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 七 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主题:《猫》
设计者:郑州市第三十七中学 李夏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 七 年级学生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教学这样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显示,他们的形象思维相对完善,抽象思
1
维还有待提高。因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更有助于学生对本文主旨的把握。 学生学习的困难预设:
①“我”及家人冤枉第三只猫的根本原因——不喜欢这只猫。
学生很容易理解“我”对第三只猫的愧疚是因为冤枉了它,但是往往容易忽略,“从一开始大家都不喜欢这只猫”才是导致它被冤枉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引导学生不要“以貌取人”。
②作者写猫是为了让人们反思、感悟自己的生活,从而更好地生活。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本文不仅仅是作者自己的生活体悟,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那么如何看待身边的事物,如何与人相处,则是学生需要把文章内容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自己寻找宝藏。
(二)学习目标的表述
1.通读课文,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征。
2.细读第三只猫的相关语段,说出“我”更难过的原因,结合生活体验,说说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哲理。
重点:细读第三只猫的相关语段,说出“我”更难过的原因。 难点:体会“我”的思想感情,说出文章蕴含的哲理。 二、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说出三只猫的不同特征.体会作者情感,说出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2.通过小组合作重现“芙蓉鸟案件”,重新审案,说出第三只猫让“我”更加难过的原因。结合生活体验,说说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哲理。
三、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 环节 学习任务 课堂评价 设计意图 注意 事项 2
导入 新课 1、出示“加菲猫、机器猫”等“明星过程性评猫咪”的图片,提问:图中的这些猫咪价: 同学们都见过吗,你们喜欢它们吗? 1、学生注意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说:其实在力是否集现实生活中,大家对猫也并不陌生,许中? 多人家都养过猫,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2、学生是否先生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作者与猫积极参与? 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 我们一同走进《猫》这篇文章,去认识一下这三只小猫。 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相称 红绫 忧郁 ...污涩 怂恿 懒惰 ....蜷伏 惩戒 怅然 ...1、先出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明星猫咪”,能马上吸引学生兴趣。 2、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 出示动画片中的猫之后,也需出示真实猫咪的图片,以继续吸引学生兴趣。 检查 预习 评价标准: 1、全班齐声说出字词的读音。 2、听写易错字音、字形。 1、字词作为基础,应在课前解决。 2、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易错字音、及字形要重点强调。 出示 目标 评价标准: 1、明确学习1、通读课文,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学生能复述方向。 并解析学习2、让学生清征。 目标。 楚本节课的2、细读第三只猫的相关语段,说出 学习内容。 “我”更难过的原因。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我”的思想感情,说出文章蕴含的哲理。 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能自己解析学习目标。 自学 探究 一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习任务:通读全文,说出这三只猫不评价标准:训练学生迅在学生学生能填写速、准确提说出表关于三只猫取信息的能格内容同的“来历、 外形、 性情、的“来历、 力。 后,找出小组 家中地位 、 结局”。 外形、 性三只猫情、家中地亡失后合作 学习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 位 、 结局”“我”的(一) 2、自主学习,划出关键词的表格。 情感。 句。 学习时间:6分钟
3
自学 探究 小组 合作 (二) 评价标准:1、让学生重学生能说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重新演绎“芙蓉新演绎“芙第三只猫死鸟案件”。 后“我”更蓉鸟案件”学习要求:1、细读第三只猫的相关语难过的原有助于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情感 段。 2、分角色饰演,再断“案情”——“芙蓉鸟案件”小剧本详见第六部分(最后一页)。 学习时间:8分钟 因。 演绎“芙蓉鸟案情”可能会花大量的时教师更能理解冤间,需注意案的发生过活程。 动时间。 2、能激发学生联系生活找到“共鸣点”。 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赏析句子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理解作者感情的基础在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才具有 评价标准:体会“我”自学 学习任务: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我”1、的思想感探究 的思想感情,说出文章蕴含的哲理。 情。 小组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说出文章蕴含的哲合作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理。 (三) 学习要求:1、结合文章,品味句子。 三读课文,品味语句 2、先自主学习,然后合作。 学习时间:5分钟 课堂 小结 意义。 上说出作者的意图的能 力。 拓展 延伸 教师引导:要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归注意让联系以上活纳文章主旨学生在要学会凡事都不能单凭自己主观的印动内容,说的能力。 关爱动象,草率判断,不能以貌取人,要尊重出作者的写物的基事实,要有一颗宽容、仁爱的心,懂得作意图。 础上,想到做人同情弱小者。 的道理。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评价标准: 让学生明如果学说出自己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1、曾经错怪过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别人或被人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误解的事例。 2、说出如何白,“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学习语文可以更好地指导生活。 生不想谈论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谈论自己听 4
能智慧地化解彼此的误会。 过、见过的事例。 课堂 检测 1、你更喜欢哪只猫,为什么?(仿照评价标准: 下面句式)我喜欢第“一只”猫,因为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联它 “很活泼”,它是一只“很可爱”系生活实的猫。 (检测目标一) 际,写出自2、写出“我”在第三只猫亡失后更难己个性化的认知。 过的原因? (检测目标二) 3、结合自身经历,说出如何能智慧地化解彼此的误会。(延伸)(检测目标三) 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内容,及时巩固,及时纠正。 前两题是基础题,学生必须掌握。第三题可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不要求统一答案。 三、作业设计 1、订正课堂检测题,及时订正,及时巩固。
2、给自己冤枉过的人或冤枉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还原事实,求得谅解或得到内心的释然。
3、课后习题:第210页的课后第二题。
四、板书设计 26 猫
郑振铎
第一只猫:可爱——因病而亡 → 伤心难过(首次养猫) 猫 第二只猫:活泼有趣——亡失 → 怅然愤恨(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忧郁可怜——冤死 → 自责愧疚(永不养猫)
客观看待事物不以貌取人 五、教学反思
本节设计:依照课程标准,结合学情,以学生活动为主,将学习目标融入学
生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合作交流、认真观察,展现自我的能力。
本节形式: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
5
围好。
本节内容:依照课程标准,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对能力的提升。 本节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
本节缺点:本节课有个“芙蓉鸟案情回顾”,学生可能会讨论时间过长,展
示时间过长,使得课堂时间略显仓促,教师要好每个环节的时间,让学生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开展活动。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