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描写楼兰古国的优美句子

来源:爱够旅游网
描写楼兰古国的优美句子

1. 关于楼兰古国

楼兰古国 当斯文赫定宣布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楼兰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见整个世界惊讶的表情。

也许以前罗布泊是个水源充足的肥美之地,但现在它只剩下灼热的风沙和鬼裂的土地。不过就在这里,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辉煌了近500年。

楼兰王国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它开始繁荣起来,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

各种文化在这里不断碰撞交汇,在东西方激起一道道涟漪。从古城遗址包括10.8万平方米的城区面积和东郊墓地、周围寺院民居遗址、楼兰贵族墓地等可以看出它曾经的繁盛。

但公元3世纪后,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在迅速而悄然地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忽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 推荐理由: 罗布泊本身就是一个探险的好去处,严酷的环境对几乎所有探险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再加上莫测的楼兰遗址、楼兰美女等,地理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必定会使人获得升华。对于亲历者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段普通的旅程。

楼兰是早已沉落在沙漠深处的废墟。荒烟白草,不见人类生活的气息。

只是最近20年来,它又成了频繁见之于报纸、杂志的亮点和人们寻求、向往的所在。不仅中国人希望能有机会进入楼兰,一睹其庐山真面目;更有许多外国友人不怕关山万里,飞越重洋,克服各种难以言说的困难来到新疆,穿沙漠,踩戈壁,想方设计进入楼兰,以此作为人生的最大满足。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

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楼兰古国消失之迷 楼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丈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径89°55′22〃,北纬40°29′55〃〃,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东距罗布泊北岸28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佛塔和“三间房”成为楼兰遗址的标志,古城遗址包括城区面积10.8万平方米和东郊墓地MA、HB、周围寺院民居遗址及楼兰贵族墓。1901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维吾尔向导奥尔得克的帮助下发现了楼兰古城,从挖掘出上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原名楼兰。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

魏晋之时,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道。

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楼兰被人们称为“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忽觉得历史就发生

在昨天,这一切至今还是个没有真正揭开的谜底。

到了唐代,“楼兰”就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的诗句。 楼兰王国的历史还远不是一个楼兰古城所能揭开的。 根据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阳墓地和小河 5号墓地出土的干尸,考古专家向人们揭示了楼兰的历史:上溯4000年左右的一段时期,楼兰地区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走了。 其后的2000多年,楼兰找不到一丝痕迹,史书中也没有半点墨迹。

汉一晋时期,楼兰地区出现了蒙古人。这时的楼兰演绎出农业文明,并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传递着东西方文明。

而在晋代之后的1500年,楼兰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100年前,人们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偶然看见了楼兰残破的城墙和佛塔。 有的学者认为:斯文·赫定发现的这个楼兰古城既不是早期楼兰王国的都城,更不是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的国都(扌于)泥城,因为楼兰古城碳 14测定的年代不早于东汉。

斯坦因在黄文弼发现的土垠遗址西南不远处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城(编号LE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称其“方城”,位于罗布泊北岸之西,铁板河末流的河网地带,“方城”距离楼兰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这是早期的楼兰都城。 当时的楼兰王国还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

由于楼兰王安归与匈奴勾结,不断地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使,汉朝大将军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 2. 关于楼兰古国

楼兰古国位于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南部,罗布泊西北岸,距库尔勒市340公里。楼兰古城形成于两汉,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在东西文化交流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后被沙漠埋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楼兰古国消失六大原因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 说法二:楼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 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 说法六:楼兰被一种蝼蛄昆虫入侵打败。一

同名小说:相传,楼兰古国是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毁灭的。这成了许多人士急待揭开的秘密。神秘的楼兰古国,匈奴王子,富可敌国的石舫主人,美艳的楼兰的公主,残酷的王室之争。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新奇?

作品目录 第一章 仇恨 第二章 血饮 第三章 神通 第四章 选择 第五章 银杏山庄 第六章 迷雾 第七章 伤心 第八章 岐路 第九章 神兽 第十章 结纳 第十一章 劫银 第十二章 血城 第十三章 慈悲 第十四章 利用 第十五章 权力 第十六章 楼兰公主 第十七章 真相 第十八章 大漠悲歌 第十九章 尾声

同名网络小说《楼兰古国》在线阅读:

3. 有赞美楼兰古城的优秀诗词吗

赞美你,楼兰 在那边关冷月风萧萧,大漠茫茫沙如雪的塞外,有一个丝绸古道,------它的名字叫楼兰。

听说你的名字,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与神秘联姻,与古老相伴。曾经是\"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胡杨茂密,水草肥美,土地肥沃,------这就是楼-兰-人的家园。来往的商旅连续不断,驼铃叮咚,琴声悠扬,好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园,------胜过塞外江南。

在那群山绵绵,白雪皑皑的塞外,有一座古城,------她的名字叫楼兰。在那里记载着多少代人的辉煌与灿烂。

楼兰,这个神奇的名字,-----是那样的令人神往,梦绕魂牵,难忘记:侵略者的魔掌,撕开了你那千年的期盼,劫走了大批的文物,丝绸、古币、陶瓷、文献。一桩桩事迹,一幕幕画面,留下了千古绝唱------楼兰。

从此,沉睡了千年的楼兰,揭开了千古之谜,迎来了世人的瞩目------成为当今世界考古学家专注的焦点。 在那黄沙漫漫,尘土飞扬的塞外,有一个神秘的塔克拉玛干那里有一个震惊中外的名字------她的名字叫楼兰,已超越星空,超越时代,把我们伟大祖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划时代。

科学家寻觅,游子探险,罗布卓尔的传说不再是梦幻。 而今楼兰可安在?拥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我们若羌儿女立下的誓言,你听,塔里木河水哗--哗--流淌,你看,台特玛湖湖水荡漾,鱼儿跳跃,沙漠欢畅我们的楼兰又是一个春天------高楼林立,灯光灿烂,车水马龙,人声喧闹红柳芬芳,芦苇作伴,瓜果飘香,红枣满园。

棉花朵朵,还有那波浪翻滚的稻田。这就是新时代的楼兰。 贫穷落后绝对不是永远,君不见那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全面拉开,招商引资,投资建厂,重新焕发新的楼兰,“建设塔东重镇,发展红枣产业”,全面推进:“四大战略”、“三大目标”超频率、超强音、超时代的旋转,我们的楼兰,正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县各族人民以满怀豪情,积极献身建设美好的家园! 。

4. 描写想象中的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西南距若羌县城22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这座古城坐落在东经89o55'22\",北纬40o29'55\"处。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原是丝绸路上的重镇。

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人,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给楼兰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楼兰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消亡于公元630年,共有800多年历史。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楼兰城是楼兰国前期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丝绸古道上盛极一时。这里地势平坦,水丰草茂,盛产鱼虾蒲苇野麻,有玉石、驴马、马鹿、骆驼等物产,物产富饶,人口兴旺。居民以渔猎畜牧为生。在古丝路上,楼兰道是主要的通道,它从敦煌的玉门关、阳关,翻过三陇沙、阿齐克谷地和白龙堆,经土垠抵楼兰古城,再沿孔雀河岸到西域腹地。楼兰是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十字路口,往西、往东、往南、往北可通向西域全境,形成交通网络,楼兰是古西域交通枢纽。

历史上,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

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州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早在公元前77年,楼兰地区已是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暂楼兰”的诗句。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要城镇,为什么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开的谜。从楼兰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震惊了世界,其中有珍贵的晋代手抄《战国策》,考古工作者还在楼兰墓葬群中发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经测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尸衣饰完整,面目清秀,定名为“楼兰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细的汉锦,还有汉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会卢文残简等。

楼兰古城曾是何等的繁荣昌盛,城墙的残迹竟达八米之厚,但而今又如何?可楼兰城究竟为何突然废弃?除了缺水断粮外,史家尚有两种猜测,一是瘟疫,因发现了些尸体,但若是,为何尸体又缺手残腿,死状惨烈,若说是战争,则尸体太少。百年来,楼兰古城之谜无人能解。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探险途中,意外地发现了这座古城。近一个世纪里,人们不畏险途,一次又一次地带着仰慕和憧憬的心情,走进这座古城。从罗布泊北岸到楼兰古城距离30公里,其间有近10公里的雅丹台地只能徒步行走。倘若天气晴朗,站在5公里外,就能看到楼兰古城中屹立的烽燧,但5公里的路程需要走3个小时。

现存昔日楼兰国遗址中最大的一座古城呈不规则正方形,面积约在108000平方米以上。古城的城垣早已为风蚀水泐而坍塌,从现存的断垣依稀可辨当初的规模,而断垣之间的墙基已为漠风所夷平。在烽燧的四周,曾有大量的梁柱和栏板,而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烽燧东南几处残损倾倒的房屋遗迹。散乱的木材叠压着屋顶和墙壁,墙用柽柳和芦苇编结,外面敷以草泥。从烽燧为标志的角度来看,这一区域是城中的军事区。昔日,古城外南北各有一条河依城而过,是城中驻军赖以生存的水源。

5. 有关写“楼兰古国”的诗句有哪些

1、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 《从军行》 2、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六首》 3、未须携去斩楼兰 ——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 4、始返楼兰国 ——陈子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5、三四讨楼兰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6、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7、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8、游猎向楼兰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 9、挥刃斩楼兰——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 10、楼兰斩未还——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擂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大夫鹊印摇边月,天将龙旗掣海云。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