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1、全卷5大题;共10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3、答选择题时;请将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作文写在本卷作文格内。
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5分)
1、将拼音改成汉字;并用正楷或行楷把下 列词语抄写在方格内。 不(jìng)而走 (kuài)炙人口 言简意(gāi) (jiǎo)揉造作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
(一) 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基本相同的两组是( )( )。 A发闾左谪戍渔阳╱舜发于畎亩之间。 B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勿相忘。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克;公问其故。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委而去之。
(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5分) 阅读《愚公移山》部分文段;完成下面三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你认为愚公不愚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分)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5、愚公移山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在学习上是否还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2分)
(三)课外文言文考查。(6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②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③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④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治天下国家为⑤?”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⑥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⑦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适洼地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1.刘蓉(1861-1873);字孟蓉;号霞仙;清代湖南人。2。养晦堂:刘蓉帮居。3。浸淫:逐步扩大。4。踬(zhi)绊倒。5。为: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6。蹶(jue)然:急忙的样子。7。中(zhong)人:击中人心;深入人心。 6。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每履之( ) (2)顾而笑曰( ) 7.读过这则短文;你能看出刘蓉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8.这篇短文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四) 古诗文名句考查(10分) 9、根据提示填空:
(1)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王湾) (2) ;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3)曲径通幽处;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4)夕阳西下;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醉花阴》 李清照) (6)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7) ; , 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8)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阅读能力考查(30分) (一)课外说明文阅读(12分)
水危机:“狼”已经来了
据国土资源部最新提供的消息显示;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4个;日缺水1600万吨。“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目前我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700~800亿公斤。
我国水资源的前景更不容乐观。据预计;进入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
加剧: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0~6500亿立方米;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近1000亿立方米;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00亿立方米;全国缺水将达4000~4500亿立方米;到2050年全国将缺水6000~7000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禀赋的差异。我国水资源总量为世界第6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仅有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分布与耕地、人口的地理分布不相适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 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因此;华北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二是水污染和浪费情况严重。据专家测算;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重到轻依次是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7大水系的741个监测断面中;30%的监测断面属四、五类水质;40.9%的监测断面属劣五类水质。辽河、海河水系污染尤为严重;劣五类水体占60%以上(一般来说;优于三类的水才可用做饮用水源; 四类只能做工业用水或者不直接和人体接触的娱乐用水;比如喷泉等等。而五类只能作为灌溉土地等农业用水)。 ……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利用与开发、保护水资源;水危机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 ( 节选自《时事报告》) 10、本文说明对象是 。(2分) 11、第二、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12、结合语境体味第四自然段中加点字的作用。(2分)
答:
13、文章结尾说:“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14、如何保护水资源?请根据文章有关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答:
(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8分)
枫叶如丹
袁 鹰
春天;绿的世界。 秋天;丹的世界。
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
到夏季;绿得更浓;更深;更密。生命在丰富;在充实。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雷鸣雨骤中经受考验。 于是;凉风起天末;秋天来了。
于是;万山红遍;枫叶如丹;落木萧萧;赤城霞起。
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 单纯是色彩的变化、更替、转换以至循环吗? 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果。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是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今年五月;曾访问澳大利亚。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黄色的;树木;是金黄色的。
有一天;在新南威尔士州的青山山谷一位陶瓷美术家R先生家作客。到他家时已是晚上;看不清周遭景色;仿佛是一座林中木屋。次日清晨起床;悄悄推门出来;一片宁谧;整个青山都还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一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若是画家;定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斑驳油画;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低头无语。 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这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疙瘩。小莉贝卡见我对着枫树发愣;就几步跳到树下;拾起两片红叶;来回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秀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揿了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十分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
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欢乐的生命;或者;它本身也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于是想到北京香山。红叶。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不是枫树;到秋天那一片艳艳的红光;一样能使人心旷神怡。
但是;倘若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有寂寞之感了。
有人喜欢它的宁静、庄严;也有人欣赏它的丰饶、浑厚。
于是;又想起20年前曾游南京栖霞山。栖霞红叶;也是金陵一景。去时虽为十月下旬;枫叶也密布枝头;但那红色却缺少光泽;显得有点黯淡。我不无扫兴地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京友人摇摇头;说再迟十天半月;打上一层霜;就自不同了。问怎么个不同法;他说经过风霜;红叶就显得有光泽;有精神。
不经风霜;红叶就没有光泽和精神;恐怕不只是从文学家的眼睛看;也还有点哲理韵味在。难怪栖霞山下大殿里一副楹联有名云:“风霜红叶径;数江南四百八十寺;无此秋山。”这半副楹联;让我记到如今。
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 “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愿丹的颜色;丹的真、善、美;长驻心头。 15、作者为什么由春天的绿写到秋天的丹呢? (2分)
答: 16、“我”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R先生家作客时;拍摄了《秋之生命》这幅作品。作者为什么详细地记叙了拍摄的过程和感受?这一部分中“枫叶如丹”的含义是什么? (3分) 答:
17、“我”为什么至今还记得南京栖霞山下大殿里的半幅盈联?这一部分中揭示“枫叶如丹”内涵的是哪一句?(3分)
答:
18、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答:
19、“不经风霜;红叶就没有光泽和精神;”生活中人们也常说“阳光总在风雨后”“逆境造就人才”等等;对此你是怎样看的?(4分)
答:
20、请阅读下面句子;发挥你的想象;在后面再仿写一个句子;要求结构相似。(3分) 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 绿;是:
四、作文(任选其一)(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 “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沙子;撒入碗中。沙子一点也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 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撒下。石灰还是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zhōng杯子)水下去;一滴水也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笑着问。徒弟无言以对。
这个小故事能引发你哪些联想呢?请以“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不要离开文中所说的“满”这个范围。题目自拟。 (二)半命题:(1)假日最美是 要求:1、如选择半命题作文要先把文题补充完整。 2、要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可出现学校、班级、姓名;否则扣分。
深圳实验学校2005年中考模拟 语文参考答案
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5分)
1、将拼音改成汉字;并用正楷或行楷把下列词语抄写在方格内。
不(jìng)而走 (胫)
(kuài)炙人口(脍)
言简意(gāi)(赅)
(jiāo)揉造作(矫)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
(一) 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基本相同的两组是( C )( D )。 (二) 课内文言文段阅读考查(8分) 3、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舍:放弃 患:灾难、祸患 蹴:用脚踩 已:停止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2分)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翻译:(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 5、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赞扬了 舍生取义 的人;批评了 见利忘义 的人。 看法: 略 (三)课外文言文考查。(5分) 6、 解释下列加点词:(1分)
(1)反以报君( 通“返”返回 ) (2)死马且市之五百金(买 ) 7、 说说涓人用五百金买死马首的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8、你对涓人的“马已死;马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2分) 答: 略 (四) 古诗文名句考查(8分) 9、根据提示填空:
(1)潮平两岸阔; 。 (2) ;波撼岳阳城 。 (3)曲径通幽处; 。 (4)夕阳西下; 。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7) ; , 国恒亡。 (8)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阅读能力考查(30分)
(一)课外说明文阅读(12分) 10、本文说明对象是 水资源危机 。(2分) 11、第二、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列数字 。(2分) 12、结合语境体味第四自然段中加点字的作用。(2分) 答:“主要”起限制作用;说明污染的严重性。 13、文章结尾说:“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说说你的理由。(3分) 略
14、如何保护水资源?请根据文章有关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答: 略
(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8分)
15、作者为什么由春天的绿写到秋天的丹呢? (2分)
答:由绿而丹;展示的是天地万物;人间万事的发展过程;而本文所讴歌的正是生命蓬勃的活力和它的丰富内涵;这样写为下文揭示作品的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 16、“我”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R先生家作客时;拍摄了《秋之生命》这幅作品。作者为什么详细地记叙了拍摄的过程和感受?这一部分中“枫叶如丹”的含义是什么? (3分) 答:作者详写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表现自己对枫叶——即对生命的感悟过程;也是更深刻地表现这样的一种认识:世上最美的是生命。 “枫叶如丹”的含义是:“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那么真切。 17、“我”为什么至今还记得南京栖霞山下大殿里的半幅盈联?这一部分中揭示“枫叶如丹”内涵的是哪一句?(3分)
答:那半幅盈联点出的“风霜红叶”让“我”感受到生命经历了顽强的搏斗;才能成熟;才更美。 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 18、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答:不经过风霜的枫叶不是最完美的枫叶;没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 19、“不经风霜;红叶就没有光泽和精神;”生活中人们也常说“阳光总在风雨后”“逆境造就人才”等等;对此你是怎样看的?(4分)
答: 略
20、请阅读下面句子;发挥你的想象;在后面再仿写一个句子;要求结构相似。(3分) 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 绿;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