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4期 曲 阜师 范 大学学报 V01.28 No.4 OCt、2002 2002年lO月  University Journal of Qufu Normal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研究 -—干 ‘一 彗 J《≯ (作者:男,38岁,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273165,山东省曲阜市) 摘要:在分析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生产发展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特色农业的发 展进程,重点剖析了蔬菜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机制,认为特色农业发 展是推动寿光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寿光市;特色农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37(2002)04—0117—04 都进贡,并通过羊角沟、青岛等通商口岸运往上海、 广州等地,还出口到13本、朝鲜等国家.同时,蔬菜加 工业也有发展,腌制辣菜曾经运往南方各大商埠销 寿光市是位于山东半岛莱州湾南岸的县级市, 总面积2180 kmz,耕地9万hm2.全市共辖34个乡 镇,2000年末总为人口105.7万(其中乡村人口 86.5万).该市地处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 热,四季分明,年均温12.4℃,无霜期180 d,年0℃ 以上积温4733.6℃,年l0℃以上积温4243℃,全 售.解放前,由于旧的生产方式束缚,蔬菜生产发展 总体上非常缓慢. 解放后至1978年,受粮食需求压力和农业政策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地仅有少量蔬菜种植,以自产 自销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寿光抓住机遇,蔬 年13照2610 h,年平均降水量599.8 ITIIT1. 80年代以来,通过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寿 光农村经济走上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 200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10元,其中蔬菜收 益就占80%、蔬菜产业成为寿光的特色产业,也是 菜生产迅猛发展.其大致可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4年):培养典型,引导发 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 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当时的县政府提出了以蔬菜 生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致富战略.在统一思想的 基础上,县、乡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始培养典型. 寿光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启动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推 动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域专门化和规模化是新世纪我 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寿光特色 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推动机制,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特 色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982年总结出5个种菜致富的典型农户,组成报告 团,分赴各乡镇进行种菜动员.在典型的引导和带动 下,全县蔬菜面积由1979年的0.58万hm2猛增到 1984年的1.6万hm2.蔬菜品种也由原来的三“大” (大葱、大白菜、大萝卜)为主,发展到30多个品种. 1 特色农业发展历程 寿光市蔬菜生产历史悠久.据<寿光县志>记载, 清康熙37年(1698年),寿光已盛产“葑菲蒿芨甘露 芳,葱芥苔蒜苋萝葡”等30余种菜.到南北朝时期, 人们种菜已有相当水平.寿光籍北魏著名农学家贾 第二阶段(1985~1988年):抓流通,促发展阶 段.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寿光出现了“卖菜难” 的问题.1983年,因流通不畅,全市冬菜烂掉1000 万kg.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蔬菜流通 思勰在其著作<齐民要术・种韭篇>写道:“十月足霜 乃收之,取其子,留其根,间拔令稀革覆之.”这说明 当时覆盖保护栽培技术已经开始使用.到18世纪 末,寿光蔬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部分名优蔬菜“种 者以亩计”.大葱、韭菜是当时的名优产品,年年向京 问题.通过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吸引外地客户等举措,搞活了蔬菜流通,促进了蔬菜 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988年,蔬菜面积增加到2.4 万hm2. -收稿日期:2002一O1—17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委社科基金资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8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血 第三阶段(1989~1995年):科技兴菜阶段. 1988年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试验成功,给寿 光带来了一场蔬菜革命,蔬菜种植由传统的露地栽 培向保护地栽培转变.通过改进栽培技术,优化品种 结构等,推动了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从而确立了蔬 菜生产在区域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995年寿光 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 有20多个省市的名优蔬菜常年在该市场交易. 在蔬菜批发市场的启动下,区域农村市场网络 和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目前全市拥有专业市场 30处,集贸市场180多处,形成了以市区蔬菜批发 市场为中心,以沿路市场为躯干,以集贸市场为支 点,以流通中介组织和运销队伍为纽带,联结全国 200多个大中城市蔬菜直销直供市场的以蔬菜为主 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 发展要素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农业生 产资料市场,各乡镇建立供应站,形成了以城区生产 资料市场为中心,以供销社和乡村供应站为基点的 生产资料市场网络.以科技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了 90多家技术贸易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科技市 场.农村大市场的建设反过来又带动了本市和周边 地区蔬菜产业的进一步规模化发展. 2.2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和规模化 1980年以来,寿光市逐步压缩粮食和其他经济 作物的面积,扩大蔬菜种植,特别是1987年以来,经 过几次大的调整,逐步形成了粮食、蔬菜、果品、棉 花、水产、畜牧、花卉等7大主导产业,优化了农业结 构.据统计,目前7大主导产业提供的商品量占全市 农产品总量的78%,粮经比调整到4:6.在生产布局 上,打破过于零散的土地承包方式,进行连片大面积 土地开发经营,推动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蔬菜生产上,在全市重点规划建设了大棚菜产 区、韭菜产区、食用菌产区、创汇菜产区、粗菜产区以 及无公害蔬菜开发区,这6大基地蔬菜产量占全市 总产量的80%以上.目前,寿光南部有26处乡镇被 定为蔬菜生产基地,有500多个村成为蔬菜生产专 业村,8万户农户成为蔬菜生产专业户.农业生产基 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市场带动阶段.随着 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建立和扩张,寿光成为全国最 大的蔬菜集散中心.被誉为“中华之最”的蔬菜批发 市场成为区域蔬菜生产连接国内外大市场的桥梁, 促进了区域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全市蔬菜种植 面积和鲜菜产量由1996年的3.3 hm2、23亿 展到2000年的4万余hm 、30亿kg. 发 2特色农业与区域农村经济综合发展 寿光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农村经济的全 面繁荣(图1).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1 寿光市蔬菜产业与区域经济 综合发展关联示意图 地建设,既实现了规模效益,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又 推进了农业生产地域专业化发展. 2.3推动农业科技开发。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寿光大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把推广使用现 代科学技术作为提高蔬菜档次和效益的重要措施. 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十万亩高效 经济农业规模经营产业示范”、“绿色食品蔬菜无土 2.1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特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蔬 菜生产的规模化直接拉动了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 位于市区西南部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始建于1984 年3月,初建时不足0.7 hm ,现己发展成为占地45 hm2,立体栽培工厂化生产”和全省“持续高效农业综合科 技发展试验区”等建设项目.同时还从全国引进了一 集交易、展示、冷藏、加工、监测、中介、运输、信 息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年交易鲜菜30亿kg,交易额达28亿元,是我国最 大的蔬菜集散中心、蔬菜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 中心,哈尔滨、北京、天津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在此 建立了蔬菜购销办事机构,开展蔬菜购销业务,全国 批高级农业专门人才,指导蔬菜生产,聘请包括多名 院士在内的资深农业专家作为科技顾问.全市建立 蔬菜研究所1处,蔬菜科技推广中心2处,蔬菜协会 和研究会20余处. 优化品种结构.目前蔬菜品种发展到200多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王慧: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研究 119 精细菜和无公害蔬菜产量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 采用滴灌、无土栽培、补充光照、立体种植和无公害 生产技术等新技术,提高了设施的综合性能,实现了 蔬菜的周年供应,为生产绿色蔬菜创造了条件. 注重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建设了寿 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30个乡镇蔬菜示范基地.这 些园区和示范基地承担了全市60%以上的蔬菜示范 任务.目前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 98%,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5%. 2.4发展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的/j ̄-r增值 为推动区域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1998年以 来,寿光市对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改组,成立了山东寿 光蔬菜产业集团公司.公司下设蔬菜交易、果品出 口、蔬菜配送、外来蔬菜交易和优质种苗等5个子公 司,立足寿光蔬菜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 实施以一业为主、多元化开拓市场的战略,从生产、 流通、加工、出1:3到种苗繁育、科研开发,产业化链条 不断延伸,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山东省典型的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 近几年来全市先后投资1亿多元,改造和新建 60多家速冻、保鲜、脱水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 年蔬菜加工能力20万吨,产品出1:3到日本,美国、俄 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企业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制等 形式与蔬菜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型和半紧密型的经济 联系,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 模式,有力地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 2.5促进农村服务体系的建立 为推动蔬菜生产迅速发展,寿光农业生产的产 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蔬菜生产的服务 体系包括5个方面:一是组织、调控服务体系.市里 成立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各村、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 组和工作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一套完整的领导体系, 从宏观上组织和规划蔬菜产业发展.二是科技推广 和培训体系.建立了由蔬菜科研所、蔬菜技术推广中 心、科技服务站、及各类技术协会和研究会组成的、 覆盖全市的科技推广和服务网络体系;三是生产资 料供应服务体系.配套建立了竹竿竹器、钢丝、农膜、 种子、农药、化肥供应体系.四是政策服务体系.蔬菜 市场从低收取交易费、新建大棚当年不收特产税、减 免义务工等政策,极大得调动了农民蔬菜生产的积 极性.五是信息服务体系.寿光与全国几十座大专院 校和农业科研部门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及时沟通 蔬菜新技术、新品种信息.充分利用与全国200多座 大中城市建立的信息网络,定期把市场趋势与价格 变化等反馈给各乡镇,使菜农与运销者依据正确的 市场信息从事生产与经营. 2.6增强农业基础,壮大地方经济 蔬菜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户对农业 生产的投入加大.1984年以来,全市农民用于改造 农田设施和购置农用机械等的资金就达30亿元以 上,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特色产业的发 展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壮大了地方经济实 力.1994年寿光成为山东省首批小康市.1995年,农 业生产增加值名列全国百名农业大县第三位.1998 年被山东省确定为农业现代化试点市.1999年来自 农业的财政收入达6000多万元.地方财力的增强, 使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保证了农业发展和 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形成了“富民”与“富市”的良 性循环.按当年价计算,2000年全市的农业总产值 近5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02亿元,农民全年人均 纯收入4010元,分别是1990年的6.25倍、5.37倍 和4.4倍. 3 几点启示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己成为 我国许多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之一.研究 寿光市蔬菜经济的发展过程和推进机制,对于相关 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1 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是区域特色农业发展 的重要保证 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育还很不完善,相对于国 内外大市场,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以农户家庭分散 经营为主的生产模式使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 于不利地位,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大,市场风险强,农 民增收困难.因此地方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 是我国目前农村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寿 光市政府依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需求将逐步增加和当地农 民种菜历史悠久的客观条件,适时提出了“以菜兴 市、以菜富农”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 各种政策和法规,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意识等, 为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使蔬菜能产得 出,销得出,卖得好,有力地推动了蔬菜生产的规模 化发展.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克服单一的行政 命令手段,强调示范和带动作用,注重利用市场力量 调节农户的生产与经营. 3.2健全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是区域特色农业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0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血 展的基本条件 农村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否则,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连接农户生产与消 可能成为“昙花一现”.从寿光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历 费的桥梁.我国农村所形成的“小农户、大市场”的经 程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蔬菜生产基本上 营格局,往往造成区域农业规模化生产之后的“卖 属于规模扩张阶段,注重规模效益.其适应了当时我 难”问题,是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健 国蔬菜生产处于起步阶段,各大中城市鲜菜供应紧 全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是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 张的社会经济状况.近几年,国内蔬菜市场普遍出现 条件.寿光所形成的以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与国内 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 外市场相融合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区域特色经济得以 菜的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 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其实现了农户家庭生 寿光市及时调整蔬菜生产发展战略,把“名、优、新、 产与国内外消费市场的有效衔接,有效地解决了农 特”高效蔬菜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和国外“订 产品“卖难”的问题. 单蔬菜”生产作为蔬菜生产第二次创业的主攻方向. 3.3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关键 这样寿光蔬菜就避开了与国内其他地区蔬菜在市场 目前在我国农村,农民的组织程度低,推广应用 上的恶性竞争,提高了区域特色产业的效益,保持了 现代技术难,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效益十分 寿光特色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低下.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效益使得农业在市场竞 3.5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是促进区域农村经济 争成为“弱势”产业.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则要求 发展的基本动力 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解决好农副产品销售难、农用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 物质采购难、农业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寿光市积极利 城化和规模化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 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 革.比如,寿光市在农用土地调整中,在严格执行国 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一体化经营模式.特 家有关土地法规的基础上,采取了经济田与粮田按 色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与农村经济服务体系 比例挂钩和应分土地人股,按年度分红的“股田制” 的社会化发展相互配合,共同发展.例如一些农副产 办法,既解决了极少数农户不愿调整土地的矛盾,又 品an T-企业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业 保持经济田经营的连续性.全市每年都有l/3以上 生产基地连接,促进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 的行政村调整土地,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 营.寿光市供销社围绕着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这 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 一课题积极探索和实践,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 节开展系列化服务,形成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企业 参考文献: 带基层社,基层社连农户的系列化服务网络,促进了 [1]刘命信.山东寿光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J].中国农 区域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 村经济,2000,9:65~67. 3.4依据市场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区域发展战略 [2]王慧,刘兆德.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研究[J]. 随着国内外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区域特色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4):42~45. 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也将发生变化.在市场经 [3]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 济条件下,只有适应这种产业发展环境的客观变化, 版社,2001 不断调整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才能保证区域 [4]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农调队.山东农村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THE STUDY OF SPECIAL AGRICULTURE AND ER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 NG i (Department of Geography,Qufu Normal University,273165,Qufu,Shandong,PRC)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avourable factor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pecial agriculture in Shouguang county,the influence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 agricuhure is probed. Key words:Shouguang;special agriculture;economic developmen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