己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20年后,刘备已死,诸葛亮还在他的一篇《出师表》中提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事,刘备的诚心与尊重换来了诸葛亮的忠心,用自己的一生回报了刘备。我们可以用六个成语来概括诸葛亮的一生。 (出示关于诸葛亮的词串)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师:这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这些词串。
四、感受环境,体会烘托作用。
1、诸葛亮真是一位旷世奇才,诸葛亮的住处也是独具特色,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
隆中景色的句子,想一想,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A、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交流(山冈、松林、溪流、竹林)
(2)怎样的山冈?怎样的松林?怎样的竹林?怎样的小溪?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段话仅仅是描写景色吗?你们看作者把山冈比作什么?(卧龙)看到“卧龙”一词你想到了什么?(等待时机腾飞)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就是我们写作中常用到的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5)隆中的景物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身临其境,下面我们也来模仿这种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指名说1-2名)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1.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在我们眼前,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三国演义》的开头有一首词,有人把它谱成了一首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齐读这个词语:“尊重人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跟三国有关的经典故事、成语、歇后语,下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三的“处处留心”,并在班上举办一次“精彩三国”故事会。
2.以“来到„„只见„„”开头,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8 三顾茅庐
尊重
刘备 ———————— 诸葛亮
竭忠尽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