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 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 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6. 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7. 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8. 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9. 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10.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11.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12. 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力。
14.战术能力: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15. 耐力素质:有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6. 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二。填空
1.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2.运动训练的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3.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1)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5.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1)运动成绩诊断2)竞技能力诊断3)训练负荷诊断。 6.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一)竞技能力遗传的物质基础(二)竞技能力的遗传及其规律(三)运动能力的遗传度
7.运动员选材的实施步骤:一、确定选材时机 二、家族调查 三、体格检查 四、鉴别发育程度和分型 五、选材指标的测试 六、综合评价和分析
8.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一)整体控制方法1)模式训练法2)程序训练法 二)具体操作方法1)完整训练法2)分解训练法3)持续训练法4)间歇训练法5)重复训练法6)变换训练法7)循环训练法8)比赛训练法
9. 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依练习目的:1)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2)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
3)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4)改善心理状态
的训练手段;
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1)一般训练手
段
2)专项训练手
段;
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1)基本训练手段2)辅
助训练手段;
动作结构:1)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混合型
2)多元动作结构-固定性、变异性)
10.速度素质的分类:1)反应速度 2)动作速度 3)移动素质 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信号刺激法
11. 一般耐力训练的常用手段:1)长时间单一运动项目练习
2)多种变换、组合的耐力练习 3)在各种练习器上完成的耐力练习
专项耐力训练:1)最大强度重复完成完整比赛动作的能力 2)大强度的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12. 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主体因素: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2)感知觉能力 3)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 4)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5)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因素: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器材设
备与场地。
13.运动技术评价基本标准:实效性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评价。
14.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1)特长技术 2)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3)种族特征
15.竞技战术分类:表现特点:1)阵型战术 2)体力分配战术 3)参赛目的战术
4)心理战术
人数:1)个人战术2)小组战术3)集体战术 功防性:1)功防战术2)防守战术3)相持战术 普适性:1)常用战术2)特殊战术
16.放松技能:1)想象放松法2)逐渐放松法3)自我引导放松法 17.运动智能的训练:1)传授知识2)掌握技能3)开发智能
18.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1)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2)训练目标的建立3)训练计划的制订4)训练活动的实施5)训练过程的检查评定6)训练目标的实现
19.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体系: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20.竞技战术的构成: A.战术观念B.战术指导思想C.战术意识D.战术知识E战术形式F.战术行动 三.简答与论述
1.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答:一、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
二、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三、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 四、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五、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六、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七、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2.发展最大力量的途径和方法? 答:途径:1)加大肌肉横断面积
2)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储备量,以加快工作中ATP的合成速度
3)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 4)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
方法:1)重复练习法:负荷强度为75%~90%,每项训练中完成的组致为6~8组,每组重复3~6次,组间间歇3分钟。
2)阶梯式极限用力法:也成金字塔法
3)静力练习法:通过大强度的静力性练习来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为90%以上,每次持续时间为3~6秒钟,练习4次,每次间歇时间为3~4分钟。
4)发展不同肌肉最大力量的收缩方式与负荷特征 3.竞技能力的五个方面?
答:体能、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
1)体能: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分类: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A重复训练法 B阶梯式极限用力法C静力练习法D发展不同肌肉最大力量的收缩方式与负荷特征
2)运动技术:基本特征:A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B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C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D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
3)战术能力: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战术训练方法:A分解与完整训练法B虚拟现实训练法C减难与加难训练法D想象训练法E程序训练法F模拟训练法G实战法
4)运动智能: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力。 5)心理能力: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
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A意念训练法 B诱导训练法 C模拟训练法(实景模拟训练法、想象模拟训练法) 4.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答: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订
二、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 三、对同项群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四、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
五、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5. 运动员心理训练内容?
答:系统心理训练:一、基础的心理训练:1)掌握各种心理技能:【1】目标设置技能【2】想像技能【3】放松技能【4】注意集中技能2)发展专项心理素质:【1】专门化知觉【2】专项知识3)培养良好个性品质:【1】强烈的成就动机【2】坚强的自信心【3】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针对性心理训练:1)消除某些心理障碍:【1】系统脱敏训练【2】行为强化2)做好赛前心理准备:【1】模拟训练【2】心理动员
6. 指导运动训练实践重要的运动训练原则? 答: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 2)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3)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4)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 5)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7. 运动技术训练?
答: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A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
B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C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D处理好循序渐进和难点先行的关系 E处理好合理内部机制与正确外部形态的关系 F抓好技术分格的培养
G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H改善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I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8. 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答:1)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
2) 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 3)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 4)充分利用竞赛规则 5)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9.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阶段划分与符合特点?
答:全程性多年训练阶段划分:1)基础训练阶段2)专项提高阶段3)最佳竞技阶段4)竞技保持阶段
全程性多年训练各阶段负荷特点:1)循序渐进,留有余地2)逐年增加,逼近极限3)在高水平区间起伏4)保持强度,明显减量 10.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
答:1)基本训练周的主要任务: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以获得竞技能力的提高。
2)结构特点:决定周训练内容结构的主要依据:实现目标的需要和不同负荷后机体的反应及恢复情况
3)周训练过程是不同内容及不同负荷的交替安排:【1】不同内容的交替安排:a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肌群或肌群相同但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提供运动的主要动力 b不同的训练内容对运动员施与不同的心理负荷 c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况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周训练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
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竞种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训练 【2】不同负荷的交替安排:训练负荷的不断加大,是基本训练周的一个主要特点。只有加大训练负荷,才能引起机体深刻的变化,产生新的生物适应,加大训练负荷的途径:a增加负荷量,同时负荷强度保持不变或相应地下降 b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不变或相应地减少 c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都保持不变,通过负荷的累加效应给机体以更深的刺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