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抒发了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答】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表现梅花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从而抒发了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1.【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答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鹤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诗句的理解。
【解答】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
种思想情感。这里运用比喻,写出了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答题】《农家望晴》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劳动人们的深切同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答】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们的深切同情。 2.【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答题】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 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 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 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 泊的艰辛劳累。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C中“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信息不正确。
【答题】“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诗句的理解。
【解答】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字词在诗中的已经,学会分析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这里“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3.【答题】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怆然( ) 岱宗( ) 决眦( ) 足鸡豚( ) 叩门( ) 吟鞭( ) 【答案】chuàng,dài,zì,tún,kòu,yín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解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怆”不要写成“cāng”。 4.【答题】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造化钟神秀 钟:____________
(2)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____________ (3)从今若许闲乘月 若许:__________ (4)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__________
【答案】(1)聚集。(2)因为。(3)如果这样。(4)形容愁思深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答】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钟”这里是“聚集”。
5.【答题】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独怆然而涕下 B. 一览众山小 C. 莫笑农家腊酒浑 D. 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 【解答】B项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 6.【答题】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划分。
【解答】C项,正确的划分应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答题】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B.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C. 《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D. 《己亥杂诗》一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D项,“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理解有误,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怀为国效力的决心。 8.【答题】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表达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更不能生逢旷世明君的愁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望岳》中用山的南北两面光照不同来体现泰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祭社祈年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飞来山上千寻塔(2)浩荡离愁白日斜(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4)阴阳割昏晓(5)箫鼓追随春社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背诵默写能力。
【解答】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塔”“愁”“割”“箫”等字的书写。
点睛: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9.【综合题文】综合性学习。
校团委准备开展一次以“中华经典诗词”为主题的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答题】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
【解答】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
【答题】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诗歌,是华夏文明不老的传说。它从《诗经》的河床上一路走来;它是盛唐的杨柳,摇曳在古风河畔;它是宋元的一尾鱼,游弋于澄澈碧波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的独特之美!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
【解答】开场白要点:称呼问候语;点明主题;表达祝愿。
【答题】班上的王子涵同学朗诵很好,但她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作为团支部书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她参加这次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王子涵,再美的珍珠,埋在土里也显示不出它的价值。你的朗诵这么好,不展示出来太可惜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解答】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根据场合、对象,文明得体地交流,表达清楚、连贯、集中、简明。
10.【答题】回忆《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解答】结合课文课下注解以及对诗句的理解,此句的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这里的指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11.【答题】赏析《登幽州台歌》中“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答题首先要了解该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及体现的情感。“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12.【答题】《望岳》前三联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至少答出三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设问、对偶、比喻、夸张、拟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分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解答】首先要知道前三联是哪几句,指的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看出
是设问,“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对偶和夸张,“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对偶。一二句的远望泰山,三四句是近望,五六句是细望,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