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新授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 授课时间:116课时
授课对象:春晖小学三年级五个班的学生 模块总目标: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按照“三个一”要求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要求学生书写时手指能灵活的运动的执笔方式和身体坐直,头正、离本一尺远、并挡不住视线为佳的书写习惯;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学生做事自觉自愿,同时不需别人的督促和强迫的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 5.培养学生利用掌握钢笔字的书写技能,认真、规范书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识字写字。
1.能通过查字典或利用一、二年级掌握的识字方法正确认读374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48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三)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口语交际。
1.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2.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3.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五) 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 (六)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 一 组
学习目标:
1. 自主运用一、二年级习得的识字方法自行学习生字,学会本组生字。其中会写的生字要用钢笔正确书写。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3.能够用不同的情感读出书中不同语段的情感。如:自豪的情感、快乐的情感等。
4.积累语言。将四篇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5.习作。运用课文中习得的词句、情感和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学生产生习作的积极性,对习作兴趣,建立习作信心。 教学安排: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 2、《金色的草地》 2课时 3、《爬天都峰》 3课时 4、《槐乡的孩子》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第 二 组
学习目标:
1.借助原来的识字方法会认本单元生字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安排
5《灰雀》 3课时 6《小摄影师》 3课时 7《奇怪的大石头》 3课时 8《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第三组
学习目标:
1.借助原来的识字方法会认本单元生字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明白诗歌要读准节奏,《放风筝》一课要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能背诵两首古诗,《秋天的雨》一课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及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部分。 4.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诗歌的感情。
5.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表演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憧憬”、“垂头丧气”“五彩缤纷”等。
6.通过朗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结合《放风筝》一课资料袋的学习,逐步具有搜集资料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如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句、文章、图片、实物等。
8.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说说自己在秋天里觉得最快乐的事,要求说清楚,说出自己的快乐,最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9.能根据学习伙伴提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活动与同学课后交流。如搜集描写心情的词语、秋游、画秋天的图画等。
10.练习习作,创设一定的情境,插上想象的翅膀,续写诗歌和心中的秋天。 教学安排:
9.《古诗两首》 2课时 10.《风筝》 2课时
11.《秋天的雨》 2课时 12.《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第 四 组
内容标准:
1、通过课前预习,借助课文中的生字注音,会正确读出本单元认“忧、哀”等49个字,规范书写本单元“赛、疼”等41个字,能够准确辨析字形,正确读写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能够正确理解词语,
3、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学生能够积累运用词语。
4、抓住重点词句,通过阅读理解,交流讨论,教师提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5、能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疑问和体会,提高自己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7、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安排:
13、《花钟》 2课时 14、《蜜蜂》 2课时 15、《玩出了名堂》 2课时 16、《找骆驼》 1课时
第 五 组
内容标准:
1. 正确认识 25个生字,正确书写 42个字;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准确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 通过学习抓住关键处,能够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4.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会感受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5.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 6.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形声字。 7. 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积累有关母爱、友情的古诗句。 8. 通过一系列说话写话练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安排:
17、《孔子拜师》 2课时 18、《盘古开天地》 2课时 19、《赵州桥》 2课时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第 六 组
内容标准
1.自主运用一、二年级习得的识字方法自行学习生字,学会本组生字。其中会写的生字要用钢笔正确书写。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明白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有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够背诵好词佳句,
6.背诵“读读背背”中的描写景物的诗句,搜集更多的描写景物的诗句。
7.学会描写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安排:
21《古诗两首》 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24《,璀璨的明珠》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第 七 组
内容标准:
1、能够借助以前的识字方法,学生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学生自主运用一、二年级习得的识字方法自行学习生字,能够借助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学习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养成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4、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 教学安排
25、《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 26、《科里亚的木匣》 3课时 27、《陶罐和铁罐》 3课时 28、《狮子和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第 八 组
内容标准
1、自主运用一、二年级习得的识字方法自行学习生字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能够借助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学习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养成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
习惯。
4、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 教学安排:
29《掌声》 2课时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2课时 31 《给予树》 2课时 32 《好汉查理》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实施建议: 一、 课程资源
1. 教材:对教材惊醒小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 练习:每课后的课后练习及学案里的“目标达成检测方案”中练习。
3. 网络资源:网络上与教材课文有关的资料。
4. 其他资源:网络资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jiaocan/xy4x/201008/t20100818_6882.htm
中国语文网http://www.chinese001.com/xxyw/rjkbb/4njxc/4njxc.jsp 校讯通http://blog.xxt.cn/index.html 二、 实施手段
1. 学案:编制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2.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 教/学方法
1、“读、写”结合法。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2、“读、思、议、导”结合法。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问题驱动教学。教室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问题。
4、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四、 教学反馈 1、
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测试等途
径来实现。 2、
课后反馈:通过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同学互查、老师抽查
等途径来实现。 评价
(一)课堂表现评价
对课堂表现的评定主要从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程度两方面做定性和定量分析。下面以语文学科的课堂表现的评价方式为例加以说明。
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
学习语文的目的明确 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正视语文学习的困难,具有较强的毅力 善于与老师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参与程度
专心听课、认真思考 善于做好必要的听课笔记 积极发言,参与讨论
语文课堂表现总赋分为8分,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程度、正视语文学习的困难,具有较强的毅力、善于与老师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等项目通过教师、学习委员及考核值日生的观察记录进行定性评价,而善于做好必要的听课笔记、积极发言,参与讨论等项目可能通过考核值日生及学习委员的记录进行定量评价。两项相加根据优劣不同可分别给出8分、7分、6分、5分、4分、3分,这个分数带入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介。
专心听课、认真思考,做笔记,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必须具有的品质。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是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理解教学内容的比较好的途径。这样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在发言中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讨论中巩固、提高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作业质量评价
作业是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它帮助学生能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也能帮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进行迁移强化。它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一环。所以我们在进行学分评定时把作业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考核。作业质量的评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平时测验等三块内容。下面以化学科为例进行说明:
1、 作业质量(0~8分):作业质量包括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完成的次数(达到要求)、是否完成作业和完成的质量(正确率达90%,错误有更正)等.该项目以满分8分记入综合评价,以一周为单位,给予A、B、C三个等次的评价,得“C”的一次减1分,得“B”的一次减0.5分,减完为止.
2、平时测验(0~8分):即模块学习中的单元章节测试成绩、诊断性考试作为平时成绩.在修习某一模块过程中,任课老师将平时测验成绩总计,取其平均分的8%,并记入总成绩,作为学分评定的依据之一。 (三)活动竞赛评价
活动竞赛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的课外表现进行评价。设定这块评价内容的目的是鼓励和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活动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学习与机械训练。下面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说明。
课外表现(10分) 积累提高
拓展视野,阅读古今中外名著 坚持练笔,勤于做读书笔记 语文特长
作品获奖、发表,演讲等活动获奖情况 (四)模块考试
1、拟定试卷。每个模块结束前,备课组教师依据学习内容拟出两份试卷,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要广,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其中一份用于正式考试,一份作为备卷可用于模块补考。
2、考试实施。考试时采用单人单桌的形式进行,阅卷时采用闭封流水作业的方式。
3、分数认定。模块考试的卷面成绩以50%的比例,计入学生该模块的总成绩。如学生的模块考试与学习过程表现的总成绩,低于60分,则判定为不合格,不能获得该模块的学分。这时学生可申请进行模块补考。而学校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启用备用试卷,组织学生进行补考,如补考不合格学生就要重修该模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