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来源:爱够旅游网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以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为根本出发点;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教学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材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试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穿插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与探索”、“交流与发现”、“挑战自我”等栏目,收集了很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教材,为学生更多的进行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交流启发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例如,让学生从观察美丽的图案中发现平面图形,思考生活的现象,得到直线、线段的性质等。

2、教材注意体现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数轴概念的建立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分类是科学研究和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教材通过有理数的分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做必要的准备,还让学生对分类思想开始有所接触。

3、教材设置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并总结有理数运算的法则搭建了平台。考虑到有理数运算的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为了避免因为分数、小数的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主题,教材对有理数的运算,先以整数运算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分数的运算。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情况的内容,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教材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如利用图形面积的表示行程问题等引出代数式表示和代数式表示的意义;给代数式赋予实际背景、给出代数式的值在实际背景下的解释;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常量和变量,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初步认识函数等。通过提供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思想。

5、教材安排了一个对于学生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对折报纸的实验,设计了问题串,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对得到的数值进行合理的估算,并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1、在探究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直觉思维,逐步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几何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学习用数轴的点表示有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在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的探索中,体会归纳、思考、交流、发现等数学活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分类、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代数式表示;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能根据给定的问题列出代数式并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常量和变量,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函数概念。通过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初步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感受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

5、经历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例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6、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并结合具体问题。感受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

7、在学习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思,在探索中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主要措施

1、注重既要从感性认识出发,重分利用实例和图形的直观性去认识图形。又要从具体的实例和图形中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理性上认识图形。

2、因为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都可用数轴表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3、重视对学生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培养学生利用有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对生活实际问题中统计现象的研究,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教材中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并从生活中收集有关的实例,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用数学的意识。

5、重视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数量关系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主体活动。抓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初步训练数学抽象和变量代换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6、注重学生在探索、发现与合作交流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的培养。

7、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活动、探索、交流的空间。

8、注意学生方程意识的建立,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大胆创新。 四、培优补差

1、教学过程我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2、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4、对班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五、教学进度

周 次(日期) 预备周 (8.28~9.3) 1(9.4~9.10) 教 学 内 容 始业教育 1.1 从自然数到分数(1) 1 . 1 从自然数到分数(2) 1.2 有理数 1.3 数轴 作业讲解 2 (9.11~9.17) 1.4绝对值 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作业讲解 单元检测 试卷分析 3(9.18~9.24) 2.1有理数的加法(1) 2.1有理数的加法(2) 作业讲解 2.2有理数的减法(1) 2.2有理数的减法(2) 4(9.25~9.10.1) 作业讲解 2.3有理数的乘法(1) 课 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备 注 2.3有理数的乘法(2) 2.4有理数的除法 作业讲解 机动 5(10.2~10.8) 6(10.9~10.15) 国庆放假 2.5有理数的乘方(1) 2.5有理数的乘方(2) 单元复习 单元检测 7(10.16~10.22) 8(10.23~10.29) 第一次月考 3.1平方根 3.2实数 3.3立方根 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 3.5实数的运算 9(10.30~11.5) 单元复习 作业讲解 单元检测 4.1用字母表示数 4.2代数式 10(11.6~11.12) 4.3代数式的值 4.4整式 4.5合并同类项 4.6整式的加减 复习 11(11.13~11.19) 12(11.20~11.26) 期中考试 5.1一元一次方程 5.2等式的基本性质 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作业讲解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3(11.27~12.3)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2 1 1 1 2 1 1 1 14(12.4~12.10) 作业讲解 单元复习 检测 6.1几何图形 15(12.11~12.17) 6.2线段射线直线 6. 4线段的和差 6.5角与角的度量 6.6角的大小比 机动 16(12.18~12.24) 6.7角的和差 6.8余角和补角 6.9直线的相交(1) 6.9直线的相交(2) 17(12.25~12.31) 单元复习 检测 机动 机动 18(1.1~1.7) 19(1.8~1.14) 20(1.15~1.21) 21(1.22~1.28) 22(1.29~2.4)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元旦放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