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前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各种专门性人才的,不同专业的人在社会中则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体育工作能力的专门性人才。体育专门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师资水平和社会体育的发展状况。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又直接影响到学校能否培养出从事体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换句话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关系到我国体育师资力量的强弱和社会体育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学科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

2.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现状

我国现有16所体育学院,1所体育大学,1所体院,设有体育系的高等院校49所,设有体育科的高等院校92所,设有体育班的中等师范学校152所,它们分布全国各地,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人才,奠定了中国高等体育发展的基础。 2.1 培养目标及学制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公共科目有外语、信息技术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经过4年学习结束,获得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之后获得学士学位。 2.2 课程开设结构

为了达到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成为合格的体育工作者,需要开设相应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将其分为三大类:必修类课程、选修类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2.2.1必修类课程

必修类课程包括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其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田径与户外运动、球类与游戏、体操与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七大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一般必修课约280学时 16学分, 各院系可从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导论、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科学导论、球类、艺术体操、地域性运动项目等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 4~ 5 门, 球类课程( 除篮、排、足外)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 1~2 门课程, 或可自主开设 1~ 2 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2.2.2选修类课程

选修类课程包括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包含五个方面,学生须选修第一方向课程270学时,15学分;第二、三、四、五方向选修课各院系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本校具体情况各选2~3门,总共约260学时,16学分。学生选修任意选修类课程应不少于350学时,22学分,它含25门学科选修和29门术科选修。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和跨专业任意选修课。 2.2.1实践性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践(10~12周,见习1~2周、实习8~10周)、毕业论文、学术活动、就业指导、毕业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