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医疗安全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下列哪些不属于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A 让患者尽量使用医学术语; B 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C 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D 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2、下列哪项不是手术同意书包含的内容() A 术前诊断、手术名称; B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C 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 D 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 E 经治医师和术者签名。 3、下列关于抢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指对具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平稳)病人的抢救 B 每一次抢救都要有抢救记录 C 无记录者不按抢救计算 1
D 抢救成功次数:如果病人有数次抢救,最后一次抢救失败而死亡,均记录抢救失败
4、下列关于日常病程记录记录时间的叙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 病危重症患者随时记录;B一级护理至少1 次/日;
C(二级护理)患者至少一周一次;D手术后病人应连续记录3 天。
5、关于病历书写中日期与时间的书写要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 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
B 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时间;
C 采用12 小时制记录;
D 采用24 小时制记录。
6、.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7、左氧氟沙星0.5g/100ml 静脉滴注时间应该大于或等于()
A.20 分钟;
2
B.30 分钟;
C.45 分钟;
D.60 分钟。
8、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1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9、.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时间是,清洁Ⅰ类切口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总预防用药不超过,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A.术前0.5-2h 内,24h,48h;
B.术后1h 内,3天,7 天;
C.术前1d,24h,48h;
D.术前3d,24h,拆线。
10.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不正确的是()
A. 手术感染将导致严重后果的外科手术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3
B. 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48小时 C. 大部分手术都应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D. 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目的在于预防外科切口或手术污染菌感染 11.具有耳毒性、肾毒性的药物是() A.头孢氨苄 B.庆大霉素 C.呋塞米 D.万古霉素 E.多粘菌素 12.关于头孢菌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青霉素G 间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 B.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相似 C.与青霉素类有协同抗菌作用 D.第三代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均比第一代 E.第一代、第二代药物均具有肾毒性 13、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曲松 4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14、关于万古霉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听力减退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不予用万古霉素,若有特殊需要需慎重
B. 药物过量(中毒)时,可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有效清除
C. 静脉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葡萄球菌肠炎所致感染均明确有效
D. 万古霉素可以肌注
15、关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B. 推荐的每天最高总剂量不超过每天50 毫克/千克体重或每天4 克
C. 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钠的重量比为2:1
D.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时不宜选用
16、最安全方便、最常用的用药法是()
A 口服给药
B 注射给药
5
C 局部用药
D 呼吸道给药
E 粘膜给药
17、红霉素的稳定pH 值为()
A 6.0~7.0 B6.0~8.0 C7.0~8.0 D5.0~6.0 E5.0~7.0
18、糖皮质激素适宜的服用时间()
A 7:00-8:00am B6:00-7:00am C8:00-9:00am D1:00-2:00pm E2:00-3:00pm
19、胃黏膜保护剂适宜的服用时间()
A 餐前15- 30 分钟
B 餐前30 分钟
C 餐前1小时和睡前
D 空腹服用
E 餐后1 小时
20、根据与饮食的关系空腹指()
A 指饭前30~60 分钟B指饭前1 小时或饭后2小时 C 饭后4 小时
D 饭后30~60 分钟
E 饭后2 小时
6
21、下列哪种药物不宜饭前服() A 胃肠道用药 B 助消化药 C 止泻药 D 利胆药 E 多数抗微生物及抗寄生虫药 22、哮喘常在凌晨发病,麻黄素、氨茶碱适宜的服用时间() A 凌晨B晚饭后C晚饭前D晚上临睡前 23、哪种药物服后多饮水() A 磺胺类 B 止咳糖浆 C 硫糖铝 D 洋地黄 E 阿司匹林肠溶片 24、哪种药物饭后服() A 阿司匹林 B 健胃消食中药
7
C 安体舒通 D 胃蛋白酶 E 核黄素 25、哪类患者要求输液速度一定要快() A 老年体弱 B 婴幼儿C肺功能不好 D 心功能差和 E 脱水严重者 26、为病人进行鼻饲时,要求每日鼻饲量不应超过:() A 300 毫升 B 1000 毫升 C 1500 毫升D2000 毫升 E 2500 毫升 27、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停药几天以上,必须重新做过敏实验:() A 1 天 B 2 天 C 3 天 D 4 天 E 5 天 28、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在抢救时首选采取的措施是:()
8
A 立即通知医生抢救 B 静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 毫升 C 立即停药,平卧,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 D 立即吸氧,行胸外心脏按压 E 氢化考的松静脉输液 29、护士执行给药原则中,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 遵医嘱给药 B 给药途径要准确 C 给药时间要准确 D 注意用药的不良反应 E 给药中要经常观察疗效 30、病人李某,服用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发药时,护士应注意:() A 待病人服下后再离开 B 要病人服后多饮水 C 发药前测量脉搏 D 避免药物和牙齿接触 E 服后不宜饮水
9
31、护士在执行药疗工作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根据病情给药
B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C遵守操作规程
D 准时给药
E 及时分发
32、病人李某患糖尿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出院时护士对其进行卫生指导,以下哪种说法不妥:()
A 不可在发炎、有疤痕、硬结处注射B要在上臂三角肌下缘处注射C 行皮下注射时,进针角度为30°~40° D 注射区皮肤要消毒严格
E 进针后不能有回血
33、从早上9时开始输液,液体总量为1500ml,输液速度为60 滴/分,其输液结束的时间应是:()
A15 时B15 时15 分C15 时30 分 D 15 时30 分E16 时
34、病人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容易出现:()
A 低血钙
B 低血钾
C 低血磷
D 高血铁
10
E 高血钠
35、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
A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B 通知医生和家属
C 安慰病人,控制病人情绪D热敷腰部,控制腰痛 E 停止输血,给病人吸氧并保留余血
36、下列哪种病人不能接受输血:()
A 严重感染
B 急性肺水肿
C 白血病
D 乙型肝炎
E 过敏体质
37、患者李某,50 岁,有溃疡病史,近日来上腹部疼痛加剧,医嘱做便潜血检验。护士应给予其哪一组菜谱:()
A 卷心菜、五香牛肉
B 油豆腐、鸡血汤
C 菠菜、红烧青鱼
11
D 茭白、鸡蛋 E 青菜、炒猪肝 38、半卧位不能用于下列哪些病人?() A.急性左心衰 B. 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C. 休克 D. 腹部手术 E. 盆腔手术 39、长期卧床病人,如姿势不正确或不注意活动,常出现:() A. 手部畸形 B. 足下垂畸形 C. 脊柱侧弯 D. 髋关节脱位 E. 腰椎间盘脱出 40、下列哪种病人长期卧床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A. 骨折病人 B. 牵引病人
12
C. 昏迷病人
D. 脱水病人
二、多选题(每题1分)
1、入院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获得有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归纳分析书写而成的记录。下列哪些归属于入院记录
()
A 24 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B 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
C 转入记录;
D 24 小时内入出院记录。
2、关于病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内容是()
A 应当对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
B 应当归纳和整理后写出本病例特征
C 包括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和体征
D 不包括阳性发现
3、关于医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医嘱是指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
13
B 每项医嘱应当只包含一个内容; C 下达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D 医嘱不得涂改。 4、.联合用药指征为()。 A.未明病原菌的感染; B.单药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 C.延缓耐药性产生 D.扩大抗菌谱; E.减少毒副反应。 5、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A.头孢西丁; B.克林霉素; C.碳青霉烯类; D.甲硝唑; E.链霉素。 6、药物半衰期较长,可采用每日一次给药方案的药物是()。A.头孢曲松;
14
B.青霉素; C.莫西沙星; D.阿奇霉素;E 红霉素。 7、.符合氨基糖苷类特性的项目是() A.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日一次给药; B.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C.PAE 持续长久,存在浓度依赖性; D.时间依赖性,多采用一日剂量分多次给药; E.对耳、肾毒性大,老年人、儿童慎用。 8、.氟喹诺酮类可经验治疗() A.肠道感染; B.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C.血液系统感染; D.皮肤软组织感染; E.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9、.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A.危险因素多;
15
B.手术创伤大; C.手术时间长; D.术中污染重; E.Ⅱ类、Ⅲ类切口。 10、.清洁手术(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适应证() A.手术时间长; B.创伤较大; C.涉及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后果严重; D.植入人工材料; E.植入人工装置。 11、用药期间饮酒可产生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是()。 A.头孢哌酮; B.甲硝唑、替硝唑; C.酮康唑; D.头孢曲松; E.头孢美唑。 12、妊娠过程中相对安全,可以使用的抗菌药物有()。
16
A.青霉素;
B.头孢菌素;
C.磷霉素、
D.除酯化物外的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
E.林可霉素。
13、可考虑真菌感染的情况()。
A.经足量抗菌药治疗无效,病情持续恶化;
B.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C.体温持续不退,或体温退后病情仍持续恶化者;
D.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
E.影像学检查肺部在短时间内出现新病变,不能用一般细菌或病毒感染解释;痰涂片检查发现真菌者。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
1.大环类酯类(除酯化物和克拉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可妊娠全过程应用()
2.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3.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
4.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
17
5.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宜采用1 日多次给药,对重症且高危患者可增加给药次数、延长滴注时间,甚至可以24h 持续点滴,以提高疗效。()
6.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 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
7.剖宫产预防感染推荐用药为一代头孢菌素,给药时机为结扎脐带后。()
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天然耐药。()
9.确定为肠球菌感染,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10.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小时。()
11.结、直肠等下消化道手术前,用抗菌药物(新霉素、庆大霉素、SMZ/TMP 等)口服,作准备肠道,应在手术前24h 给予,不宜连用3 天。()
12.大环类酯类(除酯化物和克拉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可妊娠全过程应用。(√)
13.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呼吸氟喹诺酮类。()
14、出院记录是指经治医师对患者此次住院期间诊疗情况的总结,应当在患者出
院后24 小时内完成()
15.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应禁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
16、初步诊断是指首次主治医师查房时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
18
17、既往史内容包括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等。()
18、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
19、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可以独立书写病程记录()
20、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可由参观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
21、手术安全核查是指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患者三方核查(()
22、病危(重)通知书是指因患者病情危、重时,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并由患方签名的医疗文书。一式两份,一份交患方保存,另一份归病历中保存()
23、会诊后,会诊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记录会诊意见执行情况和诊疗措施,记录简明扼要,并注明患者去向()
24、术前小结应记录手术者术前查看患者相关情况。()
25、急会诊时会诊医师应当在会诊申请发出后20 分钟内到场,()
26、手术记录内容包括一般项目、手术日期、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名称、手术者及助手姓名、麻醉方法、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等,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
27、除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因病无法签字的病例外,所有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均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28、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对待查病例应列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
19
29、有创诊疗操作记录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的记录。应当在操作完成后即刻书写。()
30、输血时患者同时输其他含钙药品时,应换输血器。()
31、为了防止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
32、老年人输血应尽量少用库存血的原因:老年人输血应尽量少用库存血,宜用新鲜血或近期的为好。()
四、填空题(每题1分)
1、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发生溶血性反应最早征象是。
2、成人输血速度一般控制在:
3、手术安全核查记录需有、、三方核对,并签字。
4、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要求患者死亡内完成。
5、举出常见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6、抢救记录是指患者病情危重,采取抢救措施时作的记录。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小时内据实补记
7、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
和等传染病检查,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0
8、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输血后发生以血型不合最多见,且反应严重,而Rh 等血型引起的溶血反应则少见并较轻。
9、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请,与患者共同签定后,方可输血。
10、输血前,由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并检查血袋,血液颜色。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11、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倘若怀疑溶血性输血性反应须核对受血者与献血者,并重做;倘若怀疑细菌性输血性反应须取直接涂片检查有无细菌或进行血培养等检查。
12、在急性输血不良反应中最易致命的输血反应是。
可导致了三个严重后果,也就是、和。
13 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实质性内容应当包括
(1)对患者的告知(2)拟采取的告知
(3)的告知(4)等其他事宜的告知
14、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应当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据实补记医嘱。
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5、A B DC C 6-10 D D D A C 11-15.B D C A C
16-20、A B A C B 21-25、B D AA E 26-30、C C C A A
21
31-35、A B B A E 36-40、B D C B C 二、多选题(每题1分) 1、ABD 2、ABC 3、ABCD 4、. ABCDE 5、ABCD 6、ACD 7、. ABCE 8、. ABE 9、. ABCDE 10、. ABCDE 11、ABCDE 12、ABCDE 13、ABCDE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 2、16、17、19、20、21、2 3、25错误,其他正确 四、填空题(每题1分) 1、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发生溶血性反应最早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22
2、成人输血速度一般控制在:5~10ml/min。
3、手术安全核查记录需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方核对,并签字。
4、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要求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
5、举出常见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发热反应、循环超负荷。
6、抢救记录是指患者病情危重,采取抢救措施时作的记录。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6 小时内据实补记
7、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爱滋病抗体和谷丙转氨酶检测等传染病检查,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8、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以ABO 血型不合最多见,且反应严重,而Rh 等血型引起的溶血反应则少见并较轻。
9、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请输血的利弊,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同意书后,方可输血。
10、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11、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立即终止输血,倘若怀疑溶血性输血性反应须核对受血者与献血者血型,并重做交叉配血试验;倘若怀疑细菌性输血性反应须取受血者血液直接涂片检查有无细菌或进行血培养等检查。
12、在急性输血不良反应中最易致命的输血反应是溶血性输血反应。
23
可导致了三个严重后果,也就是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13 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实质性内容应当包括
(1)对患者病情的告知(2)拟采取医疗措施的告知
(3)医疗风险的告知(4)医疗费用等其他事宜的告知
14、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应当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