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砂、石的级配若不好,应进行调配,以满足砼和易性、强度及耐久性要求。(√) 2.缓凝剂能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无不利影响。(√)
3.一般来说,当骨料中二氧化硅含量较低,氧化钙含量较高时,其耐酸性能较好(×) 4.混凝土是一种抗压能力较强,抗拉性能也很好的材料。(×) 5.水灰比很小的混凝土,其强度不一定很高。(√)
6.选择坍落度的原则应当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7.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加水量的大小。(√) 8. 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与其水灰比成线性关系。(×)
9.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如果保持工作性和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可节约水泥的用量。(√) 10. 粗骨料粒径越大,总表面积越小,节约水泥,所以不必考虑粒径多大。(X) 11.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 12.混凝土配合比常采用体积比。(×)
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单位用水量是用1m³混凝土需要使用拌合用水的质量来表示。(√) 14.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骨料和水泥石的黏结力和水泥石的强度。(√)
15.确定单位用水量时,在达到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取最大值。(×) 16. 混凝土碳化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抗拉、抗弯强度。(√) 17.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泵送。(√) 18.混凝土碳化将使抗压强度降低。(×) 19.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和应少于25组。(×)
20.冬季施工钢筋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21.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22.混凝土配合比除和易性满足要求外,还要进行强度、耐久性复核。(√) 23.胶凝材料用量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胶水比计算来确定。(√) 24.在条件相同时,用碎石配制出的砼强度会比卵石大。( √ )
25.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如果保持工作性和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可节约水泥的用量。(√) 26.用卵石拌混凝土由于和易性会更好,因此强度也会较高。 (×)
27.早强水泥不得用于耐热工程或使用温度经常处于100℃以上的混凝土工程。(√) 28.减水剂是指能保持混凝土和易性不变而显著减少其拌合水量的外加剂。(√) 29.水质素磺酸钙是一种减水剂。 (×) 30.计算普通砼配合比时,骨料以气干状态为准。( × ) 31.养护混凝土所用的水,其要求与拌制混凝土用的水相同。(√)
32.若砼构件截面尺寸较大,钢筋较密,或用机械振捣,则坍落度可选择小些。( X ) 33.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值来表示。( X ) 34.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越多和易性就越好。 (×)
35.砼与钢筋粘结强度与混凝土质量有关,与混凝土抗压强度无关。( X) 36.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大于220mm应采用坍落度扩展法测定稠度。(√) 37.轻集料混凝土不适宜制作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 (×) 38.防冻剂适用于喷射混凝土。(×)
39.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一般比普通混凝土差。 (×) 40.采用蒸汽养护的各种混凝土,其早期和后期强度均得到提高。(×) 41.水灰比愈小,流动性愈小,强度愈高,耐久性也愈好。( X ) 42.硅酸盐水泥适于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
43.水玻璃混凝土是一种耐碱混凝土。 (×) 44.应定期对混凝土试模进行自检,自检周期宜为一个月。 (×) 4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每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 (√)
46.降低水灰比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最有效途径,故在配制高强砼时,可选用尽量小的水灰比。( √ )
47.加荷速度越快,砼试块破坏越快,故测得强度值也就越小。( X )
48.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强度能得到保证,但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 (×)
49. 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尺寸愈大,强度愈低。 (√) 50.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越有利。(×) 51. 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能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提高的填充料。(×) 52.掺入引气剂可以使混凝土流动性大大提高,也可以使混凝土强度提高。 (× ) 53.改善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可提高混凝土强度。 (√)
54.水泥混凝土集料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需水量也越大。 (√)
55.对于重要工程的混凝土,当其强度检验评定的保证率要求较高时,配制强度应有所提高。 (√)
56.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归根结底是总用水量的多少,主要采用多加水的办法。(× ) 57.压力试验机测量精度应为±1%。(√) 58.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不低于C100的混凝土。(× )
59.P8表示在一定试验条件下混凝土能抵抗的最大水压力为0.8MPa 。(√ ) 60.在结构尺寸及施工条件允许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粒径的粗骨料,这样可以节约水泥。 (√ ) 6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为水泥用量、单位用水量、砂率。(×) 62.所谓可泵性,即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较好的粘聚性;混凝土泌水小,不易分离。(√)
63.凡是水均可以作为拌制混凝土用水。 ( × ) 64.混凝土水胶比越大,混凝土越不密实、孔隙率越大,外界C02易侵入,越容易碳化。(√ ) 65.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以边长为150 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标准。 (√)
66.含砂率的大小及骨料种类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没有影响。(×)
67.混凝土拌合物中若掺入引气剂,则使混凝土密实度降低,使混凝土的抗冻性变差。(×) 68.混凝土的棍度好即意味着混凝土的粘聚性好。 (√) 69.在常用水灰比范围内,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质量越好。(√) 70.混凝土的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差,都是说明混凝土质量的离散程度。 (×) 71.在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和实验室配合比中,两者的水灰比相同。( √) 72.当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很干燥湿度很低时,混凝土即会产生干缩变形。(√) 73.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灰水比呈非线性关系。 (×)
74.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减水剂,不减少用水量,则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并可节约水泥用量。 (×)
75.评定混凝土的质量一般以抗压强度为主。 ( √) 76.混凝土离差系数与混凝土的均方差和平均强度无关。 (×)
77.减水剂只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
78.计算混凝土的水灰比时,要考虑使用水泥的实际强度。 (√)
79.在其它原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越高。(×) 80.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试件受压面涂上润滑剂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 (×) 81.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以每组六个试件中三个出现渗水时的水压力乘以10表示。 (×) 82.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太高,可以通过增加砂的量来调节。(× )
83.在混凝土拌合物中,保持W/C不变增加水泥浆量,可增大拌合物的流动性。( √ ) 84.当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相差较大时,配制强度应有所提高。( √ ) 85.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二者的W/C是不相同。( × ) 86.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均有影响。(√ ) 87.木钙是一种混凝土早强剂。(× )
88.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高,表示混凝土生产管理水平高。 (×)
89.混凝土碳化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不断反应,使其碱度不断降低,促使钢筋表面的钝化膜破坏,引起钢筋锈蚀。 (√) 90.水泥的强度达不到要求按不合格品处理。 (√)
91.水泥混凝土流动性大说明其和易性好。 (×) 92.混凝土的常规检验包括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 (√)
93.混凝土的水胶比较小、浇筑温度与气温较高、混凝土强度验收龄期较长时,矿物掺合料宜采用较大掺量。(√)
94.对于早期强度要求较高或环境温度较低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宜采用较大掺量。(×) 二、单选题
1. 现场拌制混凝土,发现粘聚性不好时最可行的改善措施为( A )
A.适当加大砂率 B.加水泥浆(W/C不变) C.加大水泥用量 D.加CaSO4 2. 下列材料中,常用的减水剂是(B )
A.氯化钙 B.木质素磺酸钙 C.硫酸钙 D.松香热聚物 3. 坍落度是表示混凝土(B )的指标。
A.强度 B.流动性 C.粘聚性 D.保水性
4.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强度( B)。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5. 坍落度小于( C )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性。 A.20mm B.15mm C.10mm D.30mm 6.表示干硬性混凝土流动性的指标为( D )。
A.坍落度 B.分层度 C.沉入度 D.维勃稠度 7.抗渗混凝土是指抗渗等级不低于(B)的混凝土。 A. P4 B.P6 C.P8 D. P10
8. 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的大小主要由( D )来选取。 A.水灰比和砂率 B.水灰比和捣实方式
C.骨料的性质、最大粒径和级配 D.构件的截面尺寸大小、钢筋疏密、施工方式 9.下列关于合理砂率选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选用细砂时,其砂率应比选用中砂时小
B.混凝土的w/c及水泥用量一定时,合理砂率可使流动性最大 C.当选用卵石时,其砂率应比选用碎石时小一些 D.当坍落度一定时,选择合理砂率会增大水泥用量。
10.流动性混凝土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 )的混凝土。 (C) A. <10mm B.10mm~90mm C.100mm~150mm D.≥160mm 11.木质素磺酸钙是一种(A)。
A. 减水剂 B. 早强剂 C. 引气剂 D. 速凝剂
12.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 C )。
A.15% B.10% C.5% D.3%
13. 我国规定,混凝土设计时要求的强度保证率为( D ) A. 80% B. 100%
C. 85%
D. 95%
14. 混凝土的( B )强度最大。
A.抗拉 B.抗压 C.抗弯 D.抗剪
15. 若砼拌合物的坍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可掺加外加剂( A )来提高坍落度。 A.木质素磺酸钙 B.松香热聚物 C.硫酸钙 D.三乙醇胺 16.掺加减水剂的混凝土强度比不掺的(D)。
A. 低20% B. 低10%左右 C. 一样 D. 高10%左右
17.普通混凝土的水泥强度等级一般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 B )倍。 A 0.9~1.5 B 1.5~2.0 C 2.0~2.5 D 2.5~3.0 18.胶凝材料是指混凝土中水泥和()的总称。(B)
A.矿物掺合料 B.活性矿物掺合料 C.非活性矿物掺合料 D. 粉煤灰 19.矿物掺合料掺量是指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占( )的质量百分比。(C) A. 混凝土总质量 B.水泥用量 C.胶凝材料用量 D.骨料用量 20.普通防水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B)。 A. 30㎜ B. 40㎜ C. 50㎜ D. 80㎜
21.耐热混凝土是指在()高温下长期使用,仍能保持物理学性能的混凝土。(D) A. 100~1000℃ B. 100~1300℃ C. 20~1000℃ D. 200~1300℃
22.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设计所采用的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B)
A. 0.2% B. 0.5% C. 1% D. 2% 22.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设计所采用的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A)
A. 0.2% B. 0.5% C. 1% D. 2%
24.现场搅拌混凝土时,当无外加剂时依次上料顺序为(A)。
A. 石子→水泥→砂 B. 水泥→石子→砂 C. 砂→石子→水泥 D. 随意 25.对泵送混凝土碎石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D)。
A. 1:2 B. 1:2.5 C. 1:4 D. 1:3 26.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泵送混凝土砂率宜为(C)。 A. 20%~30% B. 30%~35% C. 35%~45% D. 50%~60%
2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结构截
面最小边长尺寸的( A )。
A 1/4 B 1/2 C 1/3 D 3/4 28.混凝土中含气量每增加1%,会使其强度损失(D)。 A. 1% B. 2% C. 4% D. 5%
29.为了弥补引气剂导致的强度损失,引气剂最好与()并用。(B) A. 早强剂 B. 减水剂 C. 缓凝剂 D. 速凝剂 30.硫酸钠是一种(B)。
A. 减水剂 B. 早强剂 C. 引气剂 D. 缓凝剂
31.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若水泥强度等级值为42.5,则水泥的强度等级值富余系数可取( )。 (D)
A. 1.10 B. 1.12 C. 1.13 D. 1.16 32.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尺寸的(),同时不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C) A. 1/4,1/2 B. 1/2,1/2 C. 1/4,3/4 D. 1/2,3/4
33. 某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42.5 MPa,( B )满足C35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已知σ=5.0MPa)
A 能 B 不能 C 不清楚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34.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确定配制强度之后的步骤是( C )。
A 计算水泥用量 B 计算用水量 C 计算水胶比 D 计算砂率 35.出厂的水泥每袋重(C)。
A. 45kg±1kg B. 45kg±2kg C. 50kg±1kg D. 50kg±2kg
36. 配制C25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断面尺寸300500,钢筋直径为20mm,钢筋间最小中心距为80mm,石子公称粒级宜选择( D )。
A. 5~60 B. 20~40 C. 16~31.5 D. 5~40
37. 配制C20,厚120m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石子的公称粒级宜选择( D )。 A. 5~60 B. 20~40 C. 16~31.5 D. 5~40
38.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A)试件强度为依据。 A. 同条件养护的 B. 标准养护的 C.特殊养护的 D. 任意的 39.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用量应不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 )。(B) A. 1/10 B. 1/4 C. 1/3 D. 无规定
40.当水灰比偏小时,混凝土拌合物易发生( B )。 A. 分层 B. 离析 C. 流浆 D. 泌水 41. 石子粒径增大,混凝土用水量应( C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能确定 4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块的标准尺寸为( B )。
A.100mm * 100mm * 100mm B.150mm * 150mm * 150mm C.200mm * 200mm * 200mm D.250mm * 250mm * 250mm
4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块采用人工插捣成型时,每层插捣次数按10000mm2截面积内不得少于 ( C )
A.5次 B.10次 C.15次 D.25次
44.采用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块确定强度等级时,测得的强度值应乘( )以换算成标准强度。( B )
A.0.85 B.0.95 C.1.0 D.1.05
4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了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常在混凝土中加入( C ) A.抗冻剂 B.早强剂 C.缓凝剂 D.高强度水泥
46.抗渗混凝土的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 D )。 A.16mm B.20mm C .25mm D.40mm
47.抗渗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 C )kg。 A.280 B.300 C.320 D.350 48.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混凝土最大含气量不宜超过( C )。 A.3% B.5% C.7% D.15%
49.在使用冷拉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允许掺用( A )。 A. 氯盐早强剂 B. 硫酸盐早强剂 C. 有机胺类早强剂 D. 有机-无机化合物类早强剂
50.用50kg水泥拌制含水率为6%的砂石混合骨料300kg,用去了15kg水,则该混凝土的水灰比为( C )。
A 0.30 B 0.65 C 0.64 D 0.60
51.某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则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 B )MPa。(已知σ=5.0MPa) A 35 B 38.2 C 33.6 D 21.8 52.抗冻等级不小于( B )的抗冻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 A.F50 B.F100 C.F150 D.以上都不对 53.泵送混凝土应掺用泵送剂或( B )。
A.早强剂 B.减水剂 C.引气剂 D.速凝剂 54.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拌合物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 B )倍,且宜不小于20L。
A.1.0 B.1.5 C.2.0 D.以上都不对
55.试验室拌和混凝土时,材料用量称量精度,骨料为( C )。 A.±0.2% B.±0.5% C.±1% D.±2%
56.试验室拌和混凝土时,材料用量称量精度,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为( B )。 A.±0.2% B.±0.5% C.±1% D.±2% 57.松香树脂是一种( C ) .
A.减水剂 B.早强剂 C. 引气剂 D. 缓凝剂
58.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尺寸是由( C )确定的。
A 砼强度等级 B 施工难易程度 C 石子最大粒径 D 构造部位 59.水化热大的水泥可用于( B )。 A.大体积混凝土 B.冬季施工 C.大型基础 D.水坝 60.混凝土坍落度试验,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 )内完成。( D )
A.5s~10s B.60s C.120s D.150s 61.试配混凝土时,经计算其砂石总量为1860kg,选用砂率为32%,则砂用量为( B )。 A.875.6kg B.595.2kg C.450.9kg D.1264.8kg 62.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 D )划分的。
A.立方体抗压强度 B.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C.轴心抗压强度 D.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63.泵送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为( C )。 A.350kg/m3 B.320kg/m3 C.300kg/m3 D.290kg/m3
64.木钙掺量0.25%,“0.25%”指以( B )为基准量计算的。 A. 用水量 B. 胶凝材料用量 C. 混凝土用量 D. 砂率
65.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70Kg,水灰比0.60,砂率30%,混凝土表观密度为2400Kg/m3,则砂用量为( B )Kg。 A 1363 B 584 C 590 D 1400
66.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当这两个直径≥( D )时,此次试验无效。
A.5mm B.10mm C.20mm D.50mm
67.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已知单位立方米用水量为170 Kg,水灰比0.60,砂率30%,各材料密度:c=3000 kg/m3、w=1000 kg/m3、s=g=2500 kg/m3,则砂用量为( A )Kg。
A 544 B 1270 C 552 D 1287
68.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值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精确至1mm,结果表达修约至( B )。 A.1mm B.5mm C.10mm D.以上都不对
69.维勃稠度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A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 A.40mm B.31.5mm C.25mm D.20mm
70.某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为C∶S∶G∶W=1∶2.0∶4.0∶0.5,已知工地砂含水率为2%,石子含水率为1%,则理论水灰比为( C )。
A 0.48 B 0.51 C 0.58 D 0.78 71.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对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的拌合物采用容积为( B )的容量筒。
A.1L B.5L C.10L D.12L
72.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可掺用防冻剂,但在钢筋混凝土中,严禁使用( C )。 A.减水性防冻剂 B.早强型防冻剂 C.氯盐型防冻剂 D. 复合型防冻剂 73.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采用5L容量筒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每层的插捣次数应为( D )次。
A.10 B.12 C.20 D.25
74.已知普通混凝土配制强度为26.6 MPa,水泥实际强度为39 MPa,粗骨料为卵石(a=0.53,。 b=0.20),则其水灰比为( D )
A 0.59 B 1.75 C 0.60 D 0.67
75.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的试验结果计算精确至( C )kg/m3。 A 0.1 B 1 C 10 D 50 76.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试件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 )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 )。( A ) A 20%,80% B 10%,90% C 30%,70% D 40%,60% 77.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 )min。( C )
A 5 B 10 C 15 D 20
78.下列砂率适合泵送混凝土配料的是( C )。
A. 25% B. 30% C. 45% D.60%
79.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坍落度大于70mm的宜用( B )成型密实。
A 插入式振捣棒 B 捣棒人工捣实 C 振动台 D 以上都不对
80.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 B )mm。
A 10~20 B 20~30 C 30~50 D 以上都不对
81.砂率是指砂在( A )总量中所占重量的百分比。 A.砂、石子 B.砂、石子、水泥 C.砂、石子、水泥、水 D.硬化后的混凝土 82.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的关键参数之一是( A )
A.水灰比 B.砂率 C.水泥用量 D.水泥密度 83.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 C )℃的环境中静置1~2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A.20±1 B.20±2
C.20±5 D.以上都不对 84.高强混凝土宜采用( D )
A.自然养护 B.养护剂养护 C.太阳能养护 D.蒸汽养护 85.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试件的标准养护龄期为( C )d。 A.3 B.7 C.28 D.90
86.砂石骨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一般约占混凝土总体积的( C )。 A.10%~20% B.30%~50% C.75%~80% D.80%~90% 87.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高强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 B )。 A.20mm B.25mm C.31.5mm D.40mm 88.测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用的标准试件尺寸是(D)mm. A.70.7×70.7×70.7 B.100×100×100 C.150×150×150 D.150×150×300
89.试拌混凝土时,拌合物的流动性低于设计要求,宜采用的调整方法是( D )。 A.增加用水量 B.降低砂率
C.增加水泥用量 D.增加水泥浆量(W/C不变) 90.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拆模后的混凝土试件应立即放入温度为( )℃,相对湿度为( )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C ) A.20±1,90% B.20±2,95% C.20±5,90% D.以上都不对
91.碾压混凝土拌合物工作度测定的指标为( D )。 A. 坍落度 B. 坍扩度 C. 维勃稠度VB值 D. VC值
9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C3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 A )MPa。
A. 0.3~0.5 B. 0.5~0.8 C. 0.8~1.0 D. 1.0~1.2
93.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不宜掺用( D )。 A.减水剂 B.增黏剂 C.纤维 D.速凝剂
94.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满足( D )。 A.设计强度
B.耐久性要求所决定的强度
C.设计强度或耐久性要求所决定的强度 D.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所决定的强度
95.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配制强度要比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高,提高幅度的多少,取决于( D )。
A. 设计要求的强度保证率 B. 对坍落度的要求 C. 施工水平的高低
D. 设计要求的强度保证率和施工水平的高低
96.机械拌和混凝土一次拌和量不宜大于搅拌机容量的( C ) A. 70% B. 75% C. 80% D. 90%
97.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以具有95%保证率的( D )天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来确定的。
A.3、7、28 B.3、28 C.7、28 D.28 98.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 A )。 A. 0.1MPa B. 0.5MPa C. 1MPa D. 10MPa
99.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一组成型( B )个试件。 A.1 B.3 C. 5 D. 6
100.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采用100mm×100mm×100mm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劈裂抗拉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 A )。 A. 0.85 B. 0.95 C. 1.0 D. 1.05
101.由无烟煤或烟煤燃烧收集的粉煤灰为( D )粉煤灰。 A. A类 B. C类 C. D类 D. F类
102.符合抗渗等级P8要求的混凝土,试验时水压至少要加到( C )。 A.0.7MPa B. 0.8MPa C.0.9MPa D.1.0MPa
103.由褐烟煤或次烟煤燃烧收集的粉煤灰为( B )粉煤灰。 A. A类 B. C类 C. D类 D. F类 104.采用回弹法测强,当测区强度为30.0 MPa~39.5 MPa时,若碳化深度分别为1.0、2.0、3.0、4.0、5.0mm,则下面( D )的碳化深度修正值是正确的。 A.0.93、0.93、0.93、0.93、0.93 B.0.68、0.73、0.80、0.86、0.93 C.0.68、0.73、0.93、0.86、0.80 D.0.93、0.86、0.80、0.73、0.68
105.( B )是评价硬化后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
A 工作性 B 强度 C 变形性 D和易性 106.当环境的相对湿度为( D )时,混凝土碳化停止。
A 25%~50% B 50%~75% C75%~100% D小于25%或大于100% 107.对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现场抽样测定混凝土的( B )。 A.表观密度 B.含气量 C.含水率 D.压力泌水率
108.制备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时,宜采用( )搅拌机,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C )
A.鼓形自落式 B.双锥形自落式 C.强制式 D.以上都不对
109.常态混凝土含气量测试中,用振动台振实时,振动时间符合SL 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规定的是( A )。
A.振动时间宜为15s~30s B.宜振动至表面泛浆为至
C.振动时间宜至表面开始冒出气泡为止 D.振动时间宜按坍落度大小确定 111.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坍落度为坍落后的试样顶部( A )与坍落筒高度之差。
A.最高点 B.中心点 C.最低点 D.平均高度 112.采用标准立方体试件,测定强度等级为C25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应选用量程为( D )的压力机。
A.100kN B.300kN C.500kN D.1000kN 113.砂中有机质会妨碍水泥的( B )。
A.结构 B.胶结 C.析出 D.细度
114.在混凝土中,凡颗粒大于( B )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A.3 B.4.75 C .4 D.6
115.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 B )时,使用前应进行复验。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3
116.普通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为( C )kg/m的混凝土。
A.2400 B.1950~2600 C.2000~2800 D.≤1950 117.塑性混凝土是指拌合物坍落度为( C ) 的混凝土。
A.10mm~30mm B. 30mm~50mm C. 10mm~90mm D. 100mm~150mm 118.大流动性混凝土是指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 B )的混凝土。 A.100mm B.160mm C.180mm D.220mm
119.表面张力大小是衡量( C )起泡能力的主要指标。 A.水 B.混凝土 C.外加剂 D.砂
120.能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钢筋的抗锈能力的外加剂是( C )。 A.着色剂 B.粘结剂 C.阻锈剂 D.养护剂
121.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慢冻法抗冻试验所采用试件尺寸应为( A )。
A.100mm * 100mm * 100mm B.150mm * 150mm * 150mm C.200mm * 200mm * 200mm D.100mm *100mm * 400mm
122.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快冻法抗冻试验所采用试件尺寸应为( D )。
A.100mm * 100mm * 100mm B.150mm * 150mm * 150mm C.200mm * 200mm * 200mm D.100mm *100mm * 400mm
123.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抗渗仪施加水压力范围应为( C )MPa。
A.0.1~1.0 B.0.1~1.2 C.0.1~2.0 D.以上都不对 124.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抗渗试模上口内部直径为( C )。
A.100mm B.150mm C.175mm D.185mm 125.混凝土承受荷载的(C)的徐变变形增加较快。
A.后期 B.中期 C.初期 D.长期 126.冬季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宜选用(A)。 A.硅酸盐水泥 B.矿渣水泥 C.火山灰水泥 D.粉煤灰水泥
127.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应以( D )个试件为一组。
A. 1 B.3 C. 4 D.6
128.原材料品质完全相同的4组混凝土试件,它们的表观密度分别为2360、2400、2440及2480kg/m,通常其强度最高的是表观密度为(D )kg/m的那一组。 A.2360 B. 2400 C.2440 D.2480 129.塑性混凝土流动性用( A )表示。
A.坍落度 B.扩散度 C.干硬性 D.稀稠度 130.配制混凝土用砂的要求是尽量采用( D )的砂。
A.空隙率小 B.总表面积小 C.总表面积大 D.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 131.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选择水灰比的原则是( C )。 A.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B.小于最大水灰比 C.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与最大水灰比的规定 D.大于最大水灰比
13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试验适用于粗骨料最大粒径( C )mm的混凝土稠度测定。 A.≤80 B.≤60 C.≤40 D.≤20 133.掺用引气剂后混凝土的( D )显著提高。
A.强度 B.抗冲击性 C弹性模量 D.抗冻性 134.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D )。 A.水泥用量 B.用水量 C.水灰比 D.水泥浆数量 135.选择混凝土骨料的粒径和级配应使其( D )。
A.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小 B.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大 C.总表面积小,空隙率大 D.总表面积小,空隙率小 136.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振动作用产生流动的性质称为(B )。 A.和易性 B.流动性 C.坍落度 D.液态 137.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的大小以( D )表示。 A.厘米(cm) B.千克(kg) C.分(min) D.秒(s)
138.提起坍落度筒后,混凝土侧面外凸的( A )越大则混凝土的粘聚性越好。 A.弧度 B.速度 C.形状 D.程度
139.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采用逐级加压法测定混凝土抗渗等级时,水压应从0.1MPa开始,以后应每隔( C )增加0.1MPa水压。 A.1h B.4h C. 8h D. 24h
3
3
140.混凝土粘聚性的好坏还可以从拌合物坍落的( C )加以判断。 A.速度 B. 强弱 C. 形状 D.大小 141.提起坍落度筒后混凝土呈陡立状,则说明混凝土的( B )差。 A.变形性 B.粘聚性 C. 硬化性 D.离析 142.混凝土质量的均匀性与混凝土拌合物的( B )无关。
A.粘聚性 B. 凝结时间 C. 泌水性 D.棍度
143.混凝土抗渗等级应以每组6个试件中有( D )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乘以10来确定。
A. 1 B. 2 C. 3 D. 4
144.高强混凝土、夏季大体积混凝土、负温施工混凝土、抗冻融混凝土的外加剂分别为( C )
A.萘系减水剂、早强剂、木钙减水剂、引气剂; B.木钙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 C.萘系减水剂、木钙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 D.萘系减水剂、木钙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
三、多选题
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A B C D E )。
A.养护温度和湿度 B.骨料的性质 C.水灰比 D.外加剂种类 E.水泥强度等级 2.混凝土经碳化作用后,使混凝土(B C D E )。
A.抗压强度降低 B.抗压强度提高 C.体积收缩增大 D.碱度降低 E.抗拉强度降低 3.混凝土的耐久性通常包括(A B D E )。
A.抗冻性 B.抗渗性 C.抗老化性 D.抗侵蚀性 E.抗碳化性 4.混凝土浇筑后的变形性能有(C D F )
A.徐变 B.弹性变形 C.化学收缩 D.温度变形 E.塑性变形 F. 干湿变形 6.混凝土和易性主要表现在(C D E )
A.耐水性 B.抗冻性 C.保水性 D.流动性 E.粘聚性 7.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 A C DE )。
A.减水剂 B.催化剂 C.缓凝剂 D.防冻剂 E.引气剂 8.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后的效果是( ACE )。
A.保持坍落度不变,降低单位用水量 B.保持水泥和用水量不变,降低混凝土强度
C.保持混凝土强度不变,节约水泥用量 D.保持养护条件不变加速硬化 E. 保持水泥和用水量不变,增加坍落度 9.混凝土的非荷载变形包括(A C E )
A.化学收缩变形 B.塑性变形 C.温度变形 D.弹性变形 E.干缩变形
10.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的大小,主要由(A B)等因素决定。 A.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B.水泥强度 C.骨料最大粒径 D.砂的细度模数 E.砂率
11.混凝土中水泥浆起的作用有( B C )。
A.骨架 B.胶结 C.润滑
D.减少硬化时的体积收缩 E.减少干缩裂缝产生 12.混凝土用砂当其含泥量较大时,将对混凝土产生(A B C D )等影响。 A.阻碍水泥石与砂子的胶结 B.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C.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D.增加混凝土的干缩 E.促凝 15.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哪些技术性质是凭经验目测的 (C E)。
A.流动性 B.抗渗性 C.保水性 D.抗冻性 E.粘聚性 16.在原材料性质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A B C D E)。 A.水泥浆数量 B. 砂率 C.拌合物存放时间 D.环境温度 E.外加剂种类及掺量
17.确定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等级应根据下面哪几点(A C D E)来确定。 A.150 mm 的立方体试件 B. 70.7 mm 的立方体试件
C.标准养护温度20±2℃ D.湿度95%以上 E. 养护28d测定其抗压强度 18.按胶凝材料分类,以下属于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的是( A E )。
A.水泥混凝土 B.沥青混凝土 C.聚合物混凝土 D.高强混凝土 E.水玻璃混凝土
19.以下关于混凝土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BCE )。 A.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B.能与钢筋较好的粘结 C.抗拉强度低,易开裂 D.自重大,比强度高
E.抗压强度高
20.用一袋水泥(50Kg)和含水量为2%的砂石骨料320Kg拌合时加入26Kg的水,则此拌合物的水灰比为( AC )
A. [26+320×2%/(1+2%)]/50 B. (26+320×2%)/50
C. [26+320-320/(1+2%)]/50 D. 26/50 E [26-320×2%/(1+2%)]/50 21.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的依据是 ( ABD ) 。 A. 国家标准、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B. 工程承包合同认定的其他标准和文件 C. 承包单位自定规程 D. 批准的设计文件 E. 监理人员的要求
22.优质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包括 ( ACDE ) 。 A. 提高混凝土可泵性 B. 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C. 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D. 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 E. 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
23.粉煤灰按煤种和氧化钙含量分为( CE ) 。 A.A类 B. B类 C.C类 D.D类 E. F类
24为调节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可掺加下列混凝土外加剂中的A. 减水剂 B. 引气剂 C. 早强剂 D. 缓凝剂 E. 泵送剂
25.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为 ( ABD)。 A. 骨料碱活性
B. 混凝土中足够的碱含量 C. 低温环境 D. 潮湿环境 E. 干燥环境
26.采用以下措施中的 (ABDE ),可提高混凝土强度。 A. 降低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 B. 降低粗骨料含泥量 C. 采用高压碎指标值的骨料 D. 优化粗骨料级配 E. 改善粗骨料品质
27.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特点包括(ABDE) 。 A. 粉煤灰掺量比普通混凝土大 B. 水泥用量比普通混凝土低 C. 砂率比普通混凝土小 D. 引气剂掺量比普通混凝土大 E. 砂率比普通混凝土大
28.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砂浆)的特性包括 ( ABCD )。 A. 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CD )。 ( B. 提高混凝土粘结强度 C.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D. 提高混凝土抗渗性 E. 降低混凝土单价
29.混凝土中水泥的品种主要是根据 ( CD )来选择的。 A.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B.粗骨料的种类 C. 工程的特点 D. 工程所处的环境
E. 水泥的价格
30.混凝土流动性降低的原因可以是( ABE ) A.拌制时间长 B.温度升高
C.水泥浆数量加大 D.水灰比增大 E.骨料粒径减小
3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的规定有( ABE )。 A. 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B. 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3
C. 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 D.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增加胶凝材料中水泥用量 E. 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增加矿物掺合料掺量 32.在普通砼中掺入引气剂,能( ABD )
A 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 B 切断毛细管通道,提高砼抗渗性 C 使砼强度有所提高 D 提高砼的抗冻性 E 用于制作预应力砼
33.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龄期宜选用 ( CD )。 A. 3d B. 28d C. 90d D. 180d E. 1y
34.大坝常态混凝土拌合物检测的内容包括 ( AD )。 A.坍落度 B.扩散度 C.VC值 D.含气量 E. VB值
35.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时产生偏心受压的原因可能有 ( AB )。 A.试模尺寸不标准
B.压力机球座不灵活
C.加载速度大于0.3 MPa/s~0.5 MPa/s D.试件的承压面与成型时的顶面相垂直 E. 加载速度小于0.3 MPa/s~0.5 MPa/s
36.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测试时,以下不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是( ABC)。
A.制作标准试件所用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0mm B.垫条材料宜采用三合板制成,可重复使用
C.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垫条方向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平行 D.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试验加载速度为0.02 MPa/s~0.05 MPa/s E.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且<C60时,试验加载速度为0.05 MPa/s~0.08MPa/s 37.以下属于混凝土抗压强度非标准试件的是( AC )。 A.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件 B.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 C.边长200mm的立方体试件
D. 边长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试件 E.边长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试件
38.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试件成型的方法有( ABE )。 A.振动台振实 B.插入式振捣棒捣实 C.外部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D.表面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E. 捣棒人工捣实
39.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抗冻试验的方法有 ( ABC)。 A.慢冻法 B.快冻法 C.单面冻融法 D.逐级加压法 E. 接触法
40.进行混凝土抗冻试验时,判断试件是否冻坏的依据为( BC )。 A.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至初始值的80% B.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至初始值的60% C.质量损失率达5% D.强度损失率达5% E. 质量损失率达10%
41.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是指含减水组分的混凝土外加剂与( BCDE )相匹配时,拌合物的流动性及其经时变化程度。 A.水
B.水泥 C.活性掺合料 D.骨料 E. 其他外加剂
42.以下严禁用于饮水工程中建成后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混凝土的外加剂是 ( ABC )。 A.六价铬盐 B.亚硝酸盐 C.硫氰酸盐 D.氯盐
E. 硫酸盐
43.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在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 CE ) A.砂率 B.粗集料用量 C.最大水胶比 D.细集料用量 E.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44.下列混凝土外加剂,属于早强剂的是( BCE )。 A.木质素磺酸钙 B.氯化钙 C.硫酸钠 D.松香皂 E.三乙醇胺
4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参数是( ACD )。 A.水胶比
B.水泥实测强度 C.单位用水量 D.砂率 E.骨料用量
46.缓凝剂主要用于( ABC )
A 大体积砼 B 高温季节施工的砼 C 远距离运输的砼 D 喷射砼 E 冬季施工工程
47.防水混凝土的种类常见的有( A B E ) A.通过配合比调整提高密实度的普通混凝土 B.外加剂混凝土 C.轻集料混凝土 D.重集料混凝土
E.聚合物混凝土
48. 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时,( ABC )情况下所测得试验值偏小。 A.试件尺寸加大 B.试件高宽比加大 C.试件表面加润滑剂 D.加荷速度加快
E.试件表面无润滑剂
49、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的特点( ACD ) A 表观密度小 B 强度高 C 弹性模量小 D 保温性好 E 和易性好
50、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有( ABCDE )
A 采用高强度水泥 B 选用质量良好的砂、石骨料 C 适当控制混凝土水灰比 D 掺引气剂 E 改善施工操作,加强养护
5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BCE ) A 达到混凝土强度等级 B 满足施工的和易性 C 满足耐久性要求 D 掺外加剂、外掺料 E 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52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的特点( A 表观密度小 B 强度高 C 弹性模量小 D 保温性好 E 和易性好
ACD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