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完美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完美版)

来源:爱够旅游网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完美版)

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文段一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猫》节选

文段二

小花猫遇到什么东西都会很好奇。有一次,妈妈从菜市场买回一些龙虾,小花猫好像发现了敌情一样,它弓起脊背,翘起尾巴,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然后它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向龙虾靠拢。等靠近时,它用爪子去拨弄龙虾,龙虾张开两只大钳子,也不甘示弱。就这样你来我往,小花猫和龙虾大战了起来。最后,龙虾乘小花猫不注意,张开大钳子在小花猫鼻子上狠狠地夹了一下,小花猫“喵”地叫了一声就跑开了,逗得我和妈妈大笑起来。

——《可爱的小猫》节选

1 / 35

1.“屏息凝视”中的“屏”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除去,排除;②抑止(呼吸)。在这个词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填序号)。在文段一中,这个词语写出了猫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一从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猫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段二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出了小花猫的特点。

3.用“ ”在文段二中画出一处能让你感受到作者对小花猫喜爱的句子,并写出原因。

二、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洁洁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 35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_______)

(2)几件事情或多方面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__________的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远看是__________,近看是__________;再近是__________

4.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竹林

我爱鸟语花香,更爱眼前的这片竹林。

3 / 35

又一次走进竹林,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心都醉了。单听微风中竹叶的窃窃私语,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声音的动人。眼前一片绿色,青翠欲滴。绿是生命的象征,竹林里生机勃勃,真让我陶醉。

鸟雀在竹枝间欢蹦乱跳。它们这儿一声,那儿一调,上下呼应,远近附和,清脆婉转。细看,这些鸟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噢,它们今天是在竹林里开歌咏会,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鸟儿见到我,有的羞答答地躲进竹叶里;有的大胆地站在枝叶上,向我点头致意;有的对我的到来并不惊奇,仍在唱着自己的歌。我不禁鼓起掌来,为它们的表演叫好。这下可不妙,它们害怕了,乱糟糟地叫成一团,好像在问:哪里来的庞然怪物,到这里来捣乱?

有鸟语便有花香。花儿有名的,没名的,朵朵艳丽而芬芳。低头看去,花儿朵朵,一簇一簇的。我真担心,看多了,我的眼睛会被染成五颜六色。不过,染了彩也好——看多彩的世界就更方便了。有了鲜艳的花儿,生活中就有了芳香,人世间便充满了温馨。禁不住,我俯身摘下一朵,放在心口。我真希望它能变成我的灵魂。

最妙的是,竹林间竟有一条小河。河水叮咚,更衬托出林中的寂静。偶尔有阳光从竹缝中跳到河面上,顿时,小河波光闪动,光芒直刺我的眼睛。河中的小鱼儿异常活跃,在河水中忽上忽下地蹿动着。清澈的河水蜿蜒东去,带着岸边的鸟语花香,去向太阳问好。

我不是第一次来这竹林,但每次来了就不肯离去。如果真有来生,我真想成为这里的一株竹子,永远扎根在这里。

1.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4 / 35

(______)翠(______)滴 世外(______)(______)

五(______)六(______) 欢(______)乱(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竹林醉人图。进入竹林时,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来仿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说每次来了就不肯离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短文。

我家门前的小溪流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极平常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高;水浅时,鼓足了劲儿,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岸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和一棵小桃树,对岸便是稻田。

这一切,都是那样平常,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

5 / 35

“当……当……”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从溪底看见天空中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有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合拢,眼前的小溪展开了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里。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金黄、柠檬黄、紫罗兰、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从此,我对小溪着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好像看望我的老朋友。

我爱溪中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模模糊糊,看不清。 (______)

(2)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______)

(3)形容不断地改变。(______)

2.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既是排比又是比喻的句子。

3.文中第3自然段连用了9个描写颜色的词语,请读一读,记一记。你能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35

4.作者喜欢小溪的原因是( )

A.因为它极为平常,朴实无华。

B.因为它为我们提供用水,默默地为人们奉献。

C.因为它有悦耳的流水声,并且在溪水中能看到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景致。

5.文中画“____”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五、 课外阅读。

花瓣飘香

①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②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③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

④“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7 / 35

⑤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⑥“摘花瓣做什么呀?”

⑦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些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⑧“你爸爸呢?”

⑨“爸爸在南沙当。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⑪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结合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小女孩摘带露水的花瓣是因为自己喜欢。(____)

②小女孩摘花瓣想寄给在南沙当的爸爸。(____)

8 / 35

③小女孩摘花瓣想让生病的妈妈早日好起来。(____)

④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不想让生病的妈妈生气。(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和提示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__(时间),一个__________(人物)为了让自己生病的妈妈_______(起因),在__________(地点)摘下_________________(经过),想让_______________(结果)的故事。

4.文中“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通过对小女孩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结尾“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其中“一盆送给了小女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短文。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9 / 35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比一比,组成词。

辉(_____) 透(_____) 坚(_____) 幻(_____)

晖(_____) 绣(_____) 竖(_____) 幼(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柔和──(____) 朦胧──(____)

仿佛──(____) 坚实──(____)

3.“我”在梦幻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10 / 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⑴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呆了”的意思。(____)

⑵“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名意不变。(____)

⑶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____)

5.美丽的晚霞,生动的描写。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内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11 / 35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吓得不知怎么办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像钢铁铸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35

④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形容船长站在那直直的一动不动。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派遣——________ 片刻——________

沉没——________ 好像——________

3.“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为什么用“奔”不用“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指挥、临危不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月的田野

唐政伟

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13 / 35

那时候,麦子和豆英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跚(pán shā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嫩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英…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____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作者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 和孩子们 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 之情及 的心情。

14 / 35

4.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_________;描写的“香”有__________________。

5.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 )(多选)

A.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E.在田野里睡觉。

九、 阅读理解。

游千尺珍珠瀑

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处。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又拐过一个山

15 / 35

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冲向天际。同学们立刻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走近瀑布一角,也许是太高的缘故,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飘飘洒洒,成串成行,由天而降。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嗬,怪不得叫千尺珍珠瀑呢!

我们在瀑布下的溪流中洗手洗脸,互相撩水嬉戏,大家的欢笑声融进了那隆隆的瀑布声中。

1.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

A.时间顺序 B.高低顺序 C.游览顺序

2.以下几句话分别写出了珍珠瀑的哪三个特点,将序号填在括号中。

A.声音大 B.景色美 C.鸟奇

(1)下面这两句话写出珍珠瀑(_______)。

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16 / 35

(2)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

(3)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

3.为什么叫千尺珍珠瀑?用“ ”在文中画出来。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这一句把 比作 。

5.短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外阅读。

丹顶鹤

17 / 35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它的嘴很长。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

几乎和长脖子一般粗了。①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两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

它走起路来的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miáo)瞄,西瞧瞧,样子十分警觉,②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

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个“金鸡”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起,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

丹顶鹤真有意思!

1.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本文的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3.理解短文内容,说说短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丹顶鹤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8 / 35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子赏析。

(1)句①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丹顶鹤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句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丹顶鹤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课外阅读。

车把上的纸鹤

毕业的那年暑假,我突然萌发独自去江南一座古城旅游的念头。

古城很美,景色很多,却都分散在各处。我正为此犯愁,旅店的一位阿姨告诉我:“我们这里的一些修车铺里,可以出借自行车,租费极廉。”太好啦!正合一个穷学生的心意。于是,我当即在旅店附近的一个车行里,租借到了一辆七成新的自行车。

19 / 35

我兴奋地骑上自行车,在古城宽阔的大道上一溜烟似的疾驰,心里真像插上了翅膀般的自由、欢愉。只花了一天半时间,城内的几处景点就留下了我“到此一游”的踪迹。

第三天下午,我又兴冲冲地骑车向郊外的一个著名风景区进发,到那里已是三点光景。环顾四周,没有找到寄存自行车的地方,只有在公园对面的那片小树林里,横七竖八地停放着几辆自行车。我图省事,便将自行车也往那里一放,返身买票进了公园。

景区的面积很大,一路上走马观花游下来已花去不少时间,然后又坐上了驶往湖心岛的游船。心一静下来,才猛地想起自行车好像忘了上锁,一摸口袋,果然不见有车钥匙。我顿时惊出一身大汗,啊,这下闯大祸了!游兴全消,苦苦哀求船工将我放上岸去。船尚未停稳,我就箭一般地窜上岸,拼命朝公园出口处跑。

此时,天色暗下来。远远地朝对面那片林子望去,不好,那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一辆自行车了。我按住自己那颗狂跳不已的心,奔跑过去一看——啊!不禁喜出望外,正是我租来的那辆车呢!可是车却是锁着的。仔细一看,车把的刹车上夹着一只用纸折成的鹤。我涌上一阵莫名的希望:那车钥匙会不会就在纸鹤里呢?取下纸鹤,一摸,硬硬的,在它的肚子里,果然藏着一把钥匙!

我端详着这只可爱的纸鹤,竟发现它的尾部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叔叔,请小心。”激动的暖流顿时传遍全身,这是一位好心的孩子干的。

我多么想当面对他真诚地道一声感谢,然而望着暮色中空寂的周围,从何处觅寻他呢?这纸鹤自然成为我的珍藏,哦,珍藏着这位好心孩子对我的一份关爱,也珍藏着我对他的一份怀念。

20 / 35

1.根据短文,下列正确反映作者心情变化的一项是( )

A.喜出望外→兴致勃勃→大惊失色→心急如焚→温暖如春→心存感激

B.兴致勃勃→大惊失色→心急如焚→喜出望外→温暖如春→心存感激

C.喜出望外→兴致勃勃→心急如焚→大惊失色→温暖如春→心存感激

D.兴致勃勃→心急如焚→大惊失色→喜出望外→温暖如春→心存感激

2.你觉得那个孩子将车钥匙放在千纸鹤里有什么好处?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试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阅读 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和蚂蚁

21 / 35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少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气乎乎地说:“ ”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 ”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忌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 ,

22 / 35

蜜蜂勤劳是 ,蚂蚁勤劳为的是 。从中看出 。

2.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写( )里。

( ) -----( ) ----- ( )

3.联系上下文,在“ ”上补全对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训练

“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 休息)时,他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盼望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裁 载 栽)了好些花籽,不久,就回国去了。

23 / 35

后来,鲜花盛开了。高尔基看着(zháo zhuó zhe)窗前怒(lù nù)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地方 什么时候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像鲜花啦 好的思想啦 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 那么 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那时侯,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 须)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是啊,“给”永远比“拿”愉快!

1.根据上下文,在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音、字、词。

2.短文中“怒放”这个词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第3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4.“‘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中“给” 的意思是________ _;“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

十四、 快乐阅读。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中间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子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子时,顺手抓了一个梨。当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

24 / 35

一看,幸好没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 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A)……这样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来的?”“梨……梨(B)……是……梨摊上的。”我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

中间(jiān jiàn)摔倒(dǎo dào)散发(sàn sǎn)踏实(tà tā) ....

2.照样子,写词语。

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号的用法有:①表示话未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文中A处应选(_____),B处应选(_____)。

25 / 35

4.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5.“我”丢失了什么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 盼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 谴责 批评)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2.给语段中画“”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 35

3.“这个不幸的女人”的“不幸”遭遇是( )

A.在外国人的地盘里,她的亲人因病而死。

B.在中国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她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4.理解语段,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A.为虎作伥 B.怒不敢言 C.哭诉无助 D.得意扬扬

周恩来亲眼见到:妇女的(______),洋人的(______),的(______),群众的(______),让人真切感受到“中华不振”。

5.“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中的“中华不振”指的是( )

A.中华人民不凶狠。

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欺凌。

C.势,没有话语权。

D.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答案

27 / 35

1、

1. ② 聚精会神地等待老鼠出现

2. 老实 贪玩 尽职 性格古怪 花猫大战龙虾 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

3.小花猫好像发现了敌情一样,它弓起脊背,翘起尾巴,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然后它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向龙虾靠拢。原因:作者对小花猫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小花猫就像是一个战斗中的士兵。如果不是因为喜爱小花猫,作者就不会对小花猫进行如此细致的观察,也不会把它的神态、动作写得如此有趣。

2、

1.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

2. 比喻 气势 声音

3. 由远及近 一条白线 变粗变长的白线 一堵白墙

4.波澜壮阔 汹涌澎湃 巨浪翻飞 波峰浪谷 波涛翻卷

3、

1. 苍 欲 桃 源 颜 色 蹦 跳

28 / 35

2. 鸟语 花香 小河 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心都醉了

3.拟人。院子里的桃花开了,有的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嬉戏打闹;有的羞涩地打着骨朵不肯露出笑脸;有的大大方方地立在枝头之上和人打招呼。

4.因为竹林像个世外桃源,有着醉人的美景:欢蹦乱跳的鸟雀、五颜六色的花朵、蜿蜒流淌的小河,这一切都让作者留恋不肯离去。

4、

1. 朦胧 夸耀 变幻无穷

2.胭脂红、玫瑰红、金红……像浮动的道道彩绸。

3.草绿、葡萄紫。

4.C

5.B

5、

1.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文中指小女孩因为摘花瓣被“我”看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 × × √ ×

29 / 35

3. 一天清晨 小女孩 闻到花的清香而高兴起来 “我”家门前 带露水的月季花瓣 妈妈的病早日好起来

4.小女孩心疼妈妈,想念爸爸。(或“妈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孩子感到孤独、委屈”。)

5. 语言 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6. “我”赞赏小女孩体谅父母的孝心 “我”被小女孩的行为感动了,也要学习小女孩去关心和体谅父母

6、

1. 光辉 透明 坚强 幻想 余晖 绣花 横竖 幼小

2. 柔美 模糊 好像 结实

3.龙、森林、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4. √ √ √

5. 上游下窜 吞云吐雾 枝繁叶茂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7、

30 / 35

1. 惊慌失措 镇定自若 犹如铁铸 屹立

2. 调遣 须臾 浸没 犹如

3.“奔”比“跑”更能反映人们的惊慌。

4.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8、

1.无与伦比 小心翼翼

2.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仿写示例:我们躺在草地上,任雨水在脸上尽情地跳舞。

3.田野的美丽 快乐 喜爱 快乐

4.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 熟了的麦子、豆散发的清香

5.ABCDE

9、

1.C

31 / 35

2. A B C

3.走近瀑布一角,也许是太高的缘故,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飘飘洒洒,成串成行,由天而降。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嗬,怪不得叫千尺珍珠瀑呢!

4.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水珠 珍珠

5.表达了作者喜爱千尺珍珠瀑以及高兴愉快之情。

10、

1.丹顶鹤真有意思!

2.B

3. 丹顶鹤外形美丽。 丹顶鹤走路姿态优雅。 丹顶鹤休息时更好看。

4. 比喻 眼睛有趣 拟人 姿态优美

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

11、

32 / 35

1.B

2.将车钥匙放在纸鹤里可以让车主心领神会,却又不会引起旁人的注意。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心灵美好而又聪慧。

3.故事的起因是“我”去郊外的一个风景区游玩,为图省事,我把租借的自行车放在了公园对面的小树林里;经过是游玩时“我”猛然想起自行车未上锁,开始焦急担心,并提前结束了行程朝公园狂奔;结果是“我”的车还在,且车把上夹了一只纸鹤,取下一摸发现车钥匙就放在纸鹤里,仔细端详纸鹤时,“我”看到了好心孩子的留言,顿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后来“我”将纸鹤珍藏了起来。

4.短文以“车把上的纸鹤”为题有什么好处?

12、

1.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

为什么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

为了人们

为了自己

蜜蜂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2.赞美 称赞 夸奖

33 / 35

3.小蜜蜂我有问题要问你。你说说,我勤劳吗?

4.(可以多种答案)看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原因是蜜蜂的辛勤劳动毫不为己,只为人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例如:我也要像蜜蜂一样默默奉献不要计较自己的得失,多做有益的事。)

13、

1.划去:休息 盼望 裁 载 zháo zhuó lù 须

2.绽放

3.“ , , , , , …… , ! ”

4.是给予、奉献; 索求;

要以奉献为乐,不要只想着自己的个人利益;要为大众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

14、

1.jiān dǎo sàn tā

2.虽然我很累,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去。

3. ① ②

34 / 35

4.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

5.诚实

6.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15、

1.指望 训斥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3.B

4. C D A B

5.B

35 /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