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什么时候疾病的症状开始发生变化? 5)到现在为止疾病的经过时怎样的?
疾病的症状是在不断加重?还是保持原状?还是在渐渐地恢复? 6)什么会使得病情加重或减轻? 7)还有其它什么症状吗? 2-4接受治疗过程的明朗化
1)这次来医院之前针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了那些治疗手段?
2)这之后如果接受检查的结果明确的话,大多数就没必要再重复检查。 3)这之后如果知道接受治疗的效果的话,就确立了诊断治疗的方法。 4)
2-5提出解释的通用方法
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是什么样的理解呢?因为医生和患者背景知识的差异,在阻止病情的方法,期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距离。一旦不了解这种情况的话,直接回答患者担忧的问题,那就不能改正患者与医生之间思想的偏差。 2-6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治疗注意点
为了捕捉到病人内心的问题,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关于什么应该多谈及呢:屡次涉及某个话题,医生做出何反应,大多数情况下会是患者
抱有不安的情绪。
2) 不想涉及的话题:和想涉及的话题同等重要。
例如:如果患者经常谈及兄弟和母亲方面的话题,不怎么谈及父亲,那就有必要详细知道患者和父亲的关系状况。
3) 思维的混乱和偏差:谈及某一话题的重要部分时,患者收回前面所说的话语,话语不连
贯。这样的话概括症状很困难,也暗示出患者的心理问题。
4) 两件事的连结:患者通过把某件事和其它另一件事连结起来暗示出它们之间重要的关
系。看出毫无联系的两件事情非常重要。
例如喘息有发作了。所以,和老公一起不能睡着觉的事请您告诉他。 5) 梦境的含义:关于梦境的疑问虽然会使患者抱有警戒心,在心理研究分析方面很重视梦
境,应该很好的探讨这一话题。
6.问题表的制作和问题的解决 1.诊断,问题表的制作
以按照上述的技能方法获得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察,做出诊断。
在使用POS,POMR问题解决指向型诊疗记录的医疗机关当中,将患者持有的问题按以下分类病予以记载的机关咳可看到有很多。 1) 医学方面的问题点
2) 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点 3) 心理方面的问题点
因为医生大多数总是仅仅着眼于疾病,一旦像这样分类记载的话南无就不会忽略记载患者所持有的经济和心理方面的问题点。
例如M1胃溃疡 S1公司似乎为首要问题 S2 亲戚 P1怀疑是否为胃癌 2.解决问题的计划 1)疾病问题的明确化
2)说明诊断计划,治疗计划,教育计划
说明时尽量少用医学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阐释
说明时插些图案使得更容易理解 一定要记在笔记本上交给患者
对于好发的疾患要提前准备好说明书
虽然患者在医生面前装作什么都懂的样子,但是一迈出诊室就忘记医生说话内容的患者也有很多。
7.交流的继续以及深入的方法 1.患者方面
记住患者的样貌和名字是交流的根本 195
这也是为了了解患者的内心必须掌握的技巧。 4-1)情感的变化
A.通过语言来表示情感:表现喜怒哀乐的话语通过患者自己的语言表现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弄不清楚的话,为了使患者的情感更清楚地表达尝试问他们问题比较好。 例如从这些事有什么想法? B声音的变化:
注意语调:患者一触及到重要话题说话就会减慢,甚至完全沉默。还有想很快逃避的问题患者就会语速很快。话语的速度的变化可以很好的说明情感的变化。 声质:人一紧张声音就会变尖锐,同时声音也会嘶哑。
笑容:应注意患者的笑容,比起伴随成长所具有的东西,人生早期所持有的强烈的感情可以很好地表现患者本身的状态。
C.动作:不要遗漏患者表现感情的肢体表现。
1颜面的表情:脸是人类感情的宝库。特别是眼睛的状态,眼睛比嘴巴能更好地表现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安的人眼睛总会彷徨不定,紧张感强的人目光会变得很锐利,这些看眼睛就会得知。紧张的时候口唇就会变干,还有吞唾沫的动作的出现。
2手足的动作:手足的动作也可以丰富的表现患者的情感。不镇定的手足动作可以提示出病人的紧张。手足轻微的哆嗦,除去神经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看出患者的紧张状态。和患者握手从肌肉紧张的状态,手掌的汗出状态等都可以提示很多信息。患者的姿态,走路的姿势也是在表达着某种情感。快速的行为动作也提示出心情的兴奋。
3癖好:很多患者紧张,不安的时候就会持有特有的癖好,者也将成为诊病的有力证据 D内脏的变化:
从皮肤颜色的变化,出汗的程度,口渴程度,呼吸以及心率的变化就可以洞察患者的内心。 例如脸面的潮红提示出患者的兴奋和紧张,从眼泪虽然分不清患者的情感类型但是可以说患者触及到某个重要的问题。 11.非语言型的交流:
在非语言型的交流中态度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通过语言说很担心你的状况没有明确的态度的话,相反会阻碍交流的进行。刚开始接诊时医生采取和蔼,微笑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根据患者的说话内容应该学会随机应变。
1) 姿势:和对方采取相同的姿态,一旦进入关键性的问题就要探出身体倾听。 2) 表示意志感情的姿态:点头 3) 肢体接触:握手,拍肩 12.通过交流技巧表现的东西
应用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流的方式可以明确地表示以下的内容 1) 针对患者的关心
医生通过对患者关心的方式就可以让患者说话时持有信心
2) 对患者的接纳
患者想要屡次隐藏内心的问题。所以患者经常经历不能坦白地交代内心的烦恼。因此,一旦有想要坦白的心情,那么在是否会产生痛苦的恐惧之间产生矛盾。对于好像不能接受患者内心的苦恼的人就不会展示出自己的内心状态。所以医生桂患者说些什么来表示自己完全接纳他的态度是很必要的。医生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会暗示给患者很多的有关病情的信息。可以说那种感情不可以表面化,并且不被期待。但是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应当尽量控制那些阻碍患者说话的感情的表达。
例如医生一旦知道患者采取违反自己指示的行为,就会失去平静,不会去探求原因,反而责怪患者。
3) 患者的经历以及那种价值的认可
认可患者就是要理解患者的经历对于患者有什么样的价值。 4) 对于患者的共感
医生应该具有把患者的感受作为自己的事情感受的能力,持有共感对待患者的话,很自然的就会感受到患者的自身反应。这也对于与患者的交流方面是很重要的。表示共感可以增进和患者的亲近感以及信赖关系。但是误入歧途时,医生就会失去自身判断的客观性,同时也失去对患者的帮助能力。,
特意和蔼地交谈就可以很容易地向患者传达亲近感。但是太过和蔼的话会产生反作用,所以语言技巧很重要。
例如当患者不幸运的时候,一泄气地说很倒霉呀,用不失和蔼很理智的话和患者交谈,会提高与患者之间的共感,形成融洽的关系。 203
例如笑容满面的说:“身体怎么样?”首先医生表现出记得患者的情况是很重要的。仅仅记得患者的情况就可以打开患者的内心。 例如那之后怎么样?
初诊时采取同样的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检查。第一次之后,让他们远离内心的恐惧,关于之后谈及的话题毫无保留地让他们说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抓住关键问问题的话,就是有患者有想要说的话也忘记了。 2. 病房
要定时地进行复查。可以的话,早上和下午分别进行一次。早上要确认在那期间是否会产生应该解决的问题。无论哪一次复查,医生都要站在床边,仔细听患者的话语。
3.给医生的报告;进行包含有诊断,治疗,结果以及说明的报告,然后继续进行交流。 8.交流技能的评价 能否顺利进行交流的有关评价可以反馈给研究者。 1. 自我评价:检查表的使用
2. 患者评价:交给患者检查表,让患者进行评价 3. GSR(皮肤电击反射):得到足够信任的患者即使成为志愿者,和嘘发见器一样打开GSR,
通过电脑来调节紧张度。
4.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一致姿态:运用创建信赖关系的患者和医生之间的相似态度,来评价
交流的方法。
5. 标准患者:标准患者就是可能提示有典型性的疾病的人,不仅仅是经验的提高,还有研
究者对于患者进行的评价行为所发挥的效果。关于标准患者,参照第四章。
6. 设置监视器制度:让医院之外的人成为监视器之类的接受评价。即使不是患者,也可以
听到接近医疗机关的人各种各样的评价。仔细听取那种声音的制度对于交流技巧的提高非常重要。
9.交流分析 难于进行交流的患者,交流分析的使用在交流中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交流分析是精神分析医师Eric Berne创立的体系化的理论。因为医生之间没有提出来,那么就白井幸子氏的有效使用看护的交流分析为中心进行介绍。 理论
人无论是谁在内心当中都持有自己独特的状态。通过父母,成年人,以及小孩的自身状态的分类表现出来。父母的自身状态就是在他们心中持续存在关于价值观和道德的“不要热衷于无聊的事,认真工作”的部分。而且,可以分为看重规则和道德的批判型的父母和考虑他人表现感情的保护型的父母两个部分。所说的成年人的自我的状态就是理性客观地判断事物,对于状况适当地进行处理。孩子的自我状态就是因为不成熟冲动的天性,具有孩子式的非合理性幻想的要素的存在。而且,分为接近自然生存的自由型小孩和服从大人以及父母意愿的春从型的小孩两种。各种各样的状态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起作用。批判型的父母起作用的话,我们就会养成人和事物都是有自身价值的相关伦理观和道德观,同时也有可能形成明辨善恶的举动。但是行为太过分的话,就会是别人产生被批判的感觉。保护型的父母就是像充满慈爱的母亲一样,但是不知分寸的话就会成为太过保护和干涉,会妨碍自立人群的发展。大人们虽然在我们进行冷静判断的时候起作用,一旦失了分寸,就会招致忽略人内心当中的痛苦和悲伤。顺应型的小孩很直接地信任他人,即使对于令人讨厌的状况和人也会适应和忍耐。但是过度的忍耐,就会封闭自己,压抑自己,引起心身疾患。自由型的小孩很开朗,持有好奇心和直觉,富有创造性。但是,失去分寸,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变得冲动的状态。 人际关系方面的交谈 在人际关系方面,虽然对于相互之间的自我状况进行谈话,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以下三种模式: 1. 相辅式的交谈 2. 交叉式的交谈 3. 隐匿式的交谈
1. 相辅式的交谈就是反应按照期待的样子进行,这样的话关系就会顺利的进行 2. 交叉式的交谈就是因为期待的反应不能从期待的自我状态当中回归,刺激和反应出现交
叉,最后终止交流。
3. 隐匿式的交谈就是在表现症状的语言当中不能体现出心里的信息,那就是让患者保留想
法的隐匿性的信息。例如,在头痛这句话的信息当中,隐匿着“更关注我点”这样的心里信息,如果不注意这一点的话,那就不能理解那位患者的真心想法。 在人生方面的基本态度
对待人生的态度是根据在幼儿期受到过什么样的压力之后成长来决定的。分为四种基本的人生态度。 1. 我也好,你也好:通过健全的温暖型压力成长的人,对他人和自己就会采取这样的态度。 2. 虽然你好,但是我不好:说起压抑的态度,不能恰当地满足婴儿时期的要求成长史时
就会采取这样的态度。
3. 虽然我好但是你不好:婴儿时期被虐待,被忽视成长时采取的态度。
4. 我和你都不好:以感觉到人生等没有价值活下去的态度,没有感情成长的话,就会采取
对一切都绝望的态度。 使用交流分析的效果
我们感觉患者们的某种疾病状态,决定用何种态度面对时很重要的。不能很好地解读患者的疾病状态,就无法采取熟练的交流技巧。通过顺畅的交流方式,采取理性的态度,就会改善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哪种人生态度的人,体验察觉,训练,再决断的三个过程,就会转变为采取“你好,我也好”的人生态度。
结语
关于医患之间的交流,分析完基本的问题点之后,还介绍了很多方法,希望把这些用于临床应变,形成以患者的需求作为根本的医患间的交流形式。
此外,由于版面问题,实际的学习方法,希望参考这章后半部分的津田先生所谈及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