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陈公祠碑

来源:爱够旅游网
黔碑纪略

陈公祠碑

陈公词,遵义凡四,二在市区,一在苟江,一在尚嵇。在苟江者,位于街上场口,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坐南向北,占地600㎡,由戏楼、两厢、正殿组成。今两厢、戏楼已毁,正殿改作粮仓,所存木石雕刻精美、细腻。在市区者,《续遵义府志》卷四云:“陈公祠,祀知府陈玉□。一在凤朝关蚕神庙内(前志)(克按,道光《府志》卷八坛庙遵义县云:“蚕神庙,在城外凤朝关侧,中祀先蚕。旁即陈公祠,祀知府陈玉□。”),一在双荐山麓,为乾丝绸帮所特建。道光间,知府德亨以邑人之请,为详陈,得祀名宦。又为刊刻郑征君所述《樗茧谱》1以广其述,邑人专祠祀公售丝茧有行。积赢余年,以六月报赛,男女歌舞,倾动城市,后亦渐寢。宦懋庸有祠堂碑记,云云。”

陈公四祠,市区皆废,唯尚嵇完好,1985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公祠阁,里人特称“阁楼”,为尚嵇标志,尚嵇中学饭票尝以之为图。有葛正亚者,曾任遵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其撰《尚嵇陈公祠阁》,介绍阁楼最为完备、雅瞻,在诸文之上。文载1983年《遵义县文物志》第一集,中引宣统二年碑云:“飞阁凌霄,浓荫满地”、“秀甲天下,高入云中”、“历世变而独存”等语。又云,阁下有石刻对联一副:“种搬山佐远,泽及播州长。”再,《文物志》大事记云,1981年7月,发现陈公祠阁下古碑十多块,作了宣统碑拓片,发现红军标语一条。克按,标语:“打土豪,分田地。”在阁下板墙灰壁,墨笔粉刷,今已不存,有照片刊在遵义县党史办《中央红军在遵义》书中。葛引宣统二年碑,原竖阁下,今不知所终,唯拓片存遵义县文物管理所。志即《遵义县教育志》载余铣

建立尚嵇公立小学堂叙:

1、樗,音

chu,木名,臭椿。有樗蚕,亦名椿蚕,食臭椿、蓖麻、乌桕等叶,以蛹越冬,茧灰黑色,可取丝,织成椿绸。

- 1 -

黔碑纪略

天下之地大矣,而名胜区不可多得。天下之人众矣,而公益事不尽勇为。岂名胜区必择地,公益事必择人耶?亦可为知者道。丙午(1906)春,余留学京师,丁艰旋里。适府县袁季九、戴镜湖两先生遵章开办学堂。乡人初不知朝廷变法之旨,来相质问。余遂举现今大势告之,并进以匹夫有责之说。欲就地筹款扩充公立学堂,以补行政长官之不足。乡人皆以为然,而业师李承绪夫子及张嘉□、嘉清、嘉绩弟兄,杨义权、麟芳、清芳叔侄与团绅何宗泰、周定鼎、熊明钦、罗煃等允议,□□进行,更相激劝。陈世型等首捐族中乏产,而王有才继之,张兴廷、张黄氏、骆炳章等又继之。遂择地于场外陈公祠添建校舍。

□□:此五十年前游观之所矣!楼高百尺,佳趣天成。咸同乱后,仅存廊瓦,欲建筑何必是。余曰,不然,非汝所知也。余生晚,不知张书田、李镳为何许人。而观此楼之建,飞阁凌霄,非企慕陈公玉□之为人乎?浓荫满地,非表扬陈公玉之德政乎?虽以余足迹半天下,□□谓晴川、黄鹤、岳阳楼、滕王阁诸名胜,经文人题咏,脍灸人口。求其基础坚实如人之质地纯美,材料丰富如人之智识完备,经风雨世变岿然独存,如人之学粹品端凛然不可犯者,不可多得。以此兴学,谁曰不宜,而况乎秀甲天下,高入云霄。楼上一层,目穷千里,岂非读书人应有之眼光怀抱也哉?

乃鸠工庀材,新旧共得房舍四十余间,乡人复捐百余金以继其后,不日而落成。袁季九先生闻而嘉之,拨石板寺充公田三十余石作常年费。今已数年矣,高等生将毕业,乡人议镌碑以励来者,求叙于余,故志颠末,公益云乎哉?名胜云乎哉?

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举人拣选知县余铣鉴塘谨撰并书,南乡清潭五甲绅首士庶合衷共建,大清宣统二年(1910)岁次庚戌仲冬月中浣日谷旦立。

- 2 -

黔碑纪略

按,“余铣2,字鉴塘,尚嵇人。生年不详,卒于民国初年,死时年仅三十余岁。清光

绪庚子辛丑并科中乡试,次年进京会试。因和主考官言语冲突,被认为是新党,恐被追究,悄悄离开北京。回家后,受聘为尚嵇小学堂堂长。及任,游说当地张、王等姓富户捐田助学,于场外陈公词建校舍三十余间,将尚嵇初等小学堂办成高初两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原捐乏产(绝业)建尚嵇学校的张姓族人向县申诉,请引用民国新法归还已捐的田业。铣据里力争,田业终仍判为校产,使尚嵇小学终于获得可靠的经济来源。其后,曾一度任劝学所长。”(《遵义县教育志》第十章人物)

又,民国《续遵义府志》卷四坛庙有:“凌霄阁,在三岔河场,祀知府陈玉□。阁高十余丈,云梁腾骧,栾拱天蛟。旁附二小阁,屹立儷陈,远望之若笔峰然。道光丁未,乡人张书田、李麃募建。咸同之乱,场舍皆毁,阁独岿然。因募捐培修,以存昔搆。而阁耸云霄,游览者目眩意迷而不倦也。鞠文熙有记。后于阁下设小学校新建校舍。”按,志误尚嵇场为三岔河,乡人张书田,尚嵇名族,里籍张家湾,旧名银杏都。鞠文熙,遵义县人,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举人,官浙江知县。(《续遵义府志》卷九选举),其记无考。续志又云:“文昌宫,在城南九十里尚稽场,光绪丁亥建,鞠文熙有记。一在西乡白蜡坎。尚稽,一曰上溪。” 文熙乡里,无以详知,想亦尚嵇人耶?有弟子何□,又名器之,1942年创建尚嵇私立大同初级中学,作《大同中学校歌》,见《遵义县教育志》。词云:“兴国重造士,地僻易防空。深入农村开化,口号震遇蒙。凭藉全民基础,造就大同文化,天下洵为公。世态风云变,士气要恢宏。昌汉学,尹夫子,郑柴翁。莘莘学生发愤,承继大儒宗。认定科学救国,矢志发扬光大,民族起英雄。战胜自然界,人类永尊崇。文化趋都市,血汗总结晶。层层剥削到底,最苦了下人。我有农田水利,我有森林矿产,急起自经营。严禁外资入,技术表欢迎。人权利,天赋予。肯牺牲,炎黄

2、铣,音

xian,金属之最具光泽者。《尔雅·释器》:“绝泽谓之铣。”江淹《檀超墓铭》:“惟金有铣,惟 玉有瑶。”

- 3 -

黔碑纪略

虞夏世胄,历史甚光荣。任尔飞机大炮,任尔法郎英磅,侵略已无成。开辟新世界,责任在诸生。”

再,书田张氏,热心乡邦,代不乏人。族人光昭,籍居高洞水,八十年代阁楼维修,倡导、捐资,多有所为。其人名望,载人口碑。遵义县党史办《中共遵义县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尝为之传,可知其生平大概。其人自述,载在遵义县政协《遵义县文史资料》,叙其地下生平甚详。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